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近很多人灰心丧气且烦躁不安 -- 中国失去了一个机会吗 -- btest
最近很多人灰心丧气且烦躁不安 -- 中国失去了一个机会吗?
最近在信息产业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断传出消息,显示很多人灰心丧气和烦躁不安。比如:
1.ARM中国的代表换人,谭军下课。
背景是业绩不佳,ARM在中国的销售可以忽略不计。
2.国科控股卖联想的股权。
按倪光南的说法,国科控股因为不看好联想,所以早点抽身。
联想面临巨大资金空洞,柳传志梦想联想在A股上市圈钱。柳传志还说要做李嘉诚,意思是放弃信息产业高科技,转做地产,能源和金融。这同时也相当于承认了联想收购IBM的失败。
3.李开复高调离职。
李开复离职当然是因为觉得不得意,业绩不佳,时被敲打。他并说,像张朝阳,李彦宏这样的海归在中国不再能取得成功,时代已经变了。他现在高调的做风投。但我认为作为一个信息科技
人不能在信息科技中大展拳脚,李开复做风投也不会有多大成就。
4.张亚勤失去信心。
张亚勤这人向来是很低调的,相对于李开复和唐骏等吹吹擂擂的人。但是最近他却认为中国的教育很失败,
这些都说明中国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在研发方面是相当的失败,这些曾经信心满满的人现在都灰心丧气且烦躁不安了。那么中国真的失去了信息产业赶超世界水平的机会了吗?我们且拭目以待。
是不是太晚了点?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少年班学生,看到30多年一个大师也没出,是否有点伤仲勇?
俺就不改了。
当然不会清楚中国式教育牺牲了多少普通人的受教育权益
智力超常少年受到特殊关照,应该不是坏事吧?
至于教育机会不均等,好像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一样。不知跟少年班有什么联系?
其实,真正能做科研的,是在第一线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他们是科学界的工人阶级,是真正动手做出贡献的人。但是在谈论科技政策的时候,青涩的他们最容易被忽略。我们对中国科研怀有信心,首先在于中国拥有这样一个日益庞大并优秀的科研群体。
我们很容易被少数成功人士的起伏而迷惑了双眼。其实在伟大时代的面前,任何个别人都是渺小的。
事实上, 据我所知, 有几个70后现在做的东西都是诺奖热门。纳米, 干细胞分化, 好几个热门项目的领先小组里都有。目前没人宣传而已, 如果注意看Nature Science应该能看到些苗头。
嗯, 不过如大家所猜想的, 这些人都在哈佛斯坦福之类的地方做tenure track, 而且就算没入籍也快了。 等到结果的那一天, 估计又是和今年一样的“美国/英国华裔科学家xxx”。。。
其实不限于少年班,只要在大陆受本科教育就行。
我很悲观,中国这种政治挂帅,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一方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将有创造力的人过早的淘汰出了学术领域,想出大师,难。
第一,教育部的数字。中国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博士后培养和分级制度的建立。
第二,个人体验。
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准,我有大大的问号。
这不是打仗,也不是比赛。
都是从500万人口的小国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