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铲地系列一】锄禾日当午 -- 履虎尾

共:💬83 🌺9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俺们国家山地多

机械化可能不大容易

再则每户就那么几亩地,也不用机械化

培养农场主吧,那剩下来的农民干吗?

家园 浙江大部种两季稻,还可种一季冬季作物

浙江大部,尤其是浙江南部,已经属亚热带气候,一般种两季稻,分别是早稻和晚稻,早稻在盛夏收割,成熟期较短,味道不是太好,而晚稻在秋天收割,灌浆期长,口味很不错。收了晚稻有些勤劳的农民会再种一季冬季作物,或是冬小麦或是苜须(字库没这字),冬小麦产量很低,而苜须是作为绿肥用的。

家园 【原创】我帮农民诉诉苦吧,一苦夏收夏种

我来自南方农村,所以只能描述一下南方农村的劳动生活。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请鼓励我继续写,如果没人看,那就算了。

夏天是农民最忙得季节,忙的主要是收割早稻和播种晚稻这两件大事。没年六七月是早稻成熟的季节,由于这时持续高温,所以成熟期很短,这就导致稻田很晚才能把水排干,到收割的时候田里都还是软土,另外一发明农民也不愿意把土壤弄得很干很硬,否则接下来种晚稻是要花很多力气,但是这软软的土壤决定了萨先生提议的农业机械化很难实施,至少在早稻田里很难实现。不能机械化,那就只能用人力,一到收割季节,农民就要全家出动了,五六岁以上小孩就要去劳动了,6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做饭。割稻的主要工具是镰刀,但也有些对自己高要求的人会用割草的弯刀,飞舞的弯刀银光闪闪,煞是好看,但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尽管革早稻的时候是夏天,但是农民们还是要穿长袖的衣服,因为稻叶是带锯齿的,各位如果记性好的话应该记得小学课本发明镰刀的故事吧。稻子割下来后还要脱粒,这已经实现半机械化了,就是抓紧割下来的稻子的杆用力把稻穗压在由小柴油机驱动的带锯齿的旋转轮上面。上面提过早稻成熟期很短,这样不只土壤还很湿,稻子也很湿,所以把打下来的谷子搬回家非常费力,一担湿谷子约重一百五到两百斤,挑着这么重的东西在软土里高一脚低一脚地前进可不是好玩的事,所以不要惊奇中国的奥运举重冠军怎么都是农家子弟。

谷子收回家了还不算万事大吉,还要晒,这不算什么苦活,主要由老人和小孩负责。但是南方夏天多雷震雨,经常是在田里忙得满头大汗的农民好不容易盼来一点微风的时候,一抬头却发现天那边也爬上了一缕乌云。这时候就要一路狂奔回家帮忙把正在晒的谷子弄进屋,否则谷子就泡汤了,泡了汤就发芽了,就听说过麦芽可以做糖,谷子发芽可就不是好事了。雷震雨来得很快,所以收谷子的动作也要飞快,用钉耙打谷子推到一起之后,就要用手把谷子扒拉进畚箕了,谷子很硬,两头都是尖角(尤其以一种叫竹稞的稻种为甚),这样手和手臂上都会留下很多红点,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有的抓了。

但是这些苦和插秧的苦都还是没法比的。要插秧先要把秧苗从秧田里拔起来,这时手上的感觉很主要,力气用小了,要好几下才能拔起来,力气用大了秧苗倒是很干脆地就起来了,可是根就留在土里了。拔秧时大人可采采跪势或蹲势,或者弓着腰,小孩往往才坐势,毕竟秧田的的土又平又软,但是这秧田的水里出来秧苗,我们的脚还有很多其他生物,譬如青蛙,蚵蚪等,但是蚂蟥,水蛇这些东西也来凑热闹,不过还好毒蛇不喜欢住在水田里。和割稻一样,插秧时也得弓着背。但是要命的是现在我们的脚还要踩在水里,一般水田插秧的时候水深5到10厘米,刚好可以被阳光完全加热,这样烈日从上面照下来,热水蒸气从下面往上升腾,夹在中间的人就闷热难受了,没经历过的人不长时间就会中暑了。话说到这里,有些比较会安排生活的人就有疑问了,既然农村夜生活也不怎么丰富,那干吗不在大清早和傍晚多干一会?农民们也愿意这么干,但是有些小东西们不答应,那就是蚊子,还是田里的蚊子。人怕热,蚊子也怕热,它们也喜欢在凉快的时候出来活动,而活动的目的就是觅食,田里的蚊子那叫多,毒和饥渴哪,也难怪,它们要隔很长时间才能喝上人血哪,而且它们扎针的本事好像也特别好,刺透一层的确良的布料没任何问题。所以呢只能看农民兄弟的特性安排劳动时间了,皮厚的起早摸黑,不怕晒得或者体温调节能力好的中午干活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俺可怕蚂蟥拉

据说蚂蟥不但会吸血,时间长拉还会钻到肌肉里面去,

但同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表弟就不怕,

好像拍拍两下就解决掉啦

家园 喜欢读,

继续呀。

家园 写来朴实无华,爱读!
家园 还有一种叫牛陀的

我觉得也够可怕的。双抢时人要掉成皮,就是这样啊。

家园 好文章啊,感受真切!

