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共和国高级将领杂谈--政治元帅聂荣臻(上) -- 温相
就把后面的几篇陆续贴出来,所以,不要急啊。
张家口是共军方面所夺取的唯一省会城市,称为第二红都,是当时晋察冀军
区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华北、东北、察绥战略要冲,是联系以上三地咽
喉之地,为平绥铁路枢纽,北通外蒙库伦,西北通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通热河,
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陕甘宁边区干部去东北,和苏联方面保
持铁路交通,获得外援,张家口也是唯一必经之道。因此是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国军方面在集宁会战结束后,即开始准备进攻张家口。
共军方面对张家口战守,却有不同意见,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在集
宁会战失败后,因兵力受到很大损伤,且处于被东西两线夹击的不利态势,已无
心坚守张家口,46年9 月17日,聂、萧、刘、罗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里说:“在
敌东西夹击张家口情况下,我拟在敌人进攻时只进行掩护战斗,不作坚守。”但
这种建议,明显和军委意图相冲突,9 月18日,军委回电军委回电:“集中主力
适当地区待敌分路前进,歼灭其一个师(两个团左右),得手后看情形如有可能,
则再歼灭其一部,即可将敌第一次进攻打破。依南口至张家口之地形及群众条件,
我事前进行充分准备,各个歼敌,打破此次进攻之可能性是存在的。”若预先即
决定不打,则将丧失可打之机,对于军心士气亦很不利。“”每次歼敌一个团二
个团,并不需要很多兵力,以几个团钳制诸路之敌,集中十个至十五个团即有可
能歼敌一个旅(两个团)。“同时同意其不得已时撤退计划,说道:”同时张家
口应秘密进行疏散,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之。“从军委回电可见,中央与晋察冀领
导意见完全不同。
军委的不满是有理由的,抗战结束后,晋察冀总兵力为32万人,即使说复员
10万人,也还有20万人左右,但大同集宁会战失败,大同集宁损失部分人员后,
仍应有十几万人左右,对国军十二战区2 万多人小部队,及十一战区5 万人的兵
力,两者相加,不过7 万多进攻兵力,仍占有绝对优势。竟然不战就要跑,理所
当然引起军委不满。由于军委表了态,聂等人只好全力准备迎战,在进攻重点的
判断上,华北野战军认为,傅的实力小,且在集宁会战中损失不小,因此国军进
攻重点一定在东线,因此在内心深处,仍有看不起傅军的轻敌观念。
他们估计西线只是辅助进攻方向,并在时间和方向上都作了错误的判断。时
间上,认为只有在东线国军,占领怀来后,傅军才可能出动;方向上认为,上次
傅军是沿铁路线出动,这次也一定走铁路,并且这条路线,与东线国军可在最短
距离内在柴沟堡会师,不可能舍近求远,走山路,因此深信不疑。
根据这个判断,即东线国军是主要进攻方向,进攻线路沿东线平绥铁路东段
至康庄、怀来地区。因此在兵力配备上,将主力置与东线,准备打歼灭战,1 纵
全部三个旅、2 纵主力两个旅、3 纵7 旅、4 纵10旅、独立第5 旅及大量民兵均
配置于东线怀来、延庆地区。
将4 纵一个旅及晋绥军区主力配置于面对大同铁路线的柴沟堡、天镇、阳高
一线。严阵以待弱小的傅军。教导旅和军区警卫团位于张家口作机动部队。晋察
冀军区第七军分区部队位于张北担任警戒任务,另派六个旅,深入东线敌后,从
侧翼打击东线进攻之敌。
这么一个配备,从一般军事常识说来,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问题是,面对
的是无论战略、战术都不同凡响的傅作义,这个战略安排就有点南辕北辙了。以
两万人弱势兵力,进攻强敌预有准备的阻击,其结果往往就是头破血流,损兵折
将,国军往往就打这种仗,但傅作义再次显示了其不同凡响,他采用了战史上有
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妙计,声东击西,彻底隐蔽了进攻方向,在接到蒋的
任命前,傅已做了大量和充分准备工作,为了把戏演的逼真,给共军造成充分错
觉,九月下旬以来,傅派出一团人乘火车伪装成主力,在装甲车掩护下,每天白
天从大同开往阳高,晚上原车返回大同,连日往返,作出大兵团运动的姿态,并
由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派员先到大同打前站,号房子,征购粮秣,扬言大军在大
同集结,傅作义本人将亲到大同坐镇指挥进攻。这样解放军坚信不疑傅之主攻方
向在大同、阳高,柴沟堡一线。
实际上傅军主力集结于集宁地区,避实击虚,将要上演现代史上,最大的、
声东击西波澜壮阔之进军。1946年9 月29日,东线战役展开,国军16军,94军和
53军各一部开始猛攻,与晋察冀军区主力,在东线展开激战,因为解放军预有准
备,集中了主力,国军并不占优势,所以进展缓慢,并有两个团一个营的部队的
相当损失,经10多天激战,东线国军被阻挡在怀来以东地区。
眼看东线战事不顺利,蒋故伎重演,将张家口划归十二战区管辖,因此早已
在等待作准备的傅军立刻出动,直扑张家口,摘取中心城市张家口。傅军主力部
队集结在集宁,由傅之头号得力干将――暂三军军长董其武指挥,指挥暂三军之
暂11师杨维垣部、35军之101 师郭景云部、新31师安春山部,(安春山和郭景云
一向是傅手上两张王牌,在历次战役中充当主力,)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傅特将
其轻易不太动用的王牌――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机械化部队配属董部,以增强
战斗力。
机械化部队指挥官靳书科,共辖有以下部队:1 、辎重兵汽车第一团团长魏
志国。
2 、美式105 毫米榴弹炮营,营长李炳星。
3 、战防炮兵一个营,营长樊春槐。
4 、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靳书科兼,共有中型坦克2 个连,(每
连有日式97式中型坦克12辆)连长分别为王滋荣、田知新。
5 、小型坦克一个连,日式轻型95式12辆,连长刘建业。
6 、汽车兵一个团,团长姚毓斌。
7 、一个铁甲车大队,队长李修天。
以上精锐主力部队,共2 万余人集结于集宁玫瑰营子一带,准备出动,其战
略指导方针为“奇袭的手段,强攻的准备,”做好两手准备,即准备奇袭收效,
也准备强攻。
35军军长鲁英麟率该军32师李铭鼎部和暂17师朱大纯既作为佯攻部队,位于
大同、丰镇,又作为二线部队,准备增援董其武主力。
主攻方向,出人意料地不走铁路,不经大同,而由集宁玫瑰营子出发,绕由
长城外荒芜,渺无人烟之地,向张家口以北草原山区,由西绕到北向南,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从后方直捣空虚的张北方向,杀向张家口兵力薄弱的后门。这样
一来由东向西守在柴沟堡一线的四纵和晋绥军区主力,就形同虚设,白白浪费,
不起任何作用了。
1946年10月8 日,傅部发挥骑兵之优势性,以刘春方骑4 师骑兵为先锋,,
