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一)天宝初年,安西四将的聚首 -- 驿寄梅花

共:💬181 🌺61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一)天宝初年,安西四将的聚首

    本文欢迎转载,须注明来自西西河以及作者名称,不得用于商业牟利行为,本人有亲戚律师一名,正处与扬名立万的虎狼之年。

    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末期,天宝年间初期,政府把府兵制为募兵制,机缘巧合,在安西出现了高仙芝为首的四位名将:

    高仙芝,高丽人,他的父亲叫做高舍鸡。年轻的时候,高仙芝人如其名,人长得非常俊朗,风流倜傥,鲜衣怒马。他的父亲很是担心他的性格是否也像他的相貌一样,雅儒,明白说是沾染纨绔子弟习气没有出息。高仙芝的骑术功夫很好。二十岁时就荫授游击将军的小军官,随后和父亲一起调入到安西都护府军分区。因为作战勇猛,居然很快升官做到和父亲一样的职务。奈何一连两任军分区的司令不赏识,所以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一直到军分区司令员马伯乐灵察的到来。

    李嗣业,陕西省长安人,身高马大,高度大概一米八零,开元盛世时以二十岁年龄服兵役入伍,因为作战勇猛,获得三级士官退役,家里面因为李嗣业的军功被政府送喜报,敲锣打鼓很是风光过好几次。天宝年间,响应政府号召,李嗣业入伍当了一名职业军人,以此养活全家。那个时期军队改革力度大,连士兵突击队的兵器都变了,新出步兵武器的名字是陌刀。这兵器不错是冲锋陷阵的利器,但是特点是要身高马大的人才玩的转,先天占了便宜的李嗣业苦练杀敌本领,在全军区大比武中,以陌刀这个兵器拿了一个第一,闻名全军。在后面的征战中,李嗣业能够胜任步兵的各个兵种,完成各项军事任务。识人善任的马灵察从中央外放到地方领兵征战时,一直带着李嗣业作为心腹爱将,一直带到安西都护府。

    段秀实,家中两代为官。虽生于富贵之家,但是为人很是孝顺,一次母亲生疾病,他居然不吃不喝连续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病情好转之后才肯吃喝。因为祖上两代为官,自已书读的的好,但是与朋友的言谈间,常常吐露出行万里路,以军功觅封侯的情绪。待到蒙受父荫可以进京赶考,他的同学过来祝贺他时,他居然轻描淡写的说道“寻章摘句老雕虫的玩意,哪能立不世之功”说罢,投笔从戎投奔京城中父亲的老朋友马灵察,在他的手下谋得一个军人的差事。在天宝四年,因为讨伐敌人有功,获得一个大尉的军衔。

    封常清,他的祖父是个读书人,惹了权贵,充军到安西都护府看城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父后面娶了封常清的祖母然后有了封常清的父亲,祖父非常喜欢孙子常清,常带他一起看军区大门,然后教他读书识字,纵论天下大事,风土人情。封常清家道不好,他小的时候害过天花还有小儿麻痹症,结果一只眼睛不好,还有一条腿也不灵便。封常清和祖父在一起读书时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快三十岁那年祖父过世。这个打击让封常清从书本堆中抬起头来,思考怎样在这个世界立足,光宗耀祖。自小在军分区大院里面长的的孩子,从小见到听到就是一个小兵在战斗中斩敌首领,夺敌国军旗之后鲤鱼跃龙门富贵归故里的事情。站在城门楼上封常清看看自己的身体,摇摇头打消自己从军为兵得功名的念头,再想想自己已经三十而立之年,再不奋斗,连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句的勇气都没有了。看看天边的残阳如血,大漠的风景如画,接着封常清耳边传来马蹄的声音,安西军分区的头号帅哥高仙芝出现了,旁边还有二三十个纨绔子弟跟着,个个鲜衣怒马,疾驰而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空等机会,怎能成就大事呢,封常清想到高仙芝那里做一个随军参谋。高仙芝召见封常清,看到封常清的模样之后,高仙芝心里凉了半截,如此人等怎能够随军打仗呢。于是高仙芝婉言谢绝了封常清的请求。第二天,封常清再次求见高仙芝,高仙芝用自己身边不缺参谋委婉的拒绝他的要求。再三哀求下,封常清直言相告:仙芝弟,人人都说您秉承侠义之风,所以我愿为您效劳,以博取自己的功名,我知道我没有人引荐,所以就没有机会。难道你从军打仗也是像科举取士一样不看人的能力,而看人的相貌么。

