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一)天宝初年,安西四将的聚首 -- 驿寄梅花

共:💬181 🌺619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穆斯林不是科技和文化的桥梁?

伊斯兰文化的独创性不够,但论交流和传播异国文化,在中世纪它是没有对手的。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度的数学是谁传到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医学,印度和波斯的文学又是谁传播开来的?都是阿拉伯人。英语中的糖、姜、酒精等词是从阿拉伯语借来的,而汉语的八哥、祖母绿等也是阿拉伯的词汇。

阿拉伯人没有了创新,是在阿拔斯帝国中后期。但他们始终都不是阻碍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人,因为在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欧洲代表的西方从来就没有直接交流过。而间接交流总是要有人去干的。蒙古不也是间接交流的中介之一么?而且论推动这一交流持续的时间,蒙古还不如伊斯兰。

再说一点,元朝时中国也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不过它们的中介也还是伊斯兰。回族就曾经将古代罗马、波斯、阿拉伯的医学带入中国,然而我国学者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呢?到了清朝,纪晓岚还认为这些医书看不懂,没有价值,而推崇朝鲜的《东医宝鉴》。元代时伊斯兰世界也将欧几里得几何和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后来有很大影响吗?我看是没有。我国古代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那样大规模的,持续多年的翻译别国科技典籍的运动,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家园 为中华而自豪

8-10世纪时期正是亚洲各大文明彼此交流的时候。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中国人可以吃上高质量的糖,而不用吃饴了。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和印度,印度人可以不用贝叶写字,阿拉伯人也不必再用羊皮写字了。印度的计数字母传入阿拉伯,这种简单易行的字母后来成了世界数学通用数字-阿拉伯数字。

当时东西方都没有科学,但是亚洲的技术进步之路并没有停止。一直到满清年间,中国的一些技术仍在进步,只是再也赶不上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步伐了。

回鹘人虽然一度出兵帮助唐王朝平叛,但是不是没来由的。他们不但从唐王室那里得到巨额赏赐,而且每当收复一座城,就要洗掠一番。收复洛阳之后,除了一些唐朝的官员之外,女人、钱帛全被洗掠一空。我是对他们没什么好印象。

吐蕃灭亡于佛教徒和贵族之间的争斗。看来喇嘛们一千年前就在搞事了。

伊斯兰教虽然很早传入中亚,但是当时的哈里发还是比较世俗的统治者,对传教并不狂热,所以拜火教在波斯地区还有大量信徒。直至今日,在阿富汗北部的部分山村里,仍然有人信奉拜火教。

蒙古人强盛起来的时候,正是其他文明的衰落时期。金朝已经走向衰落;西夏国也和平已久;西辽正好发生了内乱;花剌子模刚刚创立,政权的架子还没搭起来;巴格达的哈里发也贪财好色,腐败透顶;欧洲的小公国们还在中世纪的黑暗里徘徊;宋王朝积弱已久,满足于偏安一隅;吐蕃分崩离析,内乱不已;大理国贵族高氏历任清平官,把段氏架空。

总体来讲,蒙古人赶上了好时代。

家园 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于迎合当时分裂的中亚蒙古帝国部分

蒙古八穆斯林杀得现在还谈蒙色变

家园 中国直到唐代对佛经的翻译工作都是功绩卓著的

翻译大师层出不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引进科技典籍,除了战乱和统治者不重视以外,和中国自百家争鸣起就存在的重实践经验轻理论逻辑的思维模式也不无关系,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背景,翻译的成果也不会好。印度流传过来的逻辑被用来构建程朱理学的框架。

家园 【原创】讨论穆斯林就是讨论伊斯兰宗教问题,另开新帖好了

我在这里知道,只要讨论只要谈到沾到伊斯兰,就会有人出来,说一些关于伊斯兰的话,然后有人反击,一个帖子口水满天飞,让这个楼歪到不知是什么地方,最后本贴会可怜的扫到争议帖中。

您对伊斯兰很有研究,希望您能推荐一些伊斯兰教的军事,军队组成方面的资料,怛逻斯战役是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没有伊斯兰方面的东西,我只能单方面描写唐朝军队。

家园 很遗憾,据我所见,国内没啥书籍系统论述阿拉伯的军队

纳忠的《阿拉伯通史》里有一点涉及,但是不全面。这个是冷门课题,我的研究方向也不是这个。《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3期有一篇《阿拉伯帝国军事思想》,不知道他用的是怎样的材料,也许可以参考。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特别值得纪念的战役,所以资料也不多。塔巴里的《年代记》里应该记载了一些关于此次战役的相关信息,但是很遗憾,我现在找不到这一分册,得过完年以后回图书馆去借了。

家园 【原创】背景知识,葱岭以西的三国演义

进入到八世纪,葱岭以西的小国要面对三股境外势力,唐朝,大食,吐蕃。葱岭以西各国小心翼翼的伺候这三个势力。外交方法是--抱粗腿。那路神仙都不得罪,谁的势力强,谁做他们的宗主国。

