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复兴之路》+《孔子》,两个杯具 -- 非闲人

共:💬141 🌺8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非闲人真是性情中人,有君子之风
家园 哈哈哈哈哈哈~~~~~小伙子还没长大

因此对这个世界还处于自我幻想和自我陶醉,众人皆醉俺独醒的状态。NB。。呵呵呵。

家园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你懂了吗?

这就是某些人的逻辑,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眼熟涅,哈哈。

家园 KZ那些随便做做样子就好啦

华夏可以做平君,不过还是做大大拓展视野的一代英豪才更好,当然,羽翼之下引领的越多越好,光辉泽被苍生,无愧于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的辉煌。平君之路,太过无味了。

家园 刍狗应解释为草狗这应该是无异议的

但是道德经成书时草狗的确不是指微贱无用。

在祭祀的时候,这种草狗是被视为有灵魂的。祭祀者往往要对其装饰加身,慎重其事。但是一旦祭祀完毕,刍狗内的灵魂被视为已经升天,因此它的形体就不再重要,可以随意拆散丢弃。

因此道德经这段话其实直接点明了所谓生命的意义,层次就深了,远不是把它解释成“刚出生的狗”意思那么的单元化。

至于对这句话的体会,就因人而异了。

我活得越久,对这句话的体会就衍生得越多。以前觉得挺好解释的,现在反而不愿意随便说了。呵呵。

家园 孔子,还不错的

没有去电影院,想去的时候居然已经下架了。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好像只上映了2个星期。

最近网上下了高清的,在家里看。感觉还不错。服饰、画面细节,视野角度都不错。是国产片的上乘之作。

但是看了后,感觉有点奇怪。只是感觉到孔子很坚持、很忠。靠着自己的能力当官,当涉及到其它大头的利益时,可以让人很轻松的推到,然后在外面流浪数十载,最后还是回来了。让人有一种感觉,以孔子那种圣人,如果没有后台,还是稀烂。

孔子的治国是采用礼。但是电影里对礼太空洞了。只是让你看到孔子每次在进屋前都拜一下。但是对普通民众,采用什么礼,没有看到。感觉这个礼很神奇,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鲁国的实力就上升了,旁边的齐国开始担心了。

孔子是儒家。感觉对儒讲解不够。那些孔子的弟子能力很强啊,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啊。只有几个教学的镜头一笔带过了。让人觉得这群牛人好像是天生的。

还有电影的名字取得不好。“孔子”有点个人崇拜的味道。现在国人对个人崇拜是不感冒的。孔子是儒家。改名“儒”获取要好一点。电影可以把孔子当重点,其它弟子的发展作为测点,来说明什么是儒,以及儒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家园 我的年龄没看过东方红

专门买票去看了《复兴之路》,虽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好,但我还是觉得很棒了,部分段落我觉得还是很出色的,但是没办法和自己没看过的《东方红》做对比。

家园 俺觉得《孔子》还是不错的,把各种事情浓缩、编辑在了一起。

也有篡改的成分,总体来说还能看,情节不至于弱智。。。

如果这个像《丘吉尔》、《亚当斯》那样的短篇连续剧该有多好,电影不是好形式。

家园 无论太祖还是始皇帝都是精英们害怕的

太祖本人是超级精英, 但矢志要走群众路线,明显是要动“精英”们的奶酪的, 在各媒体一直是否定的对象;

对于始皇帝,更不待见了。他一匡六合, 让2000年后的MD要对付中国这么困难, 要是还有7个国家争雄多好啊?

家园 好!

说看完《复兴之路》,你知道中国的敌人是谁吗?中国人民是怎么跟他们作斗争的吗?中国人民是怎么走出黑暗的?

家园 你知道中国的敌人是谁吗?中国人民是怎么跟他们作斗争的吗?

混文艺圈和当年的艺术家完全两个概念。那时强调文艺服务于人民,现在就图个炒作,热闹,至多是:今儿个老百姓真呀真高兴。想那么长远干嘛?草民是不能学会思考的!不打算建设和谐社会了?

再说你这几个问题太高深了,别说一文艺人,就是人民公仆,您能找出知道答案的么。呵呵。

家园 颜回救书那个镜头

假得要死。我都要为那个不迁怒不贰过的老实人叫屈了。

家园 别“我们”

祖先: 1. 民族或家族的上代先辈。

2. 演化出现代各类生物的各种古代生物。如: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3始祖

孔老师也不是华夏文化始祖

这祖先您自己认领吧,别“我们”。。。

家园 下文呢?

另外对于你在另外一个主题(关于电影是工业化产物)里头的东西,思考了一下也觉得不完全赞同。我赞同电影是工业化产物,也赞同需要换血,那种“旧式文人”的作风应该消除了。但是我同样更喜欢比较老一些的音乐,所以我想我可能算是个异数罢。

家园 这里讨论的只是一部电影,而不是儒学

真正的儒学是不需要炒作的,一套学说理论不会因为被炒而真正热起来,也不会因为打压而销声匿迹

它自有生命周期,其生命取决于它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它仍然可以照亮人性的光辉,可以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可以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那就不会消亡。

如果丧失了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统治阶级拿更多的钱甚至人头来堆,也是要雨打风吹去的。

现在关键是问题是:这么多人炒作孔子和儒学,或是打击孔子和儒学。是利用儒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还是身体力行去实践它(不实践你怎么知道好不好?),这是大家应当面对的一个选择。

就我本人来说,觉得儒学并不是“克己复礼,三纲五常”。

我喜欢的儒学是平实的,没有什么大道理。其实看看论语,就觉得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很人性化很平民的

我最喜欢儒学中“事友数,斯疏”、“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之类平白的话语,用于日常的生活。

事友数,斯疏:(1)规劝朋友,如果对方不爱听,就不要说了,不然会日渐疏远(2)对待你的朋友,不要礼数太多,时间长了人家觉得烦,就反而不愿意和你来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儿女应当知道。过了一年,就觉得他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自己心里也开心;但是又觉得父母年龄又比去年大了一年,心里始终是有些担心。

(以上解释纯为个人理解,请勿拍砖,当然要拍的也没有办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