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聊聊语文,说说“叛徒问题” -- 九霄环珮

共:💬71 🌺1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诚如所言!“反共声明”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史文恭同学所认为

在严峻的斗争环境下,在一个视组织纪律为生命的革命政党里,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很敏感的问题,是关系到党员最根本的政治生命和政治声誉的问题。所以那么多党员哪怕付出生命和鲜血也要坚持它。

但如果事急,非常急,可不可以从权呢?也不是一定不可以。

但是正因为这个问题严重而敏感,就一定要把这个“从权”搞得明明白白,把组织程序搞得清清楚楚,把事情汇报得明明白白,让唯一有权来决定是否从权的中共中央来决定,是否从这个权。

而不是通过欺上和瞒下的办法,来搞这个“从权”。这种搞法不仅仅是对刘少奇自己,也是对61位革命者的不负责任。

当然,刘本人是否欺上瞒下,咱们到现在也许还不能说完全的肯定和凿实了。但联系刘同志一生在许多事情上的表现,他好些事情上确实是表现得为达目的而不拘手段。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胡乱“从权”的做法,也确实很象他的行事风格。

家园 史文恭先生哪是误会啊,这真冤枉他了

就算前面标题意思模糊了?后面的内容也不清楚么?

就是都没看清楚,人家自己一再澄清以后,总清楚了吧?为什么还是咬定人家,你给人家几个一个“摘帽左派”的待遇行不行啊?学陈毅同志给人家行个“脱帽礼”行不行啊,这不就完了么。

前面的帽子不给摘,后面的帽子一顶又一顶继续扣,从“热爱文革”一直到“捍卫江青”,一顶比一顶严重。

这还是“语文问题”么?还是误会么?完全是欺负人,行诛心之论,成栽赃之事啊。

家园 俺一直在打酱油

也觉着双方理解有偏差。

薄一波的叛徒问题

国内现在,嗯,几十年来吧,按有些习惯用法,“问题”这个词已经有了固定含义了(其实是不符合文法的)。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的堵车问题”;在这里,谁也不会有疑问:长江大桥出现一个确认的问题了,就是堵车。

那么,再联系所谓的屁股也就是立场好恶等,判断“薄一波的叛徒问题”这句话有暗含指认“叛徒”的含义,也不算是完全无中生有。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对“文革遗风”深恶痛绝的史教头很生气,也就不奇怪了。

家园 这个“问题”需要查词典,一个词的语义需要结合上下文

这是汉典上给的解释:

(1) [question;issue;problem]∶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

这类问题不好答复

(2) [matters]∶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

争论的问题本来是微不足道的

(3) [trouble;difficulty;mishap]∶事故;麻烦

他们那里老出问题

(4) [key]∶关键;要点

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

总的来讲,“问题“的含义主要包括:question, issue, problem, matters, trouble, difficulty,mishap, key等等。

南京长江大桥的堵车问题中的“问题”显然应该理解trouble,也就是说“麻烦”。如果按这个义项去解释“薄一波的叛徒问题”就理解成:薄一波是叛徒,并且这个事实是个麻烦,或者是个困难,或者是个不幸事故,显然这么理解是比较搞笑的,因为根本就不能这么理解。“薄一波的叛徒问题“这个“问题“一词对应着英语里的issue或者question,而不能理解为trouble,difficulty, mishap,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疑问。

正如我在主贴里提到的,史文恭的误解本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情有可原。而我只是谈谈语文的一个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比较好谈,历史和政治问题比较难办。

家园 所以俺说这句话并不符合文法

但是经常这么用。误解也就正常了。。。“问题”这个词的滥用,造成对修饰语的误解,甚至有时“篡改”了本意。

家园 我觉得是合乎文法的,为什么不符合?

但是我不太提倡在这个具体的实例中这么用。语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家园 花...61人的事确实很大...以至于文革中

被人置于死地...

可刘的出发点...61人出狱后对党的贡献...

刘不这么做...61人能不能出来?

俺不是党员...俺能理解...能原谅他...

家园 哦 俺举的那个例子不是很合适

可能与你的意思有点不相符;

这么说吧,那个什么什么的XXX问题,这句话在通常用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无异议的描述;有时候是指这个是需要讨论的不确定的内容,有的时候就是那个大桥通车的“问题”了

家园 华子良受命装疯,可视为“从权”之一例

但是要每个党员在刑场上被杀害前都“从权”,恐怕做不到吧。所以雨花台死了大约10万人,没听说有多少“从权”的。雨花台实际上是个刑场,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谷寿夫就是在这里伏法的。

这个度还真难把握。刘少奇可以“从权”把61人就出来,那潘汉年、陈毅、林彪可不可以“从权”去救别人?这个东西,放得开就成了投降主义,捏得紧就成了教条主义。所以我估计中央一看,这个“从权”没法玩,只能是: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据说飞机上也是如此,机长什么的都没有降落伞,要死大家一块玩儿完。

家园 其实你谈的是语义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

文法=语法,也就是grammar, syntax.

而语义(semantics)是另一回事情。

我觉得上面几个例子语法/文法都没有问题,语义上认真起来也没有问题,但是容易让人误会,所以我不提倡。

刚刚又想到另外一个例子:我要和我老板谈谈我的工资问题,这样也是完全可以用的,没有歧义。

家园 刚刚看完陈伯达的口述回忆录

里面谈到了这个问题。。。

看完这书,对薄一波的印象可是不大好。

家园 史妹妹只是对别人的“文革遗风”深恶痛绝,她自己对自己的

文革遗风那是喜欢加喜欢,用在别人身上的时候那是利索的很,高兴的很的,爽的很的

她自己用文革遗风对付别人的时候爽歪歪的样子,直乃:天下第一爽娘,史妹妹是也

家园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吧。
家园 原来雪个也有料啊?

快来爆一爆。不过你不象是参与这种话题的。

青史小阁光听史文恭在这爆料,整天一副“我有一麻袋,你有嘛?“的样子,意气那是相当地风发!

家园 对啊,这口子绝对不能随便开

要开也必须是中央决定开不开。要是方面大员小员都可以在这种问题上擅自“从权”,那还了得。今天你事急,明天我从权,人党国的报纸版面都不够登声明的。别的不说,党的形象还要不要了。

白区要能这么干了,军队为啥就一定不能。湘江水边,祁连山下,多少队伍打得精光。傻啊,为什么就不能留得青山在,来他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将来再想法子千里走单骑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