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梁山好汉的死 -- 桃李不言

共:💬22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说梁山好汉的死

说到梁山众人的死法,谁都知道宋江李逵是被毒死的,吴用花荣是自己上吊的,这些都是很平常的死法,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那些死得不寻常的。梁山头领大半死在征方腊的时候,那些技不如人被对手砍了的,或是死在乱军混战之中的,也算正常,毕竟战争总是要死人的,像梁山破辽国那样完好无损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在下总感觉是全书发展到了那个时候该需要人死了,于是作者大笔一挥,各位好汉各归其位了,很多人都死得很冤枉。按说这些个好汉们都是身经百战了,以前中箭中枪好像都没什么事,就连宣赞被秦明大狼牙棒一家伙抡下马去都没怎么样,那么这一战就损失的有点不正常了。

先说说两个猛人,董平和张清,一个位居五虎上将,一个虽然低了一级,位居八骠,可是使出绝活来也是谁都不忿的人物,俩人的英名都是马上得来,可是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居然非要腿儿着出来跟人家步战,就这么断送了一世英名,你说冤不冤啊。要是说董平是被炮打糊涂了,那张清不劝劝不说,还跟着他疯个什么劲啊。

再说说两个次一级的猛人,史进和石秀,史进身为八骠之一,也曾自己占山为王,大大小小的仗打过不少,石秀更是一向以机敏著称,怎么这一次就那么糊涂直接跑到人家的射程之内去了,另外还有陈达、杨春、李忠、薛永这四个呢,都没点警惕性,徐宁和郝思文就是这么交待的,尤其李忠又刚从厉天润手底下逃命回来,还不长点记性,那么多年的江湖是白跑了。而且小养由基庞万春射箭之前还警告了一下,史进也不知道防着点,难道在马上睡着了?这死得也太窝囊了。这六位好汉,冤有头,债有主,你们中的埋伏不是方腊军的,是施耐庵那小子的,别报错了仇。

一干猛人都如此这般死法,那些打下手的就更惨了。解珍、解宝兄弟两个不知道在想什么,两个人就要硬爬上乌龙岭去,莫说上不去,就算真让他们上去了,上边可是武艺一等一的石宝元帅守着呢,他们两个还能弄出什么大动静不成,摆明了是送死去的嘛。

施恩和孔亮两个也够冤的,俩不会水的跟水军凑什么热闹啊,老老实实在岸上待着不就得了,结果可好,掉到水里就没了。那三阮在干吗呐,兄弟掉水里了也不给捞出来。侯健更加冤枉啊,一个搞后勤做衣服的,多安全的岗位,什么时候打仗轮的到他啊,这次非给人家弄死不可,作者也太狠了。

说到水军,该提提张顺了。一个人去爬涌金门就够冒失了,虽然投石问路是夜行人常用的手段,可是像他那样又拉铃,又不停的扔土块,傻子也知道这是有人来了。鉴于张顺兄弟之前并没有表现出如此的低智商,在下只好断定他也是被作者逼死的。

最最窝囊的是丁得孙,活活被蛇咬死了。梁山泊那个地方荒山野岭,又有水泊,蚊虫蛇蚁少得了吗,怎么从来没听说谁被咬死呢,他们应该早就有应对之法,怎么换了地方连蛇都可以欺负他们了。莫非白驼山的驯蛇之法是方腊余党传过去的?

还有整整十员将领病死啊,这倒可以勉强以水土不服解释过去,可是这些人都是走惯了江湖的,个个都是壮年,还都有武艺防身,怎么这么面呢?在下一点也不强壮,南方北方也都待过,虽然气候需要适应,可没这么邪乎啊。杨志押运花石纲是去过南方的,怎么那次没事呢?旁边那位说了,林冲是郁闷死的。可他要郁闷应该在高俅被擒上山却成了座上宾那时候就开始了,怎么到这时候才发作啊?只有一个解释,这之前梁山众人招安了还没立功,打辽国“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只能让他死在这时候。提到病,不能不说安道全了。大军出征的时候居然把唯一一个军医给召回去了,说是皇上得了小病,那太医院那些人都是吃白食的?以前没有安道全的时候怎么办了?养着这些没用的郎中,皇上能活到那时候真不容易啊。

