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美的科研体制 – 美国篇 -- 穿越
research, teaching + other contribution
只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医学院的组,里面大小几个老板都是research faculty,也有professor和assistant professor的title,做的也很成功,但是都不是tenure track。不过虽然不是tenure track也可以评tenure(具体怎么搞就不清楚了),但是非常难。据说就是因为没有MD,受歧视。。。。
听说MIT有一轨是专门给这种research faculty,具体怎么回事就不太清楚了~~~~
哦,对了,我知道有的学校是会给有PhD的,管公有实验室的technician(也不算technician,因为也参与教学和科研)research faculty的职位,这样他们也可以独立写funding。
莫非是砍职位?砍职位我倒是知道一位,就是黄仁宇....
我知道的几位回中科院也是人手一百人计划。。。。
关系啊,除非你在美国tenure了,不然说啥都是假的,关系最重要。05年的时候,我就听说有ivy毕业回985做postdoc的了。
我们单位有个博士后最近在国内找,一口气拿了两三个地方的百人计划。最可气的是他其实不怎么想回国,现在在美国找位置找得欢呢。
您老的字打错了吧,应该是研究员远远高于副研究员。我们这边的比例,可以作为例证,我们这个大方向总共有十个小的课题组,但是研究员的数目也就是七八个。十个小课题组总共有大概40-50人,其他人都是副研。
国内现在科研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也是分级的,什么一二三四级,要一级一级往上升。副研之间待遇差别也很大。破格升研究员的很少,只有在某些发论文好发的方向才行。像我们这种方向,就纯粹是垫底的。
院士大牛的弟子,想评研究员也是不容易的。但是行政方向的人还是有点优势的。我所在课题组的二老板靠着我老板的关系就评上了研究员,但是实际上,我想,这个大方向的这么多人中有他这个水平的还是比较多的。
副研究员跟博后很少是隶属关系,国内这种相互隶属的关系出现的不多。有些课题组甚至小老板也近似彼此独立。不过我们课题组控制的严格一点。经费申请、使用啥的都要统一,自由权稍嫌少了。
只要在台上风光无限,哪怕身后洪水滔天。
是啊, 大多数贝尔实验室的人
如题
能在美国找到教职,说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啊。
百人是不是只有中科院系统才有?高校里面对应的是长江学者?感觉长江学者要难多了,几乎没有听说谁回高校就能拿到长江学者的。
平常大家说的百人指的是中科院的。科大因为是中科院的独生子,也适用中科院百人。另外北大,清华也有百人,挂其名但性质不一样。
一般来讲,中科院百人大致对应高校的引进正教授。高校虽然实验室启动经费少,但学生便宜,实际能花的钱和中科院百人的两百多万差不多。如果去中科大的百人,既是正教授又是百人,算是很好的offer了。
俺写这段的时候,心里想的是那些跟我喝啤酒的哥们呢。这些人代表公司里的大多数吧。你说的那些人太高端了。
公司也好, 学校也好。但你既然要写美国的科研体制,公司的R&D不说,那就只剩一半都不到啊。我说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大药厂的R&D,那些大药的投入,哪个不是上亿甚至上十亿的砸,学校能比吗?
前两天一个师兄才和我解释过,不晓得对不对。
R&D应该是和产品挂钩,GE research这种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则更注重基础研究,不直接与某个产品挂钩,有的也可以有publication,比如IEEE的一些会,MS和google这些公司的人就占了大头。从学术圈的角度来看,R&D地位要“低”些,因为已经变成engineer,不是research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