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这可是平地一声雷,但是这个观点却能解释为什么其他地方资本主义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本来资本主义就是一个独特的产物,别处产生不了。
那么有人说了,如果徐光启的书能被广大民众读到,如果不是清朝而是别的什么朝代,不禁他的书,如果可以跟外国可以思想交流,那么不一定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出某种工业社会也是可以的。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其实还是一种穿越式的思维,是把结果倒推回去的。就算上述的那些如果都实现,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凭什么让当时的人相信我天朝会有必要学习夷人。我天朝一贯是上国,只有人家学我们,哪有我们学人家的道理?再说有什么事实证明夷人比我们先进了(当时还看不大出来,也不像今天这样信息、交通发达)?发展工业社会需要社会分工,还是老问题,自给自足的经济没这个需求,除非下西洋按照把外国当作原材料供应地来开发,可是中国人没这个思路。所以,中国这种文明,自行进入工业化的可能性,至少在俺看来没可能。
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也就是说,本来清朝代替明朝,只是一次正常的中国朝代更替。这就避免了apple和orange相比的问题。
一些穿越式思维的人所进行的的明清对比,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对比。清朝这个农业社会去比较清朝后期洋人的工业社会,而明朝与当时尚未全部完成转型的前工业社会对比,比较的对象实际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该对清朝和明朝本身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而如果从这个角度对比,那么明清两朝其实是一路货色(晚清的情况未算在内,因为那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畴)。两个专制王朝,只是各有千秋罢了。
江城孤舟老弟敏锐地指出,明月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史观,这点俺完全赞同,说到点子上了。那你问我的史观是什么?我的史观是:动物园理论。
在俺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动物界差不多,动物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演变也一样。在进化的道路上,各条岔路都会有分支,各分支有其不同的发展。有的动物如恐龙曾经称雄一时,后来却灭亡了,有的文明也是如此,比如古埃及。有的动物是活化石,人类文明也是,比如印第安文明。
于是俺给现存主要文明派了个角色,以下角色不分先后,对任何一个都无贬义。
欧洲/美国文明:狮虎型文明,占据食物链最上端。
日本文明:可突变的土狗型文明(什么文明强,就会突变成类似外形,目前模仿狮虎型)
阿拉伯文明:公牛型文明
印度文明:猴子型文明
非洲部落文明:昆虫型文明
印第安文明:蜥蜴型文明
最后是中国文明:大象型文明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自立门户,体积巨大,但是动作有点迟缓。所以作为农业文明的最后一支力量坚持到了清末,其余的农业文明早被洋人扫平了。
文化要有交流才有进步,而中国文明在元朝之后就不再和同等实力的其他文明有交流,直到被洋枪洋炮强迫着交流。但是中国文明有个长处,能够吸收一切外来因素为己用。上一次吸收的,是佛教,佛教的中国化,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强大的发动机。那么大胡子的理论中国化呢?虽然大胡子的理论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理论,他还是欧洲思维的一种,它已经成功地中国化了,也因此激发出了特别大的能量。相当于狮虎的基因片段插入了大象的细胞。
一头巨大的,长着满嘴尖牙的,什么都吃的大象,怪不得就是狮虎也要担心了呢。写到这里,俺不由得轻轻笑了。
现在,俺来带头,请给俺热烈鼓掌吧!:)
全文完
后记
终于写完了,俺也松了口气。好久没赶写这么长而且质量有要求的文字了。
这篇文字,俺要做为俺的收山之作,结果一不留神,写了两万多字,俺自己也没想到。
如果本文能够成为明清易代的一个新思路,让没头没脑的口水战就此停止,那是俺额外的收获。
感谢老虎大力推荐本文。
感谢任爱杰,江城老弟,王树,黄河故人老兄,安定东南以及诸位朋友的的补充材料(人数太多恕不一一列举)。
特别感谢几位支持我写下去的好友。没有你们的鼓励,本文可能太监。
也特别感谢那些说风凉话的,没有你们,我也许就没有写作的动力。
由于这是俺的收山之作。俺想把俺的思考一次性都放出来,内容比较杂,大家凑合着看。
自从04年下河以来,已经不少年了,在河中受益匪浅。俺在河里是一个不知名小人物,但也经常跟人抬抬杠。现在俺要收山了,以后俺将不再发主贴,也尽量不参与争论,做一个影子就好。
不是俺受了刺激,而是因为俺老了,但是却还在为前途发愁。老而不死谓之贼,俺虽然没很老,可是已经不再复当年之勇了。
眼看着80后,甚至90后的CEO们大展鸿图,大发利市,俺很惭愧。俺已经out了。