最离谱的就是鲁智深了,前两天还跟邓元绝大战一场,来了个南北佛门武功大对决,可说没就没了,这坐化升仙的也太突然了,那“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就能生生把这么个好汉给说死了?当然了,作者怎么说都可以,没这两句话他该死也得死。

这么多大小好汉死得这么不明不白,在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都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悲剧的结局而死的,是为了整部书的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旁边那位又说了,轻于鸿毛他们也得死,这回里不被淹死,下一回也得被安排烧死,还是早死早投胎吧。唉,话虽不错,可人家命都没了,咱们就嘴下积德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是作者写累了,

没完没了地打打杀杀都差不多。死了就好收笔了

家园 【为老施辩护】我容易嘛我?

征田虎是好汉们小试牛刀,哪能这么容易挂了。

说书先生们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好汉们去征辽国,去征吧,不死一批这也太离奇了。可是人民群众不答应啊,说书先生们都说好险好险,人民群众们听到好汉死在辽蛮子那里,都差不多要拆了书场了。

说书先生们又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好汉们去镇压农民起义了,伟大的方腊农民起义没有伤亡就镇压了那我以后在文革就不止宋江被批投降派了,我不也成反动文人了吗。让他们死大半得了。

今天听说说书先生的书院被拆了,好,洒家落得一番清静。

家园 前面舍不得,后来只好来个一笔糊涂帐了。

好歹都是自己笔下出来的,日子久了,就算是虚的故事,也会有感情。这一有感情,就舍不得让人死了。可是到了后来,不死不行,否则就邪门了。只好既然是江湖上玩的,不能同时生,就凑合着同时死吧。

但是这么强的人物,要死也不是那么容易,死在抗辽,老百姓恐怕不答应,只好大家一起昏头。

家园 有人以此为根据证明古本水浒只有征方腊

没有征辽国。田虎王庆都是明朝书商余象斗加进去的,就不必多说啦。

不过说起来,写整整十个人病死确实没什么职业道德,怎么也得凑个奇数,看起来没那么多人为的痕迹吧。

家园 这个有人不会就是指在下吧!

跟煮酒兄打笔仗的时候,这就是我的证据之一,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7,8回好汉们稀里哗啦的死,的确是太过形同儿戏。

家园 呵呵,说的不是无兄,是某体重250斤的同志

不过从行文等角度来看,征辽和征方腊又是一体的,排除掉征辽,100回本中前后有许多地方连接不上,所以也不能断定征辽是后来加上的。

家园 比方说还有些人

比如说宣赞,与郭世广你相伤,都死在饮马桥下。吕方也是这样……过去都是不能取胜就有人帮忙k掉人家,怎么碰到方腊军之后变得那么讲道义?

又比方说欧鹏兄弟,好不容易当了次先锋,好不容易铁枪舞得那么抢眼,好不容易居然手绰庞万春的一箭,报仇血恨的日子到了……哎呀,连珠箭。

然后是张青,不明不白“宋军败退,乱军里又折了菜园子张青”……本来好好地搞好后勤,怎么莫名其妙就挂了?

秦明已经倒霉到极点了。碰到万夫不当的方杰,三十合之后,大家仔细体会文字,老秦其实开始上风了。可是鏖战里居然还能躲开暗器……然后……哎,本来应该是叫人佩服的,居然还有许多人误解,把这个看成是老秦的耻辱。

还有铁胳膊蔡福,本来上阵冲杀大概没他什么事情,现在血脉贲张,估计也在清溪城里横冲直撞,一个不小心……

家园 前天买了邵氏武侠片

张澈导演的“荡寇志”,不过演的内容倒是宋江平方腊。改编的挺厉害,感觉里面的好汉死得比原著的更壮烈,都和对方的硬角色同归于尽。当然也和张澈的所有电影一样,硬汉脱衣服显示肌肉,然后身中几十处重伤才死。

石秀为杨雄报仇拼掉了石宝,陈观泰演的史进以一敌二还拼掉了厉天闰,李修贤演的张顺和原著一样死法,李逵拼掉了司行方(是那个老在尚格馄饨电影里演反派那个家伙演的),姜大卫演的燕青拼掉了邓元觉,狄龙演的武松独手擒了方腊。以上的人最后全挂了。

