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明为何没有成为南宋--将帅和军队的归属 -- 温相

共:💬20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明为何没有成为南宋--将帅和军队的归属

明清对决关键在于军事,崇祯也知道这点,可是脑子里面还是缺乏具体概念,他希望他手下的大臣都像他那样朝乾夕惕,可是别忘了能干的人都在崇祯二年左右被崇祯自己给宰了,所以,剩下的这些颟顸无能的四等参谋即便是腿脚再灵快也只能让事情越办越糟糕。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最为主要的就是得人。袁崇焕一死,孙承宗一贬,辽东只好请洪承畴去,洪和袁崇焕不同,当初袁氏受命于危难之间,类似南宋的虞允文,虽说是书生典兵,可是,效果不同,特别是以后的再度重创皇太极,让满清历史上的太祖、太宗接二连三吃足苦头,足以证明袁崇焕的能力、才干。明代边军之于东事自从万历年间就是走的下坡路,杨镐号称四十七万人马被努尔哈赤六万军队打的抱头鼠窜,李永芳、马林之辈不是望风请降就是率先狂奔,辽东的督师除了熊廷弼尚有作为以外,其他的都是庸碌尔尔。所以,袁氏建立这么样的军功自然在边军眼中是不小的震惊,比如祖大寿其人,一向跋扈难制,然则以后就听命于袁崇焕。而洪承畴从来没有和满清交手过,也没有对边军主要将领形成一定的压力,属于外来户,只不过是因为顶着钦差的帽子,大家还要听从罢了,所以,松锦会战一开,吴三桂、王朴等人不买帐也是可以想见的。所谓厚而无恩,重而无威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洪承畴也是关内明军的主心骨,他接连剿灭多起农民军,起义军听到洪九的名字就胆寒,说明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他走了以后,孙传庭本来足以抵挡李自成他们,偏偏得罪了杨嗣昌结果被下狱。清军四次入塞时明朝的总督天下兵马的是卢象升,这个人对付起义军也很有办法,可是,也是得罪了杨嗣昌以及高起潜,对外宣称总督天下兵马,手里不过二万多人,最后还让刘宇亮给弄走了一部分,只剩下五千人,不死都不行了。可以说卢象升之死是崇祯、杨嗣昌活活逼死的。杨嗣昌把几乎所有反对他的人弄了下去之后,他自己就成了崇祯下一个要请的“尊神”了。杨嗣昌受命盐梅上将以督师辅臣的身份领导剿贼事务。

杨嗣昌当时倚重的大将是左良玉,本来崇祯是要处分左良玉的,可是,杨嗣昌为了借重左就出面保了一把,还给左升了一级,挂上平贼将军印信,这就明显比一般的总兵官高了。左良玉是明末称得上大将的人,是侯方域的老爹侯恂发现的人才,台湾作家高阳考证左良玉原本是侍候侯恂的下人,和侯恂还有些说不清楚的暧昧关系,明末士大夫喜欢玩弄娈童也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左良玉这么一个高高大大的猛汉是怎么给侯恂看中的。

左良玉知道杨嗣昌保了自己也是心有感动的,然则杨嗣昌在稍后的玛瑙山战役之前又玩弄以前的手法拉拢副总兵贺人龙许以平贼将军的称号,一个姑娘许两家,杨嗣昌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左良玉坐大。所以,献忠就利用杨嗣昌的这种心理和左良玉摊开了价钱,老左就以养寇自重为己任,而后贺人龙等不到平贼将军的大印就把杨嗣昌的话说给了左良玉,于是,左良玉就更加的厌恨杨嗣昌。左良玉原来的军队编制是二万五千人,朝廷就按照这个给他发军饷,可是,老左彻底想开了,没有军队就没有一切,拼命的扩编,到了崇祯十六年,左良玉的部队已经到了二十五万之众,粮饷自然没有着落,这样,老左就抢掠地方,左部作战很少,以致于明军中有个口号叫“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意思是说跟着左良玉不但升官发财而且还不怎么打仗,相反跟着剿贼总统猛如虎总兵就要累得臭死。投奔左良玉能够发财成为那时候从军者的目标,以后各路人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唯独左良玉这一镇壮大的跟李自成一样,而崇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左良玉以后还封了宁南侯,位在四镇之上。

