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关老爷的武艺高低问题 by 孙勇进 -- johny

共:💬40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关老爷的武艺高低问题 by 孙勇进

这篇帖子很有意思,转过来请大家欣赏一下.

http://qlcs.ad184.com/syj/syj103.htm

小的时候,一群伙伴都好在一起聊三国,还记得当时有一个顺口溜,讲《三国》里武将的排名,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这个顺口溜顺口是顺口,但也不是很通,比如,典韦凭什么排第三?他跟关老爷比画过吗?这好象是为了合辙压韵,才让他占了这便宜。还有八夏是谁呢?有说夏侯??,有说夏侯渊,还有说夏侯霸的,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

  现在就单说这关老爷的武艺问题。关老爷排在吕布后面,这估计大家都没意见,三英战吕布,要哥仨打人一个,武艺稍逊一筹是明摆着的。但排在赵云的后面,可就难说了,实际上,刘备这边的五虎将,各有各的勇法,赵云是智勇,关羽是神勇,张飞是猛勇,马超是骁勇,黄忠是老当益壮,很难说谁一定比谁强。

  但这样讲,有人就会说了,不对!还是可以排出个一二三,毕竟,其中的好几位交过手的。张飞和马超打了个平手,就不去说了,关羽和黄忠,战长沙,表面上看,两天俩人战了个平手,可当时黄忠年纪大了,关老爷正当壮年,所以论起真本事,黄忠比关羽高!

  这还真不是个别人这样抬杠,在网上,我就看到不少帖子,给《三国》里的武将排名,甚至给定中级、高级职称的都有,很热闹。当然排法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种排法,关老爷都不占绝对优势,有几个帖子里都排到了六七名开外,黄忠,乃至文丑、许褚什么的都排到了关老爷前面。这些排法,说穿了很简单,就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打斗描写,进行换算,比如,《三国》里徐晃和许褚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和颜良斗二十合就败归本阵,一换算,颜良怎么着也得比许褚高一档次吧?可许褚又和马超战了个平手,马超又和张飞战了个平手,于是徐晃=许褚=马超=张飞,而颜良打败徐晃只用了二十回合,吕布战张飞可有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时候,这样换算的结果,就是颜良武艺之高甚至远胜吕布,应该排名第一。但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这种简单换算也有行不通也就是说算得自相矛盾的时候,这时,就会引入其它参数,如说:“这跟当时对手的年龄,身体状态和心理有关。尤其是心理状态更重要,文丑的武功不会在关公之下,就因为关公没用一合就斩了颜良,令文丑心理发怵,未战已败。”如果到了这一步还解释不通,就骂罗贯中不象话,如为了神化关羽就硬是委屈颜良文丑啦,如曹操和吕布对阵时为什么不派典韦上阵啦,等等。

  要说这些都是业余爱好者存心玩儿闹,又不是,这些人的态度可是认真的,并且他们的排名结论,还真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细读基础上的。可细读归细读,读出来的结论却又十分可疑,颜良的武艺真要是排名第一,结果排名第一的角色没出场两回就给砍了,天底下也没这么写小说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出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写法和今天有些人的读法不一致上。明清人写小说,尤其是写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及神魔小说之类,还相当程度地保留着宋元说话的遗风,讲究片段热闹好看,整体意识不强。这就好象《西游记》,孙悟空前面大闹天宫时,除了二郎神和如来佛,就几乎没对手,地狱、海底、天上,??起来如入无人之境,可到了取经路上,动不动天上神仙的坐骑或伏侍的小童就收拾得老孙没脾气。为什么?是不是排起名来红孩儿、青牛精、大鹏鸟最高?当然不是,而是小说为了好看,就得这样写,前面孙大圣要不是威风八面,出尽了风头,小说就不好看,后面,取经了,孙悟空要是见谁谁都一手全灭,那小说也没法看,因此只好委屈委屈老孙,让他栽一溜儿跟头,这你才能看。同理,《三国》白马坡这段儿,为了表现关老爷的神勇过人,就得先让颜良威风起来,为了让颜良威风,只好委屈徐晃去垫底儿。这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小说,尤其是《三国》、《水浒》、《西游记》这一类的,写的热闹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创作冲动,这个片断热闹的创作意图往往非常强烈,有时就会出现一些以整体观来读小说的读者读来不太好解释的地方。

