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街头演奏者 -- 春天春潮

共:💬3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街头演奏者

街头演奏者;当然不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街头演奏,是澳大利亚的一种文化常态。走在悉尼街头,平时总见到一些民间艺人,在人多的地方演奏,娱悦大众,讨几个小钱。记得二十多年前,刚刚迈出国门,囊中羞涩以至三餐不继。也曾经学人在街头摆摊耍艺,聊以糊口。街头卖艺者,华洋黑白,各色人等皆有之,比较注目的是欧洲来的‘背囊客’。席地而坐,或者在人流量较大的街头拉开场子,吹拉弹唱,热热闹闹,他(她)们年轻有活力,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生活的自由自在,南太平洋明媚绚丽的阳光,更加激起他(她)们表演的欲望。这也是艺术熏陶的好课堂,因为许多街头表演颇具有专业水准。

悉尼歌剧院附近的环形码头,是街头演奏者们一展身手的舞台。这里商厦林立,且地形开阔,人来人往,面对世界少有的海港美景,人们流连忘返。据说在这里表演,收入相当可观,一个原住民吹着传统乐器~Didjeridu(迪爵瑞都),吸引了大批的来往人群,澳洲的原住民認為"迪爵瑞都"所發出的嗡嗡声彷彿是神灵的声音...保佑着自由的国土。

点看全图

几个年轻人认真学习着。

这样的街头表演当然少不了中国人,早年间,街头卖艺的中国人以年轻人居多。不少是专业表演家。为了改变原来,随着‘出国潮’来到这陌生的国度。为生活计,勇敢的走上街头,以一技之长落脚谋生,活得自由而潇洒。悉尼歌剧院附近的环形码头上空,时不时飘悠着优美的中国乐曲。

感谢老妈;在我启蒙时,棍棒相加,强迫学习,一技防身。得以,在二十多年前,初来乍到,可以抄着我哪‘二把刀’的二胡演奏水平,滥竽充数的在悉尼环形码头狂拉胡奏。到也混个温饱,度过了人生地不熟,二眼一摸黑的阶段。并且交到一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的朋友,有些还真是当时国内一二流的艺术家。我们常常自我解嘲的戏称自己是“街头混混”。

如今我们这些“街头混混”,大多都已经学有所成,安居乐业,各有前程。更有一些‘佼佼者’事业搞得如日中天,为中澳商贸,中澳文化交流作着贡献,‘混迹街头’早已经成为历史。

当下街头卖艺的中国人,多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而且多数是技艺不精的业余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应该颐养天年的老人‘浪迹街头’不得知。但是有勇气走上街头,还是应该得到尊重。

因为自己有过如此的经历,对于‘街头演奏’现象比较关心,特别是中国人而且是中国老人‘街头演奏’。更应当加倍关心,可是一关心就发现了问题。现在的‘老年街头演奏家’的演出神态,实在是不敢恭维。许多板着面孔,呈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低着头,锯着吱呀的琴弦,本来应该欢快的乐曲,到奏出凄凉的旋律。这样的演奏者面前,基本可以‘罗雀’。做不到,让路人兴致勃勃的欣赏,高高兴兴的投下硬币。

街头演奏的神态应该是;笑意相随,陶醉在音乐之中,尽可能的演奏些脍炙人口比较欢乐的乐曲。如果语言能力允许,实行和路人神情交流,甚至可以中断演奏片刻而聊天,要表现出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既是谋生,更是嗜好。活在旋律中,寻找着知音。

在这里,街头卖艺,不是简单的乞讨,更可以体现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艺术的展示,一种生存的方式。人们对卖艺者投下几个钱,不仅仅是施舍,也是一种艺术的共鸣,愉快心情的体现,对一种劳动的赞赏和行为的认同。

春天春潮

家园 !

Happy New Year

!
家园 同贺!同贺!

恭祝老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