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西西河2009年中国6大经济新闻 -- wqnsihs

共:💬546 🌺17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可以宋思明啊

路是很多的,光是被实践证明的操作方式就不只两种,当然也有一时大意被耍或者被涮的,比如最近的阳江

家园 看你咋看了。

按前几年流行说法,你可以把济南看成大县城,不过是大点的县城罢了。但如果以山东的人口和规模和假设我们20年后也成发达国家来说,青岛可以看成慕尼黑,济南可以看成柏林。

以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如果我们自己经济发展的好。我们拥有5,6个纽约,20,30个柏林,巴黎也很正常。而且,这在历史上是常态。长安是世界中心,但各个郡的郡城也照样超越西方同时代的大多数城市。汉城被烧毁的那什么所谓第一国宝那样的门楼,在中国很多甚至不大的城市,在古代都建的更宏伟,城市也更大。

如果以这种观点看, 20年后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一线城市也未必不可能。:)

家园 就怕事情运行出乎政府意料

政府并不是万能。否则,福利分房时代也不会工人分套房子那么难。政府离场后也许会阴跌,也许会缩量盘整。但也许供应缩的更快,像滞涨一样,成交下跌,价位继续上升。

05年就开始的调控实际上把供应扩大的能力降低了,小产权打击后廉价房替代品就基本没有了。而从05到现在这波地产高峰,是不是真的已经把积攒的有购买力需求的人都释放出来了?我看也未必,尽管长期看青年人口下降必然造成需求下降,但现在82-90高峰人口的积压需求还相当强。而现在的政策年年变,小的开发商都基本玩不转了。城市里地段好,适宜开发的地皮也不多了,我们观察下自己城市里去年新开工开始挖坑的楼盘有多少就知道了。07年那波调控,土地供应缩量,所以09年下半年后新房供应量下降。这波地产上涨才这么猛烈。不能指望需求曲线短时间左移的,关键还是供应曲线能不能右移。

家园 刚刚出来的一条新闻,里面有深圳土地储备的相关数据。

深圳商品房入住率约为45% 多数房产用于投机

请看着一段

2009年12月中旬,《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草案》在网上公示。该草案称,目前深圳未利用土地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且规划期内,深圳市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微增3.9%,未来目标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从2005年到2015年,依据国土资源部确定的指标,深圳的可用地仅30平方公里。”土地供应已呈告急之势

个人认为,深圳市(包括宝安龙岗两区)的土地储备已经是很少了。要拿到新的土地,就只能通过拆迁等手段。但这又受限于目前高房价下的高地价。

别的地方不太清楚,个人以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深圳都有压低房价地价的需求。

家园 中国要强大,房价不能跌

1、卖地收入占各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还有各种税费,房价上涨,大部份钱都被政府赚了。

2、高房价使白领都成了房奴,为了还贷,疲于奔命,跳槽都不敢,想闹事更不敢,社会就稳定了(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反那都是忽悠人的,看近代史,带头的大多是知识份子)

3、货币供应量M2一年增加了12万亿,这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钱都被高房价给收走了(股市盘子太小,忽略不计),如果房价下跌,流动性泛滥(比洪水严重多了),粮食等价格肯定暴涨,中国经济马上倒退

4、房价高了,两个孩子也养不起了,比计划生育管用

5、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朝代,百姓都是很苦的,聚全国之力发展经济,中国要崛起房价不能跌,中央说要调控,就是说房价不能暴涨,要小幅慢涨

家园 这就是香港必然变成珠三角中心的原因:香港不再是

以前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要为上海腾位置),也不是特区的香港,因为在经济实力上已经不具备特区资格,必然堕落成广东一个地方城市,这是香港的宿命。但是在珠三角来看,香港的服务业优势仍然是明显的,广东这种前店后厂经济模式,要想升级,关键是服务业升级,这就可以与香港特长对应上,所以香港就是未来珠三角的前店,珠三角是其腹地:后厂。香港已经失去与上海竞争远东金融中心的资格和时机。其定位就是华南一个高端服务业中心。深圳就只能退回到一个后厂的地位,那么目前这些高端服务业(例如金融、贸易、物流之类)的指挥中枢不是出走上海,就是搬迁香港,没有选择,那深圳还会剩下什么呢?香港的陪衬而已。

