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科学的信念 -- aokrayd

共:💬30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对科学的信念

“我们能有的最美妙的经验是神秘感。是这种原始的激情受孕育了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不论是谁,如果没有这种激情,如果不再感到好奇和惊异,那就和死去了一样。他的眼睛失去了光明。这种神秘感,再渗入些恐惧,就形成了宗教。

认识到存在某些我们无法洞察的事物,认识到我们只了解最深的理论和最美丽的结构的皮毛,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信仰。在这个意义上,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一个深深投入宗教的人。”

我以为爱因斯坦这一段广为引用的话,实在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那就是一种对于科学本身所拥有的深刻情感。宗教是人神的沟通,基督教相信祈祷能与上帝对话,佛教相信断绝一切欲念的冥想将达到涅磐,儒家则认为严格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将达到仁的境界。这些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自身修行方法的确信,对一个美好的超载一切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对这一目标豪无疑义的坚决地认同。我以为爱氏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对宇宙最终奥妙的美丽与神奇的确信和追求,相信科学的方法将最终引导我们达到这一美好的境界,他所要表达的,是科学的最崇高的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对科学的信念。

常有人叹息牛顿晚年对第一推动的探索,爱氏对统一场论的追求。我以为这恰恰是他们作为伟大的科学家的意义。所谓科学造福于人类固然是一方面,然而科学对于个人来说,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类似宗教性的体验。对科学的追求在现代的意义上,实际上对个人来说替代了宗教的意义,对于绝对真理,最终真理的毫无疑义和以智力的实践与之合一,正是他们的真正追求之所在。我以为这也是罗素所说的对探索未知的热情的意义之所在。

事实上,尽管有很多科学家未必同意这种近乎于宗教性的态度,但即使对他们来说,对科学的信念,这一点,是并无疑义的。也就是,相信科学的方法和科学原则的指导下的探索将引导我们不断接近事实的真相,接近最后的真理。这种精神就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从深处来说,它也许指向对宇宙的理解,从浅处来说,它也许只是一个工程中的小问题。但当我们工作时,我们都有一种对科学这一方法本身的确信,和依据这一原则所应达到的结果的确信。

科学告诉我们,它自身是无可争议的,是确定无疑的,即使是波普尔的证错理论,也决不会否认科学的原则 将引导我们不断接近真理。科学决不是发几篇文章而已。科学是个人凭借理性的分析,实验的证明,对他人的经验的学习,所不断揭示事物的真相而接近真理,而不断确信科学的真理所带来的无尽的喜悦,科学的最终体验,是类似于艺术审美的狂喜,宗教体验的迷醉。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之所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文化比较中的一点想法

由以上观点出发,我对于所谓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有一点浅薄的想法。

现代的科学方法,即以实证和数理分析为基础的方法,实际上是现代的产物。没有伽利略这些开创者将实验和数理分析的结合,就没有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毕竟不是等同于几何这样的公理体系。而没有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这一线的的哲学的发展,没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现代工艺的发展,也就没有科学的迅猛发展。然而谈科学必推至希腊,为什么呢?我觉得希腊文化中的两个重要产物,理性精神,和基于理性精神而产生的公理体系,确乎是对于科学具有非同寻常的直接的重要意义。

如果从这一点来出发,我以为讨论中国,讨论儒家思想为什么没能产生科学是一个假命题。任何一个伟大的文明,都离不开理性精神。中国,印度,希腊,他们的理性精神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个人感觉,人类至今,在本质上也没有超越伟大的启蒙时代的高度。然而理性精神并不必然地指向科学精神的产生。不同于希腊的方向,中国的智者,将他们的目光主要目光投向了道德,伦理,和政治。尽管同一时期,希腊也有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也有对认识论,逻辑的讨论,但两者的侧重点出现了不同。希腊和中国分道扬镳了。中国没有产生亚氏的逻辑,柏拉图的理念,苏氏的几何公理体系,然而,中国建立了绵延不绝的国家政治体系,诞生了一个强大一统的民族,精致复杂的文官体系,伦理体系。我个人以为,又何必非要在这两者中比较优劣呢?这种比较有意义吗?希腊的伟大智慧终于在欧洲开花结果,然而希腊自身早已是亡国灭种。中国的文明在现代黯淡了,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的整体的继承者,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在经过多次的灭顶之灾后,却终于传承了下来。可是单凭这些,我们如何能说当时的智者,谁智谁愚吗?我个人更认为,这是冥冥中的一种宿命。正如一个人可以选择许多不同的道路,然而一旦选定一条,则无剧烈的外力的作用,一般也就沿此道路走下去了。

