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鞍山经济发展的问题(一) -- 老焦
鞍山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整个辽宁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和朋友找工作。朋友是鞍山人,也在鞍山投了简历。所以,前段时间,朋友回鞍山面试,我跟随着,面试后,在鞍山玩了几日。这几日,亲身感受到鞍山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当然这也是辽宁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主要有几个差距:
1. 许多人思想上懒惰。与朋友去公安局办一些手续,填完一堆表格后,问民警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办完。回答:不知道,只能等,一般得两周吧。广东省办理相同的业务,明文规定5天内办完。我与民警谈到广东办相同手续只要5天。民警回答:我们达到了公安部全国统一要求;广东那边有自己的立法权;我们不能比。我很郁闷,虽说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慢一些可以理解,但是,两个地区,一个地区比另一个地区的政府效率快很多,是不是竞争中会占优势?许多人只想到达到上级的要求,而没有想到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过还好,有好多地区还达不到鞍山的效率。所以,鞍山的经济还不是最差的。
2. 不尊重人。朋友去面试,因为是集体面试,我也可以跟着。几次面试后发现,鞍山的面试官普遍相当傲慢。与朋友回想起在其他一些城市面试,其他城市的公司接待人员很多给面试者准备一杯水;最起码态度不是很傲慢。真是天壤之别。就冲这杯水,朋友说。如果鞍山不是家乡,他才不愿意回来呢。
3. 不尊重知识。与朋友亲戚朋友吃过好多次饭。见了好多人,几乎涵盖鞍山各行各业。每次,他们都指责朋友社会经验不足;由此引申出读书无用论。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饭店吃饭时,遇上了另一个和朋友年龄相仿佛的人。于是,那天吃饭的朋友的亲戚们一致夸奖那人了解社会,并且一直认为他比朋友更有出息。可是那个人,没上过大学,高中毕业就在社会打拼;朋友一直读书。所以,说朋友社会经验少,我不帮他辩护。但是一个人读了6、7年书,另一个在社会上混了6、7年,这个人在社会上混的肯定社会经验更丰富。某些人由此得出社会经验丰富的就一定更有出息。这说明他们相信社会经验比知识、能力更有用;对于他们来说,朋友还不如把读书的时间用来在社会上混,那样更有用。在他们心中,朋友的学历几乎无用。不能说鞍山人都这样,但是这些人代表了一部分鞍山人的思想。
4. 没有得力的招商政策。朋友有海外亲戚,那亲戚想在国内投资做点什么。正好有一天吃饭,有个人是发改委的负责人。朋友就问鞍山有没有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对方答:没有,中央现在对外商都没有。很干脆。但是,好多地方在中央没有政策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土政策来招商引资。鞍山难道连土政策都没有吗?朋友于是继续问,对方烦了。说过段时间再说,他打听打听。最后,朋友这个亲戚在北京投资了一个买卖。一个发改委的负责人都不能再第一时间说出鞍山的优惠政策,可见鞍山的招商政策不算是很好。
5. 没有吸引人才的政策。其实,鞍山的教育水平并不低,当然是截止到高中。鞍山每年好多学生考入重点大学;但是鞍山没有好大学。这造成了人才流失。每年大学应届毕业的鞍山籍学生有多少回到了鞍山?很少很少。尤其是那些有水平,有知识,有能力的几乎全离开了鞍山,留在外地。没有人才,鞍山谈什么发展?鞍山也许不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吸引人,但是也不是一点优势也没有,当地政府怎么连行之有效吸引人才的政策都没有?为什么北京,上海有?也许有人会找各种借口;他们也确实能找到借口,但是我想说的是,人才凋零是个不争的事实。1978年,改革开放前一年,鞍山GDP排在全国十几位;2008年鞍山GDP排在全国五十几位。这说明了什么?
6. 鞍山不留人。朋友告诉我,很多人在鞍山发了家,最后离开了鞍山,比如大府酒楼老板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不是所有发财的都走了)。鞍山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为什么这些人走了?原因我不总结了,因为我知道凭我的能力也总结不出来。
不仅鞍山存在这些问题,整个辽宁都存在这些问题。可能说话过于直爽,会引起某些鞍山的朋友,辽宁的朋友不爽。请大家原谅,我绝对本意是出于一片至诚。
我前几天还寻思着,今年找工作的话,可以去鞍山碰碰运气呢
“一个发改委的负责人都不能再第一时间说出鞍山的优惠政策,可见鞍山的招商政策不算是很好。”
------------------
看开点吧,很正常,
其实,混日子是一方面。问题是,送上门的肉都不吃一口;他完全可以把握这个机会。但是,人家也许不这么想,或许钱赚够了。按理说,谁招来的商,谁就会得到奖励。而且,投资的人也会有酬谢。
可能人家觉得我们幼稚,嘴巴没毛,办事不牢吧?
