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蜗居》的一些心理剖析,也许还是教程 -- 万兹
现在对房事的兴趣也不大了。
申明绝对不是因为生理的原因。
应该被基督教供起来做一辈子处男以求内心的宁静
正常人还是洗洗睡吧,圣男圣女的心理我等凡夫俗子是猜不透滴
兄台观点震聋发愦,我深受启发。但这一段我却觉得有点牵强。
似乎不净观(白骨观)近于解脱道,而慈心观近于菩萨道。最受大众欢迎的观世音菩萨多以女相行世,也是因为女性的慈爱心更重。在南传里面四念处的地位高于四无量(四无量只得梵天果),而北传大乘似乎把慈悲看得更重。
我同意兄台慈爱也是贪欲的观点。佛教论典中似乎也有贪行人近慈,嗔行人近智的说法,出处找不到了,我觉得挺有道理,只不过没有兄台说得这么绝对。
兄台的论证中,前提得是理性高于感性,(甚至恐惧也优于贪欲),所以您认同理性对治贪欲。那么有没有可能反过来,感性对治恐惧呢?如果不比感性理性的高低,把后两段中的内容倒个个儿,似乎也可以成立呀:)
甚至可以说感性比理性更直接,更究竟,而男性不能完全克服自己的本能,所以只能得阿罗汉果,不能成佛。因为男性的基因本来就不完整,并非是理性带来恐惧感,而是不完整的基因导致恐惧感,恐惧感带来理性的倾向。似乎也说得过去。
有一种神学的阴谋论,说神本是女性,后世男性掌权,便篡改了典籍。嘿嘿,不知道佛若生于母系社会,法华经会是怎样?
我并非佛教徒,若有冒犯,请兄海涵。也绝非抬杠,实在喜欢兄台的这番议论,想讨论讨论。
飞鸿兄问得很好
我没有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我认为理性和感性是平等的,但女人的感性强理性弱,造成了不平衡,且不容易达到平衡。男人的理性强到能够平衡感性,感性和理性都强,比较容易达到平衡,所以能成佛。
是的,感性可以对治恐惧,但若对治恐惧以后,感性过剩,就还是不平衡。我说恐惧对治贪欲的时候,是说刚好平衡,理性并没有过剩。所以你说的倒过来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生理心理结构,是不因父系母系社会而改变的,是有客观实证众多经验做证据的。如果没有经验约束,其实都不必象你的推理那么麻烦,你只要强迫改变定义就能达到让女人成佛的目的。比如,强迫从今以后“男”都要改称“女”,而“女”必须改称“男”,这样的话,“女”人自然就可以直接成佛了。
我行文上为求简练,可能显得绝对了些。呵呵。
但舍利弗对五障的说明只是结果,不是原因。记得舍利弗很有女人缘的,女身垢秽的说法可是不太客气,更象一贯贬低女性的迦叶的口气(好象男人就很干净了似的)。万兄说女性的贪欲更难克制还有没有其他出处?记得女众出家时迦叶很反对的,那段经文估计会有些更详细的论述,一时很难找了。
另外女性是喜欢精彩刺激,还是喜欢精彩刺激的男人?这两者可不同。精彩刺激的男人更有活力,意味着更高的交配成功率。精彩刺激的男人往往也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或者有掌握更多资源的潜力,意味着生活的保障。而年纪大的女人却往往爱帮老实的男孩介绍对象,我觉得这是母性心态压过了交配需求,因为对于母亲,越乖的小孩越容易养大。
正如万兄指出,用纯粹的符号逻辑把论证的符号变一下就了结了,但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我最想澄清的正是万兄推演的立足点,无论是设定的公理还是共有的经验。多谢万兄解释明白。
就该立足点讨论,普遍地说,女性的感性强于理性我同意,但男性的感性与理性是否平衡我却感到怀疑。
先承认这一点,那么社会结构有没有对理性感性的平衡有影响呢?周易以乾始,归藏以坤先*。有没有可能母系时代女性的理性感性平衡,而男性的反而不平衡呢?我们的经验来源于数千年的父系社会,这足以让上智都不移了。
*:姑且认为这里乾与坤的指代对象和我们现代认识的一致,否则就浆糊了。没办法,有说法日字这个符号乃至物理世界的太阳原本代表女性,和生殖崇拜有关,后来被男人们抢班夺权反来了。这符号的意义万一不清楚真是没法说了。所以万兄只管我最后的问题吧,周易归藏的聊备参考。
