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21) -- 洪枫

共:💬10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21)

(二十一) 孤悬敌后

朱云谦带着十六团和盱来嘉地方武装一走,盱来嘉地区的所有村镇随即全部落入敌手。那么,失去联络的盱眙县委还在吗?金江还在吗?

盱眙县委还在!盱眙县委书记金江还在!

自从8月26日与朱云谦在刘营分手后,金江就把所带30余人的小部队分成三组,自己和县委民运部长施敬友一道带着7名战士钻进河梢桥仇集一带山区,与敌人游击周旋。县委副书记薛本汉也带着另一组与金江分开游击,去了他很熟悉并且长期工作过的老子山区。以后由于环境恶化,薛本汉于8月带着老子山区委的地方干部在老子山区的七家洼附近偷偷北渡淮河,安全撤离了淮南。到了9月10日以后,在整个盱来嘉地区盱来嘉工委的所属部队中,只有金江所带盱眙县委小部队还在游击坚持。而在当初留下来游击坚持的4位县委成员中,梁化农已经牺牲,薛本汉也撤到了淮北,剩下来还在淮南游击坚持的,只有金江和施敬友了。

点看全图

盱眙河梢桥仇集一带地形略图

河梢桥到仇集一带北临淮河,东面和南面是一片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俱在200米以下。这一带灌木丛生,但树木很少。对于小部队游击而言,此地有不少藏身之地,不易被敌发现。

这时盱来嘉地区局势已经全面恶化,所有大点的村镇全为敌所占。从8月底开始,金江他们就只能不停地在野外转移,宿以荒山,食以生薯,一天里基本上只有一顿果腹,经历着“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的野营生活。敌人仍在不停地在山区驻剿和清剿,由于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和衣食无着,大家都处于半病状态,但仍在咬牙坚持。金江和施敬友一起鼓励大家:上级不会扔下我们不管,我们一定要坚持到与大部队会合。金江坚信朱云谦会来找他们。

9月上旬的一天,金江正带着大家在一个山上转移,不料被正在另一个山上搜山的敌人一个连发现,敌人一面打着枪,一面朝他们这个山头包抄过来。金江一看已来不及转移到其它山头,就带着大家在山上一片乱石岗的深处隐蔽起来。这片乱石岗长满了一人高的篙草,金江悄悄叫大家作好准备:如果被敌人搜到,就与敌人拼到底!

没过多久,金江就听到了敌人的叫喊声:“快出来,再不出来我们就开枪了!” 金江他们都屏住呼吸,一动不动。敌人看见没有动静,便朝乱石岗胡乱打了几枪,也没有动静。有些敌人又试着朝乱石岗深处走了几步,这时金江他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准备一旦被发现就拼死一战!敌在明处,我在暗处,一旦打起来,敌人的死伤一定比我们多!金江在心中暗暗地想。但敌人毕竟胆怯,没敢再往深处走就退了回去。就这样,敌人在乱石岗折腾了十来分钟后,终于骂骂咧咧地撤走了。

就在这天晚上,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在金江所带小部队里面,有一名姓夏的战士。此人在经过白天这场十分紧张,十分危险的与敌遭遇后,精神上大受打击,在晚上就提出:他要下山不干了!

这件事要是放在平时,也就是受受处分而已,但这是在敌情十分恶劣的敌后游击环境之下,是在有丝毫疏忽就会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容不得丝毫的动摇退缩。一旦这个战士投敌,那么仅有的几个藏身之地和联络点就会完全暴露给敌人,我们将退无可退,藏无可藏。但金江还想努力争取稳住这名战士,他同施敬友商量后,决定再一起做这个战士的思想工作,劝他留下来一起干。没想到这名战士竟坚决拒绝了他们的劝说,说:你们让我走我要走,你们不让我走我也要走!

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金江和施敬友他们商量后,就把这名战士处决了。

两天后,植品三找到了金江他们。金江见到植品三后十分高兴,植品三告诉金江他们,朱云谦带着十六团又打回了路东。但由于从河梢桥到嘉山的路途已被敌阻断,行动已十分不便,金江就没有立即带队伍去找朱云谦,植品三也留了下来。施敬友和植品三,就成了金江的“左臂右膀” 。施敬友和植品三都是本地人,地形人情十分熟悉。施敬友为人和善诚恳,善于做群众工作;植品三灵活机动,胆大心细,还是一名神枪手。这一文一武,对盱眙县委小部队的游击坚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时金江施敬友植品三他们都还不知道撤退的命令已经到了,也不知道朱云谦他们已经撤了,他们现在已是孤悬敌后,但他们还在坚持着,尽管生存环境已经非常恶劣。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20)链接出处