听家里人说,现在的市长到处拆房子,有一片房子人都动迁走了,窗户也拆下来了,晚上看着黑洞洞的那种,结果政府不知道为什么又不想拆了,打算每户给一万块让大家搬回来住.还有个亲戚的房子刚收到动迁通知,说是3年后回迁,这三年每个月每户给80块钱租房,只给三年.要知道海城农村一件房一个月都能租100,这80块钱在鞍山哪里能租到房子.听说前一阵就有动迁户去北京上访,好像是政府想先把土地空出来招商引资,结果房子拆了没人愿意来.当初说回迁的当然不干了.前几年鞍钢改制那阵,鞍山市政府前面天天有人静坐,后来再去,门口是没人了,周边角落里面一堆警察等着呢.好在市政府和公安局大楼都挨着.
鞍山经济发展的问题(二)
其实,很多人的思想上是懒惰的。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懒惰的人。这种懒惰,不是体力上的懒惰。而是精神上的懒惰。简单说,什么事情,一想就觉得麻烦,然后找诸多借口不去做。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曾经评选过中国刀剪十大名牌。入围的企业和鞍山毫无关系,甚至和辽宁都没什么关系。作为钢都的鞍山,可以生产坦克装甲,难道生产不了优质刀剪?难道可生产飞机轮船汽车的老工业基地的辽宁,连类似雨伞骨架的优质的钢铁制品都生产不了?不是没想到,不是生产不了,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愿意去做罢了。简单一个字——懒!
中国某些地方的生产的刀剪,行销全国;另一些地方的雨伞,也是畅销不衰。为什么,那些地方的人首先想到了,然后做到了。当一群人拿着酒杯高谈阔论;而另一群人在兢兢业业地创造财富,等待着两群人的未来会是什么?北京,上海,广东的繁荣不是凭空的来的。
记得我在鞍山市公安局遇到的那个警察,一脸委屈的说,我们不能和广东比,人家有国家政策。那个警察年龄和我差不多,算得上是同龄人;在鞍山期间我听到了许多类似的说法。但是,我要问的是,国家凭什么给你优惠的政策?假如我是北京的政府领导,过下下一步有一个大的发展规划,我会把政策给谁?一个地区的政府办公效率高,5天搞定一个手续;另一个2周还无法保证。一个地区的人们懒惰、傲慢,在陋习中无法自拔;另一个地区的人们,思想先进、勤劳,并且已经做出了成绩。这个世界上没有恩惠,一切都是争取来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鞍山以至于整个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在历史上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有过一个很富足的时代。但是,历史上的富裕是怎么得来的?我不怕东北的朋友上来拍砖,历史就是历史,东北历史上的富裕很多是殖民者带来的,不完全是生活在东北的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与之相似的还有香港,香港回归之后,竞争力急剧下降就是一个例证。只不过,香港的老本更厚实,还可以吃一段时间。殖民者带来财富麻痹了许多人。在鞍山期间,有一位长辈,喝多了,面红耳赤的对我们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中国的酒文化。全中国都这样,你们得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没有资格讨论。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全中国并不都是一个样;至少不是都以一种方式喝酒。还有,在那位长辈身上,我一点看不到文化二字,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烂醉的酒鬼在说着醉话。可怕的是,类似于这种长辈的人充斥着鞍山的大街小巷,一到晚饭时间,他们涌入各个餐馆,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与他们寻欢作乐相比,在中国许多人在这个时间段内,还在努力加班工作。一群人在玩,另一群人在玩命,这两群人会有怎样的命运?
还有的长辈醉醺醺的教导我们:“在中国,一切靠关系。有没有能力根本不重要。”当然,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许多时候许多人靠着联络感情更上了一层楼。我的阅历浅,社会复杂得很。我不想妄加评论什么。我只觉得,一个人脱离了能力为基础,只靠关系,能爬多高?当然,只有能力也不行。能力与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忽略能力,只依赖关系,我不确定这样真的行吗?有位前辈一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中国,没有靠关系解决不了的事情。解决不了,那说明关系不到位。……”
我闻到了一点悲哀的味道。
其实慕绥新是从鞍山调上去的。其实他的能力还可以,就是最后成了贪官。
你说的动迁。还有更多故事呢。货币动迁:铁东区的房子按照3500一平给,还要加上折旧等等;最后老百姓能得到3000左右一平。如果在铁东区买新房子,有800元一平补助。实际上3800一平给老百姓。但是鞍山市铁东区房价基本都在4000以上,好房子都在5000以上。动迁户似乎有点亏。
当然也可以选择回迁面积。但是要等三年以上。
有点过了。
搬到滨江了?还是自己干了?
是老孟泰们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还差不多
这个世界上没有恩惠,一切都是争取来的。
是谁把老人画的圈,争取到了那个小村庄?走到今天这一步,又交了多少学费?关键是,得允许人家参赛。老人说了,哪有天生会打仗的!都是从打仗中学习打仗,从打败仗中学习打仗。
鞍山,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区,被划在圈外,多少年啊,参赛资格都没有
鞍山的经济结构太单一,钢铁行业不景气立刻萎靡。一个寒区的内陆城市,也不是交通枢纽,老实说前景不妙。即使钢铁主业,靠本地那些品味低的矿石,也拼不过新兴企业,鞍钢自己也在往营口搬家。这个城市的规模很可能走向长期萎缩
内陆城市有很多,不是交通枢纽的也很多。不是都发展不起来。还是毛主席说的,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人。
资源丰富,地多人少,比关内富多了。
没去滨江也没跳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