两宋是建立在五代的废墟上的,赵太祖从一开始就注意兵权的问题,所以,有宋一代尽管权臣不断,可是武将专擅的局面始终没有,控制军队的权力始终在皇帝手中。明朝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开国之初对武将做了很多的限制,大将出征挂总兵官,回来以后交还兵柄,只有到了崇祯时期,为了应付内外糜烂的局面才得以逐渐放手,先是边将,比如祖大寿家族,崇祯就拿他们没有办法,以后扩大到关内,武将中跋扈的像左良玉、贺人龙等都是逃跑的一把好手,卢象升督师的时候手下两名总兵官,一个是杨国柱,一个是虎大威,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卢象升呼喊虎大威的名字说虎将军这是我们捐躯报国的时候,可是虎大威假装答应着,心里已经做了跑的准备了,以后,傅宗龙从监狱里面放出来,虎大威和李国奇等人一起开跑,贺人龙不仅自己跑,而且还不管督师的死活,杨文岳督师时,左右的总兵官拉着他一起跑,丁启睿惨了跑的时候连崇祯发给他的尚方剑和大印都丢了,最惨的还是傅宗龙,贺人龙等人跑了以后傅宗龙变成了光杆司令以致于被李过他们斩杀。然而,跑的总兵们没有一个受到严厉的处分,倒是没有啥过失的郑崇俭、张任学这些书生成了替罪羊。其实,大家从袁崇焕的悲剧中就看出来了,崇祯是典型的色厉内荏,对于那些手握兵权动辄就以兵变要挟的大将是无可奈何的,他只能杀一些还算听话的文臣。就这样,毛病给惯出来了,到了南明的时候,弘光就是依*四镇起家的,哪里能够不听四镇的呢?崇祯一朝唯一杀的一个悍将就是贺人龙,那还是孙传庭设计杀的,可是已经晚了,而南明连一个都不敢动。

南明四镇中高杰是降将,其他三位都是行伍出身,正牌的总兵,官位不是弘光给的,倒是他们扶植弘光,这和南宋的情况不一样,南宋的中兴四大将张俊原本是梁杨祖的部下,杨沂中也是,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名将,有着知遇之恩。韩世忠是*着擒拿方腊和进攻帮源洞出名的,举凡历代赐名世忠的不少以前都做过“贼”,出身不那么透明,像清代的李世忠。韩世忠原来就一度是李纲的部下,刘光世也是奉着赵构的命令在御营起身的。所以,这些人感戴赵构的提拔,自然不会和赵构分庭抗礼,而南明则完全不同,皇帝本身就来路不正,再者大将专横已经成为惯例,就是朱元璋活着也得费劲,何况这些懦弱的子孙呢?

南明三个皇帝,一个监国,都没有把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没有解决军队的归属问题。一开始依赖四镇,以后又是海盗,再以后就是叛将,最后投奔了农民军,所以,既没有一个有力的中枢,那还谈什么抗战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袁崇焕之于大明,的确有如虞充文之于南宋。

倘若崇祯不杀袁崇焕,皇太极和后来的多尔衮,决不敢长驱直入。看晚明史,感觉上明朝真是从上到下一塌糊涂,亡的一点不冤枉。就是韩信,郭子仪重生也没用,早晚得让这位崇祯爷给收拾了。

家园 所以,毛大爷对于中国历史权谋方面 那是没的说 可惜
家园 崇祯就像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里面说的: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有多少名将也白搭,全能给弄死。

家园 最后发现挡路的是自己,只好自杀了。
家园 崇祯是自己给自己憋死的:

他不是没有南逃的机会的,可是,他担心承担舆论上的责任,就寻找代言人,然而大家从陈新甲事件中都看到了他的凉薄寡恩,就都不说话,活活给崇祯憋死了,呵呵

家园 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家园 这贴挺长知识。
家园 明的问题真要说起来,那可就话长了。

明从根上说是经济问题,宋经济上一直还是不错的,西夏当年累败宋军,但最后还是称臣,说到底就是经济上拖不起,但明从老朱那一代起就制定了一套糟糕的经济体系(这点黄仁宇的书说的很多),而明后中期开始控制海上贸易后更是雪上加霜(不过这点明未有所缓合)。

要说第二个问题就是兵制,和文官的行政体制,这基本是四爷心虚留下的麻烦。

以上原因造成了明军在历次战争中,只有招架之功,而还手虽也有胜,但胜的都十分勉强。

明未亡于清其实是上面文题的总暴发,要是再具体到清入关后没能守住南方,我看最大的还是崇祯太叫劲,其实当时他要不死还有转机,就算死要能确实的定个续位人也会好些。

至于袁我一直认为他是一流的阵地战专家和练兵专家,但机动作战仅从其回援时的分兵情况看最多是三流的,战略上是九流的。

当个要塞区司令十分合格,方面军里如果不当一把手也是一员大将,独当一面或总领全局,实在是害人害已,个人以为这方面能力他尚不如洪。

崇太年青,性格上又好走极端,先开头一时血气,太过轻信,给袁的权太大,大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后来经过袁的事后又变的谁都不信了,一遇失败所性就什么都不顾的一死了之,勤而不智,钢而不韧,说到底也不是个主才。