俺没学过文科,但是俺从小喜欢读历史,俺相信俺不会比明月读的年头少。俺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俺从不因为俺是业余的,就可以用业余这两个字当挡箭牌。不过,社会就是这样,现在不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年代,讲的是潮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俺这方面能力不强。
曾经,俺也以为俺是一个人才。俺觉得自己很行,读了很多的书,打算“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但是事实证明俺最多只配做一个业余码字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归隐吗?不是,这其实还是一种放不下的心情。做人不能这么高调。
那么什么是低调呢?俺给诸君念一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时候,俺也突然会文艺腔的。
人生,就是如此罢。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over
完全同意“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普遍规律。”即使有规律,几千年的历史也不够给出证明的。我一直觉得自己被忽悠得不轻。
另,郑也夫教导我们:
中国那时候不叫封建,而叫帝制。
这二者的迥然不同可以说是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大因素之一。比如,中央集权,人口自由相对自由造成行会的大量兴起,所以中国人讲究同乡情谊讲究关系背景;而领主制下的农奴出逃异乡如果十年内不被认出则获得自由人身份,所以个人主义泛滥。
我们根本就没有经过欧洲所经历过的封建采邑制,却通用一个féodalisme来研究历史社会。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可已经定了性,就改不过来了。以至每次我看书都觉得别扭极了。
非的让我看见投个蛋。
偶送花!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
豹尾
农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早就看出来了。您的刀捅得够深,但并未见血。缘何?因为都不是新鲜观点。
1、您总结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史观”,有人已经指出了,其实是前苏联的产物。在中国,五阶段公式从来都是有争议的,这最早要从建国时的“五朵金花”问题说起。
所谓“五朵金花”,指的是建国后前30年间史学界围绕着五大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争鸣,这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分别指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
三联书店在50年代中期出版了一套“五朵金花”问题讨论集。翻读这些讨论集后,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讨论集所收的文章反映出论战各方在观念上都“不幸成为西方模式的俘虏”,而走向极端者则完全“通过西方的‘一家之言’来安排中国的史料与事实”。在几乎所有这些文章中,西方模式都成为不证自明的前提,中国史料均处于被动的、消极的乃至从属的地位上。如果问题仅止于此,那也就可能比较简单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纠缠,“五朵金花”各朵之间还圆凿方枘,难以兼容。我们看到,30年代社会史论战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事实上早已陷入几重悖论之中。“五种生产方式”与“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五朵金花”问题上的纠缠,表面上看起来曲折地、隐约地反映了用“西方模式笼罩中国经验”时所碰到的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实际上,这一巨大困难是“东方主义”所酿造的一杯苦酒。因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本身不过是从西方的幻觉出发对东方历史的一种解释。“亚细亚生产方式”是西方人关于东方历史的“种种意识形态的假设”。这一假设似乎尊重了中国等东方国家历史的独特性质,实际上,对“东方”的特征、亚洲的标记、中国的传统的解释,本质上是“欧洲中心论”的派生物。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用来解读国家-社会矛盾问题是个强大的武器,不过说到历史形态公式,这不是他老人家的特产。西方中心论式的直线发展模型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是颇受争议的。哈耶克、波普尔都批判过。不过这两位是反社会主义的,在中国不太受待见。
2、您的史观,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此偶不做评价。不过,替清朝开脱其实没有必要,俺之前说过,历史是人塑造的,而人都是有感情的。评价历史有感情可以,但不能偏狭,要超越一己之好恶,一己之得失,全面深入的去看问题,要有历史感。如何评价明朝不单单是一两个朝代得失问题,它牵涉到如何评价整个中国古代史,甚至牵涉到怎样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就是资本主义)。没必要跟明粉皇汉一个思维。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多年,落后个几百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赶上去就行了。