中华文明自有其狭隘不足之处,然而尊重理性,重经验,终于也使得我们今天可以拥抱发达的科学。文明是动态的,他的意义不在于其开始,不在于其成果,而在于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追求的过程。在于它永无止境的追求。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文明之能具有活力的最最重要的因素。在清末中国的应对中,最为我们所痛苦的,实际上是那种固步自封,以我唯大,拒绝改变,拒绝学习的态度,因为这正是一个文明的灭亡之道 。然而以此责备古人,是很不恰当的。因为清的中国的状态,反而是中国文明中的一种反常。自汉唐以来,中国对佛教的学习,明对基督教的兴趣,和长期以来对波斯天学的兴趣,在中国的历史上对中国文明的进步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禅宗的产生,理学对佛学的回应,都是我们学习的结果。这也是中国文明能不断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我们终于能以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时候,我以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要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剥离开来,而最终作为一个民族从整体上意识到科学作为一种信仰对于我们的文明的意义。或者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至少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意识到科学并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而是引导我们追求真理的一种方法,是指引我们探索未知的伟大的信念。这一点,无论于个,还是于民族,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

纯属个人理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东西方文化与生物演化

我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不过是从单一社会形态演化产生出来的不同产物。目前的这种状态,看起来跟生物界里面繁复错杂的生物演化是何等的相似。

大家都是同一祖先衍生出来的不同后代。没有理由相信,欧洲人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有科学的萌芽,而中原大地上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知道礼仪廉耻。东西方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几乎是一样的。而不同的发展历史与机遇产生了几乎完全不同的产物。

个人以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秦始皇,他对于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千古第一帝这一称号。书同文,车同轨,大一统的观念。才造就了一个历史上强大一统的民族,也造成了之后几千年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而欧洲正是因为缺乏这样一个人物,才造成了小国林立,各自纷争的局面。对于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中,刘邦应该占据第二位。严格的等级观念的引入和儒教作为国家教义的确立,使中国得以进入如同欧洲中世纪一样的黑暗年代。直到这个局面被外来入侵者打破。儒家创始人孔子对于技术职业者的社会等级划分,使得技术职业,(也就是后来的所谓科学)成为低人一等的身份。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和欧洲中世纪教士的地位高高在上的事实是何等的般配。但是,无论是论语还是诗三千,都没有如此明显的划分。将这些模糊的思想确定成适合统治阶级的法制规定,才是真正的祸因。无论是欧洲中世纪宗教裁判所,还是我们的科举体系,都是对于原始教义的扭曲和曲解。但是一旦这些被曲解的概念深入人心,便成了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

在生命的进化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大自然中外在环境决定了能够产生多种可能性,以及随机的事件将可能性变成历史的确定性。生命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历史上发生事件所积累的必然,同时也进一步确定了,或者说限制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现在看来,我们的社会和单纯的生命本身的进化是何等的相似。秦始皇的大一统观念,是由他的祖辈多少年积累产生出来的,这种观念使得秦国具有了如同获得某个优势基因的生物一般的潜力。当然,这只是一个潜力,而不是事实上的优势,一旦某些偶然事件发生,便可能完全打破这种潜力。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这种潜力必将逐步成为优势,而这种优势的获得,也是生物上的占主导地位的获得,必将以丧失其他的发展方向作为代价。结果是秦国将所有的国力用来征战天下。一旦战争结束,这种优势便不再存在。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变化,便会很快的被其他的优势潜力所取代。

但是,也要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种族之间的巨大差异。生物种族作为多个个体的集合,几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所以,获得优势地位之后,将增加个体的数目,也就是将各种优势潜力的可能增加,从而进一步稳定优势地位。而人类社会,就像是随机选出众多可能性中的一个,而一旦产生变化的时候,产生出来的变化也只有一个。所以,相对于生物种类几千万年,几亿年地维持霸主地位,人类社会的更迭是非常快的。

看到老兄的好文,非常有感慨,但是我对于人文科学几乎是白痴,只好谈一点自己的领域来应合。信手涂鸦几句。

家园 万般皆下品,没有读书高

这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观点,儒在春秋时期只是诸多游士中的一种,并不具有特别特殊的地位。所谓通过读书以取得功名并进而确定读书的功名高于其他,要迟至明才确定起来,所以以此,不足以责备古人。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文明期是要分段的,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传统。