    年少轻狂的高仙芝哪里听得他的话,两手空空肚子空空的封常清回到家中。

    至此,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锲而不舍的封常清每天都搬把椅子坐在高仙芝门前,希望高仙芝回心转意。一连二三十天,不胜其烦的高仙芝屈服,托人给封常清搞了一个随军参谋的职务。

    就这样,四位出场人物艰难的聚会在安西都护府。

    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通宝推:观望者,SleepingBeauty,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律师具有恶狗的功能

      这倒真是一种恭维了。在风雅之地,大家都以认识君子为荣,在丛林里,大家都以身边有恶狗为幸啊。

    • 家园 【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六)怛逻斯血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怛逻斯战役全图

      安西军分区司令高仙芝得到消息,知道大食的势力拓展到大怛逻斯以南(现在乌兹别克附近),并且占领了大怛逻斯城,大食驻军大怛逻斯并且加固了城防。

      高仙芝率唐军两万出征,抵达大怛逻斯,因为城内大食敌人少,唐军包围大怛逻斯,这时葱岭附近的各国派出军队参与围城,这时的唐军联军人数是6-7万(2万唐军和4-5万盟军。)

      大食势力(乌兹别克境内的)派出将领率领人数惊人的大食联军救援,高仙芝的联军军知道后震动,研判大食联军战略目的是攻取安西四镇的,唐军中的盟军大部分(盟军3-4万)认为不会获得胜利撤出战斗,只剩下2万唐军和葛罗禄拔汗那两个少数民族的1万骑兵与大食作战。

      唐联军退到小怛逻斯附近,利用唐军的作战素质,利用地形阻击敌人进攻安西(考虑当地1300多年的风化腐蚀作用,小怛逻斯应当更加狭窄,宽度不到一公里)。

      大食联军不能发挥自己的人数优势,不能包围唐联军。

      唐军与大食作战五天后,葛罗禄骑兵反叛,拔汗那骑兵逃跑,大食军队与唐军进行混战,大食的人数优势发挥,两面受敌的唐军2万人,技术优势发挥不出,战斗到晚上,两军脱离接触。唐军的伤亡虽然大,但是战斗力还在。

      当晚,拔汗那骑兵逃跑,军心涣散,唐军无心再战。

      李嗣业在军官会议上说:将军深入胡地,我们那也不会有生力军加入,葱岭诸国知道唐军战败,一定会落井下石。如果再继续作战,估计会全军覆没,安西还有谁能够为朝廷保家卫国。我看不如大家退军白石岭,这样依托一夫当关的地势,退守进攻就不会被动。众位将领点头称是,齐齐看着高仙芝。

      高仙芝基于大食联军人数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特点,想整军作战(段秀实也是这个意思):李嗣业你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我命令收拢唐军士卒,整军与大食决一死战。

      李嗣业继续表示反对,指出军心涣散,还是采用当初的预案退守白石岭。

      基于这是大部分军官的态度。高仙芝放弃战斗计划,自己率军断后,李嗣业担任先锋,退守白石岭。

      唐军无序的撤退,导致大溃败(这是唐军逃回安西不多,大食俘虏多的原因),唐军队全军溃退,士卒分散,李嗣业和败退的唐军跑到白石岭时发现,拔汗那骑兵和他们随军的辎重阻塞白石岭的咽喉要道。李嗣业在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大呼小叫。

      后来赶到阻塞现场的段秀实听到李嗣业的声音,痛责李嗣业,与李嗣业收拢散卒,打通白石岭,让唐军全军通过,清点士卒不过数千唐军。

      唐朝国内认可高仙芝在小怛逻斯战役中的指挥,调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节度使安思顺的职务。安思顺上表说:俺在河西军分区人品很好,群胡割耳用刀划面挽留我。监察御史裴周南也建议安思顺留任,所以职务调动冻结,另行调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四载(755年),封高仙芝为密云郡公。起初,高仙芝的父亲认为高仙芝为人不过一个凡夫俗子,后面高仙芝立功封侯,高父才认为自己看人眼光不好啊!!