把守在柴沟堡一线华北4 纵晋绥主力撇在一旁。骑兵指挥孙兰峰率刘春方骑4 师,
鄂友三骑12旅,由集宁玫瑰营子至尚义之间出发,所有骑兵倒穿棉衣,马蹄裹布,
先越过草原,随即穿山沟直扑南壕堑,大青沟并顺利占领,前锋刘春方部一面进
行,一面封锁消息,在进军途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一律扣留由部队收容,跟
随部队前进,以免泄露消息,10月9 日下午2 时许,已突进到距张北县城5 公里
处,进行侦察,准备进攻。
在张北担任警戒的第七军分区部队,误以为是小股敌人串扰,即派两个骑兵
团绕路出发,围歼该敌,张北只留一个连和两个警卫排驻守,恰巧郑维山此时派
了警卫团长李金石带一个营去张北县城警戒,正碰上了战斗。
再说骑4 师发觉城内守军并无戒备,刘春方即派出精锐骑兵一个团,发动了
猛烈的进攻,一气冲至城墙根下。马上由西南和西北城角爬上城墙,城内守军毫
无防备,仓促应战,仍英勇战斗,傅军气势旺盛,挥舞马刀和冲锋枪,进行近战、
白刃战,守军边打边向城内撤退。郑维山得知敌主力进攻张北县城消息,立刻命
令警卫团主力,乘汽车急赴张北增援。由于沿途遭敌机轰炸、扫射而迟滞了时间,
到达张北时,傅之大部队已陆续到达,双方在张北城内展开激烈巷战,经过3 个
多小时战斗,守军伤亡惨重,无力抵抗突然袭击,向崇礼方向撤走,9 日下午五
点多,骑四师占领张北县城。10月10日,12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付主任周钧率领随
军工作队进入张北县进行接收。
张北县城只是前哨战,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狼窝沟,张北县城失守消息传到
张家口,聂觉得形势严重,主力全在东线,虽已下急令抽调回来,但一时难以赶
回,张家口空虚,,聂立即派刚参加集宁战役经过整补的李湘教导旅,火速赶到
位于张北与张家口之间的天险狼窝沟一线抗击敌人,教导旅在集宁战役中受创,
经过休整,补充大量地方武装,刚回到张家口。
狼窝沟之战是张家口战役关键之战,决定张家口存亡,也是过去所有资料都
一笔略过,因此本文着重描写狼窝沟之战及以后占领张家口情况。
狼窝沟是(阴山)野狐岭最险要一段隘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敌,距张家
口25公里,分大、小狼窝沟两个村庄,是张北到张家口必经要道。苏蒙联军进军
张家口,曾在狼窝沟与日军激战过。唐与契丹在狼窝沟发生过大战。成吉思汗与
金兵在狼窝沟进行过大决战。已故的张北县付县长曾有名诗纪念野狐岭、狼窝沟
:“野狐胜地古今传,路险山高云汉边。
莫怪军家争此地,长驱直捣控幽燕。“
解放军方面部署和战斗经过情况如下:
教导旅全军,总兵力为教导旅一个旅,外带军区警卫营,(军区警卫团在张
北战斗中受重创,缩编为三个连建制的一个营。)10月9 日进抵狼窝沟,并迅速
赶筑工事,狼窝沟地形险要,公路两侧有1551高地,1594高地、1609.3高低和1579
高地,便于我配置兵力,日军占领时期修筑的部分工事,完全可以利用,9 日黄
昏,部队分头进入阵地,经过思想动员,干部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战斗决
心,随之,连夜抢修工事。十日拂晓前,各分队普遍完成了单人掩体、部分交通
壕和班组防空(炮)洞,并在前沿公路及其两侧埋设了防坦克地雷。一夜之间构
筑了坚强工事。
教导旅原由冀晋纵队第一旅与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精简合编,成分老,骨干多,
是军区主力,战斗力最强。在大同、集宁战役中,由于与骑兵作战无经验,吃了
亏,这次衔恨而来,准备一决雌雄。
一团在旅的主要方向狼窝沟地区组织防御。左邻为军区警卫营,在西坡西南
之1613. 8 高地、1573高地地区阻击敌人,右邻为三团,在1635.8高地、1573高
地、接沙坝及其以东地区阻击敌人。一团部署是:二、三营为第一梯队,二营配
置在1551高地、1609。3 高地、1586高地和1644.9高地,阻击沿公路进犯之敌;
三营配置在1594高地、1608。6 高地、1579高地和1499高地地区,协同二营阻敌
;一营为二梯队,配置在1429高地、1455高地和1355.9高地,扼守纵深防御阵地,
随时准备支援一梯队的战斗;团侦察排在大油楼沟以北无名高地担任战斗警戒;
一团指挥所位于1499高地。
10日佛晓,国民党军暂17师在十三架飞机和十二辆坦克的配合下,沿路向我
张家口进犯。
7 时30分,先头部队即与一团侦察排接触。该排给敌一定杀伤,迫敌展开后,
即主动撤回到主阵地。
9 时,国军以飞机和大量火炮对一团一线阵地实施猛烈轰击。随后,即以两
个多营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二营防守的1609.3高地发起攻击;以一个营的
兵力向三营防守的1594高地攻击。二、三营指战员们背倚雄伟的长城,沉着应战,
待敌接近我前沿数十米时,才以机枪、排子枪和排子手榴弹予敌以重大杀伤。至
13时,国军先后向我阵地发动八次集团冲击,我军阵地落弹千余发,前沿工事大
部被毁。由于地势险要,守军顽强战斗,都被击退。连续攻击失败后,于14时许,
董其武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在十二辆坦克的引导下,以密集队行,向阵地发起了
更加凶猛的进攻。当坦克进至我阵前百余米时,三营爆破组的同志,即以敏捷的
动作跃出工事,用炸药包从侧翼将先头的四辆坦克炸毁。其余坦克见势不妙,即
停止在原地用火力支援其步兵冲击。扼守1551高地的五连和1609.3高地以北地区
的四连与攻方展开了白刃格斗。经过反复肉搏,杀伤一部分敌人后,因伤亡增大,
寡不敌众,全部一线阵地失守,即撤至1609.3高地和1644.6高地二线阵地一线,
继续阻击。
三营在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冲击后,营干部都负了重伤,部队亦伤亡较大,八
连扼守的1594高地西北之无名高地阵地被敌人占领。团长即命作战参谋代理营长
指挥战斗,并从营预备队九连调两个班加强八连在1594高的防御。
激战至15时许,国军在炮火掩护下,以两个连的兵力向二营防守的1609.3高
地、1644。9 高地攻击;以三个多营的兵力依托1594高地西北之无名高地,分两
路向我三营防守的1594高地猛攻。我八连指战员,顽强抗敌,激战三十分钟,即
打退两次集团冲击,后因伤亡较大,阵地被敌占领。但三营乘敌立足未稳,即抓
住战机,在火力掩护下,以九连从右翼、八连从左翼,对敌实施钳形反冲击。经
敌我反复争夺,我军击退了顽敌,恢复了1594高地及其西北无名高地一线阵地。
三营反冲击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二营指战员。二营在火力掩护下,组织四连和
六连,从两翼实施阵前反冲击,并将敌击退。
天近黄昏,国军为了赶在东线共军赶到之前,攻克狼窝沟,又在炮火掩护下
向主阵地发动最猛烈进攻,守军指战员们沉着应战,顽强阻击,与敌多次展开白
刃格斗,多次击退了进犯之敌。但因对方志在必得,攻势极为凶猛。最后未能顶
住,全部二线阵地连续失守,只能撤出狼窝沟。
郑维山急令教导旅不许退却,立刻在狼窝沟和张家口之间公路上,转入机动
防御,以坚决的战斗迟滞敌人,节节阻击,向张家口转进,以掩护张家口党、政、
军全体大撤退。
