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铲地系列一】锄禾日当午 -- 履虎尾

共:💬83 🌺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苦不能自己作主

谢谢各位鼓励,本人工科出身,写东西的水平实在有限,我不过是想让大家了解一点农村的情况。

我们老家在八零年左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当然农民兄弟是不会用这么复杂的名词的,我们就管它叫分田单干。分割的对象是水田和旱地,比较重要的是水田,因为是种粮食的,而旱地的主要用途是种蔬菜,番薯等经济作物。分割的依据是家里劳力以及人口数量,劳力即从事农业劳动的能力的意思,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的指标,其衡量的标准是原来在生产队获得的工分,像我父亲这种民办教师就只能算半个劳力。如果说决定获得的土地数量还有一些客观标准的话,获得那些地块就靠自己在生产队的地位和关系了。当时的管理结构是这样的,最低级别的人民政府是公社(乡),公社管辖生产大队(村),生产大队再辖若干生产队(往往是自然村),生产队下还有生产小队。其中生产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拥有自己的土地,社员和生产工具,所以分田就主要在生产队内进行了。在公平的情况下,每户人家获得的土地是好坏各半的,区别好坏的标准是产量,灌溉,位置等等,没有一户人家的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进行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生产队里的地位不高的话,那可能就要吃亏了。譬如我父亲来自另外一自然村,所以在我们的生产队很受排挤,这是农民的劣根性之一,幸亏我是生产小队队长,我们家的地还不算太坏。

刚分田的时候,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天边的篱笆扎得很密,鸡鸭们都只能望粮幸叹,毕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全家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很高兴,出来上交的粮食其他的都可以进我们的谷仓了。上交的粮食分两类,一是征,二是购,顾名思义征就是无偿上交国库,而购却是农民必须按低于市场价向国家出售一定的粮食。其实刚分田的时候,粮食市场还根本没有形成,我们卖私粮的话还要偷偷摸摸的。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再那么旺盛,而经济作物的需求却上升了。这时有些有想法的农民就琢磨着在他们的田里种点西瓜,蔬菜什么。可惜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那里是产粮区,我们的水田只能用来种水稻。如果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私自”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乡政府的人会过来毁坏你的瓜田菜田,然后还要罚款。

再过了几年,种田成了基本不挣钱,如果算上人力成本的话还是赔本生意的时候,有不少农民就离开土地,去国外,去城市或则去乡镇企业寻找他们的梦想的时候,老人就成了农田里的主力军了,到老人都动不了的时候种田就成为一种负担了。那抛荒行吗?各种税费我们还可以继续交。答案是否定的,国家的良田怎么可以抛荒,赚得种,亏也得种,复杂上级下来视察乡镇领导怎么交代?你抛荒就要交罚款,甚至关你几天乡政府的黑姑隆东的办公室(一种不归政法部门管的临时拘留所或监狱)也不为过。没办法,那就委托别人种吧,那倒可行,可惜你得补贴一定金额的钱给接受这田的人,复杂人家不干,这时良田就成累赘了(罪过,相信老天会原谅我这种不敬的说法的)。

另外一项严重束缚农民的政策就是专卖制度。据我了解,专卖农作物主要是棉花和烟草,农民收获了籽棉和烟叶后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收购处。每年到这些作物成熟的季节,通往个乡村的交通要道都会设很多关卡检查农民或商贩私自外运这些作物,有时还会发生激烈的对抗,因为譬如湖南的农民如果能把他们的棉花运到邻近的广东自由市场卖的话,价格可以高好几倍。其实这专卖制度早就过时并且完全变成了剥削农民的工具了,在抗美援朝的时代棉花确实是战略物资,但是现在的情况可完全不一样了。而进行烟草专卖如果是为了全民的健康,那么要控制的是专卖而不是专买(强买)。

总结起来可以说农民没有选择自己田地的自由,不能决定自己种什么作物,没有种不种的自由,而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的自由也是受限制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