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养气忘言守·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养气忘言守·注解·点评

阐释:

古代内功修炼家首先重视培养真元之气,如《黄帝内径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此论中的“真人”,就是“肌肉若一”的无形法身道体的“真气之身”的人,也就是修炼家所说的“神仙”境界之人也。也就是拳家所说的“神明九重天”的艺境。这就是古代所说的“修真”的培养真元之气的具体内容。正如老子所说:“我无身,何患之有?”又是“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这两句话,已经阐明内功修炼真元之气的健身强体之效果了。

古代内功修炼家,由修真中又产生了“内丹”一派。产生内丹派的根本原因,乃是东汉魏伯阳著作《周易参同契》一书,此书专言修炼“内丹”之事。故而,在后世的内功修炼家中存有修真、修丹两个分支了。

修真、修丹,在修炼的基本系列功法上,都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步递进内容是相同的。只是修炼内丹一支,在最后又有合成金丹的功法。从这点来看就与修真者稍有区别,其目的为了修炼金丹。但是,不管修真、修炼金丹,首先重视培养真元之气,却是一致的。都不外乎修炼无形法身体道而已。

而拳家修炼内功,是为了将真元之气修炼成“内劲”,运用于攻防之中。故而拳家的内功修炼,遵从修真、又遵从炼丹这两种说法中的功法。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功法。

在《百字碑》歌诀中有“气回丹自结”的说法,所以说炼丹者亦以培养真元之气列为作丹的第一要义。金代内功修炼大家王重阳说:“学道(泛指修真、修炼内丹,此后凡言修道、得道等意皆指此内容)无他,在于养气。”王的门人马丹阳发挥说:“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养气之要则在于“忘言守”,马丹阳说:“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无为)为基。”这里的“无心为体”的精义,就是没有人心干预的“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的“体用一元”的无形法身道体尔。此语出自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体道》中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皦。”这句对“道体”存在之景象的论述,就是“大道,以无心为体”的精义。

对“忘言守”三字的精义,古今注者说法不一,有释为忘言、忘守者;有释为忘言,但要守窍或守内景象者;亦有释为忘言守一者。众说纷纭,何者为是呢?

先释“忘言”。古人云:“口开神气散”,说话是要消耗气;说话要经过思索、因而又伤神。既然要颐神养气就先要忘言。这里应理解为在修炼内功时忘言,而平时则只要求“慎言语”。由于说话时要经过思索,要有意念活动。所谓意念,就是杂念、念头等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未说出口的无声语言。而修炼“大道”又以“无心为体”,所以忘言在这里实为忘掉欲念、忘掉欲心之无声的语言之说法为准则。慧能大师倡导的“无(欲)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炼顿悟学说,与此“无心为体”之说法相通。因为“道本虚无生一气”,有欲念妄动之心则不清静,谓之杂。故而修炼者,以真元一气为念头,一气运行无住为根本,才是内功修炼的正眼法藏。

再释“守”。内功修炼究竟要不要“守”?守什么?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古注者说要“守一”,这是主张要“守”的说法。

如《太平经卷三十九》中说:“其道要正当以守一始起也。”卷三十七中曰:“以何为初,以思守一,何也?一者数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气所起也,一者天之纲纪也,故使守思一,从上更下也,夫万物凡事过于大,末不反本者,殊迷不解,故更反本也。”

《至道心传》中说:“修炼(内功心法)贵乎忘言守一。忘言气不散,守一神不出。”又说:“一者太极也(太和一气之流行,阴阳动静之所自出),西南乡也。(西南属八卦坤位、太阴,此处喻为:在身则是至阴至静的少腹丹田;内功景象乃是至阴至静之境界)”

《云笈七签混元皇帝圣纪》中说:“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说的就是无形法身道体也,其景象乃虚无中之妙有也;或空无中之妙有者也。

《性命圭旨》中说:“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此是说自身内至中至正至大光明无形之“道体”者也,独一无二者为朕,即为奇,又名“奇器”;一气流行乃无形道体种种之运用也。正如拳家所言:“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之精义也!