  因此中国古代这类小说,只能拆开来一片一片地看,非要对到一起,弄个数学公式去换算,就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也不是用什么交战对手的年龄和状态之类可以解释的。这种解释都是现代人用现代的理性整体观去看小说得出来的结论,看似有理,实际行不通。就好比《西游记》,孙悟空西天取经时威风不足了,你不能说那是因为在山下压了五百年,肺活量小了、骨骼老化了、肌肉爆发力不行了,不能这样解释,道理一样。

  不过,用这种眼光读中国古代小说的,学者里也不是绝对没有。例如,美国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在《三国演义》这一章里,就说到关羽“飞奔下山刀劈一名在通常情况下武艺比他高强的敌方将领”,大概是指白马坡这一段。但要说把颜良视作“在通常情况下武艺比他(关羽)高强”的将领,这恐怕并非罗贯中的本意,过去几百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会这样来理解。京剧里有一出《斩颜良》,唱的就是关羽斩颜良这一段儿,徽剧、滇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也有此剧目,不管是哪一种戏里的这一出,显然都是为了表现关老爷的神勇,而不是揭发关老爷如何偷袭占便宜。在这一点上,过去的人读《三国》、听评书、看京戏时,他们的理解方式,与作者的讲说方式是有着某种默契的,对这些接受者来说,只要当时读着听着看着能欣赏到关老爷的威风八面,这就够了,别的,不去想那么多。

  可美国学者夏志清为什么就另有想法呢?这可能和他的西方教育背景有关,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很可能把读西方近现代小说――作者意图一般都能严格地贯穿始终,且有鲜明连贯的整体意识的小说――的阅读习惯带到了读《三国》中,于是得出了这种可疑的结论。这也说明,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阐释,似乎有必要先考虑到这些具体作品背后的创作传统。

  至于网上那一大批给《三国》里武将排名的帖子的出现,可能又和电子游戏的兴起这一背景有关。一些《三国》题材的电子游戏,如《三国群英传》,每一角色的出场就有一个初始值,武将对杀的结果,也要通过数值来体现,总之,这些游戏,无论是设计还是运行的规则,都可以套用黄仁宇先生研究历史问题时爱用的一个词儿,就是要能数目字管理。而游戏里的数目字管理,就意味着标准化,意味着有一个稳定统一的尺度可以贯穿始终,意味着前面说到过的理性的整体观,如果带着这种游戏形成的心理定势再回过头去读小说,自然就会与更注重作品片段感性冲击力的传统小说格格不入。因此,在网上那些给《三国》武将排名的帖子的背后,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看到时代变迁对中国古典小说接受的影响,这些都是十分有趣的话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最烦这“偷袭”二字

“策马刺良于万丛之中”即无放箭又没扔飞镖,完全是战场上正面的冲杀建功,何来偷袭一说?要贬老关也不用这样吧。不论演义,要说当时老关武艺天下第一个人认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知道是转的,发点感慨,楼主勿怪。

家园 呵呵,不怪不怪。

关于是否偷袭,一直有争论。

记得以前酒兄和萨兄都有文章论述这个问题。

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关老爷真和颜老爷打,没有个3,5十合出不来结果。关羽那么容易得手的原因主要是马快刀沉。呵呵。

而且那时候流行的是先来一句:“来将通名”,“某乃XXX是也。”

关老爷冲下山后,颜良正要来这些套话了,兴许还有个原因是刘备让袁绍营中各位将军帮他留意二弟的下落呢,颜良一看是个红脸大汉,嘿,还挺象,刚想过去套词儿,没成想冷艳锯就过来了。

是有点偷袭的意味在里面。呵呵。

我这些东西都是偷的老酒和老萨的,让他们两位给您解释一番就更好了。

家园 呵呵这孙勇进跟数学公式较劲, 看来是想跟咱煮酒兄单挑啊
家园 呵呵,其实孙教授想说明的意思就是

古人写小说没有现代人写书那么严谨(现代人严谨吗?呵呵,估计孙老说的是数学物理类的书吧),而且很多章节是由古时候说书场上流传下来的,所以整理之后前后不照应也是应有之义。