家园 沙发
家园 赞。btw:大牛兄你跳水了?
家园 呵呵,好像是降级使用,一肚子苦水啊!
家园 赶快去认证呀
家园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22)

[SIZE=3]

(二十二) 敬友牺牲
[/SIZE]

就在9月15日左右,又出了一个意外。

这天下午,县委小分队在一个山岗上躲藏休息。这时轮到施敬友放哨。他一面向外观察敌情,一面擦拭自己的驳壳枪。没想到驳壳枪中有颗子弹没有退出来,他不小心就碰到了扳机,结果一枪打在了自己的膝盖上!大家被枪声所惊醒,都冲了过来。大家看到施敬友腿上鲜血直流,都焦急万分,连忙帮他包扎伤口。施敬友看到自己受伤已无法走路,一方面感到很难过,一方面又对自己因受伤而拖累大家感到过意不去。金江他们赶紧婉言相劝。这次的意外对县委小分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为施敬友伤在腿上,已无法行走,只好离队,这对县委小分队游击坚持的领导力量有相当的削弱。金江暗自懊恼神伤不已。

天黑后,大家把施敬友背下山,然后在一户农民家借了一头牛,把他运到蔡小店附近山沟里的一个独户穷苦农民朱成章家里住下。该处附近有个山洞,金江他们动员朱成章白天把他背到山洞里隐蔽,以避开敌人的清剿。晚上背回家,以便医治、吃饭和休息。金江给朱成章留了一笔钱(淮南币),作医疗和伙食用,请朱成章好好护理他,表示新四军主力不久就会打回来,以后会好好感谢他的。金江也给施敬友留了一些钱,施敬友的手枪也留下用以自卫。金江安慰他好好养伤,并说只要条件许可,隔几天就会去看他。

当夜和施敬友分手后,金江就带着队伍转移到仇集附近的一个联络点,在这里看到了董锐留下的信。信中说,上级已批准我们撤退了,叫金江他们立即赶到指定地点杨家岗一带去找朱云谦和十六团。虽然董锐留信的时间已经过了好些天,但金江仍抱着一线希望,立即带着县委小分队出发到杨家岗一带去找朱云谦他们,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施敬友了。

施敬友与金江和县委小分队分手后,就藏身于蔡小店附近养伤。每天朱成章都来送水送饭。由于无药治伤,施敬友伤口化脓,疼痛难忍,但施敬友仍咬牙坚持着。大约在9月20日左右,当施敬友躲在草丛中时,被农民李步友发现。李随即向还乡团头目佘富恩、秦克林报告了施敬友的行踪。佘秦等人得讯后立即伙同花岩保还乡团组织了上百人武装将蔡小店一带团团围住,反复清剿,终于搜到施敬友的藏身处。敌人将施敬友所藏之处团团围住,并向他喊话逼降。施敬友宁死不降,拔枪与敌对射。后来施敬友被乱枪击中(一说是开枪自裁),英勇牺牲。但敌仍不敢靠近,只好纵火焚烧那片草丛,最后竟使英雄尸骨无存!

施敬友烈士1919年出生于现泗洪县梅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因地主逼债,父亲施克礼被迫带着全家逃到盱眙县西高庙欧家岗住了下来。施敬友于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入党。他的革命生涯与进步与几位巾帼英雄的帮助分不开:第一位是罗炳辉夫人,1940年任高庙区委书记的张明秀。张明秀是施敬友的入党介绍人,在张明秀的帮助和培养下,施敬友出任宝山保农抗理事。然后是老八团(即最早的新四军第八团,后来的新四军五旅十三团)的“四大女金刚”之一,1941年任高庙区委书记的王典,以及同在工作组的杨素,在她们的帮助下,施敬友积极组织开展减租减息等运动,担任了民兵中队长。还有一位对施敬友帮助很大的巾帼英雄,是1942年初任高庙区委书记的杨寒。杨寒也是老八团的“四大女金刚”之一。原来施敬友性格内向,不善讲话,杨寒就教他对着向日葵讲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施敬友的口才有了明显的进步。杨寒还带着施敬友去杨营组织互助组,去方港乡组织合作社。通过这些工作锻炼,施敬友大大地提高了组织工作能力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1943年底,施敬友出任西高庙区委书记,以后又调任旧铺区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上调盱眙县委,担任县委民运部长。

施敬友烈士吃苦耐劳,工作积极,平易近人,特别能深入群众,群众关系很好。在当时县委决定留下坚持和撤往淮北的人选时,施敬友态度坚定地留了下来,与其他留下来坚持游击的战友们同生死,共患难,成为金江所带县委小分队的中坚骨干, 也是盱眙县委坚持到最后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游击环境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主动协助金江做战士们的思想鼓动工作,坚定大家继续坚持的信心,为县委小分队的游击坚持起到了骨干作用。

与梁化农烈士比起来,施敬友烈士更显得默默无闻,甚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竟连一块墓碑也没有。我不知道这种情况现在有没有变化。但不管怎样,“青山处处埋忠骨” ,施敬友烈士与青山同在!