家园 我靠,严重抗议某些含沙射影含血喷人含……的同志的污蔑

我明明200斤都不到

关于辽的十回,除了禅师的那个偈语和罗真人,其他关联紧密的实在不多,这十回的疑点,大致有几方面:

1 作者的历史水平。作者对宋朝的了解算是比较深的,而对方腊起义,描述的虽有刻意虚构的东西,但基本的时间应该不会搞错。水浒聚义是在宣和二年,而方腊之败在宣和三年(书中未明确表示),但征辽呢,却是在宣和四年,而且和田虎王庆在同一年,这个时间也搞错,未免就有点怪了吧

2 首先我们知道这征辽是虚构的(虽然后来的确有过一次征辽),但是即使虚构,也必然有他的理由。先不说作者的虚构一般都有来历,而这次却虚构大发了,单单从作者本身来考虑吧。自然,我的推测前提是此书成书于施公在明朝建立后。那么,已经将蒙古人赶出长城,甚至还几次远征的当事人,还需要这种YY来安慰自己,或者是取悦他人吗?类似的题材,反倒是深受外族压迫时期的作品中比较多见。郭勋的版本是进上的,联系土木堡和当时的北疆,当时的人会YY出征辽倒是很可以理解的,而在明初完成的作品,会包含这种思想,个人认为,还是有些奇怪的。

3 以前说过的,征辽10回基本没有内容,除了斗法就是斗阵,和前面水浒各各不重样不同,不像是作者一贯所为。还有就是不死人和某些武将的武力表现与前面反差比较大。

以前想过一个笨办法,可惜懒,一直没去做,不知道网上有没有这样的软件。找一个水浒中比较常用的单字,然后统计在每回中出现的次数,一般而言,平均的数量会比较接近,但如果作者不同,这样的单字出现的概率会相差很大。曾经找过第一回的“的”,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懒虫就是懒虫啊

家园 说得不错,顶一个。

胡适早就考证过这征辽的十回是后人添加的,绝不可能是原作就有的。

上次买的小册子让我对胡适严谨的学风很是钦佩,鲁迅对水浒的考证都没有他来的深入细致。

家园 问题是

1、田虎王庆段落明显和辽国的没有联系,所谓年份一致好像不能说明问题。作者的历史水平我认为还是挺一致的,就是一直都不算高。

2、也有人认为施公成书是在元末,那么征辽代表驱除外族,征方腊代表对南宋恨其不争也可以解释得通。

3、两破童贯不也除了斗阵就是斗阵吗?而且征辽中鞭打寇先锋一段也挺符合作者善写格斗的特点,战争场面不好也和70回以后的特点接近。

家园 哼,那些好汉死的都挺冤的~~所以一般只看到大聚义就不看了~~
家园 田王和辽国是两拨人加的

田王一般认为是余象斗,而征辽的第一嫌疑人莫过于郭勋,两家不同时候插的续书,这内容风格自然也就不一致了。

作者的历史水平,那就见仁见智了,至少他知道宋四家里有蔡京,蔡京同志只有八个儿子(不过这一点倒不排除瞎蒙的可能),高俅同志在苏辙家打过工,八十万禁军教头和金枪班教师的基本生活水平……相比这一些,板上钉钉的宣和三年,照理说他不该犯错才对。

个人而言,施公的创作结束年代,我倾向于明朝洪武年间,征方腊的行为路线,以及三大王方貌,怎么看都觉得和张士诚有那么一点关系。

关于童贯的斗阵出现一次,还是可以理解的,也算换个新鲜,但是三番两次,雷同到这种地步,可不是前面大名府祝家庄曾头市高唐州每战各各不同的作者的风格了。前面也有过几次阵法,但施公写起来都各有性格,像这样10回除了斗阵基本没别的的写法,未免和以前的那个务求变化的作者相差太远的

在辽国单挑出彩的倒是好几次,只是未免有些和前面的体系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发生,卢俊义独挑四将那般变态就不说了,史进的失机和孙立的成功,却使得他们两个的武力相差显得太过悬殊了,自然,煮酒有一番高论,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施公对战争的把握的确不在行,单纯军事方面,田王里的一些战役可能还来得合理些。但是,同样是废柴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说不定的征辽的作者,对军事也是个外行呢。郭勋同志的英烈传,军事上出彩的地方可也不多啊

家园 哼,可是我特喜欢看宋江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