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模式之大结局 -- 井底望天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们也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发展下去
停滞是停滞,但是是在一个高水平状态停滞的。而且政治、经济、社会都只需要微调,不久将来也许就能上路。
中国人有时候喜欢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像说日本海外投资,就只说日本人赔了多少钱,不看看人家还是还是抄过底,比如说铁矿石和美国房地产,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
1980年代的日本已经很厉害了。我猜想那大概就是一个政治军事上受他国控制,完全靠挖掘自身潜力的国家能发展到的极限。不同的是中国有可能打破这个瓶颈。一个有10倍的人口,30倍的地盘,政治军事上不受他国控制,有核武器,联合国五常之一,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中国假如也能发展到这个水平。。。结果应该是中美共治世界(G2),甚至是中国取美国而代之。然后利用“霸主红利”继续发展。而不会像1980年代的日本那样自身挖掘潜力已到极限,但依然无法染指“霸主红利”,结果就是后继无力。
有理
三
小泉在2001年4月上台之后,本来号称是要改革来解决日本的经济低迷问题。
他的改革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继续90年代后的日本金融系统的修复工作,解决银行的坏帐问题。第二个就是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希望整合自民党内部,将自民党的主要票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而减低政府对农村为基地的大型建筑集团进行财政补贴。
第三个,也是主要争议的经济政策,就是日本邮政公社私有化。日本的邮政公社本来是政府企业,向人民提供邮件包裹服务,尤其是对农村人口,提供保险和银行服务。作为日本政府最大的企业,大概三分之一的日本公务员(超过40万人)在这里工作。这个邮政公社也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存款银行,大概是2万1千亿美元的在储蓄账户里,1万2千亿美元在保险账户里,占了全日本的四分之一的存款。而且日本邮政还拥有140万亿日元,就是说五分之一的日本国债。
虽然小泉打的旗号,是通过私有化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问题,提供效率,不过反对者怀疑,小泉的真正目的在于打破这个全日本最大的储蓄基金的保守投资管理方式,希望将里面的钱赶一部分进日本股市,来创造业绩。而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也对这块比日本所有私营金融机构的总存款额加起来还要多的大肥肉,自然垂涎欲滴,引起了美国整个政界对小泉政府的支持。
在这些方面,小泉政府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因为他在外交和政治上的改变,包括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强调日本自卫队出海外参加军事行动,还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恶化。这些行为恰恰和日本在经济上,希望依赖亚洲周边国家,来带动日本经济走出困境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小泉呆了5年就下台了,而今天日本民主党就开始要声讨小泉和布什对日本社会的损害。
在日本社会里,出现了两个现象。一个就是飞特族(Freeter,自由身人士)的出现。飞特族在日本指的是年龄在35岁以下,但只有半工或者失业人士。这个族群不包括家务人士和学生,其特点主要是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不是去找份全职工作做,而是赖在父母家里,随便做些低技能和低收入工作,反正吃老爸老妈的,随随便便赚点零花钱。
这一族人在日本增加的很快,2002年数据是2百万,占日本总就业人数的3%,而预计到2014,这个人群会增加到1千万,占大概六分之一。这个人群的增长,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担忧,会对日本的未来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这些人做的都是些什么工作呢?大概就是服务业中的便利店、超级市场、餐馆和快餐店之类。这些工作要求的技术低,人工低,很多工作没有医疗保险和退休基金。当这些飞特族到了30多岁时候,基本上不可能再找到一份全职的专业工作,当然更没有财力组织家庭。
这里面有些人是比较反感日本文化里面那种阶级等级森严,年轻人工作环境充满压抑,希望能够年轻时候自由享乐,而不愿过早加入职业丛林搏杀。但更多的人却是因为日本就业环境在1990年后,非常不理想,没有其他选择。
日本人居住条件恶劣,使一个住房单位里,很难出现两个独立家庭,所以和父母同住的年龄大了,是没办法结婚组织家庭。当这一代人成长到中年的时候,对日本社会将会带来一个较大的冲击。
日本出现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日本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把日本中央银行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下,出现的低价信用贷款,用套利交易的方式,转换成外币收取利息。其实在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本身坏帐太多,而且还要继续扔钱去挺住那些“大到不能垮”的僵尸大企业。而中小企业本来就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这一块低迷,使他们本来就很难拿到贷款的情况,就更恶化。
这个导致了日本对海外投资的金额变得非常庞大,是这几年世界资金到处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些本来应该用于刺激日本内需增长的钱,就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图一 日元对外投资猛涨
今天如果有人在日本谈“内需”二字,大家都会用很怪的眼神看着你。可是出口已经明显不是一个方向,日本的打破困境之路到底在哪里?