点看全图

施敬友烈士遗像

关键词(Tags): #淮南#解放战争初期通宝推:懒龙,
家园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23)

(二十三) 另藏奇兵

当9月上旬朱云谦带着十六团和盱来加地方武装北撤后,还在盱来嘉地区成建制坚持的,似乎只有盱眙县委小部队在孤军奋斗了。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小部队在坚持呢?

就在我陆续在网上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有位网友积极回应了此文。这位网友的父亲当年在淮南路东十六团北撤以后也还带着一支小部队在坚持。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前辈在80年代把敌后坚持的故事记忆成文。虽然因条件所限,文中有不少细节与史实有出入,也缺乏对应的时间表述,但大框架是事实当是无疑的。庆幸的是,我后来终于找到了可以佐证的,有更清楚时间地点描述的回忆文章,使我有幸能撩开这云遮雾罩的历史面纱的一角。

那么这支神秘的小部队出自何处呢?

还记得朱云谦在8月派出一个连去收集情报被打散的故事吗?这个貌似结束了的故事,原来并没有结束!

这个故事比较详细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大约在8月13日左右,朱云谦得到情报,敌一三八旅的两个团和三个保安团即将进山区清剿,就组织了一个前出工委(也有叫盱来嘉武装工委或盱眙工委的说法,在此存疑---作者)。前出工委由十六团特派员朱平球和来安县委城工部长张振中负责,带领十六团三营八连和一些地方干部,前出到盱来嘉山区边缘的平原地带活动。八连连长石培宗和指导员邓钧参加前出工委。该工委的任务是:隐蔽活动,保存力量并侦察敌军活动情况,特别要争取基本群众,为迎接我主力南渡淮河打回淮南做好准备。如情况紧急,可以排为单位分散隐蔽。估计敌人“清剿”山区约半月至一月,时间不会太长。朱云谦要前出工委在山区外围活动时,如发现山区敌人向平原地区回撤,就立即回山区向他汇报。

张振中是滁县人,抗战以来一直在淮南路东工作,曾任盱嘉县老子山区区长等职,对盱来嘉地区的人情地形都比较熟悉。朱平球是无为县人,抗战以来一直战斗在淮南,主要从事敌工侦缉工作,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前出工委所带队伍中包括西高庙区委书记丁峰挺率领的十几位地方干部,还有枳头桥区委副书记黄峰,老子山区民兵大队副顾洪才等五人,再加上十六团三营八连的五十七人,有机枪两挺。

前出工委在领受任务后,因形势紧张,他们迅速回来带领八连和地方干部出发,沿着山谷向南转移,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但后来当部队刚走出山谷时,即遭到前面山上敌人机枪火力的封锁,又被迫向东转移。敌人约一个连紧紧追击。部队只好边打边走。在下午四时左右,敌人又从西南方向包围过来。当时往东南是自来桥,北面是仇集,均驻有敌人,前出工委部队三面受敌。面对这种处境,工委采取果断措施,一方面要地方干部抓紧时间搞饭送上山,同时率八连上山迎战,决定在敌人进攻时,集中所有火力猛冲突围,向西转移。敌人因天快晚了,未敢前进,只是打枪呐喊。就这样对峙了约一小时,敌人放了一把火做信号向后收缩。工委部队乘机返回大庙驻地吃饭,准备转移。

正在这时,从仇集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经联系是嘉山支队来了。前出工委部队本想跟着嘉山支队后面突围出去。但嘉山支队的先头部队刚到山上,即遭到敌人的伏击。他们边打边走,冲出了伏击圈。这时工委考虑到对敌情不了解,地形也不熟,天又黑,如果继续冲上山去,一旦遭到敌人攻击,不好应战,遂转回大庙附近隐蔽。当时情况是:从西面跳出敌人包围圈,危险性大,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从北面再转向东跳出山区较为有利,但要通过仇集敌人的据点。最后决定不惜代价从仇集冲过去。在当夜零时左右,工委部队顺利冲过了仇集,拂晓时转移到离古城北面八华里的山洼里的一个村庄隐蔽休息。这一带已经是盱来嘉山区的东部边缘地带。

