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一)天宝初年,安西四将的聚首 -- 驿寄梅花

共:💬181 🌺61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谈如何指鹿为马:高仙芝是如何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的

一上来,我们先讲个笑话——高仙芝是如何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的?

唐朝国内认可高仙芝在小怛逻斯战役中的指挥,调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节度使安思顺的职务。安思顺上表说:俺在河西军分区人品很好,群胡割耳用刀划面挽留我。监察御史裴周南也建议安思顺留任,所以职务调动冻结,另行调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

在怛逻斯战前的天宝十年正月,高仙芝刚刚因为战功受封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而梅花同学告诉我们:“因为“唐朝国内认可高仙芝在小怛逻斯战役中的指挥”,所以在战后将其调任右羽林大将军。而我们知道,左右羽林大将军的品秩,是正三品。于是我们就非常奇怪了,究竟唐朝廷是如何“认可高仙芝的指挥”,才会将他从从一品“高升”到正三品呢?

第一个笑话讲完了,但是不要急,更多的笑话还在后面——

战斗到晚上,两军脱离接触。唐军的伤亡虽然大,但是战斗力还在。 当晚,拔汗那骑兵逃跑,军心涣散,唐军无心再战。

李嗣业在军官会议上说:将军深入胡地,我们那也不会有生力军加入,葱岭诸国知道唐军战败,一定会落井下石。如果再继续作战,估计会全军覆没,安西还有谁能够为朝廷保家卫国。我看不如大家退军白石岭,这样依托一夫当关的地势,退守进攻就不会被动。众位将领点头称是,齐齐看着高仙芝。

高仙芝基于大食联军人数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特点,想整军作战(段秀实也是这个意思):李嗣业你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我命令收拢唐军士卒,整军与大食决一死战。

李嗣业继续表示反对,指出军心涣散,还是采用当初的预案退守白石岭。

基于这是大部分军官的态度。高仙芝放弃战斗计划,自己率军断后,李嗣业担任先锋,退守白石岭。

唐军无序的撤退,导致大溃败(这是唐军逃回安西不多,大食俘虏多的原因),唐军队全军溃退,士卒分散

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梅花同学所转述的那样呢?我们首先来看史料——

《旧唐书·李嗣业传》:“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事窘,嗣业白仙芝曰:“将军深入胡地,后绝救兵。今大食战胜,诸胡知,必乘胜而并力事汉。若全军没,嗣业与将军俱为贼所虏,则何人归报主?不如驰守白石岭,早图奔逸之计。”仙芝曰:“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嗣业曰:“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势危若此,不可胶柱。”固请行,乃从之。”

《新唐书·李嗣业传》“,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

相信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梅花同学在这里再次通过颠倒事情经过,篡改了这段史料——事情的经过,按照史料应该是:

1、高仙芝被大食军大败,存者不过数千;2、李嗣业建议撤退;3、唐军退往白石岭

但是在梅花同学手里,却被篡改成了这个模样:

1、高仙芝伤亡很大,但战斗力还在;2、李嗣业建议撤退;3、唐军在撤退过程中自行溃败;4、唐军退往白石岭

梅花同学在这里,为了描绘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唐军形象,甚至不能容忍史书明确记载的为大食击败这点,只好通过拙劣地更改时间顺序,来试图编造出一个“唐军是在撤退过程中自行溃散”的谎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到了这种地步,简直有宇宙第一大国的遗风思密达~

明确了梅花的再度造假,我们再回来看他夹在其中的私货——

高仙芝基于大食联军人数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特点,想整军作战(段秀实也是这个意思):李嗣业你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我命令收拢唐军士卒,整军与大食决一死战。

上面已经提过了,梅花在这边裁剪掉的史实是——高仙芝此时已经经历大败,存者不过数千人,而且情况十分不利(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对李嗣业所说的“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决不可能如梅花所说,是高仙芝认为自己还有一胜的可能。而是高仙芝在大败之后,决意发动鱼死网破的垂死一击!这里高仙芝所说的“期一胜耳”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至少要拼死取得一胜再走”,潜台词显然是之前的唐军表现,甚至连取得一胜都做不到。

再来看看梅花所谓的“段秀实也同意整军再战”的描述,和史实的差距——

《旧唐书·段秀实传》:“夜中闻都将李嗣业之声,因大呼责之曰:“军败而求免,非丈夫也。”嗣业甚惭,遂与秀实收合散卒,复得成军。”

《新唐书·段秀实传》:“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

这里唐军猛将李嗣业同学的表现相当狼狈:不但身为副将,率先弃师奔逃,还一路大呼小叫……唐军当时的局面之糟可见一斑。而这个时候,段秀实勇敢地站出来指责李嗣业不应该如此失态溃逃(然后,这里不知为何会被梅花同学莫名其妙地理解为段秀实支持唐军返回再战)。而李嗣业在被部下斥责之后,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惭愧。于是冷静下来,重新收拢集合败散的唐军,才使得唐军能够整军而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名将并不一定是表现在百战百胜上,像李嗣业这样知错能改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所钦佩。

而显然,梅花同学并不能理解这样的精神。于是,他再次颠倒事实经过,来掩饰李嗣业不光彩的举动——

李嗣业和败退的唐军跑到白石岭时发现,拔汗那骑兵和他们随军的辎重阻塞白石岭的咽喉要道。李嗣业在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大呼小叫。后来赶到阻塞现场的段秀实听到李嗣业的声音,痛责李嗣业,与李嗣业收拢散卒,打通白石岭,让唐军全军通过,清点士卒不过数千唐军。

《资治通鉴》:“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

将士相失,别将汧阳段秀实闻嗣业之声,诟曰:“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嗣业执其手谢之,留拒追兵,收散卒,得俱免。还至安西,言于仙芝,以秀实兼都知兵马使,为己判官。”

我们只要回头检点史料,就可以清楚地发现,梅花是如何又一次通过拙劣地颠倒时间先后的伎俩,来试图篡改史料的~

资治通鉴的记载非常明确,李嗣业的弃部奔逃,是发生在驱散拔汗那部众,高仙芝部得以通过之后。而梅花又一次地将其嫁接到了过白石岭之前,试图用拔汗那部阻拦道路来为李嗣业的大呼小叫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他如何巧舌如簧,却绝对无法解释段秀实在这里的指责“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梅花虚构的“李嗣业因为拔汗那阻路而大呼小叫”的描述所契合,不过是又一次失败的篡改史料罢了

短短一小段描述中,竟然能够这么多次肆无忌惮的篡改史料,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了。随心所欲地将史料裁剪的支离破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列,并以自己预设的结论加以解释,直到出现自己满意的结果为止。而这样做的原创作者,就是一直口口声声“以史料为依据”,“想要展示一些历史真相”的驿寄梅花同学。

通宝推:何求,江城孤舟,肥肥烤猪,北溟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