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柬埔寨游记(3) -- 胡杨

共:💬2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柬埔寨游记(3)

象上次的朝鲜游记一样,我还是无法在河上发照片,仍然只能将有照片的完整版本发在我的博客上,有兴趣的河友上我的博客去看吧。

http://blog.sina.com.cn/u/1403493362

导游说下一个景点是巴肯山观落日,这是吴哥一大保留景点,每到傍晚,无数的游人从吴哥的各个景点赶来爬上巴肯山,观看让人心醉的落日景色。巴肯山不高据说是67米,原来没有正经的路,看以前人写的游记爬山还挺辛苦,现在有条简易的山路盘旋上山,省事多了,我来到上下,一群大象摇头摆尾的凑在一起,等着客人,每人20美圆,挺贵的,爬山也不累没必要,大多数人都自己爬山。

山脚下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一个竹棚下一群人在演奏音乐,几副拐杖和木腿摆放在一边,我都走过去了,才反应过来,这就是地雷受害者(见图),柬埔寨长年战乱,战争中留下大量的地雷,其数量之多到了无法统计的地步,战争已经结束了十几年,但是还有大量的地雷遗留在不大的国土上,乡村,稻田,到处有潜在的危险。我回身来到凉棚前,把钞票放到面前的小篮子里,双手合十,祝他们平安。

等我爬到巴肯山顶的时候,山上已经有了不少游人,游客还络绎不绝的陆续来到,估计白天散落在各处古迹的游客这时候全汇聚到这里了。

山上有座神殿遗址,据说是供奉湿婆的神殿,也比较破败,完好的到是一头牛的雕塑,安静的爬在神殿前,面前还供奉着香火,牛在印度教中是个很牛的角色,是大神的坐骑,所以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在印度由于宗教很多,宗教的忌讳也多,有不少不能吃的,所以据说在印度干脆大家都吃素了。

神殿建筑在一个高高的平台上,平台得有上百平米,数不清的游人在上面等待着观看日落,这里的台阶仍然又高又陡,几乎到了80度的角度,我和妻子先后手脚并用的爬了上去,四下看了看,这里山虽然不高但还真是制高点,四下里被绿色笼罩着,听导游说在顶上可以看到吴哥窟的全景,我转了好几圈也没看到,是不是被绿植挡住了,一名穿着导游制服的男子走过来,我用英语问他,还没说完他就一笑摆摆手走开了,看来不会说英文。

游人越来越多,人人脸上带着朝圣的光辉,凝神净气地等待。看来各个国家的都有,有金发碧眼的西方人,有黑头发黑脸庞的南亚人,还有和中国人一样的黄色面孔的长相却是日本韩国人,我发现韩国女孩子最漂亮,妆化的仿佛瓷娃娃一样,精致细嫩的脸庞。

我和妻子赶忙找了个地方坐下,否则一会说不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见图),据说巴肯山上每天如此。有的西方游客背个大背包有的,我身边一位先生忙着架三脚架摆弄照相机,看长相我以为是日本人,过会一开口却是纯正带儿音的京片子,四下看看,中国人还真不少,想起来之前看的游记书中说,以前在国外旅游总被当成日本人,现在中国人外出旅游的越来越多,当地人都会简单的中文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变化确实很大啊。

太阳慢慢的时隐时现的穿过大片大片奇形怪状的云朵向地平线上落下,金色的光芒毫不吝惜的放射着,慢慢的天色暗了下来,太阳从层层的云朵中穿过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中(见图),夕阳已经沉到云后了,暮霭笼罩了山林。怅然若失的游人们慢慢散去,巴肯山落日的壮美,沧海桑田,残垣断壁,残阳如血。我走到半山腰,赫然发现那太阳竟还没完全消失,刚才只是我们在山上看不到了,圆圆的太阳没有了耀眼的光芒,慢慢的亲向水面(见图),下山的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几个不知道是日本还是韩国的女孩子,叽叽喳喳的喧嚣着拍照,好悬没从山路上掉下去。我举着摄像机直到太阳完全落入地平线下,彻底消失。这意外的偶遇耽误了时间,等我一溜小跑的跑到山下,同伴们都在车上等着了,我是个很自觉的人,这让我非常的不好意思非常的自责,那美丽壮观凄婉辉煌的日落景色深深的印在了我脑中。