10日17时,教导旅剩余部队退至张家口南天门地区,作坚守防御部署,准备
与张家口共存亡。
再来看国军方面进攻情况:
国军方面,10月10日晨7 时,占领张北县城的傅系骑兵部队向狼窝沟作试探
性进攻,见解放军有准备,便停止进攻,联络主力前来狼窝沟。董其武傅系主力,
于10月8 日从集宁玫瑰营子出发,因察北尚义,大青沟系荒芜山路,道路条件差。
步兵问题不大,惟机械化部队的汽车、坦克、炮车等行进起来,确实困难太多,
只好一面整修道路,一面继续前进。在这样的行军途中,汽车速度连骑兵都赶不
上,当天只好驻宿在太基庙附近。
9 日,部队继续前进,越过尚义县。晚间董其武接得孙兰峰的通知和傅作义
的通报,得知骑兵第四师已于9 日下午5 时许攻占张北县城。傅作义命令董其武
部兼程前进,务于次日(10日)在骑兵部队的有力配合协同下,攻占狼窝沟山地,
经万全县直扑张家口。并告以在怀来地区的李文集团军,已向张家口方向配合前
进。又令鲁英麟率领三十五军乘汽车星夜向张北急进,以为该军之后援。
董其武接到傅的命令后,即令部队连夜兼程前进,10日上午10时许,前卫部
队1O1 师到达距狼窝沟以北附近地区时,即向防守狼窝沟山上的解放军攻击前进。
狼窝沟是张家口北部的一个军事要点,是张家口北部的屏障,在张北与张家口之
间,地形非常险要,两边高山峻岭,中间一条峡谷,公路即由其间通过。就山势
来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以这样险要地形,解放军以一旅加一
个营守卫,按理是绰绰有余。1O1 师受命后,郭景云师长即令该师3O1 团(团长
卫景林)向公路两侧山头的解放军攻击。在1O5 榴弹炮、山炮以及迫击炮和六架
飞机的轰炸、扫射掩护下,开始攻击较为顺利,攻至公路右侧一个高地前时,解
放军便依靠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奋力抵抗。该团受到阻击,反复攻击数次,均
末成功。其原因一则由于解放军沉着应战,不到有效射程和近距离不开始射击;
二则因为双方距离太近,飞机、大炮都失去作用。
该团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后又改变方式,用一部分兵力从正面实行佯攻,另
以有利部队从两侧迂回攻击,结果仍未攻上山去。郭景云师长见该团屡攻不克,
遂亲率3O2 团(团长冯梓)赶来支援,准备在飞机及炮兵掩护下,亲自指挥两个
团实行强攻。
这时军部通信兵突然从张北至张家口的长途电话线上;窃听到狼窝沟的解放
军正向张家口指挥部报告情况说:“傅作义部的正规步、骑兵在飞机、大炮掩护
下,向狼窝沟山上阵地猛烈攻击,战斗非常激烈,要求派兵增援。”张家口解放
军指挥部说:“一定要坚决顶住,必须坚持到黄昏,援军才能赶到”等语。董其
武得知此一情况后,即严令郭师迅速攻击,务于黄昏前解放军援兵到来之前,将
狼窝沟两侧山头拿下来。郭景云即指挥3O1 及3O2 两个团,向解放军阵地,发起
总攻。但因正面山势险要,猛攻多次,均未得手;迂回部队绕山太远,加以山高
坡陡,两者互相配合不在一起,结果仍无进展。下午3 时左右,飞机在空中向董
其武通报说:“飞机只能掩护和配合作战到下午4 时,4 时后因气候的关系,不
能再行配合作战,希望步兵能够在飞机协同支援下迅速攻占山头阵地。”
董听后,非常着急。郭景云师长因数次攻击,均未得逞,要求派坦克部队支
援。董其武因飞机下午4 时后即不能再配合作战,又感到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下
去。黄昏前攻不下狼窝沟山头,将无法向张家口进攻。遂即令靳书科派出坦克部
队支援1O1 师,以期能于黄昏前攻占狼窝沟山地。
王滋荣连长率领该连12辆日式97式中型坦克,协同攻山部队向解放军阵地,
猛烈攻击。同时飞机、大炮等也一起集中火力轰炸、射击,步兵在12辆中型坦克
的掩护配合进攻下,于10月10日下午攻占狼窝沟,由于火力太猛烈,解放军无法
抵挡,被迫撤出狼窝沟阵地。坦克部队在此战斗中发挥了大作用。
当1O1 师在坦克、飞机、大炮协同掩护猛烈攻击之时,军部通信兵又从电话
上窃听到狼窝沟的解放军,向张家口指挥部打电话说:“傅作义军运用强大兵力,
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军发起猛烈攻击。为坚守到黄昏,部队将受
到重大损失。”
张家口指挥部当即指示:“既是这样,天将黄昏,你们已经胜利完成阻击任
务,可即脱离战斗,向张家口转进。”正在进攻的傅军受此消息鼓励,信心倍增,
一鼓作气攻下了狼窝沟主阵地。
傅军约在10日下午5 时左右占领狼窝沟后,天将黄昏,恐在夜间继续前进,
遭到伏击,当夜即在狼窝沟附近地区露营。董其武用电报及无线电话向傅作义报
告当天的战斗经过情况之后,即在公路旁边的一家车马大店,召集幕僚人员及各
部队长开会,研究次日行动及攻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会议决定次日(11日)早
7 时出发,向万全县攻击前进,仍以1O1 师为前卫。攻击部署为:1O1 师为佯攻
部队,先行展开攻击,将解放军的主力吸引到该师方面。并先派兵一部攻占张家
口西面的赐儿山,掩护该师由西平门方向攻入,占领张家口市中心的下堡,向武
城街、怡安街扩张战果,占领张家口市南半部地区。安春山新31师为主攻部队,
有张家口北面大境门方向攻入,先行攻占上堡,继向明德北、南大街扩张战果,
占领张家口市北半部及东山坡地区。暂11师及机械化部队为总预备队,控制于西
平门及大境门之间地段区,以备随时支援101 师及新31师攻击。并分电傅作义及
孙兰峰,请命令骑兵部队由大境门以东地区,先行占领张家口东面人头山的制高
点,以支援攻城部队。会后,董其武在兴奋而又紧张的情绪下,在车马大店内休
息了一夜。
11日天明7 时,傅军集结向张家口进攻。空中有六架飞机掩护前进,上午11
时许,先头部队到达万全县附近。侦察人员报告说,万全县已成了一座空城,没
有解放军防守。1O1 师首先进入该城,停止待命。随后董其武军长和司令部人员
也都驱车进入城内。在一家大商店内,董召集各部队长研究如何进攻张家口解放
军的作战计划。适在此时,忽接空军副司令王叔铭(蒋介石为使傅作义很快攻下
张家口,特派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亲率空军支援傅军)在空中用无线电话向董其武
说:“根据王在空中亲自侦察,看到张家口有火烟升空,在张家口至宣化之间的
道路上,发现大部解放军向东移动,判断张家口的解放军已经撤退,我军宜速前
进占领张家口,空军可以掩护前进”等语。与此同时,王叔铭在空中也将这个情
况告给孙兰峰。董接到这个电话后,认为王是空军副司令,说话一定可靠。但为
慎重起见,仍认为不宜冒然直入,继续谨慎从事,以防不测。
各部队听说这个情况后,都要求率部首先进入张家口市。董听了各个队长的
发言和要求以后说:“大家的精神很好,但这次行动必须快速,并该用强有力的
部队,以战斗的姿态一举进入张市方可。因此,这个任务我看还是让书科老弟率
领机械化部队并配以一部分步兵去完成吧!”遂令新31师92团派兵两营,乘汽车
由副团长带领,以急行军的战斗姿态,向张家口攻击前进。临行前董其武说:
“如解放军没有撤退,即行发起猛攻,先将下堡堡子占领,掩护后继部队攻击;
如解放军确已撤走;即将全城占领,迎接我军进城。”这时安春山师长也赶来对
靳说:“一定先把下堡占领,不然,我军攻城就要费大劲啦!92团1 营担任警戒,
一时抽不下来,兵力不够用,再从93团调个营给你吧?”靳说:“任务紧迫,时
间来不及了,如需要时,再请你抽派吧!”