社会等级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标志,不唯中国,世界皆然。重要的不在于等级,而在于各等级间的流通,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国实际上远强于欧洲,这也是中国文明更具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中国反倒做得差了。

始皇的地位,我不是太明了,不过我觉得老兄说得很对,文明的发展有太多的因素。比如中国的大一统帝国,每二三百年就会瓦解,但又能重建。而欧洲之罗马,神圣罗马,再到拿破伦帝国,最后到第三帝国,直到现在的欧盟,与中国相似却又有不同。所以我总觉得比较一类,看来令人眼花掺乱,但却未必真能解决什么问题。

家园 扔块小砖

读书人地位尊崇要自宋朝优渥士大夫的政策开始吧。

胡言乱语一句,呵呵。

家园 小时候看过一本书。

《伟大的探索者-爱因斯坦》

写得很不错。

我感觉爱氏对科学的宗教感情类似人类对光明的本能向往。

和对和谐,简单,对称这类非常美的科学形式的信念。

爱氏认为宇宙的终极真理必定是以某种简单,对称的形式体现的。这既是导致他前期相对论的成功(其实相对论是个不那么恰当的名字,不如叫绝对论更好,因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都是某种变换不变性),又是导致他后期几十年如一日探求统一场论的原因,虽然没有成功(现在看来,是其所需的数学工具还没有发展起来,爱因斯坦超前时代太多了),但其指明了物理学的最终发展方向。象现在的规范场论(based on Yang-Mills theory),超弦论等等,都是后继者在同一方向的不懈努力。

上帝究竟掷不掷骰子?

家园 你和水风探讨问题的态度我十分欣赏,虽然推演过程和结论

还有商榷之处,但这种对于问题的“科学态度”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鼓掌,献花!

家园 一个反省和总结吧

在国内一度搞得非常困惑,不知道科学是不是还值得坚持,是不是值得个人的追求 现在终于又坚定了信心。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是把科学作为什么第一生产力来看。科学的最终意义不是在于实用。

结论嘛,其实没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嘛,呵呵我刚说过的

另外水风兄,我刚看了何新的一本诸神的起源,里面有很多东西你可能会感兴趣。

家园 我认为Science和technology是两个东西。科学和科技还是

不宜混为一谈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一些。

家园 非常赞同

恐怕是我记错了,但我个人的看法,国内对科学的态度基本上就是对科技的态度。两者常是混为一谈的。

家园 献花, 非常喜欢你的这段话:

科学的最终体验,是类似于艺术审美的狂喜,宗教体验的迷醉。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之所在。

想起大学时读到彭加勒的一段话,对我以后选择职业起了很大影响,抄录于下:

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而是因为他对它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的美丽. 如果大自然不美,那它就不值得认识,如果大自然不值得认识,就不值得活下去.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谈那些打动感官的美,性质的美和现象的美......我的意思是那些更深邃的美,它来自各部分和谐的秩序,而且它能为一种纯粹的智慧所掌握......理性的美对自身来说是充分的,与其说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倒不如说或许正是为了理性本身,科学家才献身于漫长的和艰苦的劳动.

家园 第一朵鲜花

同意同意,没有这种精神,不要说难得挣钱的纯科学,就是技术,也未必能搞得好。

家园 科学的话么

我觉得很多时候都是“我相信”,再辅以实验数据,变成“有些人相信”;他们再来加入,产生更多的证据;变成“更多的人相信”;等到“大多数人相信”的时候,这就算发现一自然现象了 。一般来说,到这个程度的话,确实是反映自然本质的,当然前提是,大家都自由思考,因为要让这样的大多数人相信,非有说服力的证据不可也。

家园 新ID啊

欢迎。这个ID很酷啊

家园 有时间一定会拜读的

科学的最终意义不是在于实用。

恩,不好意思,对于您的这句话理解有分歧。科学的意义在于对于真理的追求。但是其最终的意义是什么,还有待探讨。对于一个生命种族来言,如何维持、并扩大本种族的生存空间,提高本种族的生存质量,就是这个生命种族存在的最终意义。以此看来,科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的运用服务,也就是说,目的还是实用。这是我对于最终目的在生物学上的理解。很可能有偏差,所以要请教您如何定义“最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