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赵紫阳对胡耀邦致命的最后一击 -- 温相
全文引自我的《胡耀邦下台始末》中的有关章节,先给出一个小纲来。
1.胡耀邦的弱点,中央党校的风波,吴江副教育长给胡耀邦打招呼,中办老主任李颉伯谈王震其人。
2.邓力群和胡乔木到底是怎么回事?邓力群到底是铁骨铮铮还是面目狰狞?邓力群取得陈云信任的前因后果。
3.反胡联盟的初步形成,王震和各方面打招呼,胡耀邦蒙在鼓里,组织书记处研究经济问题,胡赵公开裂痕开始。
4.赵紫阳出面谈中央领导集体的矛盾,陈云动手,小平不同意,说还是留下来的好。
5.邓小平对胡耀邦透露心曲,胡耀邦不明就里的大意。王震在中央党校开口。习仲勋、薄一波息事宁人的做和事老。
6.赵紫阳对万里、田纪云说胡耀邦不懂经济胡乱参合。国务院系统对胡耀邦阳奉阴违。有人说现在应该让他下去了。
7.中央决定开生活会,之前胡耀邦和金庸、陆铿的谈话惹恼了大家,王震说这是一起泄密事件。杨尚昆不同意乱扣帽子。
8.生活会开始,批胡中,薄一波被误解到今天,都是因为读了赵紫阳的一封信。
9.赵紫阳单独和陈云、邓小平见面,以后就有了中央的关于胡耀邦去留的文件出来,赵紫阳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打招呼会上讲话要点--狠狠的揭批胡耀邦。
10.邓小平刀下留人,胡耀邦说赵紫阳是新老人家,怀念叶帅的一件事。
11.赵紫阳手下的吹鼓手们的丑陋表演,新权威主义呼之欲出,赵紫阳成了第二号人物。
稍后,我就把内容陆续补充上来,现在很忙,不好意思。
就等着后面的续啦
胡赵恩怨坊间传说太多,目前又有一边倒的趋势。多了解些看法,绝对有益。老人们在其中的角色是最能咂摸出味道的。
这里候着了。
俺品级不够
起轩:
胡耀邦去世前仅去过邓家一次,是胡主动要去的,但邓只是和他聊了家常,没谈任何实质问题.
胡耀邦是被赵紫阳告倒的,这一点圈内人都知道.赵怎么会找胡来开会呢?
胡夫人和其三子一女在追悼会时心中充满了对赵邓二人的怨气,谈何满意?
赵紫阳从1983年即开始准备倒胡.胡耀邦的亲友们提醒他,他还不相信.到85年以后胡对此事才有所察觉.
以上事实绝非本人杜撰.温兄可找胡德平,刘湖,胡德华或常在胡家出入的阎斌,王元元夫妇核实.
温相:
你的这个说法是对的“赵紫阳从1983年即开始准备倒胡.胡耀邦的亲友们提醒他,他还不相信.到85年以后胡对此事才有所察觉。”我在稍后的《胡耀邦和赵紫阳》一文中将给予详细解说。
赵在攻胡之后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的等我的文章出来我们再探讨不迟,谢谢你的指教。
相对于胡耀邦而言,赵紫阳按西西河的观点就是党同伐异的多。这里有一个晴雨表,那就是胡耀邦周围的人们大部分为资格老的人们,这一点上,胡耀邦有着很大的优势,中顾委常委大部分都是支持胡耀邦的,并且胡耀邦经常和老同志们来往的多。而赵紫阳身边多为年轻人,并且赵紫阳老同志们的关系不是很近。并且在12大左右,赵紫阳出了一些主意,希望将一些资格老的人们派往各个省市区当第一把手。但是赵紫阳的权利欲望要比胡耀邦打得多,看看赵紫阳当上总书记时的那个记者招待会,那是一个大满贯。
作为政治家,赵紫阳,胡耀邦都不成熟,虽然赵紫阳成熟的一些,但是都是反了邓小平在文革时的毛病,对于形势估计得不够。并且邓小平的折衷主义,和实用主义也是导致当时不稳的原因。
看看温想如何写了,再反击他。克己复礼!!!!
总之谁都认为自己有理。人的权力到了那个境界,就是要和周恩来一样了,晚节情怀了。
历史是人写成的
历史是很多人写成的
我们这样的后来者,站在历史的舞台前,回味上一幕的精彩纷呈的时候,难免只回忆得起某个角度的高潮和余韵,其他视角的补充,其实都是帮我们更清晰地反思的良师益友;
而有的时候,一些细节和片断已经不可再追,也许那才是演者作为当事人最看重的节骨眼而不为我们所了解,那也是难免的。毕竟我们还有下一幕要去欣赏,甚至是我们自己上场演出。
所以重要的重要,不是我们对上一幕的评头论足,而是我们自己――――观众和演者的混合体――――如何才能在轮到我们出场的时候献上一幕自以为更好的演出。而前人的经验教训,正是我们的借鉴~~~~~
所以兄台们呐,与其对前人那么执著,不如对今后的自己这一辈多来些鞭策好了~~~~~
登过台唱过戏的,我们大致都知道那戏唱得如何,哪里好哪里不好,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还都能取得大致的统一吧?.....以这个为基石,其实每个观众都能找到彼此认可的共性的。
办公室或者什么地方摆张床,说是午睡,结果就成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很多的结果也不是人们真正想要得,或是预见的,也肯定不是最合理的。为什么呢,就是可能因为过程也导致结果。
不知说得对不对,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