10月11日下午2 时,靳书科率机械化部队在六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张家口攻
击前进。
出发前向部队讲了一些有关战斗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挑选了一个步兵加强连,
乘十轮卡车五辆,在四辆小型坦克(速度同汽车一样快)的掩护下为搜索部队,
先行出动。
其余部队持枪乘车在坦克车队后跟进。行至距平门五华里处,搜索部队报告,
张家口市内沉静无声,解放军已经撤退。引来一个刚出城的市民,问他解放军的
情况时,他说:“昨晚四时许,解放军即开始撤退,天明后完全撤退完了。现在
城内秩序混乱,有些胆大市民把各机关内的东西都快抢完拉,你们应赶快进城去
维持治安。”又问他:“解放军向哪个方向撤走的?”他说:“大部分是向西南
方向撤走的,小部分是向宣化、龙关方向撤走的。”又问:“附近还有没有解放
军部队”。他说:“详细情况我不清楚,听说赐儿山上还有解放军在那里,有多
少人不清楚。”
得到这些情况后,靳即先派步兵一连,向赐儿山攻击前进,并令占领该山担
任西、南两方面的警戒。遂即率部进入张家口市内,见到商店铺门紧闭,市面安
静得像一座死城一样,街道上一个活动的市民也看不到。为占领全城并防止发生
意外,以迎接全军进入市内,靳特派出中型坦克十辆,将市内各主要街道路口实
行封锁。并派步兵一营,占领各制高点和担任市内警戒。另派小型坦克四辆,汽
车一辆,四处巡查联系。将整个市区加以布防,然后驱车到西平门外迎接董其武
和全军入城。
这时,城内的商、市民等,仍有国军是国家正规军想法,又对十轮美国大卡
车,1O5 美制榴弹炮,中、小型日本坦克感到新鲜。街上出现欢迎国军的群众,
持着临时用红绿纸糊的小旗子,跟随在靳驾驶的吉普车后面,走出西平门来迎接
国军入城。董其武远远看见这个宏大场面,乐的合不上嘴,急步迎上前来,同欢
迎者一一握手,互相寒暄、吹捧一番,即率军进入城内。
如此宏大进军过程,却被所有史料一笔略过,主角董其武在其回忆录里也只
写了一两句话,概括全过程。当然他是带着悔过心理,并受到重重管制和严格出
版检查,因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张家口在1946年10月11日下午4 时许,被傅作义的部队攻占。傅的避实击虚、
声东击西的战术获得巨大成功。
解放军虽然主动撤走,但离张家口不远的周围附近,仍不时有小部队出没。
董其武恐怕在夜间遭到解放军的袭击,即令1O1 师担任张家口市的城防,任郭景
云师长为城防司令。将新31师集结在下堡一带,暂11师集中在上堡一带两个重点
地区。将机械化部队集结在明德北街离军部不远的一个广场,并特意指示靳书科
说:“你的部队要随时提高警惕,作好战斗准备,以提防解放军夜间袭击”。是
夜虽然有101 师担任城防,并派出警戒前哨部队,但各部队为防万一起见,也都
手不离枪,炮不离车地防备了一夜。这天夜里城内戒备森严,除值勤人员和送公
文的一些传令兵外,没有一人在街上活动。夜间一时左右,辎重兵汽车第1 团突
然失火,附近部队以为是解放军放火作内应,互相紧张起来,准备立即应战。火
势虽然很快就扑灭,但却造成了一场虚惊。
10月12日,傅作义来电。一面嘉奖各部队;一面令孙兰峰指挥骑兵向崇礼,
察北的宝昌、康保一带进军,攻占县城;一面又令鲁英麟军长率领32师和暂17师
向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军。同时,令董其武迅速清扫外围,恢复市内秩序,安定
民心。董即令1O1 师师长郭景云率领师一部兵力,由机械化部队派1O5 重炮兵一
连,中型坦克一排(四辆),归该师长直接指挥,出南营坊向防守在左卫镇的解
放军进行攻击。攻击发起后,解放军见有重炮和坦克配合攻击,未作坚强反击,
只作了一些掩护性的战斗,即向察南蔚县方向转移。战斗由上午9 时半开始,12
时结束,张市附近再无战斗。
傅军占领张家口后,即派出骑兵追袭华北军区撤退部队,一路追杀到桑干河
边上,撤退部队情景是极为凄惨的,牺牲不少干部战士,为此华北野战军刻骨铭
心痛恨傅军,所以后来北平接受傅系和平改编为解放军后,很多干部战士想不通,
思想上弯转不过来。
狼窝沟失守后,聂荣臻知张家口已无法再守,于10月10日晚6 点,起草电报
给军委,决意撤出张家口,中央军委隔天,10月11日回电,清楚表明军委对张家
口看重,和坚决不愿放弃的想法,请大家仔细看回电:“聂刘:傅顽远道奔袭,
必轻装,且系孤军深入粮草弹药难多携带,平绥主道未通,追送亦甚困难。我张
垣有两团兵力,不要全城防御,择重点坚守数据点,特别是坚固独立家屋,坚持
数日是完全可能的,钳制傅军,集中张(守逊)陈(正湘)两部主力,在野战各
个歼灭傅顽,消灭其四五个团,该逆必退,如张垣已失,即在城南坚守数据点
(如宁远堡、左卫),仍可打退傅顽,请酌决。
军委“字里行间强烈表达务必守住张家口的愿望。但聂等人已无法做到这一
点,使军委为此强烈不满。
集宁失利再加张家口失利,军委对聂的不满也到了极限了,所以就有后来47
年7 月,全国土地会议上,刘少奇严厉批评晋察冀领导人之事,批的聂荣臻头也
太不起来。47年9 月,刘少奇干脆让自己亲信彭真到晋察冀,以政治局委员身份
指导工作,变相夺了聂的权。张家口失守后,晋察冀根据地被从中切开,割裂成
数块,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形势和极为重大的影响,造成了晋察冀军事形势在大半
年内很被动,陷入了困难局面。
而国军控制了主动,打通了平绥路全线,切断了东北,华北,西北的交通。
并以张家口为基地,向晋察冀解放区腹地大举进攻。蒋在攻占张家口后,兴高采
烈地开起了国大会议。
我军战史上,将张垣和淮阴失守,作为最不成功战役范例解剖,其失败在于,
即没有动局面。傅军虽系地方小部队,但其打的几场出色战役,堪称现代史上的
经典之作,傅是国共两军中难得的帅才。
傅作义经典战役之一 ―― 大同集宁战役(解放战争时期)
傅作义守涿州之后,声名鹊起,抗日战争中,守太原,袭击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为国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战争开始后,又有4个经典战役,1、绥远战役2、大同集宁战役3、张家口战役4、增援东北战役,与解放军为敌,写下了不光彩一段历史。49年1月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加入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古都名城,解放全华北作出巨大贡献。
以下即介绍傅在解放战争中著名的经典战役之一,围魏救赵,攻集宁,解大同之围。
军史上称之为大同集宁战役。
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央军委给晋察冀军区作战任务是夺取三路(平汉,正太,同浦)四城(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晋绥军区及晋察冀军区部分部队发动了晋北战役后。解放县城10座,控制了大片土地,孤立了大同,造成了发起大同战役的良好时机。
大同是我国著名煤都,是平绥,同蒲铁路的连接点,连结晋冀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同被阎锡山控制,横梗在晋绥及晋察冀两根据地中间,拿下大同即可使两根据地连为一气。
所以晋察冀,晋绥军区决定进攻大同,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以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为总指挥,以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任政委,调集两战区全部主力,共50个团,十几万人,这样的大兵团作战,是从抗战到内战开始后空前的大规模的战役,晋察冀军区1、2、3、4纵及地方部队全部参战,晋绥军区主力全部参战,具体分工为358旅,第五军分区第二团,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及教导旅,炮兵团,第一军分区独立第十二,十三团担任大同攻击任务,第四纵队第十旅攻下应县后亦北上参加大同作战;以晋绥军区独立第一,第三旅,骑兵旅,绥蒙军区第七,第九团及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第四旅等部,晋察冀一纵,担任阻击傅作义部队的增援,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教导旅在完成大同外围作战后,亦赴新堂参加打援。这样进攻和打援部队都占优势,于46年7月31日发起进攻大同战役。
大同战役规模如此大,决心如此大,战略目的很清楚;一,消灭阎锡山和傅作义有生力量;二,扫除延安至张家口一线障碍,完成绥远战役未完成的战略目的。
国军大同守军为暂编38师,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骑兵第5、6师,保安总队,两个炮兵营,一个特务营和一个工兵连。共1.9万余人,由阎锡山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指挥。我军对其评价为建制混乱不统一,成分复杂,1,9万人部队分属7,8个单位,战斗力低下,暂38师由大量伪军编入,大同虽城垣坚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工事坚固,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是有把握攻下的。
对于傅部的增援,张,罗也预有准备,晋绥军区独一旅守卓资山,独立第三旅抽出二十七团守集宁(会同绥蒙军区两个团),骑兵旅守集宁西北土城;绥蒙军区第九团位于十八台,晋绥军区第四旅位于商都一线,作为打援右翼兵团,统由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哲指挥。以独立第三旅,绥蒙军区第七团,独立骑兵团于凉城,张家口教导旅于新堂,作为打援左翼兵团,由独立第三旅旅长杨家瑞指挥。
我军于7月31日发起进攻,首先进攻大同外围阵地,经过30多天激烈外围争夺战,已占领外围所有重要据点和东关,消灭敌人2000余人,逼近大同城下。
眼看大同危在旦夕,守将楚溪春连连向阎锡山告急,请求增援,阎远水救不了近火,且太原到大同铁路已被切断,无法出兵,只得向蒋介石求援。蒋这时兵力也陷在全国各个战场,也抽不出援军.