据吴导游说今天是旅程中最劳累的一天,我们的团员都累的够戗,象我老婆这样的半残更是辛苦,回去的车上大家建议去做足底按摩,吴导游答应给大家找个地方,我们先东倒西歪的回大房间,我抓紧时间冲澡,不冲不行,中午刚冲过澡仅半天的时间,我就觉得自己仿佛掉进了糨糊里,全身粘的难受,身上的汗出的和不要钱一样

我冲完澡下楼上车,有10位左右的团员去做足底,有人看到我一个人上来,开玩笑“怎么一个人?你夫人抛弃你了?”我同意她的说法,逗的大家哈哈笑。我们去足底的地方在市里最繁华的地段(见图),每人10美圆,包含小费,这里的布置和国内不一样,直接把床垫铺在地上,柬埔寨技师对我上下其手,这里的按摩手法和国内也不一样,不是专业人士说不清楚,但很舒服,一天的疲劳慢慢离我而去,好几次都差点睡着了,我通过躺在身边一起按摩的苏导游问了技师几个问题,多大了,叫什么之类的,说了名字没记住,高棉人的名字发音都很难有印象,问是什么意思,人家说了没什么意思,就是名字。那技师25岁了,显得比实际年龄小。

今天我们是去女王宫,这景点在距离酒店稍微远点的地方,不过我们在车上也没闲着,吴导游给我们介绍当地特产,有愿意买的可以在他那里登记,柬埔寨的水果种类还算多,各种各样的水果味道的糖成了主要的推销对象,导游介绍一种就开一包,发给我们品尝,发给我的我都收了起来准备一会给那些在景点卖东西或游荡的孩子。此外还有种当地特产的烟,吴哥牌,金色包装,很漂亮,我准备买些带回去送人。我们还有个最大的收获,吴导游推销腰果的时候正好路过腰果树林,于是停车让我们看了一下,我才知道腰果原来是长在树上的,树上垂下大青枣一样的东西,一枚腰果就生长在“青枣”下面,难怪腰果那么贵啊,产量少啊,一棵树上产不了多少。

女王宫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她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号称东方艺术之钻,等我们到这里时候明白这称呼是怎么来的,女王宫很小,在外面找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全貌。

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说法是柬埔寨古代有女国王,另一种说法是它是女人建造的,因为每块石头都雕有玲珑剔透的各种花纹图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只有心灵手巧的女子才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还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女王宫与其他吴哥景点不同的是,她整体呈现出粉色(见图),还真有女性的韵味,其实这是由于女王宫由火山岩建造而成,女王宫建筑布局整齐、和谐,造型奇特,自成一格。整座宫殿以及围墙全部用朱红沙石砌成,有的石块重达数吨。整个建筑奇巧别致。

女王宫的大门很小,身材高的得低头进入(见图),大门上佛塔上墙上到处是雕刻,祥云,神仙,三首大象,宗教传说中的情节和神仙充斥的每一块石头。精美细致的让人无法想象(见图),有的时候我感到那不是石头雕刻,而是木雕,创作者竟能将坚硬的石块,如雕刻木头般琢磨出层次分明、线条柔纤的作品,不论是门楣或是石壁或是窗棂,都雕刻的一丝不苟,巧夺天工(见图),我趁着身边没有其他游人,伸抚摩了这幅墙上的雕塑(见图),坚硬的岩石感觉从手指尖传入,在这样精美的雕刻面前感觉简直让人无法呼吸。

女王宫浮雕尤其丰富,石廊、石柱、石门、石墙无处不雕,无所不刻,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雕刻,栩栩如生,目光所到之处,充满了雕刻,更难得的是历经千年的岁月,竟然保存的特别完整。这和女王宫建筑材料有关,与吴哥其他地方使用红砖石和青砂岩不同,女王宫用的是高棉特有的红土做材料,红土除了使建筑颜色艳丽以外,还由于土质含水量高而方便工匠们创作和雕刻异常复杂的图案。完工之后,红土逐渐自然风干而变得越来越坚硬耐腐。再加上女王宫远离吴哥主建筑群,受战乱和盗墓的影响非常小,也使得这些浮雕得以侥幸保全。女王宫最中心的建筑群是禁止入内的,游客们只能按照箭头指示围绕着通道逆时针方向边走边看,在正东面的山型墙最上端可以跳着破坏之舞的湿婆神。湿婆神印度教中的破坏神,是天地最崇高的象征,具有毁灭、破坏、创生以及庇佑万物的能力,借着毁灭和破坏来帮助世人创生,早日脱离轮回之苦。

