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慌什么荒 -- 老顽童

共:💬16 🌺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慌什么荒

春节后闹出个"民工荒",老板急了,订单在手,没人干活,印度人倒是高兴了,中国人手不足,正好来接棒。

国内的、国外的媒体纷纷评叙,中国这下是真的遇到了个大麻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漫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民工荒的成因,有说是国家给农业免税,打工的人回家一算,务农也不错,也就不出门了;还有工厂内迁,就近打工了;还有国家大手笔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民工们都上高架铁路呀高速公路等工地去挣较为可观的工钱去了。

还有的说是90后甚至80后自我意识比较强,不大情愿外出打工吃苦……

这些成因看似客观,实则荒唐,中国的可耕地就那么多,还能再增多少人就业;工厂内迁,用的还是那么多人;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近些年来一直是大手笔的,现在只不过是因为金融危机再增大点而已。再说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是说投就投的,勘探,设计,研讨还有一个时间表。去年的四万亿不是还有一万多亿没用上,还呆在银行里。

后一则说80后、90后那更是荒唐。他们不付出就能过上好日子?80后、90后的文化水平更高,他们的见识更广,更有竞争意识,要想过上好日子,他们大多数人选择还是走出去,而不是窝在家里。

由于人手不足,现在不少厂的部分生产线只得停工,前两天我问一台企的管理人员缺工百分之多少,他回 “百分四之十”。缺口是相当大。

09年春节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民工还在为找不到工发愁,而时隔一年,经济刚缓过气来不久,居然就产生了“民工荒”。大量的民工——少则几千万,多则一两亿,他们上那去了,不可能凭空蒸发了吧。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在家过节。

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不容置疑。可春节的节日就竟有几天,现代人有时就搞不太清楚,外国人就更搞不清楚了。三天?七天?

错!中国的传统春节是十五天。闽南人讲:十五过,活计稳心做。其意是未过十五元宵节,干活都不安心。民工们家乡的农俗社会更是遵循这个传统。

在外辛苦一年了,在家好好地过个年,走走亲友,处理一些留守家人的积存的麻烦事。年青人放松放松,相互交换一下信息,节后找个更好的去处。

节前老板待我们不怎么样,节后我们为什么要为他着急:定单 定单,与我何干。

外面“民工荒”吵嚷得越凶,他们越不急着出门,既然外面用工荒得利害,那也就用不着急着外出卡位了。

过两天随着十五元宵节过后,民工荒也就自然慢慢缓解了。

“民工荒”荒一荒实际上是促进了社会进步,会引起当地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不然有的农民工在一地工作了七、八年,十几年,可还是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家中的孩子找上学校上学都困难。民工荒会让血汗工厂自然消亡。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瘦子沙花
家园 在家过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啊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本来就荒,而且是年年荒。

自己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家园 民工荒是炒作吧

而且是中央媒体率先炒作的,其想要达到的效果未知。

家园 换鸟的错!

人升级了,产业没升级.

升级的人找不到升级的产业,蚁族,没升级的产业找不到没升级的人,民工荒.

家园 主要原因是民工工资有10年没涨了。

民工工资至少应该翻倍才合适。

家园 【讨论】员工薪资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仅1.5%

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巨头广达将全面调升大陆生产线员工平均薪资约10%,以降低缺工潮对业务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

广达也采取加薪手段以留住员工,“预计这一波的薪水会调高100多元人民币(每月),调幅大约10%左右。”杨俊烈说。

至于加薪是否会影响盈利,他表示,员工薪资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仅1.5%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不一样啊。行业。布是不值钱的,裁剪缝纫机也不值钱

所以劳动力相对占的比例大些。

电子产品组装,就不一样了。元器件很占比,生产线也很费钱,而且3年淘汰折旧更新。劳动力的比例就小得多(剥削太严重了)。

家园 君子所见略同

我也曾提出过,这个民工荒稍微爆发的稍微早了点吧?

过两天随着十五元宵节过后,民工荒也就自然慢慢缓解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42609

家园 指望香港台湾老板来搞产业升级。

醒醒吧。

从来不看好他们。

家园 这“荒”一闹,工厂老板今年就好过了。

从CCAV到地方台,大量报道“民工荒”,沿海地区月薪2K民工都觉得低啦,45岁以上都不愁找不到工作啦-->

本来犹豫着的农民兄弟,又背上行囊出来啦(呃,铁路部门统计说广东的春运回流人数破纪录)-->

经济真复苏那么快么?工作岗位比去年忽然增多一大截么?好象不是。那么,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了-->

最迟到了4月5月,农民兄弟发现不如自己想象。回家去吗?路费,找工的花费,还有面子。还有那时候回去,也误了农时啦。还是留着吧。-->

工厂的用工成本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低了一些。很多本来不敢接的订单工厂现在也能做了-->

今年GDP保9肯定没问题啦!

家园 整个正月都是年

这个民工荒,可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今年就有,而是闹了好几年了.应该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

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人口红利确实快完了.我的父辈的孩子基本都在三个以上,包括八十年代顶着计划生育生出来的,但这批人基本都结婚生子了,前两年还在外面干,这两年基本都开始在家里谋个营生.这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人可没有老辈子那种即使下刀子也要多生的觉悟,平辈大概二十几个,全是一个孩子,有些还没要孩子。

第二个原因是说明中国人开始重视生活质量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民打工还是习惯十五之后出门的.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基本就是五七九向外走。但是干了这么多年了,老一辈子基本上干不动了,八零后的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反正家里有地有粮,不种也饿不死,种了还有补贴,能在家多呆一天是一天。有些甚至就不想走了,论起生活舒服来,其实现在在农村真的很舒服,三个饱一个倒,而且物价极便宜,外面干一年的钱,回来够花好一阵的。我那些表兄表妹们,每个人都有打工史,不过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回到家乡了,也不种地,基本是在县城里谋一个营生。其实这些年来,慢慢地大家也体会到了,人不能为钱活着,人还是需要生活的,很多工作,根本没有休息的概念,开始为了赚更多的钱还能去忍受,但是如果十几年如一日,这么干下来,有钱有什么用。不是最近流行一句话嘛,到最后“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辈子可就白忙活了。

第三个,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已经提高了,而产业还是以前的产业,人力资源与产业之间的配套出问题。要知道,民工荒是什么荒,实际上是临时工荒,每年一签的合同,也就是初级蓝领工人。而过去劳力最富裕时代的农民工主力,现在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基本已经成为成熟的技工,他们在工厂都有固定工作,根本不会现过去现找活(这个通过《时代周刊》那几个中国女工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而二十多岁的八零末出生的人,由于大学扩招,有一大部分都进入大学,而毕业后,其求职的意愿不再是去工厂打工。民工荒的同时,是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原来的十大热门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金融、企业管理)现在也是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十大专业。

很多人大概以为这民工荒是国家又在玩什么猫腻。其实去农村就知道了,这免农业税的政策,对于农民的生活影响确实太大了。农村缺的就是钱,但绝不缺粮食,所有免了农业税对农民的影响十分大。而且物价便宜到大城市里难以想象,房价也低到难以想象(比如2005年,俺在北京租的一间三居室里面的一间小房间,750元/月,俺父母在老家的县城租的一个套房一室一厅,是800元一年,现在虽然房价也涨了很多,但这个比例还是差不多)。

一方面外面的生活压力十分大,另一方面,家乡的生活压力和生活质量在提高,那自然会有很多人选择留在家里当主人,而不是跑到大城市去受别人白眼。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