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气候大会-中国的表现 -- jher

共:💬19 🌺6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气候大会-中国的表现

1 分明有77国集团的支持,在这追讨西方气候罪的大会,反而在西方发达国的进攻下,只能采取守势。

2 最糟糕的,最后只能自保,但求全身而推,丢弃东京议定书,抛弃其他发展中国家。

3 现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不愿意签文件,反映出这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

4 所以说,中国这次的表现是不及格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希望什么样的表现呢?

更正两点错误:

没有东京议定书,只有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没有被丢弃,目前的会谈仍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

家园 我想到的主要有三点:

1 一开始就应该数说西方的不是,美国的巨大个人碳排放量,不负责任的做法,让这说法早点上报。

2 根据报纸上所写的。

- 中国还有一亿五千万的人民生活在贫穷线下。

- 中国的个人碳排放量比美国少很多。

所以在美国代表提出决不会出钱给中国时,干嘛不立刻提出来反驳,为什么需要隔天才回应?难道他们不知道报纸是一天一印的?现在互联网发达,就更不应该拖延。

2 如今美国在没损害欧盟利益的情况下签,中国如果能在西方捐款数目方面坚持,不是也能在不损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下签么。现在摆明是在压力下签了。为什么,难道不签不行?不然按京都议定要求法律约束,还会有人怪你?再不行让美国自己去对付发展中国家还不行么?目前分明成代罪羔羊。太傻!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12/665337.html

-“发展中国家的失望和愤怒”

家园 你是看报纸才知道反应么?

前两点,中国都做到了,可能你跟踪的新闻有些慢。

第二个第二点,G77本身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利益团体,实际上一些小国是欧洲国家的卧底,你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这个协议受批的部分原因是暗箱操作,不符合程序,这反而凸现中国的重要性。

没觉得中国是替罪羊,谈不成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让步太少,本来就没人指望中国能给这些国家施压。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能力,正如现在也没有人能给中国进一步的减排压力一样。

减排的问题,中美还是有共同利益的,目前的结果应该是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参见井底望天的分析。

你的最后一段,各个句子间的逻辑我看不大懂,跳跃太大。仔细解释一下?

另外一个有趣现象,BBC还有COP的消息,对中国的反应都是正面的,怎么国内反而放大负面消息呢?奇怪。

家园 跟村长的:你想要中国有什么样的表现?

中国在这次大会上想要的什么?中国想要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么?

1。所谓77国集团支持。发展中国家不是铁板一块,不想被束缚手脚、却又不得不做秀的,跟不想被水淹没的和想多要些钱,利益相同么?

2。所谓自保,难道不能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这次大会固然有中西对立的地方,但胜利的标志也决不只限于通过一个对我们有利的文书。主帖中的隐含条件似乎就是:最后要签条约,条约要对我们有利。有篇骂中国的评论,为了证明中国人没有诚意,说会议结束后中国主要官员被问到感觉如何,回答道感觉很“happy”。又说走出会场的中国人个个面带喜色。假定为真,暂且不说是不是十几天的破会终于开完了、可以去看看安徒生故居而感到如释重负,我们怎么能排除我们的谈判目标之一就是“如果目标一不行,就搞黄它”。

3。最后中美和其他国家(据说欧洲都没参与)关起门来弄出来的政治性协议,不被其他国家接受,怎么就是中国外交上的失败?为什么不是美国人的失败?两大国为了避免挨骂,最后一刻做面子做出来的一份东西,就是把球踢了出去:你们不承认,那可不怨我们,因为我们尽力了。如果连一张纸也没有,那才是失败,那才会被人指着鼻子骂:都是中(美)混蛋,才谈不成。现在当然也有骂的,但如果一份最后文件草案也拿不出,那问题会更严重。

4。所以,主帖结论“中国表现不及格”是不成立的。隐含前提是错误的。

注意这些天的新闻,中国在会上的主动,跟媒体接触的密切,信息发布的密集,语言的激烈,都显示中国不是去混事的,而是对大会的困难有充分估计,除了为会议做了大量准备以外,在争取媒体、自我宣传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中美在对外形象方面,在这次大会上是有共同利益的。双方都要做给别国看,又都不愿意被强加上条条框框。双方互相指责、对骂、将军,都怕背骂名。最后一两天举动,更是能表现这一点,比如希拉里宣布千亿美元的援助可能性。看有些西媒骂中国,有些骂美国,实在好玩得很。这次大会与其说是一次外交事件,不如说是公关战争。

另:这类多边外交的成果可能有多种。这次大会的宏伟目标是定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就是条约。条约的订立、效力、签字、加入、批准等等有一整套规则。条约就是法律。《京都议定书》在谈判时,美国政府花了很大气力,结果条约成了,但克林顿却不敢交给国会审议,最后不了了之,背了很大骂名。美国人喜欢被束缚么?

