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黑胶展览会——魔都音乐厅半日游 -- 道孙吴
魔都嘛,上海是也。不过上海本地的魑魅魍魉们大概和BMB气场不和。弄得魔都音乐厅名不副实,妖魔鬼怪,夜半歌声什么的都没有。让这个号称东方的巴黎的城市平淡了不少啊。
还是巴黎歌剧院鬼气重啊
魔都音乐厅
今日去魔都音乐厅是因为有人办了一个黑胶唱片封套展,黑胶的所有者是魔都晚报的高级编辑沈次农。黑胶的封套面积大,致使封套画面设计本身也是一个创作结果。看看这些几十年前甚至更早期的封面设计,我们能感受到当时人们所处环境的从容和对完美艺术的追求,亦是怀旧的一大途径啊。
黑胶又叫LP,是英文Long Playing的简称,意味长时间播放的慢转密纹唱片,采用的是模拟录音技术。黑胶唱片的出版发行,从上世纪初的圆筒唱片,经历了单面平面、双面平面、单声道、立体声、78转、33转等种种技术开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最终到八十年代由于CD的出现而从市场上退下。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对20世纪所有伟大音乐家的录音,正是通过这些黑胶唱片认识的。
在那几十年中,全球大大小小的唱片公司发行了无数黑胶唱片,以致虽已退下历史舞台30年,迄今仍还有一部分人坚守LP阵地。全世界都一样。据说在悉尼,还有人专门收藏电影音乐的黑胶唱片,满满的一屋子。这些唱片虽然早已停止生产,但爱好者们不断地到二手市场上去淘宝,以充实自己的库存而乐此不疲。
黑胶唱片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的声音未经压缩,声音真实、自然,好比用胶卷拍出的照片,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黑胶唱片还有一个特点,是它能让你听到很多CD问世前的精彩录音。虽然后来也有唱片公司将优秀的模拟录音翻制成CD并予以发行,但是其品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遍及当年的所有,使得很多老艺术家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啊
今天的音乐厅,天气不怎么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1.费舍尔-迪斯考演唱舒伯特歌曲集。
费舍尔-迪斯考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大师,尤其是舒伯特歌曲,无人可与他平分秋色。在歌剧方面,他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盖诺、贝尔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尔-迪斯考在宗教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2.卡拉斯演唱威尔第。著名的卡拉斯就不介绍啦。女歌唱家中少有的非重型坦克PPMM派。
3.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Carmina Burana,一共三个版本。
欧根·约胡姆指挥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版
carl-orff亲笔签名
安德烈·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版
罗伯特·肖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4.尼克松在中国
5.亨德尔-弥赛亚
罗伯特·肖指挥罗伯特·肖合唱团及管弦乐团
6.柏辽兹-为合唱而作的歌曲
罗杰·诺林顿指挥海因里希·舒茨合唱团
7.20世纪早期男高音精选
据说是只有LP版的珍品啊
1.普契尼《蝴蝶夫人》精选
2.普契尼《波西米亚人》精选
苔巴尔迪主演,埃尔德指挥罗马圣切契里亚学院管弦乐团及合唱队
3.理查·斯特劳斯《玫瑰骑士》精选
施瓦茨科普夫主演,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4.韦伯《自由射手》精选
5.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精选
布列兹于拜罗伊特音乐节实况
6.威尔第《游吟诗人》精选
1.莫扎特第2,第4小提琴协奏曲
斯特恩小提琴
2.克莱斯勒作品集
克莱斯勒演奏
3.海顿2首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雷大提琴,巴伦博伊姆指挥
4.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柯岗演奏,康德拉申指挥
5.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皮亚蒂戈尔斯基大提琴,所罗门钢琴
6.莫扎特,单簧管,双簧管协奏曲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价格13一张,后来涨到15-18一张。90年代早期就不出了。
不过收藏LP是个花钱花时间的活。现在几个主要公司都不作LP了。我知道还出LP的是出历史录音著名的Testament,但是毕竟只是一家子。所以现在收集几个主要公司,比如DG,Decca,Philips,EMI,CBS主要只能在二手市场找。
LP有很多的明显缺点是。唱针对于片子的磨损,对于灰尘(上海尤其严重),划伤等等都很敏感。其体积有对住房的空间有比较大的要求。好的唱机和唱针更是重要,但是价钱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很多真正玩发烧的也是玩LP的,对器材的投资也是不惜重金。
历史上那些著名录音LP都发过很多版。同一录音不同版次,压片地点不同,收藏价值也不同。DG的大禾花,我在中图卖LP时候,就很少见到。
它们都是名版,所以CD后来也都一出再出。
布列茨的指环也出过CD,现在DVD也有了,似乎DVD更常见。对于布氏的指环,争议很多。不喜欢的说这个1970的演出,是法国人在普法战争百年后对德国人的复仇。
两边挤满了房子,现在连这里也拆迁了!现在还开音乐会吗?记得里面不大。
正好刚看过卡拉斯传记纪录片,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重型坦克,中年之后突然苗条了……
看到一台,纯大理石基座,200磅重,要价15000加元,那是20年前,现在出这个价也没出买了。
里面确实不算大,剩下的我过两天再上。有内部。
现在音乐会倒还在开。主要是上海交响乐团在开星期广播音乐时用。音乐厅的一部分功能让大剧院分担了
这个钱烧的厉害啊
去年在那里看了VPO。
除了有一次是听音乐会——单位发票的——其余去只有两件事:当黄牛、捉黄牛!
最后一张,是男中音男低音吧(Bass, Baritone),夏里亚宾都出来了。
另外注意到有意思的一点是,这张的左下角写着"in digital stereo",有点小迷惑。显然LP上的记录形式是analog的,而这些大都是早期录音,也没用数字录音可用(很怀疑是不是stereo的),那么只有可能是中期处理mastering用上了了数字技术,就是ADA咯。这个,也算是digital ster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