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23 气候模型 -- 橡树村

共:💬88 🌺17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还有
家园 一般报告的是异常值

一般来讲报告的是异常值。也就是说,设定某个站点某一个时期的平均值为基准,然后计算这个站点某个时期的数据偏离这个基准的程度,得到异常值,然后把这些异常值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全球平均。这个值,中文科学名称叫做距平,英文是anomaly。这样就可以消除这些站点因为不同海拔产生的差异。

所以实际上在IPCC报告里面所体现的并不是所谓的全球平均温度,而是全球平均气温的距平,或者叫温度异常。这一点我提到过,可能没说清楚。IPCC报告里面使用的各项气候数据,大部分都是以距平的形式出现的。

家园 我总觉得实验设计有缺陷

如果全球5万个监测点,5千个发现异常,平均下来气候升高或降低,这就能代表全球5万个监测点么?

或者说5万个监测点,全球的实际温度点不可计数,例如市郊和城区仅仅差5km,温度可能就相差3-5度,用市郊的温度还是市区温度做代表?

家园 城市热岛效应是需要扣除的

城市热岛效应,不计算在平均温度里面,需要在实际数据中扣除。或者说计算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时候不考虑城市热岛效应。

平均代表的是整体的趋势,必然不代表某个个体。平均值只是数据的一种表达方法,表达的信息必然是不充分的。要看其他信息,需要其他方法。你不能用一个数据表达所有信息,那是不可能的。

平均还有某个地区的平均,次大陆水平的平均,大陆水平的平均,陆地的平均,洋盆的平均,海洋的平均,纬度的平均,等等,时间段有年度平局,季度平均,月度平均等等,看你怎么组合了。通过这些组合,你可以判断某个变化是局部的,还是全球范围的,是季节性的,还是全年的,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等等。

另外平均也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如果计算平均,也是有几种不大相同的比较复杂的计算方法的。同样的数据可以得到略有不同的平均值,就是这个原因。

介绍过所处理的是异常值的平均,而不是具体的温度。对于两个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地点,两地的实际气温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我这里与北面六十公里的城市,常年有3摄氏度左右的差异,这很常见。但是在距离比较近的范围内,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比如今年平均是偏高了1度还是2度,很少会有很大的波动。一定时间的平均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到地表能量平衡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在相距比较近的两地,这两个主要因素相差不会很大的。

实际上目前计算全球平均温度的气象站数量并不很多,远远达不到上万,覆盖率到现在也只有80%多一些,但是从结果来看,已经基本上可以代表全球的气温变化情况。与卫星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也说明这个方法是可靠的。

再强调一下:计算的不是全球平均气温,而是全球气温的平均变化幅度。

家园 好像报道今冬莫斯科总雪量超纪录了
家园 250名美国科学家发表联名公开信:拯救IPCC!

老美的支持变暖的科学家

------------------------------------------------------

写这封信是为了将注意力从虚构的漏洞带回科学本身,我们在简化技术细节、总结要点时遗漏了一些很重要的数据核实工作,但造成的错误可以改正。

  这起事件证明,IPCC的研究并非完美无瑕,但据此批评IPCC是故意操纵篡改科学数据的人,是毫无根据的。

  虽然喜马拉雅地区的研究存在问题,但IPCC在其他地区的研究,以及最终出示的工作报告都逐条被所有成员国认可。现在的质疑过分夸大2007年的寥寥几个错误,这将极大地妨碍世界各国以公开坦诚的姿态,积极减排回应气候危机。

  我们希望IPCC能把错误和纠正信息公布在网上,并随时回应质疑。我们不能允许误解由于错误未被纠正而继续蔓延。

  IPCC错误的严重性被很多煽动者夸大其词了,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引入一些举措来改进质量评价体制。公众有权和科学家一样得到关于气候危机的即时信息,我们将致力于此。

 □本报记者袁瑛

  上周,美国政府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逾250名科学家的联名公开信,科学家们在信中高呼:希望世人能将关注的焦点转回科学范畴的争议上去,而不是莫须有的夸大其词。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之后,气候谈判陷于僵局,因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冰川门”等错误频发,IPCC的公信力在众方指责中降至冰点。现在,一直致力于研究气候变暖的科学家们,再也按捺不住了。“这些指责可能摧毁的是很多科学家毕生的研究心血,”公开信发起人。美国卫斯廉大学经济学教授盖里·佑赫说。这并非耸人听闻,盖里说,这波对IPCC汹涌的质疑已然影响到了美国的决策层, 他们正试图延缓或干脆对气候变暖问题不予积极的回应。

  南方周末:超出250名美国科学家此次发表公开联名信支持IPCC,情势真到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盖里·佑赫:在“邮件门”和“冰川门”事件之后,媒体报道以及美国议会中关于IPCC报告错误的讨论都令我们感到非常沮丧。

 对于IPCC报告的指责,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些指责可能摧毁的是很多科学家花了毕生精力而致力于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努力。IPCC一直所做的事情,不是制定政策,而是告诉相应的气候政策制定者:采取减排和适应措施与否将带来的后果会是什么。我们坚信,评估报告的大部分结论是正确的;但我们同时也很担心,这样的舆论误导很可能会使得美国国内那些气候变化的反对分子们会进一步颠倒事实,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更加不作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觉的有必要做一个全面的声明,阐述我们的立场。

  南方周末:你是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撰稿人,这可以看作是IPCC自遭遇信任危机之后的一次拯救行为吗?