3、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普遍规律,这个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历史没有终结。关于这一点要跳脱西方中心论者的思维。俺的观点,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更高级的形态,而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资源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原始的、完全自由放任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只有在18世纪的英国出现过。这之后的西方历史,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发展路线相互交织、共同演进。因此,两千多年的中国大一统王朝,说有资本主义萌芽,其实不稀罕,说有社会主义的种子,俺看也找的出来。西方近四百年暴涨式的发展,说白了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而资本主义现在看起来像灵丹妙药,将来可能是毒药。咱没必要偏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将来的好日子还是咱们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似乎跟老版的有区别。老版本似乎是种族优越论,俺不是。
我不是替清朝开脱,而是要说明:清朝的问题不是因为汉人本来很牛,而外来和尚(清)不会念真经,把经念歪了,现在我们只要念正就行。而是我们的文明有向别人学的必要。如果你觉得我们又很行了,那迟早还会看到洋枪洋炮的。
社会主义自从产生,就和资本主义纠缠在一起。其实是在互相竞争中互相促进,有竞争才有进步不是?中国古代停滞就是没竞争闹的,但是现在,想不竞争都不行。
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互动论可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社会发展的“奴隶->封建->资本->社会->共产" 可比对虎豹一系发展历程的解释。大象一系硬套是不行的,但本质上可以同一基本规律来解释。 无非把资本换成你的”大一统“好了。
学者,闲民们读那么多历史,研究那么多经济、政治、科学、规律,写那么多反复的争论,就是想把社会发展机制,从随机的基因突变,过渡到杂交育种,直至转基因阶段。
上了史书的人都是聪明人,我看历史书都有一种敬畏感,历史书上没有蠢人,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一群聪明人导演的戏,不能单纯看历史上的人物,也不能单纯看历史上的事件。
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回望过往,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智力优越感,似乎历史上那些名人没什么了不起,有些还很蠢。而他们没想过,若干年后,在后人的眼里我们可能也跟傻瓜差不多。
明月在这一点上是有认知的,舆论说他开创了“心灵史学”,我觉得还是跟《万历十五年》一脉相承下来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观点不重要,视角才重要。
有时看历史我很感慨,因为很多人在历史中只有短暂的一瞬,历史很大,你很渺小,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在史书上就只是一句话。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很少,我觉得我知道的这些人和事情,有些人很委屈,有些人很悲伤,无论如何他们没有开口的机会。我举个例子,像法医,法医是什么?要检查被害人。有个法医对我说他每次做这件事有责任感,被害人都不甘心,他看到了凶手,却不能说出来。
你觉得我写的很幽默,我告诉你,其实很残酷。明史和明史料上留下来的那些人,都是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中的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只有一篇传记或者一句话,这个人就消失了,这是很残酷的。所以我知道历史的残酷性,也知道历史为什么那么恢弘那么伟大,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好像是按所有制(包括对人)来分的,除了社会主义是否先进于资本主义这点,这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没问题吧?
但是否所有文明形态都以这种直线方式进化,却是有疑问的。
我记得初中社会发展简史上就讲过,有哪个民族是直接跳过奴隶阶段进入封建社会的。
而中国自秦之后就不是传统封建社会,这已不是新鲜观点。
才看出点兴头来就完了,我要求退票,退票,不退就拿花砸你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