在这种情况下,以原著为出发点,进行武艺的量化比较就意义不大了。因为基础就有问题。

我觉得孙老的这个意见还是有点道理的。

但是同时,我觉得酒兄的工作也是很杰出的,尤其是酒兄的很多比较是根据罗本,而不是毛本进行的。

家园 对悟空武力的一点不同看法

个人觉得西游记里关于悟空武力的前后描写还是比较一致的,略有矛盾但决没坊间所传的那么大。

玉帝发动天庭系统内的力量2次围剿下界花果山势力。第一次轻敌败北,第二次几乎发动所有力量就占椐了绝对优势,花果山并无与之抗衡的能力,拿住悟空只是时间问题,就和现在特警包围了某个恐怖份子的情形差不多。悟空逃出丹炉后憋了一肚子气杀上灵霄宝殿前就给一个守殿的偏将挡住(虽然很勉强),等到雷部36将的支援后就完全是势均力敌的态势了。所以悟空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打便天庭无敌手见谁灭谁。而后来取经路上遇到的强劲对手基本都是道教佛教方面的,这个和天庭系统是不一样的。

家园 关于这个话题,“沉睡的天空”曾有几篇专题文章。

标题是“谈西游:关于孙悟空的战斗力问题”,老兄自己搜索吧。

家园 马上去拜读了一遍

文中许多观点不敢苟同,改天得空我也写个长的.

我觉得西游记就是写如来的一个阴谋的,呵呵.

家园 武疯子的精彩链接。

关于老鲁和关公的武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57618

三国武力点评(26) -- 关羽 VS 庞德 (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51

三国武力点评(25) -- 关羽 VS 庞德 (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50

三国武力点评(24) --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48

三国武力点评(23) --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46

三国武力点评(22) -- 单挑 与 混战 (7)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22

三国武力点评(21) -- 单挑 与 混战 (6)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18

三国武力点评(20) -- 单挑 与 混战 (5)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10

三国武力点评(19) -- 单挑 与 混战 (4)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9

三国武力点评(18) -- 单挑 与 混战 (3)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8

三国武力点评(17) -- 单挑 与 混战 (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6

三国武力点评(16) -- 单挑 与 混战 (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4

三国武力点评(15) -- 单挑与突袭(4)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2

三国武力点评(14) -- 单挑与突袭(3)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00

三国武力点评(13) -- 单挑与突袭(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98

三国武力点评(12) -- 单挑与突袭(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93

三国武力点评(11)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6)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57

三国武力点评(10)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5)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56

三国武力点评(9)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4)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73

三国武力点评(8)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3)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72

三国武力点评(7)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6

三国武力点评(6)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5

三国武力点评(5) -- 武力评定的具体标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9

三国武力点评(4) -- 排名原则:全面考量武将战绩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7

三国武力点评(3) -- 排名原则二:重战例/重原文单挑描写,轻推测想象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1

三国武力点评(2) -- 排名原则一:重战例,轻勇名/轻评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0

三国武力点评(1) -- 前言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9

武力点评: 张飞为曹8将团团围定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3551

罗本与毛本主要战例差别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3582

哪个说孙悟空武力下降来着??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85649

虎牢吕布 * 磐河文丑 * 白马颜良 * 渭水马超(演义)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85440

醉眼看三国 -- 吕布武力判定 (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8908

家园 johny兄客气了。俺随便说说这个万马军中刺颜良

如果按网上流行的毛改本来评,则基本上没法评,因为冒失父子把原本这个情节的许多细节都给抹去了。

如果按嘉靖元年本(即俗称“罗本”)来评,虽然也有争议,但却能更清楚地看清那一战的前后脉络(假定真有这么一战哦)。这是假定我们把小说当正史读的情况。如果我们以一种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态度来读的话,我们也更容易了解作者编出这么一个情节的深意(其深意是为后文关羽战徐晃不下埋了个伏笔)。

罗本有这么三处重要细节,被毛本删掉了:

1 颜良出征之前,刘备已然风闻关羽可能在曹营,所以刘备特意找到颜良,请他如果见到自己的二弟务必告知自己的下落,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关羽能投过来。为了让颜良不致错过关羽,刘备特意详细告知云长体貌特征,诸如什么身长九尺五寸(毛本做九尺),髯长一尺八,面如重枣双眉卧蚕等等,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颜良带上。

2 关羽在临冲下土坡之前,曾将自己的头盔置于土坡之上,因此这时的关羽头部特征完全展现了出来,估计距离20米远就能清晰地看出这位的面如重枣双眉卧蚕髯长尺八等等容貌特征。

3 关羽冲下土坡之时,是倒提青龙的。正常冲锋时,应该不是倒提军器的,因为这样一来,当接近敌军时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摆好交锋的姿势。