这里就要谈到一个新的概念—“准内需”。什么叫做准内需?就是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需,但就是新条件下的内需。其实说穿了,就是在日本身边那个庞大的中国市场,不能当作传统意义的外国出口市场,而需要把中国和日本整合成一个相当于内部市场的“准”内需市场。
在欧洲,这个市场就加做欧洲共同体或者是欧盟,那么在日本人的想法里,就是要有一个东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往小里说,就是东北亚,包括中国、南北韩、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往中里说,就是在包括东南亚的东盟十国,甚至在南边的澳洲和新西兰。
当然如果往大里说,就是把东亚共同体扩展到亚洲共同体,就包括印度等一系列南亚国家,再加上中亚和西亚。
但这个东亚共同体的出现,其中的主要关键,在于中日关系。就算是不用提到在历史上,日本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侵略战争造成的破坏,和后来的日本精英阶层缺乏深刻反省和忏悔,导致中日关系一直坎坷不平。即使没有这些历史问题的障碍,日本仍然在如何决定中日关系在东亚共同体中的作用,一直定位不清。
而这个思维标志了日本人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想脱亚入欧,做荣誉白人的行为划上了句号。以后日本的流行漫画中的日本人形象的金头发和蓝眼睛,也得乖乖回到黑色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的了。看后来的都不到一年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此文深刻,藏宝无限。谢!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四
日本在80年代,经济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在亚洲扮演当然的领导者的角色。
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实力非常薄弱,而当时日本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叫做雁行模式。
这个模式,是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1930年代提出,不过在1960年后获得了广泛的影响。这个模式的基本想法,是一个以西方国家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个布局,就是要保持日本在亚洲区的经济中心地位,利用技术能力的等级差异,由日本担任亚洲经济起飞的领头雁,然后后面第二梯队,跟着亚洲新兴起的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第三梯队是东南亚里面的发展比较快的四小虎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然后最后跟尾巴的就是其他如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等。当然当时以中国的“落后”,自然只可以排在最后一行了。
这个模式后来在1980年的时候,考虑就是把中国排斥在这个模式之外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加入了美国的反苏同盟,开始开放改革,要溶入西方的经济体系。
结果在80年代的发展情况,就是主要来自于四小龙中间的香港的资金和技术,开始向中国的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深圳转移,而不是去日本设计的本来应该去东南亚四小虎的国家,将中国的珠江三角洲一下带到了第三梯队。而在19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萧条,领导能力大受怀疑,而中国的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加入竞争,不光成为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技术转移地方,并吸引了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
当中国成为东南亚四小虎的主要竞争者之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在1997年的爆发,中国彻底取代了东南亚的竞争者,将日本人讲究等级森严的雁行模式彻底打破,出现了一个万佛朝宗的模式,就是中国成为亚洲地区出口经济的产业集散地,负责向西方国家的市场直接出口,而其他东亚国家,不管你的技术是高,还是低,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你送你的原料过来,他送他的半成品过来,在这里集成,然后装箱出海。
不过日本在2000年初的时候,对自己的经济地位还是有一些幻想,那就是当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差不多是日本的四分之一。大多数日本人没有估计到不到10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日本。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困境,和中国经济继续7-8%的增长,那么到2020年,中国经济就比日本要大很多,日本在亚洲经济领导者的地位,肯定就没有了。
所以现在日本考虑什么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在明眼人看来,是可笑的。日本现在需要的其实是救亡运动,是如何通过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为日本陷入困境的经济发展找到出路。并通过这个合作,让日本人重新做回亚洲人,在政治外交上,不在简单地只是美国全球,特别是亚洲政策的附庸,而开始为亚洲和自己的利益开始思考。
所以在日本关于新的东亚共同体的设计中,肯定会抛弃那种雁行模式中对日本垄断的独立地位,狂妄自大的自我肯定,而希望有一种新的模式来整合东亚共同市场。
如果东亚共同体可以做成功,日本就可以将“国内”市场一下扩展很大,就像欧盟的德国一样,享受到市场内部的优先权益,可以让日本的“内需”出现,并为日本资金提供优先的“国内”市场。
但这个市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的中日关系。界定中日关系做得成功,那么只是做中日共同市场,甚至不需要其他国家,都可以达到目的。而这个关系弄不好,那么什么经济整合都是空话,日本人的命运,就只有等死而已。
一谈到东亚共同体,人们就会很容易想起一个臭名昭著的名词,叫做“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这个概念,是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的首创,表达了日本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想成为亚洲盟主的野心。本来如果日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富国强兵,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成立一个东亚同盟,将西方侵略势力赶出亚洲,或者只是把西方国家逼到必须和东方人,平等地打交道,那么其他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别人也不在乎你做个亚洲的武林盟主。
可是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们,想的确实如何利用武力,建立起一个大日本帝国,通过对亚洲邻国进行殖民,或者树立傀儡政府的方法,搞一个东亚的大英帝国,把帝国里面的非日本本土,搞成原材料和产品倾销市场。然后在金融上形成一个日元圈,来和英美势力对抗。
因此这个所谓共荣,只不过日本人自己荣而已,对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确实苦难。
不过否认的是,日本军队在东南亚一些地方的军事行动,在早期确实得到了那些国家要求民族独立,从西方殖民国家统治下的当地人民的配合。比如说在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尼等等,让当地人看到了西方殖民力量,尤其是大英帝国和法国的色厉内荏,是可以被击败的。这些都在客观上,导致了当地独立武装的壮大。
因此在1943年11月5-6日在东京开的大东亚会议,不光是中国的汉奸代表伪中国的汪精卫和伪满洲国的张景惠,流亡印度政府首脑波色、缅甸首脑巴莫、菲律宾总统劳莱尔,和泰国王子瓦泰雅共等等,都来为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捧场。
但是在后来,这些东南亚当地人民很快就发现了东北亚人民早就知道的事实,那就是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只不过是用来打击西方殖民国家的一个宣传口号,日本考虑的只是如何保护和开拓自我的势力。
图一 日本军国主义在伪满洲国的宣传海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NND,小日本想的就是中国的花姑娘啊。
在日本的兄弟们,加把油,日本的男人虽然龌龊的居多。
日本的花姑娘,普遍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