《太平经卷三十九》中说:“守一不置,其人日明乎,大迷解矣!明为止,止者足也,万物始萌,直布根以本足生也。行此道,其法乃(变)更“本元(之)气”,得天地心,第一最善。”此段论述的意思是:坚持守一(无形的道),就可以达到“止”(其人日明,明为止),“止”(于无形的道体,无形的道体)是性命的根本(止者足也,无形道体圆满无亏谓之足,即性命之根也),故这个“止”类同《大学》中的“知止”之止。古谓“止”谓“入德之门”,即止妄念之意,即以止为根基。先浏览一下内功养生之道的大家之认识、理解、论述的经典,慢慢的进入内功养生之道的大门:

《张三丰全集无根树》词

(一)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二)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三)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

烟花寨,酒肉林,不犯荤腥不犯淫。

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

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

(四)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恕女,男子无妻是旷夫。

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五)

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

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

世上阴阳配男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六)

无根树,花正新,产在坤方坤是人。

摘花戴,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

时人不达花中醒,一诀天机值万金。

借花名,作花舟;句句敲爻说得真。

(七)

无根树,花正繁,美貌娇容赛粉团。

防猿马,劣更顽,挂起娘生铁面颜。

提出青龙真宝剑,摘尽墙头朵朵鲜。

趁风帆、满载还,怎肯空行过宝山。

(八)

无根树,花正昙,卸了重开有定期。

铅花乱,癸尽时,依旧西园花满枝。

对月才经收拾去,又向朝阳补纳衣。

这玄机,世罕知,须共神仙仔细推。

(九)

无根树,花正开,偃月炉中摘下来。

延年寿,灭病灾,好接良朋备法财。

从兹可成天上宝,一任群迷笑我呆。

劝贤才,休卖乖,不遇名师莫强猜。

(十)

无根树,花正圆,结果收成滋味全。

如朱橘,似弹丸,护守提防莫放闲。

学此草木收头法,复命归根还本原。

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

(十一)

无根树,花正亨,说到无根却有根。

三才窍,二五精,天地交时万物生。

日月交时寒暑顺,男女文时孕始成。

甚分明,说与君,犹恐相逢认不真。

(十二)

无根树,花正佳,对景忘情玩月华。

全精旺,耀眼花,莫在园中错拣瓜。

五金八石皆为假,万草千方总是差。

金蛤蟆,王老鸦,认得真时是作家。

(十三)

无根树,花正多,遍地开时隔爱河。

难攀拆,怎奈何,步步行行龙虎窝。

采得黄花归洞去,紫府题名永不磨。

笑呵呵,白云阿,准备天梯上大罗。

(十四)

无根树,花正香,铅鼎温温现宝光。

金桥上,望曲江,月星分明见太阳。

吞服乌肝并兔髓,换尽尘埃旧肚肠。

名利场,恩爱乡,再不回头空自忙。

(十五)

无根树,花正鲜,符火相煎汞与铅。

临炉际,景现前,采取全凭渡法船。

匠牛高强牢把舵,一任洪波海底翻。

过三关,透泥丸,早把通身九窍穿。

(十六)

无根树,花正浓,认取真铅正祖宗。

精气神,一鼎烹,女转成男老变童。

欲向西方擒白虎,先往东家伏青龙。

类相同,好用功,外药通时内药通。

(十七)

无根树,花正娇、天应星兮地应潮。

屠龙剑,缚虎绦,运转天罡斡斗杓。

锻炼一炉真日月;扫尽三千六百条。

步云霄,任逍遥,罪垢凡尘一笔消。

(十八)

无根树、花正娇。海浪淘天月弄潮。

银河路,透九霄,磋影横空泊斗梢。

摸着织女支机石,踏遍牛郎驾鹊桥。

入仙曹,胆气豪,盗得瑶池王母桃。

(十九)

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

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

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

上天堂,极乐方,免得轮回见阎王。

(二十)

无根树,花正齐,月里栽培片晌时。

拿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技。

饮酒戴花神气爽,笑煞仙翁醉似泥。

托心知,谨护持,惟恐炉中火候昙。

(二十一)

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已乡。

东家女,西舍郎,配合夫妻入洞房。

黄婆劝饮醒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场。

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

(二十二)

无根树,花正明,月魄天心逼日魂。

金乌髓,玉兔精,二物擒来一处烹。

阴火阳符分子午,沐浴加临卯酉时。

守黄庭,养谷神,男子怀胎笑煞人。

(二十三)

无根树,花正红,摘尽红花一树空。

空即色,色即空,识破真空在色中。

了了真空色相灭,法相长存不落空。

号圆通,称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二十四)