当时唯一机动兵力就是在归绥的傅作义部,而傅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大同采取观望的态度,傅系军队在国军中可算是异类,既受了我军影响,有解放军的作风,如不怕苦,善夜战,善近战,肉搏等,同时也带有旧军队习气。蒋介石为了诱使傅作义出兵增援大同,使出其军阀内战中一贯手法,给地盘,加官晋爵,把大同划归划十二战区管辖,对于久处贫瘠不毛绥远的傅作义说来,大同煤都,盛产乌金,又是晋冀两地交通要冲,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接到蒋的命令后,傅召集其亲信部将,董其武、孙兰峰、郭景云、安春山、杨维垣,刘春方,刘万春及团以上全部军官到归绥出席秘密军事会议。这些军官到了归绥(今呼和浩特),闭门开了7天军事会议,严密部署策划,参谋长李世杰率各部参谋班子作了沙盘图演。傅作义反复讲话,讲解军事要领,作战法研讨,思想鼓动。为了这场决战胜利,傅将其所有军官关在营中,不准回家食宿,纪律十分严明,比蒋的嫡系严明的多,所以也没有泄密。另外为了防止泄密,傅部不用国民党军共用密码,也使我军难以掌握其动向。
会后傅的参谋长李世杰亲赴庐山,向蒋汇报行动计划,蒋看了行动计划后极为满意,李向蒋介绍:“傅将军此次举措,乃‘围魏救赵’之计。傅部发三路人马,北路由陶林兵进集宁,南路出归绥,犯凉城,中路出归绥攻卓资。3路人马中以中路为实,两翼是虚,仅为疑兵。取卓资,围集宁必定致大同我军分兵北援。只要傅部打掉我军增援部队,大同困境,自然缓解。此后傅部顺势挥师东进,直逼张家口。”这确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战略战术,按一般军事常识。大同危急,救急如救火,应顺公路直插凉城,丰镇,直趋大同解围。
怎么可能舍近求远,攻集宁,但仔细看一下地图,琢磨一下,便可恍然大悟,顺公路攻凉城,丰镇。我军早有防范,已无奇兵之效,且费时费力,伤亡重大,事与愿违,以绝对弱势兵力去进攻强敌事先预设之阻击,弄不好连自己一起赔进去,当时我机动打援兵力4个旅已集中在麦胡图,若傅的主力果真顺凉城,丰镇来犯。则正中我军下怀,到时大同进攻部队还可以抽出5-6旅围歼傅军。
而攻集宁,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箭双雕,
攻下集宁,向东南可出兵丰镇,隆盛庄。从后方迂回包抄进攻大同之我军,对我大同进攻部队威胁太大,必欲除之。
攻下集宁,向东可出兵尚义,张北,直接威胁我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若不回救,张家口危险。
所以攻集宁乃为攻其所必救,实在是高招。
也是弱势之兵想要解围和取胜之唯一奇招。是现代战争围魏救赵运用最为成功一例。
从毛泽东对集宁特别重视程度来看,解放军势必全力回援,9月5日傅部占卓资山后,贺、聂已制定坚决守卫集宁方针,并报军委,毛泽东对集宁高度重视,当即回电:“部署很好,望按实情处理。。。。。命令集宁守军死守,任何情况下不得放弃,否则执行纪律。”可见毛对集宁之重视程度。
傅军出动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选择在大同解放军用全力扫清大同城关,正全神贯注攻打城垣的吃紧时刻,突然大举东援。这对解放军急转身对付傅作义造成很大困难。
46年9月3日,傅派其头号战将,暂三军军长董其武率主力暂三军(欠暂十师)之暂十一师,暂十七师,及另一主力35军安春山之新31师共1,3万人,由中路出动;孙兰峰之骑兵主力共3千余人由北线出动,两军为一线进攻部队,猛扑卓资-集宁方向。35军郭景云之101师,李铭鼎新32师、卫景林的机动部队,刘春方骑四师为二线部队,随后增援。敌之总兵力为暂三军2个师,35军3个师及4个骑兵师共3,2万人左右。
暂三军经福生庄向卓资进发,新31师由陶林向卓资东北挺进,两军会师后,由暂三军暂17师与新31师对卓资山进行东西夹击。101师及机动部队随后跟进,准备支援。北线敌之骑兵迂回进攻集宁西北之大小土城,威胁侧翼。
南线敌之骑四旅攻占卓资山之外围据点毫切。
大同前线指挥部给王尚荣独一旅任务是要守三天,等待援军,卓资扼傅军出援之门户,首当其冲,责任重大,战前王尚荣和朱辉照政委及全旅领导深入部队做了战斗动员,落实了防御部署,精心筹划,其部署为;以二团配置在卓资山以西山顶高地组织防御;35团三营在卓资山东北高地组织防御,团主力配置在大、小南沟为二梯队,准备向西山顶等地实行反冲击;714团主力为机动兵力一个连在西南高地掩护二团侧翼。9月5日拂晓前,敌以三个师兵力,安春山新31师,暂11、17师在一个炮团强大炮火掩护下,向卓资山阵地猛攻。二团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击退攻方多次成连成营的连续攻击。到中午12时许,西山顶二营阵地失守,教导员王承烈牺牲。特务连和三连实行反冲击。阻止敌扩展。北线敌占领头道沟东面高地后,迅速向卓资山南实施迂回包围。沿铁路南侧进攻之敌也突破一营阵地,从西面向卓资山实施迂回包围。714团主力配置过远来不及增援,形势恶劣,其情景简直就像解放军运动包围战。王尚荣不得不在敌合围之前主动向东南方向撤走,以免被包围消灭,这是王一生中打的最不顺手的一仗。原定守三天,实际只守了八个小时,远远未能完成预定防守计划,又伤亡500余人。
张宗逊原来估计,独一旅可以守三天,没想到损失那么大,那么快失守,增援部队二个旅还在路上,卓资已失守。
敌占卓资山后,我军还是没有判断清楚敌之主攻方向,中央军委电报估计敌军可能有3种动向1、呆在卓资山不动,2是向凉城推进(仍旧考虑凉城、丰镇为敌之主要增援路线),第3才是进攻集宁,决定在凉城附近麦胡图集中主力以观其发展。
相比其他战场,华北情报工作作得很糟,在其他战场上,这样重要敌情,我军在1-2天内应已得到全部作战计划。
正是在这种没有情报情况下,9月7日,傅之主力暂3军之暂11,17师,35军新31师经平绥铁路以北的火石坝秘密东进。8日,到达集宁西北地区隐蔽集结,(用兵迅速秘密而隐蔽)。
我军由于侦察不力,迟至8日晚才知傅部已东进,马上将主力转向集宁。
这时两军区决定,敌围魏救赵,我针锋相对,围城打援,主力增援集宁,我军主力相继赶到集宁,计有358旅,独一旅,陈正湘四纵队2个旅,教导旅,并令杨苏一纵队除留一个旅守延庆,另两个旅迅速赶来增援,骑兵旅,独立第三旅特务团,绥蒙军区第七团,骑兵团等等全部赶往集宁,对集宁城下敌军形成绝对优势。两晋军区仅留杨成武纵队和地方部队继续围攻大同。
我军共集中8个多旅,4万多人,配合集宁守军,准备全歼傅之先头部队董其武中路1,3万余人。黄新廷的358旅进至八英滩,和卓资撤下的独一旅靠拢,李湘的教导旅、二纵萧应堂的四旅进至八英滩附近的三股泉,四纵邱蔚11旅进至苏集车站,一纵两个旅到达集宁城东。拟乘敌向集宁进攻时,集中兵力向敌后方进行全面突击。
集宁大决战揭开帷幕。集宁我守军为绥蒙军区2个团即第9团、第五团和绥蒙军区警卫营及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第27团,共3个团加一个营兵力,由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哲,及政委乌兰夫指挥。集宁城壕既深且宽,城墙上配置交叉火力网点。在城外,我军又控制了老虎山,卧龙山等制高点,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9月10日,敌杨维垣暂11师、朱大纯之暂17师,和安春山新31师,在空军配合下,向城外解放军阵地发动进攻,首先向城西,北两面阵地猛烈进攻,先后攻占卧龙山,南营房。逼近城垣。守军拼死抵抗。给敌人造成很大伤亡,新31师92团团长孙英年重伤,两个营长死亡。但敌不顾伤亡,继续进攻。守军因为阵地缺乏纵深,呈单线配备,10日下午,所有外围阵地全部失守,连续发动数次反攻,均未能奏效,于10日夜,余部全部退进集宁城内,准备死守。
我两晋军区主力趁敌人进攻之际,于11日,从三面对敌军形成反包围,猛烈发起进攻,意在围歼傅部于集宁城下,当时形势完全有利于我军,当日夺回了卧龙山以南阵地和土城村高地,傅部3个主力师,万余人危在旦夕,前有坚城,攻不动,后有绝对优势解放军形成包围进攻态势,逃不掉,成了翁中之鳖,处此绝境之中,董其武只有孤注一掷拿下集宁,固守待援,11日,敌于西,南二面猛攻集宁,遭到守军痛击,未能得逞。于是企图西撤,退路已被援军截断,被迫固守集宁西北狭小地区。11日晚六时,集宁外围解放军全部主力向董其武部发起总攻,经激战,到12日晨,攻占了三岔口,脑包山,玻璃图,天门山,石灰山等要点及卧龙山阵地一部,歼暂11师大部,暂17师第3团共5千余人,(其中俘敌2千),将新31师,暂11、17师残部压缩在卧龙山脚下及西南营房狭小地区,并袭击了暂3军司令部和暂17师司令部,摧毁了电台,敌军只剩31师一部电台,傅部岌岌可危。
傅见情况危急,于11日上午拟急电3封,一封给董其武,第2封给刘春方骑四师,第3封给孙兰峰骑兵师。给董其武第一封电令被围部队不要死守,应把住我军进攻的3个方向,对集宁方向,应抽出机动兵力死攻,务必尽快拿下集宁,以便有落脚点,第二封电令刘春方骑四师,火速从西南方向包抄集宁,同左翼101师呼应,对已包围集宁城下国军我军实施反包围。三封电令孙兰峰骑兵师向集宁东迂回攻击,策应暂三军和新31师攻打集宁。同时催促35军殿后主力郭景云101师迅猛攻击我军包围部队,以解暂三军之围。
当时战场形势极为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惊险激烈,敌3个主力师进攻我守集宁3个团,我主力8个旅包围敌进攻之3个主力师,敌101师,骑四师又从后进攻我包围部队,企图救出被围之暂三军及新31师。
