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黑胶展览会——魔都音乐厅半日游 -- 道孙吴

共:💬48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曾有最嚣张的一次,进出之间差150元!可惜好景不在!
家园 看来是老前辈啦

以后要向你请教啊

家园 amazon上的古典CD已经卖数字形式的了

似乎数字形式音质要更逊一些。但是更加容易存储和携带。

对于盗版,流行音乐和好莱坞大片也受到其害,但是并没有被杀,还算滋润。

古典音乐的关键的问题是爱好者稀少。本来欣赏古典音乐需要一定的知识,而且也需要更多的聆听时间。就要就把自己定位在阳春白雪,跟大众和年轻人格格不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典音乐本身曲目的限制,不断在同类的曲子上炒冷饭,不会像流行音乐和电影不断推出新作。一种是大师名演不断再版,一种是炒作新人(比如朗朗李云迪布拉查茨,虽然这些人水平不差)。如果我喜欢的曲子,我会收集超过一个的版本,但是我又会买多少呢。除了学音乐或者搞乐评的人,多少人会在收了卡拉扬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加上几位大师的单张(比如福特温格勒的拜罗伊特第9)以后,再回去买Simon Rattle的全集呢。还有就是发行冷门的曲目,这点一些小点的公司靠这个作卖点,比如贝多芬的学生里斯的作品,本身不难听的。但是一般人去买的也不多。

在我唱片买多后,如果我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我的一个自然的选择是多听现场音乐会和歌剧。我在多伦多听过歌剧,歌剧水平不高,但是演员在观众的喝彩状态从开始的不在状态到后面完全进入状态,感情迸发的过程,就不是录音室录音能够体现的了。

家园 继续

实话是,我最近很少买碟了,绝大部分钱都用在了现场音乐会里。音乐本身的性质就不是可重复的,而是稍纵即逝的美。有些现场的确是不可替代,两年前Alfred Brendel的告别独奏会就是。所以容易理解对Horowitz Last Recital发唱片以后的追捧,可是真正的激动我相信只有在那时现场才出现过。

录音基本都有拼拼捡捡的,把“认为更好”的一二三四乐章放在一张碟上。现场基本上都不是这样。听多了发现,再好的乐团状态也是差别相当大的,都需要热身,所以上半场的曲目总是比下半场的分量轻,前面的都可以是开胃菜,只期待下半场重部头的爆发。感情洋溢的整整两个小时,不现实的。

家园 現在高級音響

的價錢簡直是分身家的。

國內都有製作不少價較廉但質素不錯的音響。LP唱盤都有。

暫時來說,LP的音色確比數碼的好。以同一內容的LP,SACD及CD來說,還是LP最好。SACD還不錯CD就遠遠不及。

LP就是清理及保存麻煩。

家园 哇,你真牛啊

我们只有进音乐厅听的缘分,你都上台啦!厉害!

家园 这个确实是她独一份!
家园 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还在卖

那时北京的东大桥,灯市口的中图门店,和王府井的外文书店都有,只不过很少很少,几十种而已,似乎没有上百。

价格相比于那时的CD,便宜多了,甚至于比磁带还便宜

家园 国内还在做LP??

能否深入谈一下??

家园 上海的中图也是这个价

当时在延安中路。多少种记不得了。可能也是几十到上百种吧。

很多LP,每张价格13,后来涨到15,后来涨到18。那些唱片的封套都被切过(不明显,也切不到里面的LP)。

当时的CD就贵了,我记得像DG一类的公司,90年代初期是80多,后来涨到98,108,110,132。官价正价CD的价格就稳定在132到现在。个别时候见到过140多160多。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DG/Decca一类的公司,中图还进过Made in Korea的,价格60多,后来就不近了。

当时古典原版原声带也在20多,有个别40多的。不知道他们怎么定价的。反正更乱。

上海中图里面有个姓陈的老伯伯,是懂古典音乐的,能跟人聊得很多。其他小年轻的就不懂了,态度也不好。

过去中图是属于科技系统的。有次上海科技系统的一个什么聚会,中图的人还去了。

家园 中图就是

这个吧外链出处

现在去虹口区了

家园 过去在延安中路

后来搬走了。

在老一代古典音乐人中很有名。因为80年代末只此一家。后来对手多了,他们又是吃官粮的,进片,摆放,促销,服务态度都很差。加上后来搬家。估计还活着,不过不是像过去那么热门了。

再说说对手。90年代初期冒出来几个。一个是西藏中路的东企,他们店面不大,但是进片子盯着企鹅日本唱片艺术进“名片”,一度很受欢迎。后来因为市政拆迁,他们给搬家到虹口公园,就衰落了。

还有几个,一个是海宁路的心族,一个是中山公园附近的金耳朵,因为位置,都没有做大。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冒出来两家。一家叫做镭音。我跟那里的老板和几个人都熟悉。他们打折很少,但是靠进货新来周转。我出国后,听说2001年春节过后他们就关门了。他们那里一个年龄大的,人家叫他张老师,年纪比较大了。他字迹很好,写好CD的中文翻译标签帖上去。他们店倒掉后,这些CD转给别人。后来几年后,人家在其他店里还能看到他写过的CD。

音乐学院附近还有一家,记不清名字。店主是个搞音乐的,据说还自己还制作过流行还是民乐的CD。店面比镭音大,生意也不错。不过后来上层关系没有搞好,被人抄了水货(这几家非中图店进的多是水货,关键就看对上面打点得如何),元气大伤,后来关门。他的位置就事后来九龙搬来的位置。

九龙应该说是后来做的比较大的。他们的经理叫汪闵华。自己也收藏很多LP和CD。他们的公司主要买空调,所以音像制品不是主打。他的店面大,进货一度比较多和全。歌剧等等都有很多版本可以挑选。折扣也多。后来汪退出了,公司也搬到音乐学院附近。

衡山路还有一家叫做大韵,店面很小,买发烧片,很贵。另外南京路靠近中百一店还有一家,金陵东路90年后期也有一家出来。这些去的不多。估计后来多数也不会经营太好。

21世纪初期,这些唱片店无一例外的衰落,问题不是自己之间的竞争和经营问题,而是由于盗版业杀入了古典音乐的行当,价格优势太明显。而制作盗版的人也有企鹅日本唱片留声机之类的指南,所以制片也是盯着名曲名演出去的,比正版店周转还快。所以正版店的衰落也就指日可待了。

家园 中山公园的

木有了

音乐学院的,都是一张100+的。

都衰落啦

家园 我指LP唱盤

國內有廠做唱盤。應該是仿製外國或其他。我有朋友買了個,他說音效不錯。

我就用個舊的Technics直驅。

他唱盤的外型有點似這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多少钱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