无根树,花正无,无相无形难画图。

无名姓,却听呼,擒入中间造化炉。

运起周天三昧人,锻炼真空返太无。

谒天都,受天符,才是男儿大丈夫。

李涵虚注解曰:“以人身气言,人身百脉皆生于气,气生于虚无之境,故曰无根,丹家于虚境内养出根基,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是无根乃有根之源也”。这段论述说明是以虚无为之源;或者说以虚无为一境界。结合《太平经》以止为根之意,则可以知道所谓守一实际是置心于虚无之境,心即虚无则念自止而日明,念止就有“根”了。此“根”就是“灵性体”的萌芽状态,术语名之曰“播种”。《道德经》中说:“归根曰静。”也有以虚静为根之义。至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按照古注,或以道之“虚无之本体,”“一”为道所生之元气;或谓“道即一”。

《黄帝内径》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亦指要养真元一气,就先要置心于虚无之境,即无“人心欲妄”之境。

按以上诸说,“一”有两解,一是道生一的一气流行;一是指无形道体的“虚无”之境。但两者皆是指“无形法身道体”却是一致的。

但是,《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修一却邪法》对“一”字还另有所指:“夫一者乃道之根,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当欲知其实,在中央为根,命之府也。故当深知之,归仁归贤使之行,人之根处内,枝叶在外,令守一皆使还其外,急使治其内(内指天心,外指有形之身)故头之一者,顶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脐也;脉之一者,气也;五脏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骨之一者,脊也;肉之一者,肠胃也。”

笔者认为:无形的虚无道体、之境为性命全局之“一”。因为无论头顶或手足心都不能成为“道之根,气之始,众心之主”。而头顶、手足心等部位,则属于有形一身局部之“一”尔。

《抱朴子内篇》中尚有“守真一”之气,“守玄一”之道体的说法,并谓“一”有姓字服色。按所谓姓字服色,乃指说明“一”之“相”的一种拟人化比喻,不是真有姓字服色。《太平经佚文》中对“守一、守一明”等尚多所论述。此外,在其它古内功经典著作中论“一”之处亦不少,此不复赘。

总之,“一”者,太极也。或指有形,如“头之一者,顶也”等是,即今之所谓守窍者属之;或指无形一气,如“一气幻化之种种内功景象”等是,即今之守景象者属之;或指无形境界,如“空洞、虚无之境”等是,即今之守空者属之。对“守空”一辞似有不妥之处,因即有“守”,即非真空,乃“无中妙有”是也。《修道真言》中说:“空、空、空、空中实有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注解说:“知其空而守之,是未之空,即是着相;守空而空,是谓顽空;若境我皆忘,空如非空,非空而空,如是去空,方式真空。”即道体的“空中之妙有也。”如人在睡中,时时知道自己是在睡中,则非真熟睡。

“守”和“忘守”二者孰是?愚意认为二者皆对。只是根据功夫艺境不同层次而言,守者,守一气为念;忘守者,物我两忘而专守一气、一境等内容。既不落顽空,又不执拙。这就是内功修炼的“有念不是,无念不是,念住不住,是为真念”的方法,即“行非所行,住非所住”行住修行。才能达到“来者是真,过者便假”的正常方法之修炼的效果。也就是“行非所行,住非所住”的正确修炼功法。以《百字碑》所论述功法内容来看,开始要守,守而忘言,就是忘念。这个忘念,就是忘掉无声的语言,观守住内气的种种运行之景象。这个方法又名之曰:“忘守”。这是从“忘言守”三字中脱化出来的认识。如果推敲文义可以知道:有声、无声的言语为人之生活的习惯,在修炼内功的时候可要忘掉,而“守”之一事本无此习惯,何忘之有?故必先有守而后自“忘言、忘”之,这就是古代内功术语:“先存后亡(忘)”之精义。另外,“忘守”有说可以理解为“还虚”的,如伍冲虚在《合宗语录答“太和”九问》中,以“最初还虚第一”为炼己之顿法开始,而以“末后还虚第九”结束。其实,从第一到第九,都是“忘言守中”的修炼过程。但每步功法中都有“先守后忘”的过程,否则,不能升华之行进矣!这要单讲“忘”字的精义了。

如果单讲“忘”字,亦属修炼内功的要诀。在《坐忘论》、《玄关显秘论》等著作中多有论述。因为离本题较远,故不赘述。这里仅引《修真玄章》中的两段话来进一步说明而已。其中云:“所谓忘者,非枯木死灰、面壁混坐、懵然无知之谓也。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圆活如走盘之珠,澄湛如印潭之月。”“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故而,张三丰有如下之解释: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绒舌静、抱神定。’

所谓守一者,守一气之流行;守虚无之道境也!

家园 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