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打脸党种种 -- Gzai

共:💬2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打脸党种种

最近打脸党兴起,正好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网上争论的分析文,补充了些内容,遂有此文。

打脸党的行为特征

要给打脸党或者打脸一个定义是很难的。就像之前的其他一些网络群体称谓,比如“五毛”,不同的人会用来称呼不同的对象;而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人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将其用来自称。所以我在这里尝试去总结出几条比较不容易引起争议的打脸党的行为特征,作为替代。

其一,基于某些考据或者逻辑推理去反驳另一方的观点或者或揭露批判其历史,目的是暴露其荒谬或者黑暗

基于某些考据或者逻辑推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特征。一般来说基于某些考据的情况较多,单纯基于逻辑推理的较少。如果仅仅是对另一方的观点不加考证地予以否定或者攻击,则不能算是打脸。

这里的考据指的是考据行为,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或者遵守学术规范的,请注意。

或者虽然予以反驳、批评,但不认为也不企图证明对方的观点具有荒谬性,则也不能算是打脸。

其二,被打脸者或者是具有一定市场的观点,或者是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话语权的具体个人

这一点在后面的打脸党与粉黑对立会进一步予以阐明。简单地说,考据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如果不是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的观点或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个人,则未必会舍得投入。

其三,语言一般带有刻薄、讥讽或愤慨等负面色彩,最起码是不客气。而被打脸者感情上难以接受。

既然以暴露对方观点的荒谬性为目的,也就是说,双方的立场严重对立,在这一前提下,很难保持客气的语气。而且,既然以暴露对方观点的荒谬性为目的,即使主观上剥离个人的感情色彩,打脸的客观效果,仍然是要给对方予以讽刺。

如果感到难于理解,不妨尝试在保留原文观点不变的前提下,将一篇打脸文的语言态度改成对被打脸者亲切,看看是否能做到,还是会变成了类似说反话的效果。比如,《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小孩,如果喊的是:“亲爱的、尊敬的、平易近人的国王陛下,您没穿衣服”。那是什么效果?

打脸党的渊源

虽然,阳光底下无新事。我们大可以把打脸党的起源往前追溯到很远久的历史上。比如,上文中《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小孩之类的。不过这里,我只想谈与网络有关的两个渊源。

其 一,网络小说评论者中的合理党、考据党。考据批评,对金庸黄易等实体武侠书,就已经有了。而网络小说的泥沙俱下、作者写作态度的不认真、夹带私货则更导致了合理党、考据党的兴起。当然有部分作者本身就是考据党,并将考据贯彻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所以不能说合理党、考据党完全是批评者。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可以归结为打脸党,只不过针对的是网络小说这一特殊的对象。

其二,网络上信息的丰富和获取的方便。这降低了参加打脸党、进行考据的成本。比如著名的anti-cnn就是一个例子。换了网络时代以前,不要说逐一予以批判,即使要搜集那么多假新闻的材料,都是一件相当不方便的事情。

打脸党与粉黑对立

很多时候,打脸党是与网上粉黑之间的对立和争吵结合在一起的。打脸的对象,所谓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话语权的具体个人,往往是有一群粉丝的。而打脸党则是黑的一部分。以下内容,是曾经发表在龙空上。这里针对打脸党修改了一些文字。但所举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合适,仓促之间难以修改。

粉黑对立的模式

第一阶段:疲劳轰炸

例子:清朝宫廷戏、涉及民族问题的历史论述的变化与争议(谁才是民族英雄)、韩剧

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个人对某个主体的美好面进行反复宣传,疲劳轰炸。粉丝出现,出现狂热不理性的举止

第二阶段:阴影暴露

例子:明末清初清军的暴行被网友重提,韩国社会本身的阴暗面、落后面,及其伤害中国人民族感情的举动被网友报道。

对于该主体的阴暗面比较了解或经常目睹的普通人、网友,开始将这些阴暗面报道出来,作为反击。某黑(部分为打脸党)出现。

第三阶段:矫枉过正(未必都有)

例子:未经证实的语录流传(灰熊猫在博客上就抱怨过某些网友编造攻击袁崇焕),关于《朝鲜日报》和韩国人的某些讽刺性谣言

某黑也开始编造流言,夸大阴暗面,取笑和讽刺粉丝

第四阶段:粉黑对立

持久不衰的粉黑对立,网上争吵。月经帖。

共同点:

1、粉丝或拥护者肯定有掌握话语权的精英,某黑(部分为打脸党)多数是了解阴暗面的人和相对缺少话语权的草根网友

2、某主体的美好面和阴暗面都存在,没有一定的美好面就炒作不起来(比如中国男足),没有阴暗面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则不会有反击(比如解放军救灾)

打脸党与翻案风

双方的共同点是,在论证上都是基于一定的考据,所攻击的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市场的观点。

不同点在于,打脸党目的是将原有的针对某事某人的正面评价转为负面评价,而翻案风,则很多时候企图将原有的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

所以两者有时是同路人,有时又互相辩驳。

打脸党与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有时被用来考证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人肉搜索就成为了考据行为,而为打脸党服务。除此之外,则人肉搜索与打脸党没有关系。

打脸党的不良倾向

打脸党本身也是人,也会犯错,而且不排除某些起哄者会以打脸党的名义进行狂欢。以下是我想到的,某些打脸文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一,不分主次。也许所攻击的确实是该名人的阴暗面。但是如果这个阴暗面并非这个名人的主流,或者与该名人的社会贡献不成比例。则这种打脸,在旁观者看来,就会有反效果了。比如鲁迅先生《华盖集》中的《战士和苍蝇》一文,就是对此类情况的一个很好的分析。

其二,上纲上线,扩大打击面。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抓住了阴暗面,而企图把负面评价扩展到整一个人,否定这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因为杯子不是满的,所以杯子里没水。

其三,捕风捉影、编造事实。打脸党最核心的利器是考据,但如果未经考据而引用传闻证据,甚至从立场出发编造证据,则是比上面两点要恶劣得多的行为。如果用谎言去攻击敌人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因为当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原来的的话就会失去力量,个人的信誉,打脸党的信誉也就丢失了。

其四,言过其实,口舌之利。辱骂与恐吓并不是战斗,也不是打脸,考据才是。然而不排除在情绪过激的情况下,或者是出于借以掩盖考据不够坚实的目的,或者是单纯出于起哄的目的,而无限制地使用语言攻击,脏话骂人。这也是打脸党可能出现,或者是可能被归到打脸党名下的不良倾向。

打脸党的经典案例

这里只引两则,希望抛砖引玉,能够引得诸君补充更多的案例。

其一,神圣智狼的《罗马的帝国是靠铜锤打出来滴》

其二,苍野关于《大江大海》的读书笔记

家园 非常详细,此文有宝,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