家园 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只需要能够缓解目前困难,只要

10年时间,目前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一个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需求下降,一个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度变化导致需求下降(这方面有许多论文)。这时需求曲线就会变化,不要供应曲线右移就能解决问题。这可能是上面的想法。

家园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的。”

想起凯恩斯当年的这句话了,好像当年凯恩斯和其他经济学家争论要不要政府干预的时候说的这句话。人口出生率,年龄结构这些都是短期不可改变的。而供应的多少是我们可以影响的,如果说压制供应曲线而坐等10年后的需求曲线下降,周期貌似太长了。

家园 假定香港能够融入珠三角,未来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就是

香港。如果香港不能融入珠三角,香港就是死港。以香港人的精明,一定会完成这个任务。

香港经济在过去30年迅速发展,主要是充分抓住了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机会,制造业北移,成功使香港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目前服务业已经占GDP90%以上)。

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吹破了香港的泡沫经济,而在这时候,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标志是以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运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了优化的经济结构、优秀的技术、知识、人才,在竞争中重要性。在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面前,香港原有的优势和地位明显下降,人力资源不能适应高技术、高知识含量和高增值产业的要求,科技基础薄弱和人力资源错配等问题显现,营商成本比周边地区高,持续通缩,使香港面临需要升级产业,提高系统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经济的迫切问题。

1、香港升级高端服务业需要大量优质客户

由于港英政府为自身利益,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没有大的提升情况下,用政策性手段诱导资产、工资和物价轮番上涨,形成了以房地产价格急升为标志的虚假繁荣,形成过高的营商成本结构,严重影响民生和对外竞争力。

泡沫经济破灭后带来了严重财政赤字,使投资环境恶化和冲击金融市场,资金外流,利息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经济收缩、经济转型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大量失业,尤其是香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相当部分低素质人员将面临永久性失业。这将不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秩序不稳定。

财政收入增长萎缩带来的后果一是投资环境恶化,二是冲击金融市场。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香港经济复苏和转型的关键条件。

维持金融稳定,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稳健的宏观金融政策,还需要有雄厚的财政储备。这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已得到证明。目前的财政收入增长萎缩,正在逐渐削弱香港的金融实力和市场信心。投资环境和金融市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香港经济转型的基础,而要提高香港高端服务业的竞争力,只有依靠大量稳定、优质客户带来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

2、 香港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来自珠三角经济发展

香港制造业已有85%以上迁到珠三角。港商在珠三角开设的工厂有2万多家,雇用劳动力超过300万人,几乎相当于香港制造业工人人数的五倍。凡是需要多用劳动力的生产工序几乎已全部移到内地,香港则负责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财务调查、质量控制及市场行销等,香港已将广东变成其产销活动的一部分。

遗留在香港的制造业的功能已转变成为内地加工业的服务或辅助部门,其实已经转型为制造服务业。

从历史来看,香港当年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就无法与其他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竞争,也无法与内地内资企业竞争。香港投资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决了高工资成本和高土地成本的局限,使比较优势得以保留,这种产业转移是生产车间的迁移,管理控制和市场控制并没有迁移。内地的低劳动力成本和低土地成本在相当长时期内带给港资企业产品以价格优势。珠三角对香港传统经济优势的成功再创造与继续扩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具备提供如地缘优势、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等经济要素,同时又提供市场的条件,而能够充当香港经济转型的载体和腹地。

欧美日市场的日益饱和与严重保护限制着香港产品的出口,其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化使香港原有的产品难以全面适应,开辟内地市场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要步骤。香港对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在内地重新培育和发展了一种足以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突出经济优势,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发达经济的某些优势。