双方都竭尽全力拼死搏斗,这时谁出现错误,而对方能抓住机会,谁就能获胜,按照当时战场形势,董部被压缩在城西南一角,没有任何机会,坐以待毙,我军只要发起连续攻击,便可全歼这股敌人,就在此时,我军前线指挥部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第一天战斗伤亡大,所以没有组织连续进攻董部,整个12日白天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敌利用12日白天重新组织,集结,整顿。再度进攻集宁。
因为情况紧急,必须立刻拿下集宁,暂11师师长杨维垣当着全体军官,士兵,拿起军刀切下自己二段指头,指着二段指头说;“有敢畏缩不前者,有如此指”。所以“杨维垣断指攻城”在董部传为佳话。所部官兵也知道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无不拼死相搏。
集宁方面,自守军10日晚退入城内后,傅军从11日开始一直在向集宁城进攻,9月12日拂晓开始,新31师,暂11师,17师发动第二次攻城,各主攻部队全线进攻集宁,在空军掩护下,12日中午过后,安春山新31师93团首先从东南角突破,进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亦蜂拥进城。随后暂11师亦由西南角突破攻进城内。集宁危急!姚哲同志,乌兰夫同志指挥镇定,组织了几次有力反击,都未能将敌人逐出,进城傅军一路抢占面粉公司要点,另以数路向通顺街发展,城内守军各自为战,沿街逐房逐屋争夺,傅军占通顺街以南后,反复向街北进攻多次,均被击退,遂与守军隔通顺街对峙,张宗逊急调杨苏纵队一个团入城增援,杨苏纵一旅第一团在团长李觉率领下跑步进城,正逢乌兰夫因无法再守,已带几十个人撤出城外,而姚哲、罗坤山等人则被包围在城内,形势危急,一旅一团迅速发起反击,双方都知道到了最后生死关头,各不相让,展开了殊死巷战,集宁城内城外,守军,援军,攻方,守方,围者,被围者界限完全失去,城里房倒屋塌,四下弹痕累累。尸体充街盈巷,几万人的鲜血流满街巷,其情景非笔墨能形容,城外田野山脊,四处皆为阵地,两军混战一团,枪击刀砍,石砸,尸横遍野,哀号满山遍野。这时仍是全歼敌的大好时机,并是最最关键时机,只要外围我军全线进攻,会同集宁守军里应外合,敌人插翅难逃,为了全歼敌军,我军于9月12日十六时开始对集宁城内外敌发起进攻,但就在这时,大同前敌指挥官张宗逊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因为郭景云101师凶猛来援,张宗逊决定停止已开始的对集宁内外傅军围歼,无异于放虎归山,张抽调大部主力,西出大脑包山,以首先歼灭援军101师。只留4纵11旅和城内守军与董部巷战,因此两个方向都形不成优势兵力。既未能战胜101师,又未能将董部逐出城外,集宁守军经1天多巷战,伤亡惨重,无法再战,下午三点左右,董其武派城外部分援军进城与城内敌军会合,攻击更猛烈,并集中炮火向守军主阵地电话局猛攻,同时以一个营兵力迂回进攻电话局后方车站,晚上八点左右,城内大部分阵地失守,到13日晚上十点,实在无法再守,绥蒙军区命令撤出战斗,转移城外,进入山区。
13日晨,董部趁我军主力西去打援,又重新恢复了卧龙山,天门山,石灰山等阵地,并向小脑包山攻击,以策应101师东进,夹击我打援部队。
而与援敌101师的交战也极为不顺利,第一线部队与101师在东土坑山激烈交战,解放军大队援军奉张宗逊命令赶去增援,大队正隔着山运动,101师进攻山顶守军时,由于步兵进攻接近山顶,炮火须延伸射击,但因炮位低,距离近、山顶高,瞄准仰角必须加大,而仰角加大,炮弹即超越山顶而过。这样的越山炮弹,竟打了百多发。急得郭景云直跺脚,厉声命令炮兵,立刻修正角度,再把炮弹打过山顶,就要枪毙。
其实他不知道这些阴错阳差炮弹帮了他大忙,这些越过山炮弹,不偏不倚落在前山解放军的援军大部队人群中,前线指挥部又判断失误,以为这是傅作义大部队到达,有腹背受敌之危险,于是命令部队撤退,把所有战机都丢失了。与此同时,13日中午12时35军李铭鼎新32师,骑四师尾随101师前来增援,向我军阵地猛攻,实际这时解放军已决定撤退,这些部队正赶上追击。
这样集宁城失守,外围包围打援又失败,集宁战役失败。集宁失利,傅即派出援军向大同增援,大同亦无法再攻,杨成武纵队不得不于9月16日撤围大同。傅作义以弱势兵力攻集宁,解大同之围魏救赵战术达到目的。
集宁会战还有一个特殊巧合,在采访进攻集宁主将安春山儿子―安自强过程中,安老告诉我们,安春山(真名安仁)新31师是进攻集宁主力,安春山亲弟弟老四-安智(改名石基)同志当时是集宁守军主力团―晋绥军区27团团长,因为集宁未守住,战后石基同志被撤职,办学习班,检查问题。两个亲兄弟,站在不同立场上,一攻一守,拼死相搏,可说是解放战争奇观。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我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给敌沉重打击,歼敌1.2万人,但由于指挥官二次关键指挥错误,使战役失败,大同未攻下,集宁又失守,张家口处于敌军两面夹击不利形势下。集宁失利,大同撤围,导致了晋察冀我军对敌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并使西北野战军在战略上极为被动,使胡宗南得以无后顾之忧出兵延安,给中央造成极大麻烦,为华北关键战役。
这场战役如指挥得当,是完全可以胜利的,延安电台已于9月12日发布了围歼,消灭敌于集宁城下的消息。
战后傅作义对集宁战役进行检讨。47年2月,他说:“集宁会战,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101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31师,而去全力打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他那天晚上(12日)去攻新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聂荣臻回忆录〉〉第三卷。聂荣臻同志同意这个观点。
关于大同集宁战役伤亡、我方一直讳莫如深,没有任何一种史料提及,但我国水利部长,傅作义先生当时得意忘形,以为已得天下,授意手下在46年9月20日〈〈奋斗日报〉〉发表了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其中到是提及了他的部队打扫战场我军牺牲人数,未提伤员人数。朱德同志特将此电分发全体将士一份,“请将不如激将”。
兹将这篇文章全文转载如下,以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下发表的是46年9月21日中央日报转载的公开电全文。
傅作义电劝毛泽东结束战乱参加政府
人民希望在和平中生活违反民意是绝难获成功
中央社察绥二十日电: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促进宪政,电文如下:延安毛泽东先生,溯自去年日本投降,你们大举进攻绥包,放出内战第一枪,愚鲁如我者,当时还以为这是你们一时的或一部份的冲动,决不会成为你们党的政策,故曾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致电先生,作坦白恳切的呼吁。但一年来的惨痛事实,竟证明这是你们经过长期准备的计划,并不是一个偶然的错误,因而和平商谈永无结果,而全面战事乃日益扩大。最近由于你们背弃诺言,围攻大同,政府以和平解决的努力、均告绝望之后,本战区国军才迫不得已采取行动,救援大同,但这是悲痛的,并不是快意的,其目的仅仅在于解救大同之围,解救大同二万军民。然你们相信武力万能,调集了十七个旅,五十一个团之众,企图在集宁歼灭国军,城郊野战和惨烈巷战,继续达四昼夜,最后你们终于溃败了。当你们溃退的前一天,延安广播且已宣布本战区国军被你们完全包围,完全击溃,完全歼灭,但次日的事实,立刻给了一个无情的证明,证明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哲等的全部主力。我不相信这是一军事上的胜利,因为诚如你们所说,本战区国军武器最劣,人数最少,战力最弱,而好战心理更不如你们,虽然失败,似乎是应该的。但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所以这不是一个军事上的胜利,而必须称之为人民意志上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你们摆在战场的尸体,至少在二万人以上,我们流着眼泪,已经将他们掩埋了。你们在溃退途中,因恐怖国军追击,竟至拼命奔逃,口鼻冒血,倒身路旁着比比皆是,这是一幅如何悲惨的画面,我不禁要问是谁杀死了他们。我按住心口问我自己,如果作战是为了我个人的私欲,或一个人的私利,那么是我杀了他们,我是一个最大的罪人,我应该遭受天谴。如果他们是在你的错误指导之下逞兵猖乱祸国害民,那就是你杀死了他们,在夜阑人静时,你应受到责备,受到全国人民的惩罚。”
傅作义的电文引起全党全军的愤慨。据说,毛泽东当时说了八个字;“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傅作义集宁一战出尽了风头。楚溪春守大同也因此扬名全国,陈诚去东北主政,第一个请的就是楚溪春。
集宁战役是华北关键战役,其失败影响是极其重大和深远的,罗瑞卿同志后来评论说;“大同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这是起了战略性的影响的。主要的还不是影响了张家口的过早失守,主要的是影响了晋察冀地区在大半年时间内,在对敌作战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次战役方针不对,在执行战役时又无明确计划(如究竟重点是攻城还是打援?是没有明确预见的。先着重打城,而后又被迫打援)以及轻敌不慎重初战,不集中兵力等完全违反主席军事思想的一相当典型的战例!”(《罗瑞卿传》183页)。
以下将集宁会战国共双方两军战斗序列介绍如下:
