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土星共同体之(一) 总论 -- 酱油群众
首先解释一下这个“土星共同体”:指以中国为中心,囊括非洲、中亚、东盟、南亚诸国(印度除外)的经贸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国将通过充分合作、合理分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自给自足的贸易循环体系。
①建立“土星共同体”的必要性: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原料和市场,有了这两样要素,即便资源匮乏的日本,也可以跻身发达国家前列。今天中国的主要市场在欧美,然而这样存在极大的风险,即一旦欧美市场需求下降或欧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的产品就会被拒之门外,即便是美国的小弟——日本,最近也被“丰田踏板”事件搞得灰头土脸,德国的奔驰也因“行贿指控”乖乖送上罚金,息事宁人,中国的玩具、轮胎、钢管等产品也遭遇到同样的待遇。
有鉴于此,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市场,而目前世界上有需求、又有消费能力的市场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剩下的要么规模小,要么有需求,没有消费能力,虽然开拓新市场困难重重,但寄人篱下、仰他人鼻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开辟、培育自己可以控制的市场(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才能确保长期经济的安全。
②建立“土星共同体”的好处:
a.保证本国经济的独立和安全;
b.“土星共同体 ”建设越成功,中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越小,在经济、政治上就可以保持更高的独立性,不必处处看他人脸色行事。这也将从客观上间接瓦解现有秩序,从而逐步削弱欧美霸权。
c.不触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避免与欧美强权正面冲突,减少崛起过程中的阻力与波折,即,在不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努力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小环境。
作为后发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触动原有国际经济秩序,而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英美等二战战胜国制定的,这个秩序本质上就是一种分工体系,美国凭借金融、科技实力,享有利益链中的最大一部分,然后是德、日等制造国,最末端是原料和劳动力提供国。
中国要打破这个原有秩序,必将遭到欧美的强力打压和扼杀,正如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所遭遇的一样,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本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强盗战争,德、日作为新兴工业国家,试图正面挑战英美,结果被后者合力扑杀,这也是德、日的不成熟与不智之处,战后二者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不得不乖乖归顺英美麾下,依照英美制定的规则生存,于是战后,德、日就成了美国转嫁国内危机的买单者,只要经济不好,二者就会被拉出来放血。
中国今天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一边把廉价产品送上,一边把辛苦赚得的美元借回给美国人继续挥霍,一旦美国经济不好,中国就要被拉出来当替罪羊,被批斗,被狠狠再宰上几刀。
要摆脱这样的窘境,中国有两条路可走:
i)像当初日、德一样直接挑战老大,企图掀翻老大后自己重新划分世界分工与利益分配;
ii)避免冲撞旧秩序,逐步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开拓、培育新市场。
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显然后者更为适合中国,代价更小。
③建立“土星共同体”的可能性
除去欧美,余下只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南美是美国的后院,中国进入必然要面临美国的干涉和威胁,大洋洲市场有限,余下只有非洲和亚洲可图。
非洲几乎是一个被上帝遗忘的大陆,多年来,那里似乎是“战乱、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还是要感谢上帝的遗忘,给中国留下了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东盟,20世纪“四小龙”曾风光一时,结果一场金融危机,让东盟各国发现中国比美国人更有担当,更可信赖,中国近年的发展,也让各国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加倾心。
中亚诸国与中国同属“上合组织”,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这些国家有市场,中国的产品虽然质量、技术上与欧美日尚有差距,但在这些国家仍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中国与这些国家合作培育新市场,将是多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具体而言有两条:
1、远交近防;
2、扶小抑大,扶弱抑强;
这两条策略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保证“土星共同体”内部分工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养虎为患,为自己培养潜在竞争对手,即如,今天德国、日本在中国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学生可能反过来抢师傅的饭碗。
邻国如果强大,对于中国显然是潜在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而远方国家即便强大,也不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小国、弱国因国力、幅员限制,对外部依赖性更强,而大国、弱国则相反,一旦羽翼丰满,则可能成为威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那就是建立起强大的海军,不然一切的是虚幻。
开篇定义中之所以要把“印度”排除在外,就是因为该国与“土星共同体之(二)策略”链接出处中的基本原则相冲突。
首先,中印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且印度一直支持达赖分裂势力,对中国安全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其次,不论欧美还是俄国、日本、韩国,都把印度作为牵制中国的棋子,而印度也相当配合,于是它几乎成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宠儿”,有求必应。
那么,印度是否有可能成长为足以挑战、威胁中国的对手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之所以这30年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①国际产业转移;②中国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③中国有充裕的廉价劳动力;④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
除去因素②,其他三点,印度都部分具备,所以,如果中国不智,把印度作为自己的市场来开发、培育,在印度投资办厂,参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不需要太长时间,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将大幅缩小,那时,产业从中国向印度转移将更加势不可挡。
因此,本人非常赞同“老广”兄在“帮助印度基建是非常短视的行为”链接出处一文中的论述。
所以,在南亚,“土星共同体”的建设策略就是“扶助印度周边小国”,孤立、防备印度,通过周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进步,使之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弱化其自信,增加其国内的分歧,使之陷入困扰与混乱而无法自拔,从而延迟其发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非友谊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明朝,中国的郑和船队就曾到达过东非沿岸,新中国成立后,同为殖民主义受害者的中国与非洲诸国更是建立起了牢固的友谊,毛主席曾说过: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经济上,中非经济上互补性强,非洲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而中国有技术和资金,中国在基建、机械、轻工业品等在非洲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治上,中非有良好的互信,中非地理距离遥远,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中非都反对霸权,也都不谋求成为霸权,这使得中非可以相互促进彼此发展,而不会产生利益冲突。
可以说,非洲是老天留给我们的一块宝地,也是中国复兴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国在非洲必须有长远打算,而不能短视,不能做急功近利之举,要精心培育非洲市场,通过投资、贸易等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破坏了几代人建立的中非友谊。
如果中国能够帮助非洲摆脱贫困、饥荒,那么中国的软实力将大大增强,将在道义上占据极大主动,因为中国的发展不但不是以别国的牺牲为代价,反而促进了落后国家的发展,中国做到了西方国家未曾做到的事情,真正为人类带来了共同繁荣与进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好循序渐进!
你世界警察没处理好,就怪不得我也出来维持秩序了。
发展30年以后,必须要进入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国家战略,就是建立区域性的强国,否则定位错误就完蛋了。原因我觉得有三个:
1、自身实力发展的需要,稳定住亚洲周边,当然也得弄进印度,尤其是印度的北部和它的中产阶层,这样对我们也有好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稳定周边的安全。
2、要和美国竞争,没有强大的海洋实力不行,得一步步来。我们没有海洋的传统,这些需要砸钱攒经验30年,这之前就是区域性强国。
3、关键是粮食、军事、能源、金融的安全,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还得保护好周边与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与贸易伙伴,甚至是日本和印度,利益享有的越多,大家就越不可能分道扬镳。
总之,利益之下有朋友,没有利益就是敌人,下一步的战略就是带动周边的老少边穷共同致富。
好啊,理论已经成体系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