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谈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的艺术特色 -- 九霄环珮

共:💬20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略谈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确实高妙!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里先略谈一下这三句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开头我读这三句,说实话不是很理解。然后我试着翻译成英文,忽然有感觉了,怪事。

Outwards from the Emperor Chin's Island,

The fishing boats in the vast water are invisible,

and where are they?

(我对秦皇岛的翻译比较搞笑,不过也不是无稽之谈吧)。

我的感觉是理解这三句的关键是对打鱼船的理解,不在于去理解到什么,而在于不要去过多诠释。词中写到打鱼船,但目的并非在于打鱼船,而是借打鱼船把诗人的游思放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鱼船换成大轮船也无关宏旨,尽管文字上要粗鄙得多。所以上阙的要点在于诗人神游空间,这个空间从幽燕,推到秦皇岛外,再推到一片汪洋,再推到"谁边",也就是更悠远的未知之处。

如果说上阙是诗人神游空间,则下阙明显是诗人魂游时间。此外,上阙的空间乃是由近及远,而下阙的时间则是由远及近,也就是从千年前的魏武挥鞭回到“又是”的“萧瑟秋风”。上阙是神魂发散的过程,下阙是神魂回收的过程。而全词最后诗人从神游时空之中终于又回到人间。另外,上阙乃是实起,也就是说以写实起笔,而下阙乃是虚起,也就是说以写意念起笔。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首词的一个特点就在于诗人的神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游历,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所以这可以说是诗人神游宇宙。

以上乃是从诗词的内在结构上讨论的,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首词是有跨度和广度的,也许我们可以说具有非凡而别致的跨度和广度。但是仅有跨度和广度未必是好词,比如,有没有深度呢,除了骨架雄阔是否血肉丰满呢? 我认为这首词也是有深度的,同时也是丰满的,这要从意象上来看。

从意象上看,比较突出的是“大雨”,“白浪”,和 “萧瑟秋风”。结合作词的时间,这时作者的革命事业上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异常成功的 ,国家也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是词中的意象却看不出任何得意之处,反而主要是一幅凄风冷雨和白浪滔天的景象。在诗人心中,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异常艰难的,经历了多少风雨,经历了多少滔天的巨浪,经历了多少鲜血和牺牲,而未来,或许是一片汪洋,革命的成功只是一个起步的成功,前途漫长而必定更有艰难险阻和若干未知,而现实,一方面和历史有若干相似,同样是秋风萧瑟,同样是白浪滔天,另一方面历史又并非轮回,而是在前进,今日已换了人间。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通宝推:醉寺,五磊山,李根,
家园 沙发
家园 有道理
家园 我也来凑个趣..

前阵子看《解放》,片尾曲就是这首词谱的新曲。豪迈深沉,古意盎然,非常喜欢,来来回回听了好多遍。

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确是无疑。而这个写景又是完全为下面的情所服务,作了细心的铺垫。

下笔就是:大雨落幽燕。幽燕,幽州和燕州,古之地名。这词儿一用,明指地点(空间),暗示历史(时间),真正妙不可言。

接下来是:白浪滔天。自然的写景衔接,又把地点细推到海。而这个海呢,又与下阙的“东临碣石有遗篇”相呼应。注: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

秦皇岛外打鱼船”,地点进一步明确,而且既有海,很自然船就出现了。船出现了,方有“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上阙写景合情合理,点了空间,暗藏时间,又展现了一幅汹涌澎湃的海景画卷,浑然天成。

因为“大雨”,因为“白浪滔天”,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诗人很自然发出了“知向谁边?”的疑问。注意这一问,已经是从写景转向写意,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渔船在大雨和巨浪中的景象我想最让主席想起的是——人在历史中的浮沉。渔船在白浪中失去了踪影,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又去了哪里呢?

“往事越千年”,跨越时间的长河,此地曾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昔日孟德亦在此观沧海,看到的情景是否与诗人一样呢?从这点出发“打鱼船”还真不能换成“大轮船”。“遗篇”二字,明写物,实际又是一个时间的跳跃,遥想着“魏武挥鞭”的风采、又从千年回到眼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句,化自“遗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主席的高度就在,“发思古之幽情”却不“吟伤今之离恨”而是颂扬今之美好。这也是他的历史观,哲学观的体现:历史在进步。

写实由大到小,由景及人,写意由今及古,再由古入今,转换自如,一气呵成。

写景抒情,前后呼应,环环紧扣,引典入诗,思古颂今,意象大气又不失精妙的构思,这样的词,确是上品啊!

信手写来,个人的一点妄思,可能有错漏,请多指教。

通宝推:李根,
家园 另:短短一首词,不过数十字

气象意景尽在其中,还要合词牌,反复推敲间心血不知几何。对我等来说实在太讲究太难了,只能拜读欣赏解读了。

写这首词时,主席已61岁。

家园 讲得好

下笔就是:大雨落幽燕。幽燕,幽州和燕州,古之地名。这词儿一用,明指地点(空间),暗示历史(时间),真正妙不可言。

上阙写景合情合理,点了空间,暗藏时间

老兄分析得好,特别是把上下阙之间的联系讲得更清楚。上阙的空间暗藏时间,我也深有同感。

主席这首词苍凉慷慨而又明朗刚健,既继承了建安风骨,又超越了建安七子。

另外,这首词一方面每一句和整体都非常高妙,而我尤其喜欢的就是那三句: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三句其实已经超越这首词本身,在我的理解之中是一种处于浩渺的宇宙之中神魂的远游与发问,悠远而深邃,这是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文学上是同一级别的,代表了中国诗词在“深远“这一诗品上的最高峰,但是主席的境界在整体上有所超拔,不奇怪,因为有主席那样实践经历和人文修养的人,不但空前,我认为也必定绝后了。

家园 我还能背一些:夺取全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的第一步

今后的工作,会更艰苦。。。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

记忆力不行了。

家园 是啊,毛主席总是具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

认为他只是一个浪漫诗人实在是一个误会,毛主席的头脑其实一直是很清醒的,比所有人看的都透,都远。

可惜的是常人不可能做到他那样。

家园 我手头一本《毛泽东诗词选》

时常翻看,会背好些呢。

家园 不要那么绝对嘛

后人还是可以超越前人的,只是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能很长。

家园 从个人来说不太可能了

毛的经历太特殊。

但是后人作为整体超越毛是完全可能也是完全应该的。

而且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后人可作的贡献不可限量,个人上也很可能出现非常伟大的人物。

但是从人文社会的方面,个人能超越毛的不太可能。因为不太可能有毛那个经历。这个不是天赋的问题,人的认识主要是从实践中来,没有那样的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那个境界。

家园 我倒是觉得

我们无法想象后人的经历,也无法想象后人在哲学上能够到达的高度。不过百年内肯定是不可能再出一个高度类似的人物了。也许等到宇宙大航海之后可以达到?或者核战争之后有可能达到?从历史的必然性上来说,毛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那股一直被压制被压制然后汲取无数精华直到最后迸发出来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以后也许还会出现,也许不在中国而在其他什么地方也未必。

家园 再从旧石器开始,神农轩辕尧舜禹...

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光着膀子从头再来...

一万年后,百万年后,不知道会怎么样,一切皆有可能。

家园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最关键了,哈哈!
家园 不妨把曹操的那首对照来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那上阕的意境与此何其相似

“知向谁边”这一句得带有潜藏的咏志的胸怀来读才有韵味

小渔船啊,你就是那日月之行,你就是那星汉灿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