共产党军队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 聂荣臻
晋绥军区司令员 贺龙(兼)
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 张宗逊
副司令员 杨成武
政治委员 罗瑞卿
晋察冀第一纵队司令员 杨得志
第一旅旅长 杨俊生
第二旅旅长 尹先炳
晋察冀第二纵队司令员 郭天民
第四旅旅长 萧应堂
第五旅旅长 萧应玖
晋察冀第三纵队司令员 杨成武
第七旅旅长 周彪
第八旅旅长 易耀彩
晋察冀第四纵队司令员 陈正湘
第十旅旅长 邱蔚
第十一旅旅长 陈仿仁
张家口卫戍旅旅长 李湘
晋绥第一纵队司令员 张宗逊
第三五八旅旅长 黄新延
独立第一旅旅长 王尚荣
独立第二旅旅长 唐金龙
独立第三旅旅长 杨家瑞
骑兵旅旅长 康健民
绥蒙军区司令员 姚哲
第七团
第九团
独立骑兵团
军区警卫营
国民党军队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 傅作义
副长官 邓宝珊 冯钦哉 刘多荃
第三十五军军长 鲁英麟
第一O一师师长 郭景云
第三十一师师长 安春山
第三十二师师长 李铭鼎
暂编第三军军长 董其武
暂编第十一师师长 杨维垣
暂编第十七师师长 朱大纯
骑兵新编第三师师长 梁立柱
骑兵新编第四师师长 刘春方
第二战区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楚溪春
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 田尚志
东北骑兵新编第五师师长 慕新亚
东北骑兵新编第六师师长 吕纪化
主要参考书目:
《聂荣臻回忆录》
《张宗逊回忆录》
《王平回忆录》
《从华北到西北》(郑维山)、
《戎马春秋》
《傅作义生平》
《罗瑞卿传》
《全国解放战争史(卷2)》
《董其武与杨成武》
《华北军区战争征战纪实》。
徐向前指挥的山西四大战役
□ 郭秀翔
2002年11月8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他的青年时期是在求知、谋生和寻求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中度过的。1927年3月,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准备向共产党员开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面临着失败的严重关头,徐向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经历便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紧紧联结在一起。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中,都留下了他运筹帷幄、指挥作战的飒爽英姿。他的战斗足迹遍及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五台山、太行山、沂蒙山以及广袤的冀鲁平原、晋南平原和晋中平原等许许多多的战地。
1946年6月,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爆发了全面内战。在这种形势下,正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不顾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主动向党中央请求去太行前线。194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6月30日,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实行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纵队4万余人挺进豫西,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此时,刚刚就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就担负起了重组军区部队、进行内线作战、消灭残余敌人的重任。他先后以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冀南军区的地方武装组成新的野战部队,这些新扩充组建起来的部队不仅缺乏大规模的正规战经验,更缺乏对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但徐向前就是指挥这样的一支部队,从1947年10月到1949年4月,连续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30万余人,山西全境解放在即。
运城战役
运城战役是徐向前上任之后在山西战场上指挥的第一场攻坚战。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晋南三角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南通陇海,西连关中、北控同蒲的军事重地。1947年3、4月间,毛泽东曾两次电示我军向晋南三角地带进攻,并“乘胜相机,夺取运城”。4月5日至5月6日,当时的陈、谢兵团等晋冀鲁豫部队先后攻占晋南22座县城,并对运城发起攻坚战,后因我军要执行新的作战任务,遂停止攻打运城。这次攻坚战史称“一打运城”。
1947年10月8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第二次发起攻打运城的战斗。战前,他致电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要他务必做好准备工作,“打有把握、有准备的仗,不打消耗战,不轻敌。”①战斗打响后,他于10月14日再次致电王新亭,强调指出:“攻克运城之重要关键:第一,充分的准备工作,扫清一切登城障碍。第二,在城外给敌有生力量以相当杀伤,而我军力量在登城前又不致过分消耗。”②这次攻打运城因胡宗南派出大量援兵,我军不得不撤围打援,战役被迫中断。12月17日,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的部署,我军第三次发起攻打运城的战斗,当战役进行到攻城夺池的最后关头时,我军数次发起进攻,数次被敌打退。在此关键时刻,徐向前向运城前线指战员下达了“坚持最后5分钟”的命令,这个命令成为我军攻城夺寨,坚守阵地,以寡胜众,化险为夷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弥补了我军武器装备的低劣和不足,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正是在他“坚持最后5分钟”的指示精神鼓舞下,运城前线我军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顽强作战的精神,一举攻克运城,封住了山西的南大门。运城战役的胜利不仅切断了阎锡山南逃的去路,而且解除了陈、谢兵团出击豫西的后顾之忧。
临汾攻坚
临汾,又称“卧牛城”,城池依地形建在一个大土丘上,城墙基部最厚处有30余米,墙面如牛背,倾斜向上,高达14米,顶上有10米宽,城墙周长近10公里。临汾城西傍汾河、东、南、北三面均为开阔地,从远处看去,宛如伏在汾河岸边的一头牛。日军侵占临汾期间,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日军投降后,进占临汾的阎锡山、胡宗南部对临汾城内外的防御工事又进行了增修和加固,筑起四道防线,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临汾战役是一场更加艰苦激烈的攻坚战。
临汾战役中,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他不顾有病的身体,日夜坚守在作战前线,以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部队,从1948年3月7日到5月17日,奋战72天,终于将这座坚固的城池攻破。为此,中共中央致电徐向前,高度赞扬他:“你这次以新成立之兵团,取得攻临汾经验,将为继续消灭阎锡山敌据点开辟胜利道路。”毛泽东在致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专门介绍了临汾战役。电文指出:“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9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2万人。费去72天时间,付出1.5万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9个旅(约7万人)都取得攻坚城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以攻坚战的光辉范例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史。
临汾战役结束后,紧张忙碌了3个多月的徐向前并未回后方休息,而是拖着病体,带着前线指挥所的人员来到曾作战过的地方,踏遍攻打过的据点废墟,从外壕到内城墙,仔细查看,特别是对多次攻击才夺取的据点反复研究,总结经验。他在给中共中央《关于临汾战役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此次临汾之役,双方均用堑壕作战,地堡对地堡,坑道对坑道,每一据点,每方土地均反复争夺,多者达三、四次。”“战斗持久残酷,规模宏大,足称阵地战范例。此次作战,又因时间拖长,最后发展为地面下的立体攻势,敌我在地面下均有交通壕,再下有地道及坑道,攻势剧烈复杂,紧张达于极点”。③
