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制造是否已经超越德国老爷车 -- 唐鸢

共:💬271 🌺61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链接】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钢

这儿有篇很专业的军事科普文章:

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钢

摘抄两段:

406钢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最成功的典范。它是为解决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而研制的超高强度钢,1966年由冶金部和七机部联合下达研制任务,1980年11月定型生产。采用406钢制造的巨浪一号两级发动机壳体,使用强度>1715 MPa,KIC>72 MPa·m1/2,相当于美国“北极星A2”导弹一级发动机壳体所用的D6AC钢。

为了提高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又在406钢的基础上开发了D406A钢,通过降低碳含量和采用VIM+VAR冶炼技术,提高了纯净度。D406A钢的强度稍有下降,但提高了韧性(σb>1620MPa,KIC>87 MPa·m1/2)。1993年通过技术鉴定,已成功用于东风和巨浪系列导弹一级发动机壳体。

。。。。。。

抚顺特殊钢公司的试制产品达到了美国Aermet 100钢实物水平,将用于我国四代机和舰载机的起落架。

。。。。。。

2006年,宝钢特殊钢分公司、抚钢、安大厂和太钢等单位联合攻关,成功试制出直径为1200mm的T250钢固体发动机壳体,已用于我国中段反导弹一级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型号。

家园 似乎差距在精度方面

我的印象里似乎是这样,简单搜索了一下,找到这样的说法:

加工中心加工典型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为例对比国内外的水平,国内大致为0.008~0.010mm,而国际先进水平为0.002~0.003mm.

还有一条新闻侧面验证了这个数字:

中国高精度激光机床问世

发布: 2009-12-30 14:25

。。。。。

数控超重型机床是水、火、核电电站设备制造、造船、冶金矿山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及重兵器制造的关键设备,我国已经成为少数几个超重型机床供应国之一。 DL250型5米数控超重型卧式镗车床是武重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新产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格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该机床总重达1450吨,其中主轴箱重量就达到177吨,主轴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均在0.008毫米之内。

技术上记得好像主要是数控机床的测量和定位能力方面的差距。

家园 真愁人……这种人种的stereotype

什么时候算个完啊。

对于近亿人口的一个国家,你怎么定义“德国工人”?

我在英国,遇到的唯一一个上课连续迟到的老师,就是德国人,我难道就能说德国人都好迟到?

家园 说个纯属道听途说的看法

一个在德国学机械的朋友,父亲是国内做机械精密加工的。

据他和他父亲的观点,中国在精密加工上已经超越日本,但是距德国还有差距。

家园 没必要,统计就可以了

什么地方都有勤快人,什么地方都有懒人,什么地方都有马虎的,什么地方都有精细的。 决定性的是统计值,比如同样条件的收音机工厂放非洲绝对生产不出来和中国一样质量的产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做的是追赶和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做鸵鸟或者阿Q。

家园 大问号
家园 谢忙总的宝!

这厢给您拜年了。

家园 既然说到统计了

我想知道知道统计是怎么统计出来工人的敬业精神的。

统计类似工厂的产品质量,这肯定可行。

但是流水线上这么多环,从最终产品的质量,能反推出若干种可能的问题组合,怎么能直接定位到工人身上?

既然想讨论质量问题,还是应该先从能定量,能改进的东西说起。要不然,你说德国工人认真敬业,我还说石油工人吃苦肯干呢,这都是空对空。

家园 谢谢谢谢,康泰顺利
家园 世界经济为什么全球化,还不是被发达国家工人阶级逼的

太精辟了。

家园 其实这种话也不对,设计很大程度上能弥补材料的不足

当年毛子设计米格25就是典范。设计优秀, 最高飞行速度超过3。3马赫. 美国一直以为是钛合金做的。最后发现是不锈钢。

还有毛子的航电。都是这样。

中国其实什么都能够设计出来,但中国落后的材料加工工艺无法实现这些设计

这种话虽然不能说错。 但总觉得是推脱。

家园 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技,马前卒提供了一种解释

马前卒在《火星人看地球》里提供了一种解释,那就是:精密量具的制造是关键。

其他的从文化、社会形态、语言文字上做解释,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不能解释:欧洲的科学理论在古希腊的时代就已经非常辉煌了,为什么迟至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之后才有科技的爆发;阿拉伯也使用拼音文字,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印度、埃及、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等都在不同的领域有出彩的表现,也一样杯具了。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也有非常高的成就。

科学理论是高层次的,技术是低层次的。在技术水平低劣的情况下,上层的理论无法得到验证,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同样也无法发展;下层的技术得不到上层的理论指导,同样数千年来只能做简单低水平重复。例如,希腊人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当时肯定被人当作怪力乱神之类,现代才被人证实。

西方技术水平的发展,使精密量具的制造成为可能。有了精密量具之后,可以更容易的发现可重复的现象,或者更容易的、可重复的验证,因而更容易的从一般的、可重复的物理、化学反应现象中找出一般规律,形成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反过来,科学理论向下延伸,更能对技术实践起指导作用,是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能制作出更精密的量具。这是一个正循环。

而中国呢?周期性朝代更替总是伴随着周期性的社会大破坏,使中国技术水平始终发展缓慢。同时,技术本质上是用机械替代人的劳动,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无论哪族的统治者都对替代人力的技术不感兴趣。清代有人发现海运比漕运更省人力,效率更高,上报后,皇帝(好像是乾隆还是谁)说:“奈何百万漕工生计所系!” 这样,古老中国的技术稍微一向上发展,立刻被打压下去;理论却始终高高在上。技术无法验证理论,理论也就无法指导技术。

为什么西方可以形成技术的正循环,东方却是负循环?原因就在于人口压力的不同。为什么西方人口压力小?关键词:蒙古入侵、黑死病。

家园 又跟朋友确认了一下

原来他的意思是在冷压模具上性价比已经超过日本。

国际上冷压模具做的最好的是宝马奔驰,他们的汽车外壳就是最好的体现。

国内现在做的也不错,欧洲产奥迪A4的外壳就是国内做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要是这样,那太不容易了

94年我刚工作那会,有一个初中同学在工厂搞机加工,经常要用模具。他讲,小日本报废的模具比我们刚造出来的新模具都好使,而且他们到了使用期限肯定淘汰,我们一直要用到不能用了为止。

家园 太乐观了,我们在系统集成上面和毛子差远了

用相对落后的材料和技术也能实现比较好的性能,这个应该是毛子的长项,毛子工程师的数学物理基础很好,比较擅长这个。毛国的数学在世界上算是一号,我们差远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