说到这还真有点宿命,明好点的领导不是短命,就是没有连续性,而清十二帝,算的上明的多达五代半,而且全连这。我想要不是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出现,清怕不止干十二代。

家园 封建国家的根性

军权构成了封建国家的最大基础。如果中央,也即皇帝所能控制的军队开始减少时,那么一个封建国家也进入了死亡倒数了。

明朝的灭亡实际上早在三大营衰弱时已经注定了。到了崇祯一朝京师的禁军已没有了战斗力。征辽实际上是依靠地方军队的力量。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地方实力派壮大了。

家园 军阀化也是有原因的。

以南明来说,上面几个朝庭并立,各位皇帝上台时是临时抓了一批军队和地方大臣才成型的,地方上的官还好说,军队大多各自站队,如果抓的太紧,那这些部队虽不会降清,但会投向同以明为旗号的别门。

从部队内部来说,因为事先的例属关系不强,战时又大扩编,各种奖罚升迁全由各部主将说了算,就算原不是亲信当道此时也应是鸡犬升天了,过后就算想往里插人,一来没有什么象样的人,二来也插不进去。

崇这方面我的观点怕是有点犯众怒,因为我认为由于袁的问题,作为支柱的关宁军已经是铁板一块了,袁因为崇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大权,迅速的掌握了军队,并把军队的各级岗位给了他看上的人,为保正这种决对控制,甚至不惜杀了东江的毛文龙,以前主帅被杀的事不少,但主帅一出事整支部队就丢下首都和其他部队,眼看友军和皇都被攻,这种事是从来没有的,行为对不对我们先不去争他,但当时的关宁军以结是一支明最有独立性的军队这一点,是客观存在了,从后来看,袁死后关宁军基本变成了祖家军(不光是姓祖的,比如吴三桂也是祖的近亲),如战事不紧还好,但当时战事又紧,明动一两个人易,动整个关宁,那就等于找死了,相应的,关宁军的军阀性不动,那关内军本就不如关宁军,如果不拉拢而是苛求,日后有点事,那就真是一点靠也没有了。

不论袁整军的初衷是什么,但其这种一体化的整顿,对明未军队形成动不得的局面,时有很大关系的,而其个人所以最后被杀,我想一方面是皇帝真的怕了他,另一方面是他没什么亲戚,祖等是他的亲信,不是亲戚(通过一段时间的安抚和许愿,安抚下去后,对这一块也就放心了),所以祖等抗命后没事,拿死了,如果他被抓后祖军不是立刻就跑而是听指挥,那等战后他或还有平反的机会,祖这一跑是真把皇帝吓到了,但另一方面如当时他如果把一大批亲戚插入部队(不过他好象没什么亲戚就是想差也没有),皇帝没有信心能安抚的住,那他也可能象祖那样被发回去戴罪立功,袁的死可说就在这怕与不怕之间,怕是怕他活这会造反,不怕是认为杀了他祖部不会造反了(祖等官保住了,还有所得,袁如生还可能动摇,但已经死了,这反心也就淡了)。

家园 崇祯这人是旧史书把他给夸的:

实际上,他在位十七年除了比较前面的皇帝勤奋以外,其他的都很糟糕,再者按照蒙哥马里的说法,第四种参谋一旦勤奋起来可不是好事。

比如旧史书夸耀的崇祯解决魏忠贤集团,与其说是崇祯的力度毋宁说是明朝一贯的祖宗家法起的作用,明朝虽有宦官乱权,但是和唐朝不能比,皇帝一怒,太监再牛也完蛋。像以前的曹钦、后来的汪直,包括魏忠贤也是这样,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把皇帝和自己在书写时提高到一个高度,“朕与厂臣”而已。

倒是很快的平灭了魏忠贤之后让十七岁的崇祯有些飘飘然了。

家园 是的

无论是清朝官修的<明史>还是明遗民自己写的野史都称赞庄烈是英主啊.明人主要是因为他以死殉国,而清朝入关是打的为庄烈报仇的旗号,如果他是个昏君,暴君,岂非师出无名了.最后一点,清入关还是要收取人望的.所以对朱由检定位高些也可以理解了.

家园 所以说是勤而不智。

所以说是勤而不智。

如果和清的十二帝比的话,算的上好的前五代半他是决比不了的,乾后期和嘉庆那会虽已见败象但尚没大的外敌不好比。

我觉得和道光比差不多或略好点,比同治强,比老妖也强些(同治后的几任实际上全在老妖的阴影下)。

如果世道不那么乱,或登位前多历练几年或许会好的多(不过明的皇家教育很成问题),完蛋有他自个的原因,但应该说,他作为个皇帝相对于历代算不上优秀,但也不是最差的,应该说是中等,但对付清当时的优秀就不行了。

家园 思想负担太重, 另外就是宣传工作做的不到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