      同时朝廷也认可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卒,免于安西唐军全军覆没与打通退守白石岭的功劳,高仙芝上表推荐,李嗣业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李嗣业推荐段秀实为判官。

      后记 大食在唐军半夜退军溃败后,进军俘虏唐军的散卒,然后扫荡葱岭以西唐朝的保护国的势力,这里面俘虏中有很大部分不是唐军。阿拉伯史料里面记载,领兵大将是要甄别俘虏中的唐人(因为很多唐朝军人会有一技之长,能制作商品),把这些有价值的唐人作为奴隶收为己有,杜佑的侄子杜怀可能因为是个军官受到优待,得以免除奴隶待遇,以自由之身游历阿拉伯地区数年,坐海船回到唐朝,写了一本书,现在此书不存,杜佑写作《通典》时摘录了其侄子对大食的风貌描写。

      封常清在高仙芝升职离开安西军分区之后接替他的职务,天宝十二年(753年)率领重新组建的安西军队攻击葱岭以西的大勃律(今天的巴勒提斯坦)安西的唐军一向以强悍着称,即便是怛罗斯血战而败,重新组建的唐军也没丢了安西劲旅的名头。此时两军对决之下,大勃律军果然抵挡不了,只能向后败退,而唐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捣大勃律的贺萨劳城。不过大勃律人也可算是安西唐军的老对手,虽然不敌,但是也想出了一个败中求胜的招数。他们将军队埋伏在山林之中,然后用老弱残兵进行挑战,企图将唐军诱入埋伏圈,出其不意消灭唐军。然而这样的招数却被唐军时任判官的段秀实所识破向高仙芝建议敌人有诈,于是唐军并不冒进,派兵搜山,将埋伏的军队一举歼灭。此时大勃律再无力量与唐朝对抗,只能投降。

      段秀实因为建议有功升职为绥德府折冲都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这不是破坏,是建设

          不可否认,单就行文来说,挑错是比写主贴容易,因为不大需要考虑如何布局谋篇,围绕争议问题展开讨论就是了;

          但是就文章之外的功夫来说,挑错远比写长文困难

          因为写长文的筒子,只要看了一方面的叙述,心有所感,就可以铺排开一篇不错的文字,所谓气足文畅是也~

          而挑错的人,则往往是看了更多的史料,甚至是专业的论文和以往的相关争论,进而知道头绪多,知道讨论已经比较详尽了出新不容易;知道坊间流传的一些观点靠不住,才不会轻易动写长贴的念头。但是有一点,他会比写长文的人更清楚这个话题的常见误区和陷阱。

          一句话,鉴别力不是那么好形成的。它需要更广的涉猎和更深的洞察。这也有点像写论文,刚入门的学生那是什么大问题都敢写的,但是入了门的学生,就知道题目不敢随便选,起码,你得把相关文献看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碰~

          当然了,有的朋友该烦了:网络普及,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犯得着这么学究么?

          是有点学究。可一来,普及普及,如果你接受个错误的印象,甚至是偏差很大的印象,那能比不知道强多少呢?