前出工委通过向老乡了解情况,得知敌一三八师师部就住在古城镇,而驻地前面的村庄又发现敌军活动。而前出工委部队已经两夜都未能跳出敌人包围圈,敌人正在四处搜寻追踪。我们人多,很难隐蔽,连吃饭也很成问题。前出工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以排为单位分散活动:由邓钧、石培宗带领一排和西高庙区区委书记丁锋挺带领的十几个地方干部,以及旧铺、穆店区的两个干部,以穆店区为中心进行游击活动,并由他们主动和上级联系;由朱平球及八连党支书单恒带领三排和枳、老两区三个干部,以枳头桥(现名维桥乡)为中心进行活动。而张振中和八连戚副连长则率领二排向王店一带转移。前出工委在坚持到天黑以后,便各自率队向指定的活动地区运动。

张振中和戚副连长率领二排到达朱家洼时已经拂晓,只好在此住下。但该村地势不好,处在大路边,又介于古城、王店两处敌人据点之间,距离都很近。那天是农历7月19日(公历8月15日),古城镇逢集。张振中向二排的同志们交代了做好战斗准备的任务后,便化装成一个农民在大路边侦察情况,监视古城和王店两处敌人动态。下午约五时,王店敌一个连向我驻地正面猛扑过来,密集的机枪火力封锁我们驻地院子的大门,堵住去路。在这危急时刻,全排同志奋力把后墙推倒冲了出来。张振中听到枪声,跑步与戚副连长指挥二排边打边转移,于次日拂晓到达大雨山西边的小村庄隐蔽了两天。由于张振中1940年曾在这一地区工作过,对大小雨山、大刘营、陈家砖井等一带地形人情都比较熟悉,因此二排就在这一带隐蔽了十几天,未被敌人发现。

农历八月初七(公历九月二日)夜,张振中率领二排秘密转移到海家岗陈玉江家。因戚副连长擅自进入村庄,引起狗叫。拂晓时,时家集土顽张所祥带领二十多人到庄后山岗上埋伏,并派了一个妇女前来打探,被我秘密岗哨发现扣留。了解敌情后,二排立即做好战斗准备。约隔半小时,敌人并未向我们驻地进犯。当时张振中等考虑,如果土顽联合一齐来进攻,我们是孤军,难以应付,须立即转移,并决定向南撤。于是先派排长带一个班和机枪手向南淌过一条小河,张振中和戚副连长指挥另两个班掩护。大家先后涉水过了河,个个浑身是水,又冷又饿。张振中将部队安排在竹园里,让大家吃饭休息。到了下午四时又被土顽发现,从海家岗渡河攻来。二排立即还击,一直坚持到天黑,土顽才撤走。

第二天的晚上,张振中率二排向山区转移以找工委联系汇报工作。拂晓时来到某小山上的一个农民家里,了解到这座山东北是王店集,驻有敌保安团两个连;西边不远有一个大庄子,驻有土顽一百多人,情况很紧急。此时天已大亮,二排只好暂时住下搞饭吃。正在这时,突然从大庄方向过来了一个青年,说是借袋子装粮食去卖。当时如果扣留他,土顽就可能来找;放他走,又走漏消息。但房东又一再恳求千万不能扣留他。张振中等就对这个青年进行教育后将其放走了。而二排也立即沿着山间小路向西转移了。

又过了一天,张振中到前面村庄上侦察并找群众搞饭给部队吃。等张振中回到驻地时,二排已被戚副连长带着转移到新的驻地了。从此张振中与部队失散。中间几经辗转,终于在1946年农历8月16日(公历9月11日)来到中共驻南京办事处,与党又接上了联系。

由戚副连长所带的二排,后来被敌包围,除两名战士牺牲外,其余全部被俘。

由邓钧带领的一排和丁锋挺等十几个地方干部,后来找到了朱云谦和十六团主力,并随大部队一起安全撤离淮南。

由朱平球带领的三排为主的小部队坚持得最久。他们后来运动到老子山以东,离三河很近的地方,通过拆房梁搭成木排,终于在9月22日左右在夜间偷偷坐上木排划到淮河北岸,胜利突围。朱平球和顾洪才因在突围前进村侦查被敌所扣,后来朱平球利用安清帮关系与敌周旋,3天后也几经周折安全抵达淮河北岸。

关键词(Tags): #淮南#解放战争初期
家园 这篇足足等了一年哦
家园 欢迎回来,这个下文等了好长时间了
家园 呵呵,道歉道歉...

此续文确实拖久了点,主要是资料收集和整理甚为困难,而收集到的资料又"相互打架",使俺对资料的取舍颇费斟酌.

相信下段会快一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