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朱镕基的下岗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 思想的行者

共:💬121 🌺22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话虽如此

也要对症下药啊,并不是破产了就一劳永逸

更何况,“稳定压倒一切”,猪总理却搞出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轮子

家园 有啥好奇怪的。农民的观点也不是都一致嘛

当时中专毕业进国企不难吗?呵呵。我认为非常难。因为我记得当时大部分国企并不是公开招人的。比如电力公司缺职工了,自然会从职工子弟中选拔,而不会到社会上、学校里招。当时所谓的夫妻“双职工”,简直就是现在的“金领”。

至于考上大学后进国企难不难?当然不难啦。当时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啊。不过你也可以再多问一句,当时农民考大学难不难?

家园 有能力比自己强的马上让他们下岗。
家园 朱式改革不仅粗放而且粗野。

整个国民经济就是粗放型经济,企业经营

更是粗放。工人成了替罪羊。

所谓是:墨索里尼总是有理。

朱式改革不仅粗放而且粗野。

家园 从大的方面讲朱的功还是大的。

减员增效想法不错,但是在执行中被某些人歪曲利用变成了排除异己的机会。领导干部不下岗,下岗的是具体工作的。其实真正需要减员的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庸才。会有哪一个领导认为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自己下岗,让有能力把生产工作干好的人上来,没有啊!所以闹到最后就是把国营的有用人才赶走没有用的留下。这样国营不跨就变得不合情理啦。

家园 朱镕基的路线早已被否定,党羽也被剪除

你就别在这捧他啦

家园 西方跨国公司的裁员恰恰是它们失去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人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写了一本书,叫做《日本可以说不》---这个我没有看到中文版,但是可以看到部分国内作者的介绍,盛田昭夫就批判美国企业使用裁员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来降低成本

我在企业中的经历告诉我,降低成本主要来自于员工们的自觉的不断的降低成本的努力,需要企业管理层有效的组织员工起来不断的降低成本----比方说时间成本---当你做事效率提高的时候,你的成本降低了,比方说仓储成本,当你的流程非常顺畅的时候,你的中间产品基本上不需要在工场上滞留太长的时间,以及节约原材料,爱护机器降低机器维修成本,降低报废率等等等等很多,都是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企业的认真的组织的

而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将员工裁员从线性化的角度理解,确实企业的人力成本稍微下降了些,但是这样做同时也就意味着此前你对员工进行的职业培训等于0,甚至成为了你的竞争对手的财富

美国企业频繁的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实际上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急功近利的表现,特别的是美国的期权制度导致经理人为了让自己手上 的期权增值,而使用一些看似很大胆的很容易被资本市场认为是有助于改善企业成本的措施---比如大规模的裁员,正是资本市场的急功近利和CEO们的频繁的短期行为,导致美国制造业在绝大多数领域中退守,只剩下几个核心工事,而这几个核心工事随着美国金融泡沫的增大,美国国际收支的日趋困难,也将失去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美国现在剩下 的那些所谓的高科技产业依靠的就是高投资高投入,来源于美国相对充裕的资金供给---那些高科技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依靠资金壁垒美国暂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中领先,但是随着制造业基础的不断丧失,那些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岌岌可危了

家园 说明一下企业中的工人的关系网

我所知道一些工人只上半天班,但是管理层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因为人家有关系网---工人之间的关系网

他手下带了几个徒弟,他的徒弟再带了几个徒弟,以及师兄弟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种师傅---徒弟 师兄弟之间的关系网还是比较严密的

所以当一些人看不惯某些现象,而消极怠工的时候,管理者也拿他们没有太多的办法

家园 这种情况确实有,但是比例呢?应该很小吧

我觉得这不能是国企破产,工人下岗的原因

管理层如果是外地空降,自然难以服众;如果也是地头蛇,那就更奇怪了,他搞不定工人,说明不胜任

要说国外的企业,管理层任务更重吧?要给老板赚钱,还要和工会谈判,威逼利诱,分化瓦解,啥招都要使啊

家园 这个现象不少,不过总数很少

领导盯着的,自然不是普通工人

不过有些情况确实不太好,不少人是被“领导的亲信的下属”排挤,谈不上嫉贤妒能,但是说公报私仇不为过

家园 这事我也知道,不过这是常态么?

这样的情况很多么?

另外,你觉得国企都【或者说比例很大】是这样的旷工工人?

空降的管理层,在那里都不太受欢迎,如果说是土生土长的管理,还处理不了这事,似乎很失败吧?