          二来,确实术业有专攻,特别是这边的朋友大多是玩票,主要是个兴趣,有疏漏很正常。但恰恰因为这一点,言出有据的挑错就特别必要了。这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好事情。

          在历史普及文章满天飞的现在,大楼还稀罕么?去天涯煮酒论史里面看看,好几十页的摩天大楼差不多占了半版。可是那些大楼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普及,又有多少是水货?就连那些精华帖,都有不少一抓一把错。观点先行,材料靠后;靠抒情和噱头抓眼球。。。我不认为这是西西河的春秋史话版应该借鉴的方向。

          通宝推:红茶魔术猫,
          • 家园 同意,文风通学风,有人促进学风是楼主之福

            如果沦为意气之争,那样是作者和评论者双方的损失。如果把批评看做改进学风的动力,则是两全其美的事。“一字师”不亦乐乎。

            至于为何有的高水平作者不出手,这里猜一个:“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在上头。”----更高水平的作者已经写过了。认真去找几本正规出版的作品(不必要是原始资料),看看受过学术训练的专业人士的作品,很多问题就自然澄清了。所以那些能指出方法问题或给出高水平推荐书目的评论,就是抛砖引来的玉,对楼主和其他读者的教益并不比对台戏的原创少。

          • 家园 送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恰恰相反,辟谣比造谣更辛苦

          如果这位朋友能够心平气和地下来,结合史料看一看双方对于同一事件的表述,我想恐怕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 家园 再谈如何指鹿为马:高仙芝是如何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的

        一上来,我们先讲个笑话——高仙芝是如何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的?

        唐朝国内认可高仙芝在小怛逻斯战役中的指挥,调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节度使安思顺的职务。安思顺上表说:俺在河西军分区人品很好,群胡割耳用刀划面挽留我。监察御史裴周南也建议安思顺留任,所以职务调动冻结,另行调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

        在怛逻斯战前的天宝十年正月,高仙芝刚刚因为战功受封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而梅花同学告诉我们:“因为“唐朝国内认可高仙芝在小怛逻斯战役中的指挥”,所以在战后将其调任右羽林大将军。而我们知道,左右羽林大将军的品秩,是正三品。于是我们就非常奇怪了,究竟唐朝廷是如何“认可高仙芝的指挥”,才会将他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呢?

        第一个笑话讲完了,但是不要急,更多的笑话还在后面——

        战斗到晚上,两军脱离接触。唐军的伤亡虽然大,但是战斗力还在。 当晚,拔汗那骑兵逃跑,军心涣散,唐军无心再战。

        李嗣业在军官会议上说:将军深入胡地,我们那也不会有生力军加入,葱岭诸国知道唐军战败,一定会落井下石。如果再继续作战,估计会全军覆没,安西还有谁能够为朝廷保家卫国。我看不如大家退军白石岭,这样依托一夫当关的地势,退守进攻就不会被动。众位将领点头称是,齐齐看着高仙芝。

        高仙芝基于大食联军人数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特点,想整军作战(段秀实也是这个意思):李嗣业你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我命令收拢唐军士卒,整军与大食决一死战。

        李嗣业继续表示反对,指出军心涣散,还是采用当初的预案退守白石岭。

        基于这是大部分军官的态度。高仙芝放弃战斗计划,自己率军断后,李嗣业担任先锋,退守白石岭。

        唐军无序的撤退,导致大溃败(这是唐军逃回安西不多,大食俘虏多的原因),唐军队全军溃退,士卒分散

        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梅花同学所转述的那样呢?我们首先来看史料——

        《旧唐书·李嗣业传》:“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事窘,嗣业白仙芝曰:“将军深入胡地,后绝救兵。今大食战胜,诸胡知,必乘胜而并力事汉。若全军没,嗣业与将军俱为贼所虏,则何人归报主?不如驰守白石岭,早图奔逸之计。”仙芝曰:“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嗣业曰:“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势危若此,不可胶柱。”固请行,乃从之。”

        《新唐书·李嗣业传》“,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

        相信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梅花同学在这里再次通过颠倒事情经过,篡改了这段史料——事情的经过,按照史料应该是:

        1、高仙芝被大食军大败,存者不过数千;2、李嗣业建议撤退;3、唐军退往白石岭

        但是在梅花同学手里,却被篡改成了这个模样:

