主题:原创: 苕果儿(上) -- 小楼飘香
原创: 苕果儿
苕:相信黄淮以南都知道就是这个 ,也叫红薯,番薯、地瓜、红苕:
它 原非国产(故以蕃名之),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而言,先人们引进、试种与推广苕的艰辛和功绩其实远高于袁隆平的高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这个话题其实很大,斟酌一番,觉得还是留给河里的大牛们吧,我就不要自不量力了!
本文只想回忆一下儿时的一种农家大众零食——苕果儿。
苕果儿:其实是我们鄂东农家(?,存疑!貌似川东也这么叫,其他地方不知晓)的土语,若是形容某人,则就是特别傻瓜的意思;若是指实物,其实是一类食品,非得翻译成普通话写成文字,大约应该是 薯条或薯片吧。
我还是习惯叫苕果儿,正如同儿时的玩伴,若一本正经的叫官职或大名,总觉得生分,还是一声“二狗哥”来得亲切不是?
上图是一种苕果儿——油炸薯条。
其实苕果儿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片装的;条状的可粗可细,片装的可以使随着它横截面走的不规则形状,也可以是规规矩矩的平行四边形,心灵手巧的可以保证大部分都是菱形。可能有5到6毫米厚,也可能只有零点几毫米厚;可以油炸,最常见的是用铁砂炒,可以在烘笼里烤,也可以生吃(其实早煮熟过一次了)。
苕果儿看起来简单,若是要做得好,即便是再勤快的农妇,也得花上好几天的功夫呢!
且搬个板凳听飘香一一道来!
【引】
鄂东,1985到1995中间某一年,大约十月底,秋老虎余威渐逝的夜里,女人喂完当天最后一次猪食回屋,对正做篾匠活儿的男人(也可能抽烟看电视,反正不是抹桌子刷碗)说:“好大一天星,还有好几天好晴天,乘着不忙,把苕果儿做了吧?”。
不等男人回答,一旁边看电视边心不在焉做作业的小毛头马上回答:“要得,要得,二狗家今天就做完了”。
男人眼睛一瞪“做你的作业!二狗年年拿奖状你么不跟他比?”
男人丢下一句“少看电视,又不及格我晓得你!”的狠话,放下手里的活计,随妇人走了。留下小鬼双眼在作业本和电视屏幕间游移!
【准备1】
男人找来两个蛇皮袋,走到卧室拿起手电筒,来到小地窖入口前。这个小村子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个小地窖,而且布局几乎都一样——洞口在卧室靠近房门的床头,床能遮蔽洞口的大部分,剩余的刚刚够一个成年男子钻进钻出,地窖不大,一般1到2个平;也不深,男人在地窖里站着的时候地面大约齐胸;平时洞口上盖着簸箕,防止鸡,猫什么的掉进洞里,靠着床再放一个大板凳,板凳上放着男人换下来的衣服、小簸箕里还有些针头线脑。这些地窖还都是76年唐山地震后不久挖的,后来大家都用来存放存放红苕、山药了。
男人利索移开杂物的钻进了地窖,挑选了两蛇皮袋红薯,还都是个儿大、皮儿红,匀称、粉多。(白色、有药味儿的不要,地龙钻了点的不要,破了的也不要,老鼠糟蹋过的更不要。这些都是喂猪的)。
然后,
==============================================
嗯?怎地背心一阵冷汗,回头一看,只见萨苏作斜睨状,那意思“小样儿,新来的吧?长安米贵,河里宝少,居大不易哦!”?其胯下碧眼金晶铁牛兽也是一脸不忿——咋的,来河里混也不跟洒家勾兑勾兑?
快凌晨2点了,明日再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哈哈,小故事还不错啦,继续继续。
俺们老家把这叫白薯,红的白的都这么叫。这个词如果针对人,就是骂人的话。
谢谢老芒关注与提醒
我另一个帖子好几十张图呢。
还好有hotmail。
终于找到好图床了。
顺便鄙视一下 baidu,qq,还有sina。
呵呵
至于他们是不是想多拉点人看他们的东西,那咱就不计较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搞不懂他们怎么想的。
嘿嘿!
以后百度搜索、qq聊天、sina邮箱。还是要继续用。
空间啥的。不凑它的热闹了!
比如说 qq偷菜还是可以偶尔去玩玩的 嘎嘎
和方言的发音99% 像。
当年放苕的地窖是挖在TAO 里的。
在tao屋里则应该是在大桌子正下方。
呵呵
鄂东南才这么叫这玩意儿,不晓得其它地方是不是也这样叫。
我的确是来自鄂东南的。
川东我曾有听人这样说过。
现在很少人做了。
另外1%或许是 地窖的窖字读音吧
我们读 gào (与告状的“告”同音)
好多年没吃过了
不知道你们老家怎么说
我们那里也就与普通话发音差一点点。
“果”字读音有一点点变化 读成了类似“个”的儿化音。
sháo gē⌒ér
忽然觉得,如果这个音指人不大灵光的时候兴许应该是 “苕哥儿”。
而指吃的时候 才是“苕果儿”
我们那里方言里 哥 和 果 读音是相同的。只是音调不同。
炸薯条是麦当劳、KFC等快餐店的主要食品,但他们的都是马铃薯。想办法把鄂东油炸薯条(红薯)规范化,也随中国食品走向世界。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