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公司亏损逾亿元,工厂迁往中国 -- 春天春潮

共:💬9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公司亏损逾亿元,工厂迁往中国

金融海啸波及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有专家分析今年将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世界经济大气候仍然低迷而且有着近一步恶化趋势。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在去年圣诞节前推出实施价值104亿元的首项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方案。说白了,也就是政府给老百姓发点钱,让大家能够过个年,不管明年会怎样,先把今年混过去再说。圣诞节的销售市场也确实小小的火了一把。

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犹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市场靠输血式的救助,当然不是好的方法。消费信心仍处于低潮,纵观当今的澳大利亚日用百货市场,民众的生活用品,中国制造的比例已经超过百份之八十,特别是纺织,成衣,鞋类。。。中国制造达到百份之九十五以上,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澳大利亚制造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飘洋过海,源源不断地占领着市场 ,挤压着生存空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韬光养晦’用辛勤的劳动来证明我们智慧的博大精深,无论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走向目标。

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行业之间的竞争;目前澳大利亚的成衣制造龙头老大《PACIFIC BRANDS》公司已经濒临倒闭边缘。这是一家生产名牌,中高档服装的著名成衣制造公司,旗下网罗着包括,BONDS,HOLEPROOF,HOSIERY,和KING GEE等众多品牌。生产工厂涉及澳大利亚几个主要大省,雇佣的工人何止成千上万。一向标榜‘成衣’制作精良,百份之一百澳大利亚制造。这几年也是百份之一百的连年亏损,事实上早几年,这家公司就已经把部分品牌的业务转移到中国,用中国制造来养活澳大利亚制造,道理很简单,部分生产流程在中国的品牌就赚钱,反之就亏损,公司用赚钱的品牌来平衡亏损的品牌。

这样一来,问题就产生了,既然招牌是百份之一百澳大利亚制造,标牌上没有注明有部分生产流程在中国完成,在商业行为中是欺诈行为,所以这家公司在几年前就为此惹上官非,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品牌不至于消失,为了保住几千工人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在过去的数年里,联邦政府为这家公司注资了几百万澳元,用以添置更新设备。期望能够增强这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期望是政府的一厢情愿,现实是公司实实在在的面对,日前《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公布,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公司已经亏损1.49956亿澳元,而且公司相信市场可能持续恶化,这标志着公司方面没有信心预测,今年的业绩会有有好转。为此公司作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将进行架构重组,以期达到减低成本的效果。关闭位于澳大利亚境内的大部分成衣制造厂,工厂迁往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品牌成衣今后将在中国生产,标签上会注明中国制造,澳大利亚设计和质量监管。公司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公司以及股东们在未来增加实质性的竞争力,摆脱亏损的困境,进而取得盈利。

公司宣布因为重新组合架构,需要在未来的十八个月里裁撤澳大利亚国内的1850多名员工,这里包括了1200多个制衣厂的工作职位。有七间大型制衣厂将被关闭,整体工厂搬往中国,包括得到政府注资的最新式生产流水线。

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了澳大利亚朝野一片哗然,在金融海啸的阴云笼罩之下,市场低迷,人们惶惶不可终日,《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此举无异是雪上加霜。纺织,成衣,鞋类工会指责这种做法不单打击员工,而且员工家庭以及整个行业均受到影响,工厂被关闭,物料供应商以及业内其他工商机构,都要受到牵连。数千个工作职位流失。工会组织工人们不接受《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有必要完全关闭工厂的决定,呼吁和政府商讨如何来挽救员工就业事项。

澳大利亚政府担心由此引发出企业裁员风潮,政府总理陆克文对于《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削减1850个工作岗位,关闭工厂,品牌改在中国生产的决定极感失望。他在国会例行会议上说“对受影响的工人而言,这是一项破坏和凄凉的消息,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一宗非常不幸的讯息。”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有理。《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主席回音“这是个自由的国度,政府无法改变公司的决定。公司愿意承担遭受裁员影响的工人遣散费以及一切权益。”并且向民众解释“是因为经济低迷所造成市场表现萎靡不振,中高档服装生产成本过高,公司实在是出于不得已才作出这样的决定。”

从表面看,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公司也是处于种种无奈才作出裁员决定。可是《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在作裁员,关闭工厂的决定同时还作出了另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那就是大幅度地提高,高层主管的薪酬,尽管公司的股票价格在六个月内跌幅百份之四十五,尽管被裁员的主要是移民女性,她们很难再寻到另外一份工作。可是这也不妨碍公司的十三名董事的酬金翻上一倍。公司高层薪酬加幅更达百份之一百七十以上,这种做法引起工人们极大的愤怒情绪,甚至威胁将会阻止公司搬运机器设备。澳大利亚总工会主席则痛斥这种行为,是一项‘企业犯罪’。

手头没有资料可以显示《PACIFIC BRANDS》成衣公司是如何把工厂搬迁到中国,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无法证实中国在这次的交易中是赚了还是赔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澳大利亚的就业市场少了1850多个职位。它们跑到中国去了。

吾心系中华= 春天春潮 2009。3。6。

家园 有宝,快来!

先花了再细读。

家园 资本家能过逃过一死,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却难逃下岗的命运

这种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

有点像鸦片战争之前的情况吧,区别的只是帝国主义不再船坚炮利了,不能再拿鸦片来换取中国的价廉物美的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了,

家园 二十年前就显得晚了

别人二十几年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他们现在才这么悲悲切切、壮士断腕地做。

服装制造业现在的趋势,可能是从中国往外流到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换鸟是不是就包括这种鸟?),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正文没理解错,是把工厂设备整体搬迁到中国?难道还要自己投资、自己管理?这个行业用得多的可能是下单制作方式(OEM?),就是公司只做设计、营销,生产统统委托第三世界的工厂。服装鞋帽业这种来投资设厂的,不知道多不多。

总之这家够奇怪的。

家园 现在可以建立并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把上游一并吃掉

需求决定生产

成本决定成败

家园 估计也就说一说,最后搞个办事处

放几个下单和质检的管理人员就完事了。

家园 花一个。不过Bonds的那个广告还是挺养眼地。。。
家园 资本全球化而人力资源不全球化,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不起来。

咋办涅?

家园 这个公司很不靠谱。

转移晚了20年,现在去的目的地也不靠谱。

现在买衣服。已经可以看到孟加拉,越南等东南亚南亚制造了。这个才是趋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