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心中的《二泉映月》 -- 抱朴仙人
关键你能不能进入那个意境.
仙人引用的四部演出,第一第二我只看了1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但是看完第三部,也听完了最后一部.现在能静下心来听这部曲子的人已经不多了,倒是世俗化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容易被喜闻乐见的群众接受.
嘿嘿
推荐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ENn4vdI_o
据他妻子董催弟说,阿炳是上吊自尽的。他虽给天津客人(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二人从天津来 ) ,录了《知心客》等曲子,一个铜丸(铜钱)亦没有捞到。那天起身,阿炳想弹弹三弦(家中仅有一把破三弦) ,取下一看,咦,蒙上的蛇皮,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阿要触霉头!阿炳又犯瞎心思了,他想,这样寒冬腊月,怎么还会有老鼠出现?一定老天爷跟他过不去,不准他弹曲,不让他活下去啦…,再加上烟瘾发作,呵欠连连,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家中断粮已久,颗粒全无,借贷无门,饿得实在受不住。趁催弟出去讨点冷粥冷饭的当口,一个想不开,抽出道袍上的腰带,梁上一挂,去见阎罗王嘞!
《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
声音华美了,比阿炳的原音却少了干涩凄凉的味道
邻村那王老三,老两口子卖大烟.......
啦还是向他汇报啦?阿炳死后三四个月其妻亦死,这些资料是怎么留下来的?
另外,婊子和嫖客调情唱淫曲,居然是二泉映月这种悲凉调,她不怕嫖客听了阳萎么?
昨天看这个帖子就听了不少二泉映月和阿炳。
今天又搜来十面埋伏听听,感觉电影里的演奏和方锦龙最接近,相当于下面链接里的前奏半分钟和最后高潮一分半钟,不会就是他吧?
http://www.inkui.com/player/?id=53810_1_1
专辑链接
http://www.inkui.com/a2/2/7/27F11E6047964A9C8592.html
仙人的感慨与我心有戚戚,听音乐一定要看心境。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有时觉得完全没感觉,甚至刺耳,有时又催人泪下,所以有人说该曲不雅,主要是不够含蓄,也不够超脱,但曲子本身的特点是无法用技巧改变的。婉约、豪放都可以唱,雅自然好,俗也有俗的妙处。
顺便说一句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拿单放机放的。
其实音质很不好,后来还有磨损变音
除了二泉,还有个曲子叫《病中吟》。也很是凄婉!
录音质量自然不太好。
对这件事情,黎松寿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0日,我和妻子陪着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一直录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录音的时候,阿炳因为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效果最好的。阿炳会很多种乐器,会很多乐曲。但是因为带的钢丝不够了,那次录音只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他们走的时候说明年再来录,可惜阿炳不久就去世了,可能很多乐曲就失传了。
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好像是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我记得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就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
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米烂陈仓的年月,怎末可能有好东西出来呢。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太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