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郭汝瑰回忆录》记载的二三事——1、杨杰 -- 俺老孫
他是混侍从室的。
郭达不到“总裁身边”这一说,韩的职务才行。
说是宋美龄访美,和宋子文一起拜访罗斯福时,老罗提出的。
然后开罗会议,罗、蒋又讨论过一次,老蒋提出共管。
要不是运气不好(或者是运气好),把起义生生搞成了兵变,早就是工农红军的一员了(或者是当了革命烈士)。
小蒋说的那个确实是指韩不是指郭。是老蒋到台湾听说郭汝瑰率部在宜宾起义,导致川西防御全面瓦解,惊叹:“没想到郭汝瑰是最大的共谍”。
韩练成虽然在老蒋的侍从室呆过,但毕竟是抗日时期,内战时期他已经任桂系的军长,远离中枢了。
而郭从46年到49年一直任国防部主管作战的第三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再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这个期间一直是主管作战,各战区的作战计划都要报他审批,这就好象国军的所有作战计划都要报给共军一样,对战争的结果和国共胜负的影响如何估量都不算过分。
郭汝瑰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学习虽然因九、一八而中断,但他退学时弄到了全套士官学校各种教程,还买了五大箱军事书籍(有心人啊!),对日本的军事军制做了全面的了解,其实日本的一些制度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战前日本当时的兵役是实行征兵制,全国人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18—20岁服第一国民兵役;20—25岁体检合格的服现役。现役五年只有两年在营,第一年称初年兵,要学会一个战士所必需的战斗技术及战斗运作,以便参加班、排、连战斗教练,二年兵主要是复习、熟练各种战斗技术及战斗法则,两年在营期满就回家,就业。在五年之内,国家有事动员现役兵,就立即来连报到。五年现役期满时,再回连队接受训练,参加三个星期的演习,就转为预备役,国家有事动员预备役时都按规定到连报到。预备役八年期满,又再次回到原来的连队接受三个星期的教练,参加演习后,转为后备役。后备役期满,即转入第二国民兵役。
当时日本陆军有二十三个师团,估计现役兵在营人数约三十万,一半是初年兵,一半是二年兵。如果全部动员现役和预备役的话,就可征集到初年兵人数的十三倍之多的有训练的兵员,即约二百万人。
“……我还见工兵大队有一队补充兵,细问才了解这些兵是补充现役或预备役死亡、工作事故的缺额的。原来这是因为日本每年都要编动员名册,各个年度应动员的连队官兵都要配备齐全,所以知道缺员多少,而有计划的作补充准备。所有应动员的官兵,动员时各人所属部队的番号、所在地点等,都事先通知本人。战时只要一声广播‘某某年度的士兵动员入营’。应动员的人就可立即赴指定地点按战时编制组成队伍。日本当时约有一亿人口,平时养兵不过五十万,而动员时陆海军估计可动员六百万训练有素的士兵。这种兵役制度平时寓兵于民,战时又能迅速征集大量经过训练的士兵,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之所以称当时的日本为军国主义,就是因为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兵营,和平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两场战争之间的短暂休整,时刻都在准备着下一场战争)
“……中国有十亿人口,兵员十分充足,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现役兵员人数,健全完善预备役制度,改革民兵制度,我们不但可以腾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化建设,而且在战时可以迅速成几倍地扩充军队,担负起保卫祖国制止侵略的职责。”(这段话是八十年代写成,那个时候郭老还在关心我国的国防事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中还有不少空额,到郭离开时已经成了甲种主力师!即有郭善治军,也有陈诚拿郭汝瑰当自己人,有意栽培,同时扩张本派系的实力。给别派系补充兵员、武器怕就没这么快了。国军里从上到下,到处都是这种视排斥异己,国军为私军的做法,如何不败。
彭士量,郭在的时候是副师长。
比如:
1、淮海战役中,郭汝瑰制定的计划,和实际的作战计划并不一致,而且前线作战,一夕百变,事实上,郭汝瑰也被杜聿明排除在决策核心外
2、渡江战役中,郭汝瑰只是消息来源之一,而且到达时间偏晚。具体细节部署也不是来自他这里。
3、蒋介石身边的速记秘书也是我地下党员。
窦文涛主持的忘记哪一期的节目中提到的
比较确定
莱芜战役后调回去的,任高级侍从参谋(还有一说是侍从参谋组长),49年初才离任。
莱芜战后,韩再回南京已经不受信任了,当个有职无权的参谋,赋闲而已,接触不到任何机密了。
但不代表蒋不信任他了,综合后来张治中和蒋纬国的话,这种信任持续到他跑路,没权好像也不能代表接触不到任何机密,毕竟是侍从参谋,不算不视事的参军长,他实际上等于就是侍从参谋们的头,接触不到机密实在说不过去,开玩笑的说——竖起耳朵听没准都能听到机密,不然蒋纬国也不会说那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