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院的点滴和五子登科 -- 萨苏

共:💬27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信不信,“孙道临”怎么给形容成那样?俺们呼吁相片!
家园 想说一句

当年和全国人民一起勒腰带 能出那么多独创成果

如今五子登科,成果呢?

家园 在理论成果和经济实用问题上科学院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浮躁也进入科学界,这个不假,不过客观上我还是支持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就像今天很多人骂娘,因为不象毛泽东时代那样平均了,但是他是吃完肉以后骂娘,而毛泽东时代大家都只有大白菜吃,吃不着肉。

平等重要,但是我觉得让老百姓有肉吃更重要。

如果从理论成果上,科学院在改革开放后投入和产出的效率的确降低了 -- 绝对数量上还是比开放前好得多,那时候我们只有很少几个尖端,要是八零年死一个陈景润要塌半边天,平均水平是在世界上难以企及的。

这样说吧,当时我们是竹竿体制,底座小,但是很高,现在呢,是金字塔,底座大了,所以可持续发展性要好多了。

没有人不承认开放前科学院的人才比现在横,问题是当时这些强横的人才由于封闭在作世界上很多人家已经做过的事情,这从科技角度是一种资源浪费。

同时,还有一个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那当时做得太糟了,今天的科研成果不如当时那样轰动的,却可以带来比那时高的多的经济效益。

科学院给世界培养的人才更是充斥各国的研究室,这些人如果从单纯的民族主义说法可能很有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科技的贡献。而这些人回来的,我认为则会成为中国下一代科学发展的栋梁。

但是科学院总不能不要理论研究吧,这是个科学院也吵的非常厉害,打得非常厉害的问题。甚至有打出科学院的。

你可以说今天中国政治上不够民主,但中国人的自由方面可是大大发展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有留爷处,爷到外国住。。。这种现实的自由和美国人区别也不大。

您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怎么不看看下岗工人的苦难呢。。。

我说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不要搅在一起 :)

我认为五子登科只能说是亡羊补牢,一代英华的早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家园 那是后一辈的事了,文革造成了知识断层,胡说一二
家园 演讲是周总理最厉害

一次演讲,一次接见,给萨爹一生影响,从萨爹又给我已经半辈子影响了。

家园 萨兄又有作文题目了!快写写,让我们也受点影响!

听说胡耀帮演讲的时候,手舞足蹈的,很吸引人。胡更有凡人风格。

家园 这个以前写陈景润的时候写过一些

附录于后

后记:到现在这个时代,科学界还是有一批人很顽强,也很坚定的为了事业和他们所深爱的国家而拼搏着,我是他们的子侄,所以他们给我的感动,将永世难忘。

我一直想写文章来纪念他们中的一些人,有些英年早逝,比如干活不要命的张广厚,爽朗乐观的钟家庆,惨遭车祸的王启明,缠绵病榻的吕玉辇,英俊瘦劲的龙瑞麟,先成名后成家的先驱关兆直,外柔内刚的张冬冰。还有些依然在奋斗的,比如双腿俱废的陆启,误认扬花为毛毛虫的陆汝钤,平民化而命硬的杨乐,不见面就娶到夫人的项可峰,等等等等。知识分子的脊梁,在他们的身上让人肃然起敬。

还有萨爹听周总理在科学院的讲话,寒风刺骨,总理一袭灰衣,不要讲稿,不要扩音器,面对几千名科技人员,讲我们的国家需要现代化,讲为了子孙后代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而富足,讲每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光荣,一讲就是三个小时,讲的人们热血沸腾,讲的人们几十年都不会忘记。萨爹讲这些时,三十年后依然可以让听者热泪盈眶。

我不能写,因为我自知功力不够,写不下这些如山的题材。但是相信,将来,会有人记得他们。

说点儿轻松的。回到陈景润吧,陈景润当时接到姑娘来信太多,自己又不会处理,组织上专门派了一位姓吴的女同志帮助打理,时间久了,大家尊称此老太为:“吴国太”,而前面提到的艾大侠,在“受害者“中,则被称为 --“活曹操”。

[完]

家园 献花!欲言无语,感动矣,......
家园 flower!!!
家园 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交通可真是不方便。那会儿好像只有332

路到中关村,还不开进来。要是去动物所还好办,要是去物理所或电工所,下车没半小时走不到。怪不得众科学家们大都骑车上班呢。

八十年代中期兴起一阵办公司热潮,村里一下冒出一大堆这海那海的科技公司。可不少所里的副研,助研都不为所动,还是踏踏实实搞课题。要知道那会儿副研究员工资好像才六七十块,助研不过每月五十多块钱。人说中国有潜力,我看全是因为中国有这么一号人,有那么股说不清叫啥的精神。

家园 陈省身逝世,数学的,天津的,,老萨写点什么吗?
家园 老萨,赶快写一下

等着听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