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说

信奉伊斯兰的阿拉伯人成立的大食占据天时,白衣大食建立的最晚但是很快就腐朽衰退,拓展势力到葱岭以西,在710-740年跟唐军作战交了几次手都是失败。747年大食出现内乱,但是没有伤筋动骨之后,750年建立黑衣大食,整合了内部各种势力之后,处于新兴政权的上升期。黑衣大食经营葱岭以西的欲望很足。阿拉伯人也很适合葱岭以西的气候特点。

吐蕃虽然崛起的时间比唐朝晚,在安史之乱后乘火打劫还能威胁到长安,随着唐朝的衰落,自己衰亡的速度比唐朝还快,很快分裂成小部落群。吐蕃不是太适合葱岭以西的气候。

唐朝大唐在755年安史之乱后迅速的国力衰弱,无暇顾及安西,更不用提葱岭以西地区。唐朝的朝廷一直都是苟延残喘,一直到10世纪初。

吐蕃占尽地利,本土离葱岭以西最近,兵力投送最方便,地势高自己易守敌人难攻,而且海拔高,唐军和大食如果攻入青藏高原,所有的入侵者就会享受大自然的攻击--高原反应。相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军队不怕高原反应,翻山越岭,跨越葱岭本是家常便饭。唐朝和大食本土离葱岭去国万里,兵力投送很困难。一个在平原,一个在沙漠。很是不适应山地作战。

唐朝占尽人和。唐朝强盛,吐蕃与大唐和亲互市都能从中收益,丝绸之路畅通大食能够受益。唐朝的衰落,离开唐朝,吐蕃经济发展不能支撑他的社会以及人口发展,很快衰落。没有唐朝的货物商品,东西方经济交流就不存在,大食的桥梁作用就不存在,大食在继续葱岭以西的争夺根本就没有意义。

让我们回到公元700年,大唐势力到达葱岭以西,720-740年吐蕃和白衣大食先后崛起,分别拓展势力到达葱岭以西,吐蕃沿着山路,大食沿着沙漠,公元747年(天宝六年)以前,分别和唐朝大军打过仗,面对两个新兴势力的交替进攻,唐朝基本是收缩葱岭以西的军事存在。那时葱岭以西是吐蕃和大食两个势力互相争斗。神仙打架,小国遭殃,纷纷向天可汗上表投诉吐蕃和大食的。

747年(天宝六年)白衣大食内乱,大食在葱岭以西的军事力量收缩回本土。同时747(天宝六年)年大唐面对吐蕃,果断发动小勃律战役,切断他的命门。唐军肃清葱岭的吐蕃势力。然后重新成为葱岭以西的宗主国。

750年(天宝九年),黑衣大食取代白衣大食,打算出兵重新控制葱岭以西。高仙芝大军灭亡石国之后,进入朝廷报功请赏。

直到751年(天宝十年),新兴黑衣大食的军队,逐渐进入葱岭以西,以强大的实力(估计4-6万军队)裹胁沿途各国军队,以及葱岭以西个小国的军队总数(12-18万),在没有吐蕃势力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向怛逻斯推进。。。。

家园 原因很正常

这场战争阿拉伯方面并不是从大马士革发出的命令,而是主要由呼罗珊的穆苏里姆指挥的,哈里发对他的忌惮远远过于唐朝,战役后不久就除掉了他,阿拉伯史书自然不会对此过度宣扬。阿拔斯王朝当时内尚未安,何来攘外的冲动,何况由于阿拉伯的内战导致拜占庭觊觎小亚细亚,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家园 怛逻斯,期待下章
家园 Abu Muslim

就是艾布·穆斯林,阿拔斯起义的最大英雄和功臣,当时呼罗珊的实质王者。不过一代枭雄竟然会中简单的调虎离山计而被杀,实在是有点意外。

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将中国作为必须战斗的对手,在此前的公元737年左右还曾经答应过唐朝的使者,派兵共同夹击突骑施。公元748年左右阿拉伯中亚方面还与唐朝交好。不过中国和阿拉伯的势力既然已经都早已伸张到中亚,那么碰撞一下也是情理中事。怛罗斯之战就是这种摩擦的结果,只是有个特殊的导火索——石国事件而已。而怛罗斯之战对两国在中亚的存在也没有本质的影响,阿拉伯没有东进,唐朝也还保持着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力,两国各自的内乱与吐蕃崛起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家园 据说他原先是阿拔斯家的奴隶

但到了呼罗珊以后借助这里长期以来对倭马亚王朝的不满青云直上,俨然已有和阿拔斯家族分庭抗礼之势,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中计的,而是在拿到埃及和叙利亚的地盘后才去泰西封的。