期待下文中!

家园 我们那边叫牛蝇

因为长得像苍蝇,那鬼东西牛皮都能扎下去,何况人皮。

家园 【原创】二苦不能自己作主

谢谢各位鼓励,本人工科出身,写东西的水平实在有限,我不过是想让大家了解一点农村的情况。

我们老家在八零年左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当然农民兄弟是不会用这么复杂的名词的,我们就管它叫分田单干。分割的对象是水田和旱地,比较重要的是水田,因为是种粮食的,而旱地的主要用途是种蔬菜,番薯等经济作物。分割的依据是家里劳力以及人口数量,劳力即从事农业劳动的能力的意思,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的指标,其衡量的标准是原来在生产队获得的工分,像我父亲这种民办教师就只能算半个劳力。如果说决定获得的土地数量还有一些客观标准的话,获得那些地块就靠自己在生产队的地位和关系了。当时的管理结构是这样的,最低级别的人民政府是公社(乡),公社管辖生产大队(村),生产大队再辖若干生产队(往往是自然村),生产队下还有生产小队。其中生产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拥有自己的土地,社员和生产工具,所以分田就主要在生产队内进行了。在公平的情况下,每户人家获得的土地是好坏各半的,区别好坏的标准是产量,灌溉,位置等等,没有一户人家的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进行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生产队里的地位不高的话,那可能就要吃亏了。譬如我父亲来自另外一自然村,所以在我们的生产队很受排挤,这是农民的劣根性之一,幸亏我是生产小队队长,我们家的地还不算太坏。

刚分田的时候,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天边的篱笆扎得很密,鸡鸭们都只能望粮幸叹,毕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全家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很高兴,出来上交的粮食其他的都可以进我们的谷仓了。上交的粮食分两类,一是征,二是购,顾名思义征就是无偿上交国库,而购却是农民必须按低于市场价向国家出售一定的粮食。其实刚分田的时候,粮食市场还根本没有形成,我们卖私粮的话还要偷偷摸摸的。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再那么旺盛,而经济作物的需求却上升了。这时有些有想法的农民就琢磨着在他们的田里种点西瓜,蔬菜什么。可惜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那里是产粮区,我们的水田只能用来种水稻。如果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私自”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乡政府的人会过来毁坏你的瓜田菜田,然后还要罚款。

再过了几年,种田成了基本不挣钱,如果算上人力成本的话还是赔本生意的时候,有不少农民就离开土地,去国外,去城市或则去乡镇企业寻找他们的梦想的时候,老人就成了农田里的主力军了,到老人都动不了的时候种田就成为一种负担了。那抛荒行吗?各种税费我们还可以继续交。答案是否定的,国家的良田怎么可以抛荒,赚得种,亏也得种,复杂上级下来视察乡镇领导怎么交代?你抛荒就要交罚款,甚至关你几天乡政府的黑姑隆东的办公室(一种不归政法部门管的临时拘留所或监狱)也不为过。没办法,那就委托别人种吧,那倒可行,可惜你得补贴一定金额的钱给接受这田的人,复杂人家不干,这时良田就成累赘了(罪过,相信老天会原谅我这种不敬的说法的)。

另外一项严重束缚农民的政策就是专卖制度。据我了解,专卖农作物主要是棉花和烟草,农民收获了籽棉和烟叶后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收购处。每年到这些作物成熟的季节,通往个乡村的交通要道都会设很多关卡检查农民或商贩私自外运这些作物,有时还会发生激烈的对抗,因为譬如湖南的农民如果能把他们的棉花运到邻近的广东自由市场卖的话,价格可以高好几倍。其实这专卖制度早就过时并且完全变成了剥削农民的工具了,在抗美援朝的时代棉花确实是战略物资,但是现在的情况可完全不一样了。而进行烟草专卖如果是为了全民的健康,那么要控制的是专卖而不是专买(强买)。

总结起来可以说农民没有选择自己田地的自由,不能决定自己种什么作物,没有种不种的自由,而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的自由也是受限制的。

家园 好文章!抢先顶。

这样的好文章单开个贴来发吧,也能让多些人看见。

其实好象这个河里的超级写手们如老萨、虎子等都不是学文出身的。假日兄大可不必有什么顾虑啊!

家园 履、假二兄虽是为下里巴人张目,可都是锦绣文章!
家园 写作计划

我在农村生活了17年,所以对南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受履虎尾兄的启发,想把农村的生活介绍给各位河友。也没什么规划我就瞎凑合了两篇,我尽量会在每一篇里只说一个主题,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比较乱,一不小心就是流水帐了。当然中国农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在农村成长的过程也经历了不少好玩的事情。

家园 非常期待,等着大长见识了

说到底,中国的大多数人口还在农村。

家园 感同身受,不过我家是北方农村的。请继续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