国外的经理还要和公会谈判呢,分化瓦解,合纵连横,威逼利诱,什么都要做

家园 看法相反

那会中专毕业找个所谓的“铁饭碗”很容易--要记得,那时候还是“分配”,除了事业单位,只能分配到国企,甚至可以说不去都不行。当然,你要是非要去电力邮电这样的国企,一般的中专生确实很难

不过,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样困难,我知道2000左右电力系统的大专生--就是每个省都有的“xx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以后几乎都可以去电力系统--哪怕是不再分配

至于你说的考大学难,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家是国家级贫困县,97年全县不到23万人,考走了一百多个本科生。当然,这个可能是特例,那会我们高中是地区重点,后来成了省重点

但是,我想强调,那会大学生含金量高多了,就我个人来说,我宁可难一点,也比现在读书容易就业难好很多。高考门槛高点没关系,这个靠自己就可以做到。

简单的说,那会农村子弟,只要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就算是鲤鱼跳龙门,脱胎换骨了,现在呢?劳民伤财读出来,找工作难多了。如果想去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恐怕被挤下来的概率大多了。

中国的传统是科举取士,读书好就好前【钱】途,现在什么都乱了。变成了主要靠关系--学历贬值,敲门砖谁都有一块。事实上限制了农村子弟的出路

家园 究竟谁来管---国有企业监管的制度漏洞的分析

国有企业的工人注定懒惰?---那王进喜等人怎么说?

国有企业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上班不会认真---那私营企业中企业机器、地皮等等资产更不是工人的,是不是所有的私人企业的工人都可以吊儿郎当?

为什么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可以积累下巨大的财富?为什么国有企业能够有那样的艰苦奋斗的历史?为什么市场经济以后很多国有企业落马?是不是国有企业天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已经看到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经营得不错

问题在于为什么有的国有企业搞不好呢?

富了方丈穷了庙----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等等的俗语其实告诉了我们国有企业的经营层监管存在着比较大的漏洞,监管者对经营层的监管不到位,就可以导致经营层采取道德危害,导致渎职和腐败的较为普遍的发生

博弈论告诉我们,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显然在监管者和经营层的博弈中,两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国有企业的富了方丈穷了庙,以及随意决策导致企业的重大的损失的渎职其实就是博弈论的理论的一个现实的反应

因此问题在于怎么样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或者说白一点,怎么样看住那一帮人?

如果观察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的话,将其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监管措施,比方说对工程技术的监管,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等等进行一个对比,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

究竟由谁来监管?

这个谁是指自然人,法人是可以监管,但是法人的监管本身也要落实到自然人的头上

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监管----监管责任最终落实到总工的头上,如果出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对不起,总工先生,您需要担负您的责任

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监管---总检验师,如果出了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不起,总检验师先生您准备怎么样来承担您的责任呢?

因此可以看出工程监管是直接落实到人头上的监管,是落实到具体的个体的监管,而不是一种泛泛的主体的监管

国有企业出了重大问题,调查表明,这与监管者没有及时的监管好厂长经理等等经营层人士有关,那么是谁的责任,私人企业的老板是直接自己监管着厂长经理的,所以他看到厂长不行,或者有误,马上会纠正他们,但是国有企业,由谁来纠正厂长经理们的可能的错误决策呢

或者说私人企业老板看到某个厂长不行,决定撤掉,但是在国有企业中,由谁来观察一个国企的厂长是否称职呢?

这都需要落实到人头

现在中国只落实到了国资委,这还是太不具体,国资委该管的一个企业出了大问题,你是整个国资委负责呢,还是国资委的领导负责呢,还是谁负责?

如果是国资委的领导负责,那么多的企业他怎么可能全部照顾得到?

因此,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诸如国资委这样的监管机关就应该明确被监管企业的监管者,这个监管者只需要负责这个或者几个企业的监管,其他企业不需要你管,你监管的这个企业出了问题,比方说厂长出了严重的决策失误,或者有严重的腐败,那就拿你这个监管者是问

只有落实到了具体的人头,才能明确监管责任,才能形成一个监管的良性机制

就如同一个工程不能没有自己的负总责的总工和总检验师一样

家园 想法顶屁用

没必要诛人家的心。

家园 花,下岗政策未必错误,执行细节有重大失误

花,下岗政策未必错误,前30年积累的弊端太多,需要调整一下.执行细节有重大失误,被主流经济学家所误导,被官员利用来进行贪污.

关键还是朱镕基性格太刚愎自用,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点胆色和承担,如蟹帝和影帝这样的货色,除了河蟹不敢做任何事情,只会让矛盾越来越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