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为什么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容易得肝癌 -- 只爱你
中医里面每一种味都是入了五行的,酸味入肝,属木
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可以解酒,比方说五味子,包含众多的有机酸,也是可以解酒的
喝酒感觉作用是升发,升发了就要收一收了
估计酸味主要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产生作用,比方说对胆碱产生作用---我记得当年吃了很多的抗胆碱药物,那是抑制神经系统的亢奋的,酸味应该也可以克服胆碱的过量分泌
当然不仅是与胆碱起作用,很可能与人体内的众多物质都可以起反应,总体效果是对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的亢奋产生抑制(收敛)的作用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就是喝酒脸红那拨儿的,以后尽量避免喝酒了,虽然俺本身也不爱喝.
要把这个文章转发给朋友.
如果脸红,那是因为乙醛的原因,说明是乙醛脱氢酶的突变;如果不脸红,应该没事。不过,酒这东西,还是少喝为好。
我觉得应该是老外皮肤肤色浅,含的色素少,容易吸收紫外线,紫外线照多了容易引起基因的突变,从而引起皮肤癌变。
醋解酒可能是因为刺激神经系统,从而使部分被酒精麻醉的神经“苏醒”过了,感觉不那么晕头转向了。因为从化学反应看不出醋可以解酒的原理来。
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胃肠及其他消化系统的疾病,酒还是少喝为好。
说早年间,也就是人类文明刚开始的时候,引用水的卫生曾经是一个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东西方有了不同的思路:东方文明,也就是中国人,是用火把水烧开;西方人是靠发展酿造技术解决了问题。
那这么说来,我们这个功能低下的酶应该才是最早的正常版----酒这玩意儿又不是自然界就有的,要这么强大的酶干嘛?西洋人的超级酶才是功能强化了的突变版,证据就是
润涛阎真流氓,举的例子这么通俗易懂
酒后 脸红到底 是好 还是坏?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首先申明, 在下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都直接和病毒有关。 现在在美国从事内科感染专科的临床工作多年。 我通过会诊接触和参与治疗的肝癌病人超过一百个。
第二,博主认为乙肝病毒不直接导致肝癌的论点是正确的。现在流行的病理学理论认为乙肝病毒在肝细胞里繁殖,导致肝细胞死亡,而其他健康肝细胞在修补复制的过程中导致癌变。这个病理过程对丙型肝炎病毒也同样适用。
事实上,美国大多数肝癌患者是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病人几乎都有静脉注射毒品或早期接受输血的历史。 少数肝癌患者是乙肝病人或长期酗酒
者。这和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不同。 后者几乎都是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于我来说,喜欢就多看两眼,不喜欢就绕着走。
没有必要非得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或者把别人叫成骗子什么的。
求同存异,是吧。
问好~
这应该是相对于脸白的人来说的。如果不是这个,还请明示
THE CHINA STUDY,作者是康奈尔的坎贝尔教授,通过与中国合作的长达二十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所作的报告。
部分摘要:
那些蛋白质摄入量最高的孩子却最容易患肝癌,而这些孩子通常出身于最富裕家庭。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在疾病与膳食的8000多项关系中,许多关系都指向同一个发现:动物性食物摄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即使摄入的动物性蛋白的量相对比较少,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身体最健康,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结果不容忽视。
我们有足够证据下结论说:酪蛋白,这种牛奶中的主要的蛋白质能够在以下两种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 黄曲霉毒素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
● 乙肝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肝癌的发病率也高。但是我们的研究证明,感染这种病毒同时摄入更多动物性食物的人与感染这种病毒但不摄入动物性食物的相比,前者胆固醇的水平更高,患肝癌的危险也高得多。
全文可以看这里 外链出处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链接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