  盖里·佑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但我们是单独行动的,不存在任何“拯救计划”。是的,帕乔里主席知道这件事,并非常支持这封公开信。事实上,上个星期IPCC宣布将对其第五次报告实行独立审议制,这个想法部分地来自我们的这封公开信的倡议。

  南方周末:有媒体披露了IPCC主席帕乔里的一些个人薪水和经营状况,认为与其职位存在“利益冲突”,并影响到IPCC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盖里·佑赫:我个人很欣赏帕乔里主席,他在第四次评估报告出版后作出了巨大努力,他让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了气候是一个风险管理的问题,报告中所指出的几个“关注理由”也提供了反映这个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我并不认为“利益冲突”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IPCC内部,没有人包括帕乔里在内可以左右IPCC的任何决定或措辞。帕乔里有时会以个人名义发表一些政策方面的言论,这可能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IPCC是不具备任何政策角度的组织,因此,如果主席本人在这方面略加注意,可能在以后会避免类似的争议。

  南方周末:有人指责,大量“灰色文件”的引用导致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很多错误。你如何看待这些错误本身?你是否承认这些问题是目前IPCC的运行机制所造成的?

  盖里·佑赫:IPCC评估报告一共几千页,要避免一个错误不犯是不现实的。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很高兴地看到,在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报告摘要中,只有一个错误,即漏掉了由北非农业衰退而带来的气候变量因素。这个问题在后来也得到了纠正。

南方周末:这场围绕IPCC报告的争议是否已经超出了科学范畴本身?

  盖里·佑赫:这一争论的确超越了IPCC本身。人们对科学的不信任似乎很容易被激起。但是,科学从来没有100%的正确,这一点在IPCC的报告里已经阐明。IPCC承认科学家们对于某些议题存在争议,并对这些争议问题的阐述非常慎重。即使这样,地球在变暖,人类的活动应该担负责任这一结论仍然是强有力的。

  南方周末:您期望这封公开信在美国甚至全球达到什么样的影响?

  盖里·佑赫:在各种针对IPCC的指责被媒体报道后,我也致信给媒体希望他们纠正报道中的偏颇和错误,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我们一直得不到合适的机会,来直接回应那些富争议性的指责和抱怨,于是,我们选择了发表这封公开信。

  这份公开信直接递交给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很多政府的相关部门,所有联名的科学家都是美国公民。我们希望气候问题能够再次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并与他们开展建设性的对话。

家园 要拾回公众信心,首先得自己清理门户

如果说“对于IPCC报告的指责,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就得说清楚哪些指责是正确的,而IPCC造成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不可避免的,还是由于学风不正,急功近利或者是利益相关造成的?如果是后者,如何处分造成这样错误的人员?

“科学从来没有100%的正确”这是对的,但是这不等于弄虚作假或者违反学术研究规范就成了正常的事情。“邮件门”和“冰川门”事件里的焦点恰恰是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应该回答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得回答有什么问题,怎么造成的。我觉得盖里·佑赫的说法未免有点文过饰非,对这方面一点都没有解释,到拿个“北非农业衰退”来糊弄,这根本不针对记者问的关于“灰色文件”的引用这一点。对于第三第四这两个最关键问题,都是避实就虚的回答。这是公众信心问题,如果你不能够把大多数研究和公众怀疑有问题的研究分割清楚,只笼统地讲,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实际的效果就是让这些可疑的研究绑架了所有研究的信用。

家园 冰川门算是说清楚了

个人印象中,邮件门最后不知道怎么收尾的

家园 俺也觉得不太信服

兄台眼光犀利,发现的问题很有意思。

1960年以后结果好而之前结果不好,那么按照常规是应该给个说法的。

还有就是村长所给出的图中把各种‘模式’做平均,然后用这个结果来和观测对比并做预测,俺土人没有见过。不知道怎么把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求平均,也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何在,最后的结果怎么解释。

家园 邮件门可能是要上法庭处置

因为这里涉及动用科研经费搞弄虚作假,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却篡改数据,误导公众。

现在有人在往刑事犯罪的方向引,不知道邮件门的参与者是否用篡改的数据去申请科研经费,如果事实属实,可能引发刑事诉讼。

我个人不赞成刑事诉讼,科学界的事情还是以争论为好。

冰川门一件事足够对IPCC的信用予以沉重打击,邮件门一出来,这个IPCC就是个joke了。

家园 兄台能否给个链接出处?

伪造数据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大规模这么搞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这个事情现在的定性到底是什么,是伪造邮件还是伪造数据?

家园 del
家园 在英国,邮件门可能可以逃避法律起诉

Loophole in UK FOIA law will apparently allow CRU to avoid prosecution

英国国会听证会已经举行,结果还不知道。美国国会的听证会好像还没有举行。

邮件门最后肯定会导致某些新立法的出现,使得科学界更多地受到公众监督,原始数据会更多地交给社会公众共享。

家园 有关IPCC邮件门英国国会听证会的链接

Video: Dr. Phil Jones Climategate testimony at the British House of Common

如果对整个听证会感兴趣,可以去看英国国会的听证会录像,3个小时:

IPCC邮件门听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_-! 俺听力很一般

或者兄台抽主要的结论给讲讲?这个应该很多人关注的

家园 IPCC邮件门主角在听证会上的表现的分析

Phil Jones on the hot seat – not sharing data is “standard practice”

他说公众资助的研究数据不能与公众分享是标准行为,言下之意他篡改的数据不能见人是有道理的。

英国皇家学会的两个学会声明:公众应该共享科学界数据:

化学学会

统计学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