关于这场战争以前有过很精彩的讨论,可以参考: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家园 花一朵,破坏了八八之数,楼主不会怪偶吧~
家园 梅花点花多多益善,呵呵
家园 看到这边,提个醒了——乃被网文骗了~

直到751年(天宝十年),新兴黑衣大食的军队,逐渐进入葱岭以西,以强大的实力(估计4-6万军队)裹胁沿途各国军队,以及葱岭以西个小国的军队总数(12-18万),在没有吐蕃势力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向怛逻斯推进。。。。

据我所知,第一个“考证”出大食20万大军的,是台湾著名娱乐界人士柏杨先生的畅销小说《中国人史纲》。然后历经无数网文写手的想象发挥和补完,衍生出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眼看好好的文就要走上这条歪路,只好提前给个建议——没有做过基本的调查,就不要随便使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对象。

因为我从这段描述中基本可以肯定,接下来您对怛逻斯之战的描述一定会错,而且会错的相当离谱~

家园 【原创】背景知识,绕也绕不开的大食

通读了《阿拉伯通史》第三编,就是白衣大食与黑衣大食的部分,白衣大食是阿拉伯的穆斯林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征服古老的波斯帝国,依靠波斯奴隶的作战素质和作战水平阿拉伯帝国国势大增,将阿拉伯势力推进到葱岭以西地区。

依靠战功波斯籍的奴隶阿布.穆斯林同志逐步成为阿拉伯帝国伊朗行省的最高军事长官,同时很多军事奴隶也大都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军事长官。在阿拉伯帝国里,王权和神权的政治势力互相激烈斗争,斗争结束后新兴的势力又飞快的开始分裂,奴隶籍的军官们抓住机会扶植一派干掉另外一派。帮助成立了黑衣大食。

奴隶阿布.穆斯林同志,在黑衣大食取代白衣大食后威望很高,但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先是被哈里发751年派往葱岭以西同唐军在怛逻斯作战,残酷的战斗,消耗了他的军事实力之后。754年没有价值的奴隶阿布.穆斯林同志被哈里发处死。结果后期聪明的军事将领保全自己军事实力,随意废立哈里发。

因为奴隶阿布.穆斯林同志被认为是伊朗穆斯林的祖先,所以在分裂的穆斯林世界里,阿布.穆斯林同志只作为向外界宣传是穆斯林的代表(可以暂时代表阿拉伯穆斯林),阿拉伯通史里面对他不以为然。

从《阿拉伯通史》零零碎碎的总结穆斯林的作战方式。

穆斯林战斗的序列是原始的排成行列紧密的阵式,穆罕默德时期的作战方法是横队战 ,麦尔旺二世以这些战役的军事组织者的身分,把这种作战方法改成步兵大队战,把军队分成许多更密集、同时也更机动的单位。

在穆罕默德的时代,已知道把军队分为中坚、左翼、右翼、前锋、后卫,这种分法显示出拜占廷和萨珊王朝的影响。这样由五个部分配合起来的军队,就叫做“赫米斯”(五肢军)。骑兵掩护着两翼。编制军队的时候,保留了原来部族的单位。各部族都有自己的旗帜,那时候的旗帜,是用一块布拴在长矛杆上,由一个最勇敢的士兵打着,在队伍的前面走。穆罕默德的军旗,叫做鹫旗。步兵使用弓、箭、弹弓,有时使用盾和剑;剑插在鞘里,扛在右肩上。镖枪是后来从阿比西尼亚传入的。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矛,矛杆巴林竹子,最初是从印度传入的。长矛和弓箭,是两种民族的武器。最好的剑也是印度出产的,所以叫做“欣迪”。防身的武器,是甲和盾。

唐朝军队的多兵种合成,以及平时的作战训练,正是对付穆斯林军人这种密集队形,步兵先平推,后面骑兵包抄的打法。

因为穆斯林的狂热相信在战斗中死去会上天堂,很少有阿拉伯史料讨论上天堂享受的军人的战斗详情。穆斯林这样的作战方式,军队投入人数应该在2-3万贵族骑兵,这些贵族骑兵的随从,也就是炮灰10-16万奴隶兵种(估计很少用马,马比人值钱),估计现代穆斯林是不承认这些10-16万的奴隶存在的。葱岭以西诸国的军队是围观的群众罢了,他们是不会为任何势力流血的。唐朝军队这边的两只外族军队都比他们强。

我的根据是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阿拉伯通史,通典,武经总要,因为之前写一篇文章就认为网上的信息的混乱放弃不写,所以查阅中国原始文献,阿拉伯方面只看了阿拉伯通史,论坛里讨论大家要和气,说我写的不对,拿出确凿的资料,讲出你的逻辑思考,真理不辨不明,如果你对,就听你的。

我只在维普上有付费账号,其他网上有一篇收费的文章《阿拉伯帝国军事思想》。如果有人有,或者免费能搞到,分享一下,先谢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