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我的平凡的世界 -- 成奎花
有种想朝天喊两嗓子的激情。如果说这本书有局限性,可能在于它只反映了和孙少平有类似经历或心态的部分人。于另一部分人,则被认为是意淫。
没有经历过贫困(赤贫),就很难理解连“吃饭穿衣”都能招来老师同学的讥笑或怜悯。贫困可以让你所有的难堪暴露于阳光下,无处躲藏。不要说安于清贫,安于清贫就不会让你拥有改变现状的压力和耻辱感。很多人中学时都有座右铭,夹在书缝里的座右铭于我就是刺股的尖锥,提醒我不停地向前爬。偶然的机会看到《平凡的世界》,我好像找到了努力的榜样或孤行的旅伴,虽然孙少平比我自身要坚强完美的多。中学几年,我把孙少平当作座右铭、刺股锥。
后来见的多了,心也宽了。但毕竟,感谢孙少平伴我走过那段苦涩的青春。
我后来的一个兄弟告诉我,初中时候,他父亲去世,母亲精神病,他每天早起两小时在街头炸油条卖,以支撑家庭和学业,然后去学校上学。熬过几个寒暑,考上了大学、博士。他说,我没有选择,或者前进,或者一生留在大山里。
《平凡的世界》对于我的兄弟和我而言,是夜航中远处那一盏灯。
咱们就放过一边存异吧。
MM有意思,我在主贴不涉及文学性并不意味这我在评价这本书时候没有考虑过其文学性。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你评论他是个好人,但你写关于他文章时候可能重点在于他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比如口才好。我不能要求你收回对于他“是个好人”的评价因为你没有在文章中提到他的善良而好人必须善良,对吗?
在我的评论体系中也有“文艺价值”也就是你说的“文学性”这个考量,只不过“文化意义”也同时占有很大比重,而你的评价体系中“文艺价值”则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为什么要我舍去自己的体系而取用你的体系评价这本书呢?
我很懒的,我很希望你不要和我一样懒。如果你打,我很可能不会接着打,但是非常盼望有别人打
文化人可能很难理解我们这种实用主义的阅读态度。我很想在自己的脑门上贴上“我是俗人,不要对我要求太高”的字样,哈哈
路遥写的那个时代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代是一个混乱刚刚要结束的时代,很多当时发生的事情在现在是不可能发生的,孙少平和田晓霞也是经过很多波折的,而且田晓霞死后,孙少平最后还是回归平凡,这部书我看了不下十几遍了,每次都觉得能被感动一次。
不过肯定更有根。
另外,蹩脚与否暂且不论,YY二字是安不到这本书头上的。用YY小说的话说,与其说它YY,倒不如说它虐主。
要是真想写成YY,就应该以胡家兄弟作为第一人称……
那些默默的,通过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生活和境遇的人们信就好。
说的好!是更有根。
我觉得说YY,还有前面说这是坐在家里编出来的,特让人莫名其妙。路遥是怎么写出这本书的,我想如果不是太年轻的话应该知道吧,年轻的也可以考证下啊。
给很多人指出了做人的方向和准则,在那个时候的意义我想没有其它小说可以并列。经过20年市场经济和意识形态洗礼,我想这本书对这些人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消退,我认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所谓己所不欲,毋加诸人;我觉得己所欲,也要毋加诸人。对方mm推荐的书实在是不感兴趣,人的经历、时代不同,各有所好很正常。本来不想说什么,平凡的世界我很喜欢,因为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也是默默奋斗、努力到今天的。能呕心沥血写书的作家现在还有几个?路遥写完这本书不久就去世了。 方mm的什么YY之类说法对路遥这样的大作家实在是不应该。
估计你是很难理解为了跳出农村,每天学习16 18个小时准备高考那种情况拉。
你以为我是哪里的,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就已经说了,我家庭也是农村出来的。你说的那样的高中那样的初中我也上过,从那样的地方走出来,反而更加看透了那些环境的局限性,对人性格的发展和人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不喜欢平一书的一个很大因素。
正是因为从那样的地方走出来,才发现那些路的局限性。我和你是很不一样的。
这个话题我不想辩驳了。一次再一次的捍卫自己的观点,而面对别人的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没有完全通读,是很麻烦很痛苦的事情。
她是87年的女孩子,文科硕士。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80年代最好的小说这种说法本身就有点问题,应该是你觉得最好的小说吧?文学艺术这种东西很难说好坏,个人感受不同阿。
是楼主说它是最好小说啊,您搞错了吧。
我跟您侄女的年龄差别不大,不过还是比她大几岁。我一直是旗帜鲜明的反对80年代最好小说的说法的啊。
搞错拉,mm毋怪
我只是看到你说的棋王是最好的小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