这两篇文章有点意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55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04bbf0100eimn.html
正如万兄指出,用纯粹的符号逻辑把论证的符号变一下就了结了,但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我最想澄清的正是万兄推演的立足点,无论是设定的公理还是共有的经验。多谢万兄解释明白。
就该立足点讨论,普遍地说,女性的感性强于理性我同意,但男性的感性与理性是否平衡我却感到怀疑。
先承认这一点,那么社会结构有没有对理性感性的平衡有影响呢?周易以乾始,归藏以坤先*。有没有可能母系时代女性的理性感性平衡,而男性的反而不平衡呢?我们的经验来源于数千年的父系社会,这足以让上智都不移了呀。
*:姑且认为这里乾与坤的指代对象和我们现代认识的一致,否则就浆糊了。没办法,有说法日字乃至太阳原本代表女性,和生殖崇拜有关,后来被男人们抢班夺权反过来了。这符号的意义万一不清楚真是没法说了。所以万兄只管我最后的问题吧,周易归藏的聊备参考。
这两篇文章有点意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55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04bbf0100eimn.html
母系社会的女性权利被高估了。
比如现代的母系社会样本:泸沽湖。女性的地位其实并不比男性高,走婚制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的。
我的看法是,母系父系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母系不意味着女性地位高,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结果。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人们没有精力、没有兴趣去关心孩子的父亲是谁,如此而已。在母系家族里还是舅舅的话比较管用,在部落里还是男性首领更有威望。于晓非说
生产力发展以后,技术手段上比较容易维持父系社会,这时才能进入父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可能又发现维持父系社会没有必要,现代社会验证亲子关系很容易,那么以后父系结构可能会部分解体,出现多元化,但绝不是回归母系社会。子女归谁抚养?完全可以是互相商量或争斗的结果,不一定跟母亲。
于晓非的所谓母系文明,其实是站在男性角度的一种臆想,只能说明他不了解女人,也不了解文明。什么叫阴性文明?老子、庄子都是女人吗?道家流传了那么长时间,好像大师里面只有房中术素女经里面的素女是女性。全真道里面孙不二严格说还算不上大师。
年长母亲喜欢给老实孩子介绍对象,是因为女性对不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可以有理性的,一旦涉及到自己,那还是要本能地寻求精彩刺激的。
飞鸿兄的问题
你可能又会争辩说,是父系社会篡改了记录,那父系社会为什么不篡改女娲补天的记录。篡改说非常牵强,那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的莫须有的证据。那我也可以说那天晚上他老婆一不高兴又给他篡改回来了,所以现在流传的记录就是女性篡改后的结果,女性不重逻辑,她就是不高兴所以改着玩嘛。
你年纪还小吧。现在单纯从逻辑上讨论这些东西,未免以空对空啊。虽然我可以指出你的逻辑漏洞,但是若没有生活经验,你的神思飞扬,我的工作就会比较累。呵呵。
讨论到这儿,对万兄的观点也很了解了,再下去未免有抬杠之嫌。
我年纪不小,可是感情经历很空白,如此而已:)
多谢了。
所有创造性的行为,包括探索,都和焦虑有关,只一种转化。
LZ关于女性和男性的评价都有失偏颇,还是那句话,“不要随便代表别人”。
我看蜗居是因为我LP要看,我LP要看,那是因为她看网上评论和同事评论说蜗居(还得是未删减版)可以作为三级片看,呵呵。所以真的不要随便代表别人,那只是你的想法和经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