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遵循“香港接单、内地生产、海外销售”模式。香港本土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香港企业选择投资内地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方向取决于其对各产业市场获利性的预期。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再只是来自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由二者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共同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减小了经济发展的风险,经济增长不再单纯地依赖外部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摆脱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与细化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些少数局部的市场。

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香港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第三次转型,即从一般服务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服务经济和发展信息及创新科技的知识型经济方向转型,从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中心的服务业进行产业升级到包括贸易、金融、物流、工商支持服务等等高增值的服务业,但这些产业的升级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业内经验和对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以香港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障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过度集中于一般服务性行业,如旅游、地产、航运、商业零售等;企业的家族化和小型化阻碍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

目前香港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经济结构局限和人才结构局限成为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及知识经济的内在障碍,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支撑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

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动力是需求,只有有了足够的需求,才能消化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成本。

3、香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是扩大经济腹地

与珠三角的经贸关系一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一轮香港经济转型过程中也不例外。充分利用香港的相对优势,促进香港经济的结构转型,建立稳固的经济腹地。香港未来的真正国际竞争优势就是以珠三角为腹地。

4、香港与珠三角进行经济整合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2006年中国对WTO承诺开放服务业,东盟10+3自由贸易区2010年完成谈判,会导致香港的主要产业在国际业务上面对欧美同业;在国内业务上面对上海;在10+3业务上面对新加坡等等日渐强大的竞争对手,香港目前由于其服务成本,服务水平,服务模式和服务态度存在问题,将失去大量优质稳定的内地客户,香港经济如果不能很快完成与珠三角的经济整合,将可能在经济上日渐边缘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香港如果要扩大经济基础,就必须充分发挥香港本身拥有的优势。香港的重要竞争优势是拥有公平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政府和市民奉行法治;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大市场、小政府方针、简单的低税制;有高效率政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流通。但是单有这些,并不能保证香港经济可以成功转型。因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必须有大规模,高质量的客户来支撑。

香港目前从长远的观点,提出的与珠三角加强合作,开发珠三角为其经济腹地,提升自己服务能力的发展战略。

但对香港来说,在保护知识产权、设计创新、筹资融资、推广销售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不足以保证在今后开放的内地市场上自然获得优质客户,因为必须面对欧、美竞争对手。否则将会在中国全面向世界开放时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家园 但是这30年改革,就是走的这条路,一句姓社姓资不讨论

就把一批思想僵化的老家伙等到坟墓你去了。一个下岗职工拖字诀,就把大量40后,50后工人拖退休了(这是最大的一块问题:大多没技术,没文化,习惯等靠要)。所以要有耐心,中国人看历史与美国人是不同的,我们是以百年为单位的,经常不是听说什么百年梦圆吗。

家园 明白了

家园 难怪坊间盛传

房价坍塌,要等独生子女一代的爷爷辈去世之后,一代人手里拥有了三代人的房子。。。也就塌了。

家园 忙总所言极是,我真希望能帮忙总打字录入

让忙总能有更多时间传道授业解惑,可惜好像不现实,不知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打字其实挺耗时间的。忙总的经历,思想,对我们晚辈,对国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群策群力挖掘这座宝库,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招没有?谢谢。

家园 请忙总评论一下华为、比亚迪

毕竟,深圳的机制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民间活力应该是全国最强的。

家园 对华为和比亚迪都不了解,不好评价

深圳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定位问题一直没解决。例如上海定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端服务业中心;北京定位是政治中心和创新中心;天津定位是新兴制造业中心及其支撑服务业中心;。。。。。。,深圳是什么?华南制造业中心?华南研发中心?华南服务业中心?如果定位制造业,深圳土地成本太高,且储备不足;如果定位研发中心,深圳缺乏中关村这样的支撑体系;如果定位服务业中心,要面对香港竞争。。。。。。一个地方要想发展需要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等配合,光有制度优势并不能发展,不然世界上就不止一个硅谷,不止一个纽约,不止一个上海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