这里我们先撇开关羽冲下土坡之前的主观想法是怎样不谈,我们先看看他这个置盔于地和倒提青龙 在客观上造成了什么效果--效果是河北军如波开浪裂,放开一条大道。

河北军为什么不做抵抗拦阻?我觉得有两个因素让河北军一时懵住了,一个因素是,他们觉得来将不象是来厮杀的,因为既无头盔复倒提青龙,更重要的是颜良连胜之下,其部下也跟主将一样骄横,根本想不到这个时候会有人敢孤身撞阵;另一个因素是对方速度太快气势逼人。两方面因素搀和到一起,大概也就是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吧,前排的军卒下意识地让了一下,后面的也就跟着让开了。

颜良呢?颜良这几日连战连胜(罗本中并非仅取胜了三场,而是“败将极多”!),做梦也想不到有人敢孤身撞阵而来,而且颜良更不会想到敌人冲阵居然自己前排军卒毫不阻拦。(有点足球比赛里守门员和后卫之间相互让球结果把球让进大门那个意思)等到关羽冲到距离颜良20米左右的位置时,颜良猛然间看到对方了、也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了。可恰恰在这个时候他也看清关羽的容貌特征了--面如重枣双眉卧蚕髯长尺八。如果没有刘备那番交待,颜良应该还有最后一点时间(不到一秒)可以进行防卫(应该是闪开或者跳马,直接拿刀硬抗肯定完蛋)。可惜这个时候颜良想起刘备的话来了,所以才有了“颜良方欲问时”。很显然,颜良模模糊糊地觉得对方大概不是来交锋的而是来投诚的,所以想确认一下对方是否正是关羽。就因为颜良最后关头的这么一糊涂一犹豫,头颈部就让老关一刀给扎上了!或者干脆说是给撞下马去了。

所以,撇开老关主观想法不谈,完全看客观情况,关羽冲阵时的迷惑姿态,河北军卒的下意识躲避,颜良本人的缺乏警惕,以及颜良在最后关头的糊涂和犹豫,是颜良的死因;而刘备之前的那番交待和对关羽体貌特征的描述,又直接造成了颜良最后关头的糊涂和犹豫。

平心而论,颜良死得比较冤,因为从客观效果上来看,颜良死于突袭,也就是说在基本无备的情况下被杀死。

不过颜良也就是“比较”冤而已。如果换做赵云马超关羽,则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古城下关羽能在瞬间避过义弟突如其来的一矛,充分展现出顶级高手那种与生俱来的防卫本能。赵云临阵之冷静、思维之快如闪电,马超在纷乱噪杂中听风辩音轻松避过于禁从背后射出的冷箭,这些都属于在战场上你永远也杀不死的人物。颜良的机变能力显然跟这几位都有明显差距,如果关赵马处在颜良那个位置,最差也应能在最后关头逃得性命。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而只考虑严格单挑中表现出的纯武力,则颜良显然跟关赵马是一个级数的,而且在白马一战中其所表现出的强悍攻击力,恐怕不是赵云能比的了的,与马超大致相当,明显高于普通状态的关羽。当然,状态神勇时的关羽,连吕布也比不了--一合秒华雄,两合走文丑!这种表现就算俩吕布联手也未准能做到。

至于关羽主观上是怎么想的... 这个咱们回头再聊。

家园 高手就是高手,分析得头头是道啊。

给俺签个名吧,俺可是您的忠实粉丝啊。

家园 老兄玩笑了

俺这不入流的东东,不过就是博大伙饭后一哂而已,哪当得起年兄谬赞?

孙勇进教授的水浒系列文章,煮酒是十分佩服的。可惜孙教授这篇随笔文字,却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等煮酒回头给孙教授搬搬杠子 否则西柠那家伙也不会善罢甘休哦

家园 俺是认真的,把武力这么虚幻的东西进行这样严谨的量化研究

我看是没几个人能做到。

期待你对孙教授文章的意见。真希望孙教授也能来这个网,那就热闹了。(我依稀记得好象老萨和孙教授熟,能不能烦动老萨去做个说客?呵呵)

且看门旗闪处,两员大将战在一处,说时迟,那时快,二马一错蹬......

哈哈。

家园 嘿嘿,没错。一提到数学公式和三国,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

煮酒老兄。影响巨大呀。

家园 说时迟,那时快,二马一错蹬......

煮酒倒撞下马来,死于非命。哈哈

老萨相熟的那位孙教授,应该是孙恭恂先生,而不是这位孙勇进先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