如此精美的雕刻自然少不了人惦记,三道低矮的围墙自然抵挡不了贪婪,在来之前看的游记中,女王宫里的神猴雕像已经是没有脑袋的了,文物贩子对吴哥的掠夺破坏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吴哥古迹范围太大,当地管理部门也没有全面的防范办法,现在我们看到可能是为了美观,管理部门干脆把残破的石雕换成了复制品(见图),那些颜色浅的石猴雕像就是后来安放的。

女王宫面积很小,用了多久就可以转遍,我来到女王宫后面,这里有道低矮的围墙,向外看去,在宫墙外意外的发现了一堆石料,看材质和修建女王宫的材料一样,看样子是维修时堆放石材的料场,成片的石头摆放在地上,很多石头上都有精美的雕刻,一辆吊车停在边上,很多石料上还贴着白色的纸条,上面写着标号,以方便维修。

在女王宫外我们在树荫下集合,天气开始热了起来,柬埔寨的气候分雨季和旱季,现在正是雨季开始的时候,不过好在上天惠顾还一直没有下雨,动物们都习惯在白天天热的时候睡大觉,一只瘦狗舒服的躺在树荫下甜美的睡着(见图),对在周遭嘈杂的一切充耳不闻。

我们上车的时候,围过来一大群孩子,拿着的吴哥古迹的照片模版,中间竟然是我们游客的照片!奇怪,什么时候照的,导游说这是我们来的时候他们拍的,印在瓷板上等游客走的时候追着卖,这样的营销方法据说是从泰国学来的,真难为这些孩子了,要在游客上车的短短时间找到相片上的人,想办法卖给他们,我们团的游客对这些粗糙的纪念品没什么兴趣,纷纷上车,不予以理会,一个孩子缠着我们老婆边走边说,我老婆摇头摆手的不要,我是个善心的人有心帮忙买一个,却没有孩子找我推销,看来是我们来这里的时候没人拍我,看我这人缘混的,那就买我夫人的那件好了,我接过我老婆的瓷板一看,倒霉,正是夫人嘴角向下耷拉着的形象,叹了口气,歉意的还给那孩子。

我们下一个景点叫蟠龙水池,在柬埔寨普通的蛇也就罢了,神话中多头的蛇叫龙,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七头蛇的形象,我们来到这处景点掩映在重重灌木中,我们的旅游巴士开到一处简易停车场,大家下车沿着丛林中开辟的土路走进这处古迹。游人不是很多,除了我们外只有几个西方游客背着背包在这里游览(见图),这是一处四处小池组成的很大的水池(见图),当然现在已经完全干涸,中央是座佛塔,原来池子四周有四座泉水,分别由狮子头马头羊头人头的石雕口中流出,在古代是吉祥福气的表示,人们在生病的时候就会来到这里用这里的圣洁水洗涤身体,企求早日康复,如此看来这里就是古代人的医院了。据说“龙蟠水池”具有医疗祈福的沐浴汤池,池水可以治病,医师祈祷后往水池中放药草,经由狮象牛等口中流出,病患者服食或沐浴,不同的水池有不同的疗效。据说北方为象,代表水;东方为人,代表土;南方为狮,代表火;西方为马,代表风。也有说法是当时在大水池的池底种满有医疗作用的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药水就会流入小水池中,而人们认为四个池中的药水疗效不同,所以根据每个人病情的不同,再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曾经的圣水,如今已不再祛病治人,但它美丽的风景,仍然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小天堂。

在池子中有一座石头雕塑(见图),辨认了一下好象是匹马,下面还隐约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会飞的神马,在古代人们在远处得病,神马会飞过去带他们来到这里解决病痛,马下面雕刻的都是需要来这里治疗的人,这样的雕塑有四座,但现在其他方向的石雕都已经泯灭,只有遗址,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了。

我们绕着水池一周,见到四边的石雕头像纷纷去用水洗手,这里早已经没有了水源,导游就拿瓶矿泉水在上面往下倒,大家嘻嘻哈哈接着用这水祈福(见图)。

吴哥的遗迹经过数百年的风霜,有很多已经倒塌消失,离开蟠龙水池时,路边一处遗址吸引了我(见图),不知道在当年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建筑,“衰草哭仰曾为歌舞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返回旅游车,路边依然有地雷受害者,在演奏乞讨,哀婉的乐曲声飘过我们的心间,飘过千百年的古迹。

家园 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