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困境中的角色 -- wqnsihs
农村和农业永远最重要,所以也永远不重要。全国廉租房建设费用,比不上三亚一年的别墅建设费用。
2、3亩自留地,也养了两头猪,20来只鸡,种了10多棵李子树和桃树。每年自留地收获的豌豆和土豆还可以上街卖点钱,换点煤油点灯,买双解放鞋。过年还会杀猪,请请全寨人吃刨汤肉,做点豆腐,酿点甜酒,发几升豆豉,自己地里的甘蔗榨点土糖。这就是当年农村生活。
人的忍耐能力极强
一般只要能够回答,我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我一贯的工作习惯,不是对西西河如此。以前在企业,所有员工的邮件我都亲自回,那个工作量可是比较大,一天回300封邮件很正常。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能够这样线性持续下去吗,抑或是一个有上限的曲线?
当然,从忙总的帖子里让我学习了很多,希望忙总继续给河里带来真知灼见,只是个人认为忙总可能过于乐观了
所以才习惯回贴...
每天300个邮件,吓人.
以后就没人敢试一试。至于资源当然有上限,我个人认为顶多20年,甚至10年就用完了,到时就可能比较痛苦:没水,没面,还到处需要补窟窿。以后怎么样,那是另外一种成长模式,我们现在无法想象,不过我想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再说到时如果我们没办法,世界上估计大多数国家也没办法,大家就来个比烂竞赛吧,看谁先倒地。
地方政府不过是高房价的“替罪羊http://view.news.qq.com/a/20100414/000026.htm
但是,地方政府难道不清楚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付出的道德代价吗?清楚还“愿意”顶着“骂名”,“经营城市”,卖地收钱,此又为何?根源就在于,现行以GDP增长的考核方式限制了地方官员的选择,同时,在目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也缺乏足够的税收手段来满足发展之需。GDP主义是各级政府事实奉行的考核模式,而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行业又占据了1/4左右,可见,经营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对GDP的“贡献”是何等重要,比发展实业,甚至当年就能见效。因此,对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府来说,有这样的“捷径”可走,为什么不走呢?
如果说,考核方式的约束还相对虚一点,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约束条件。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贫困地方的政府,其财政收入只够吃饭,没有多余的钱来发展地方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分税制改革后,能够增大地方财力的主要税种都被上收,导致地方财权急剧萎缩,但与此同时,事权并没有上收,甚至还在下放。特别是现在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要钱做后盾的。在主要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还由地方来提供的情况下,这势必会恶化地方的收支状况,若缺乏其他的筹资手段,也就只能打土地的主意。而要使土地增值,就须不停地制造房价上涨的假像。因为只有房价不断上涨才能刺激地价上升。这也就是地方政府为什么会乐于看到本地出现更多地王的原因。
所以,要想地方不打折扣地执行中央平抑房价的政策,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特别是怎么样用制度安排来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鉴于政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想改就马上可改的,因此,为地方寻找可持续的财源,就显得很迫切,而且也相对容易一些。
的地位了。原因就是城市化进程。就像农业在美国不可能是国家安全柱石一样,美国的是: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地缘安全。我们以后也会这样的。
尽量减少损失,对抗一般是无效的。
尽量减少损失,对抗一般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