        1、高仙芝伤亡很大,但战斗力还在;2、李嗣业建议撤退;3、唐军在撤退过程中自行溃败;4、唐军退往白石岭

        梅花同学在这里,为了描绘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唐军形象,甚至不能容忍史书明确记载的为大食击败这点,只好通过拙劣地更改时间顺序,来试图编造出一个“唐军是在撤退过程中自行溃散”的谎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到了这种地步,简直有宇宙第一大国的遗风思密达~

        明确了梅花的再度造假,我们再回来看他夹在其中的私货——

        高仙芝基于大食联军人数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特点,想整军作战(段秀实也是这个意思):李嗣业你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我命令收拢唐军士卒,整军与大食决一死战。

        上面已经提过了,梅花在这边裁剪掉的史实是——高仙芝此时已经经历大败,存者不过数千人,而且情况十分不利(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对李嗣业所说的“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决不可能如梅花所说,是高仙芝认为自己还有一胜的可能。而是高仙芝在大败之后,决意发动鱼死网破的垂死一击!这里高仙芝所说的“期一胜耳”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至少要拼死取得一胜再走”,潜台词显然是之前的唐军表现,甚至连取得一胜都做不到。

        再来看看梅花所谓的“段秀实也同意整军再战”的描述,和史实的差距——

        《旧唐书·段秀实传》:“夜中闻都将李嗣业之声,因大呼责之曰:“军败而求免,非丈夫也。”嗣业甚惭,遂与秀实收合散卒,复得成军。”

        《新唐书·段秀实传》:“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

        这里唐军猛将李嗣业同学的表现相当狼狈:不但身为副将,率先弃师奔逃,还一路大呼小叫……唐军当时的局面之糟可见一斑。而这个时候,段秀实勇敢地站出来指责李嗣业不应该如此失态溃逃(然后,这里不知为何会被梅花同学莫名其妙地理解为段秀实支持唐军返回再战)。而李嗣业在被部下斥责之后,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惭愧。于是冷静下来,重新收拢集合败散的唐军,才使得唐军能够整军而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名将并不一定是表现在百战百胜上,像李嗣业这样知错能改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所钦佩。

        而显然,梅花同学并不能理解这样的精神。于是,他再次颠倒事实经过,来掩饰李嗣业不光彩的举动——

        李嗣业和败退的唐军跑到白石岭时发现,拔汗那骑兵和他们随军的辎重阻塞白石岭的咽喉要道。李嗣业在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大呼小叫。后来赶到阻塞现场的段秀实听到李嗣业的声音,痛责李嗣业,与李嗣业收拢散卒,打通白石岭,让唐军全军通过,清点士卒不过数千唐军。

        《资治通鉴》:“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

        将士相失,别将汧阳段秀实闻嗣业之声,诟曰:“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嗣业执其手谢之,留拒追兵,收散卒,得俱免。还至安西,言于仙芝,以秀实兼都知兵马使,为己判官。”

        我们只要回头检点史料,就可以清楚地发现,梅花是如何又一次通过拙劣地颠倒时间先后的伎俩,来试图篡改史料的~

        资治通鉴的记载非常明确,李嗣业的弃部奔逃,是发生在驱散拔汗那部众,高仙芝部得以通过之后。而梅花又一次地将其嫁接到了过白石岭之前,试图用拔汗那部阻拦道路来为李嗣业的大呼小叫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他如何巧舌如簧,却绝对无法解释段秀实在这里的指责“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梅花虚构的“李嗣业因为拔汗那阻路而大呼小叫”的描述所契合,不过是又一次失败的篡改史料罢了

        短短一小段描述中,竟然能够这么多次肆无忌惮的篡改史料,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了。随心所欲地将史料裁剪的支离破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列,并以自己预设的结论加以解释,直到出现自己满意的结果为止。而这样做的原创作者,就是一直口口声声“以史料为依据”,“想要展示一些历史真相”的驿寄梅花同学。

        通宝推:何求,江城孤舟,肥肥烤猪,北溟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