晋中决战
晋中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运动战,也是一个充分展示徐向前军事指挥艺术的千古杰作。参加晋中战役的我军兵力不足6万人,而阎锡山投入晋中战场的兵力达10万余人,敌众我寡,敌人的武器装备又优于我军。况且,我军经过运城、临汾两次战役后,部队未获休整,指战员连续作战,相当疲劳,又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取得战役的胜利,消灭近于我军两倍的敌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徐向前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带领部队,横扫千军如卷席,取得了晋中战役的彻底胜利,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
晋中战役发起前,徐向前使用疑兵战术,先派出一部分地方武装佯作主力部队,进军风陵渡,在那里发动群众,征集船只,摆出要横渡黄河,支援西北战场的架势。同时,释放了一些俘虏,让他们放出徐部主力将要支援西北战场的风声,造成假像,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麻痹大意;接着他又用“弱兵作饵”,诱敌上钩,然后部署“强兵突进”,一举歼灭阎锡山的王牌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最后他又用“强兵分路”,将敌人驱赶到早已为他安排好的战场上,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晋中战役从1948年6月18日发起至7月21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我军以6万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之众,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对此,中共中央在致徐向前的贺电中高度赞扬:“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④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能得到中共中央的如此肯定,以至称其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这在解放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由此反映出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创造才能。徐向前在总结晋中战役时指出:“晋中战役,我兵力不如敌人多,装备不如敌人好,部队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但自始至终居主动地位,一月之间,鲸吞敌十万之师,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灵活机动性的结果,我军的灵活机动性,首先表现在出敌不意上。”“我军的作战行动,连续出敌不意,阎锡山尽管重兵在握,又滑头得很,结果还是步步被动,一败涂地。由此证明,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出奇制胜,是运动战、歼灭战的诀窍所在。”⑤
攻克太原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长达半年之久。这次战役是徐向前指挥部队对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进行的又一场阵地攻坚战。战役发起前,徐向前制定了“围困、瓦解、攻击”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反复争夺外围据点中逐批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再配以强有力的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从而在总攻之前就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为最后总攻破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太原战役中,东山争夺战最为紧张激烈,这场争夺战,也是出其不意,以奇制胜的。东山是敌人守备太原的屏障,也是我军夺取太原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历时上明末起义军李自成率部进攻太原和日本侵略军攻取太原都是从东山打开突破口的,但他们都是先攻最东面的主峰,然后采取向西平推的战法组织攻击的。徐向前考虑到我军兵力、火力都弱,而且严冬即将来临,采取平推战法部队逐步攻击会有很大困难,因此,东山争夺战必须采取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接插入,首先攻取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阵地,这样就把太原与东山主峰从中间一刀切断,把守备东山主峰的敌人困死。攻下东山,就奠定了攻取太原的基础,还可以打通后方人民群众支援我军作战的道路。从10月16日至11月12日,经过28天紧张激烈的艰苦作战,我军终于夺取了东山,赢得了攻克太原的有利阵地。
在紧张激烈的东山争夺战中,徐向前不顾有病的身体,冒着敌人的炮火,亲临一线阵地指挥,与干部战士一起分析敌情,研究进攻方案,提出改进战术动作和调整作战部署。由于连日紧张疲劳,使他旧病加重,以至卧床不起,但他一心牵挂太原前线,不肯回后方休养。1949年3月28日,彭德怀来到太原前线,协助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徐向前住在离太原不远的榆次峪壁村,一面休养,一面继续指导前线作战。正是在他这种攻城不怕艰,歼敌不畏难的顽强精神鼓舞下,我军终于将太原攻克,彻底推翻了统治山西38年的阎锡山反动政权,随后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境解放。
徐向前戎马一生,功勋卓著,运筹帷幄,机智果断。他指挥的山西四大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战争既是敌我双方物质力量的竞赛,也是主观能力的竞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⑥在四大战役中,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
①②③《徐向前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32、133、182页。
④⑤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751、75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9页。
但是那边的领导人还是将这些部队捏合起来了,靠的不仅仅是政治工作,还依靠的是不断的打胜仗,华北的山头之所以很难捏合,就在于聂等领导连续打败仗,在部队中威信很低,需要中央不断的空降指示和领导来帮助部队恢复士气。同样是中心城市的丢失,两淮失守后一年多,华野就取得了战略的主动,而张家口的丢失,一直到东北野战军入关才解决问题,傅作义的部队则是越打越多,晋察冀的情况也就越来越糟。即使是中央的指示有问题,像林彪和粟裕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同中央争辩,而聂就没有这种魄力。晋察冀的部队数目本身就比中原和华野多,在争夺东北的过程中派去的人员也没有山野多,但是聂等的指挥的部队却连续败给少于自己总兵力的傅作义,即使是撤退也是没有条理的,这样的指挥水平的确不值得为尊者讳。
聂荣臻的人马就是晋察冀这块,什么时候捏不到一起了?48年8月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合成一个军区,为的是盘子大了以后筹集物资方便,战略上仍然是各干各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怎么捏。
47年以后,晋察冀怎么被动了,石家庄是什么时候打下来的,鲁英麟是怎么死的,杨得志出冀东,杨成武出保北,傅作义除了跟着转,闹的两头扑空又有什么出色表现了。
傅作义自己兵少是不假,可国民党在华北不是他一家,华北国军的台柱子是蒋系中央军,这些人也不是都只会吃干饭。晋察冀为了配合东北战场,五出保北,和其他战场大开大合比起来,每一仗差不多都是短兵相接,就那么容易。
山东派给东北的部队是不少,可新四军1,2,4,6,7师入鲁作战也不能忘了吧,晋察冀把冀热察和冀热辽军区两个划给东北,可没人补给他们。
你只看到林彪、粟裕据理力争的一面,林彪一路从四平败过松花江,粟裕不肯北上贻误战机怎么就看不到了呢。
飞将军自重霄入。呵呵
老兄对人民军队的历史颇为熟悉,有时间要专门开一个贴子请教请教,也可以说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