还可能是“通过”宣言等政治性文书。“通过”的办法可以有协商一致等。这次中美和其他国家拿出来的文书,就没有获得通过,而不是主帖中所说的有些国家不愿意“签字”。(当然可以说本人在抠字眼。)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在新闻报道上可能也有反映:新浪新闻头条写着“通过”,里面的内容是“未通过”。估计是有些人认为中美等达成的协议就是大会的协议。“未通过”就是说大会没有可以作为大会成果的东西。

再次些的,什么结果也没有,就有可能发个“主席总结”,甚至“新闻发布稿”之类的,一般就是陈述下事实。

家园 BBC还有COP的消息,对中国的反应都是正面的

BBC还有COP的消息,对中国的反应都是正面的

这个,比较有趣。

BBC还有COP,跟中国不是一伙的,为啥说中国的好话?

家园 说中国好话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不是中国的公关做得不错?这两年几起事件舆论上的被动,不可能不让“有关部门”有所触动,有所行动。

您的看法呢?

家园 负面也是有的

不过没什么新东西。BBC的某个记者,采访苏格兰电力公司老总的时候,还不忘了提提中国是最大碳排。

不过这一点上中国已经不在乎了。

家园 你是说中国地位已经上升到他们要说中国好话了?

这可以和他们利益相关的论题呀,不是可有可无的边角题目。

我还没什么具体看法。我向各位学习。

家园 “中立”的媒体

自然要表现出中立。所以不喜欢也不能一直说不好。而且,越强大,越要骂,才更显得中立。表现上不是一贯“黑白分明”、“非友即敌”。“斗争的艺术”,我们也这样讲,对吧。

具体到欧洲人,是谁个头大骂谁的。原来是(现在也是)仇美的。现在加上了骂中国。欧洲人就讲个性,包不同。否则一体化不会弄到今天才这个样子。

说到利益相关,气候问题感觉欧洲人确实比较热心。但你让他们降低生活水平试试。都对中国人晾晒衣服感到新奇(可以查一篇大陆学生去香港学习的报道,文中写到香港学生对大陆学生把衣服晾晒干而不是烘干感到不解;另曾读过一个到过中国的美国人说中国人最环保:“垃圾回收”、“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如果让他们不要烘干再上熨斗,改为自然风干衣物如何?美国人更不用说了,人均能耗比谁都高。

这些政府自然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一方面,他们过了残酷开发这个地球的时候,到了吃饱喝足、小资爱心大发作的阶段,所以要求政府搞环保,不光自己搞,还拉别人一起。另一方面,如果环保直接导致自身生活水平的降低,老百姓不会愿意。所以,这些政府环保上愿意做到哪一步,实在是不好说。

这几天有一份对美国人的民意调查,大意说如果环保意味着每月多交多少钱电费,如何?结果高到一个什么数值,支持环保的人就不多了。具体可以查一下看。

这次去哥本哈根,美国不敢做太多承诺,就是因为国内、特别是国会的意见没有把握。让少了,外国不干;让多了,国会不干。所以才是现在这种态度。所以,他们的利益,也是两方面的。自家政府谈下来的《京都议定书》,都不敢交国会审议,他们愿意做到哪一步?

所以不厚道地讲,某种意义上,这一切不过都是做给国民、做给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看的。除了环保分子、除了马上要被水淹没的岛屿,有几个真正关心气候变化?

家园 京都议定被中国丢进垃圾桶了,不过被其他

发展中国家拣回来而已。中美达致的协议根本没提到京都议定。

家园 没看到你这个说法

中国的所有公开发言里面,都是在坚持京都议定书的。中国没有放弃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中国多次重申的几个基本原则,都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

反而是美国不喜欢这个东西。

你真的知道什么叫京都议定书?还有,你看的都是哪里的新闻呐?

家园 美国不遵守京都议定书,

那它还有意义吗?是美国把它丢进了垃圾桶。

家园 先把基本事实弄清楚再发牢骚吧

1998年5月30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在纽约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在2002年 8月核准了议定书,是第37个签约国。中国啥时候把京都议定书丢进垃圾桶了?

而美国在 1998 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签署议定书后,但遭国会反对,后来布什上台,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把京都议定书丢进垃圾桶的是布殊政府!

家园 事实证明我的说法对。现在小国还算给面子,没

出来数落中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