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月与柏杨(读后感)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111 🌺398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说您呐

您要是发现了明月的错误,尽管提。

您要是觉的明月哪段“也许有”错误,尽管说。

可您要是说柏杨那部人尽皆知的《中国人史纲》“也许有”错误,那我就有两个猜测:

1)您真的没读过那么多人对这部“名著”的评点,于是您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没发现柏杨的错误。

2)您觉的柏杨写的有错误,但是我客气的认为您这是客气的说法。

不管哪一条,您拿这样的标准,去评价柏杨的专业史学作品的标准,都是太~~宽松了。不过我承认我没办法把明月的作品同样当作专业史学作品来评价,因为他是没给出索引的。

但是柏杨就不是仅仅不合写作规范的问题了。

家园 嘿嘿,那柏杨岂能让人专美于前?

你说的这些在柏杨那部《中国人史纲》里可是不缺啊。更不要说那部《丑陋的中国人》了。

所以我更看重的是从相对评价看可信度。从这个标准,我对明月的评语是“尚不清楚”,对柏杨的评语则是“不好”。

家园 柏杨有时为了褒贬

做的吃相太难看了。人家捧宋朝财政的好歹要在“贯高丝两”上玩花头,他老先生为了贬明朝捧清朝,就赤膊上阵了。

拜托,大清朝开国也就是三百年前,当大家不清楚人家怎么挣钱的?有他这么个比法的吗?连清朝“减少100%脂粉钱”这种大话都说出来了。

明朝烂的地方那么多,明月那种相对比较“捧”的写法都能透露出很多。但是不是您老先生这种写法的,尤其是您还是当作专业文章发表的。

家园 我说明月伟大大部分是因为他几以一人之力

扭转了大众对明朝的误解,在更多的人中普及历史。

既然庙堂与江湖是两个不同的视角,当年明月取一端写也未尝不可。《明朝那些事儿》更多是一个个事件的组合,告诉你当年庙堂上发生了这些事情,人们是这么表演的。非要从中得出历史规律,好象与作者的写法背道而驰。如果一定要说“规律”二字,那么明月传达的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规律”吧。

我也对明末的部分不大满意,但是不至于让我觉得他是JY、国粉似的写作。

我觉得你想看到一部为普罗大众接受的“正史”,只是那样的著作尚未诞生。有了明月的铺垫,应该不会太远了吧。

家园 算个历史故事集锦吧

只是感觉明朝的历史实在不好写,前面还好,明朝也是曾经如此的伟大。但从于谦开始,更多的就是宫廷的斗争了,走马灯一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额,虽然历史事实如此,不能怨当年明月,但感觉没前面好看。

而且越到后面越有暗香所说的感觉 —— 一方面是对农民革命的评价上,另一方面是材料选取上。虽然说后朝抹黑前朝是常事,但。。。明朝的后几个皇帝们没谱也没得太没边了,刻意去找闪光点就有点。。。

一个朝代的兴盛,必有激动人心的地方;而一个朝代的灭亡,也必有楼塌宴散的原因。贞观之治的缺陷和靖康之难的闪光,这些都肯定能找到,但这样的历史就失去了本意吧。

家园 花:明月将笔锋对准庙堂,看到了偶然。而柏杨先生则在民众的

的哀苦中看到了必然。

我想若是与楼主对面聊天,当是人生一大乐事

家园 越发掘就越能理解人性本恶

知识分子却不承认这个事实,抗拒真相,写出无数粉饰文章,创造几多圣人。

社会就在自我麻醉中继续前行。

家园 学史不精

而且看明月比较挑剔,看柏杨比较宽松。

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或许柏杨思想重平民倾向比较对本人的胃口。所以潜意识里很宽容。

现在也很迷茫,似乎是柏杨先生的方向比较正确,选择视角比较好,但是可信度弱。

明月的方向有点问题,但是可信度比较高。

很多人可以拿着可信度很高的史料写出非常有倾向性的文章。但历史文章的价值又在于其可信度。。。

文字和历史都太过复杂,即使是通俗历史的较真也需要很高的修养,受教了,以后不敢妄加评断。

家园 我在后面那个帖子里说了

我更多地认为明月是选取了一个角度来告诉我们某个阶层发生了什么事,不是全景式的。

后朝对前朝的抹黑很夸张,流毒甚广,历史学家自己还不一定不受影响呢。即便历史学家个个没有偏见,立场中立,大众还是会继续流传那些不靠谱的传说,比如秦始皇的遭遇。

明朝后期皇帝中很荒唐的几个,明月对正德的确偏爱,但是对嘉靖、木匠可没有挖掘什么闪光点,说嘉靖很聪明并不算是粉饰吧。

家园 这就是历史的作用了

我们总结我们的一件事情,如果成功了,我们称之为“经验”,如果失败了,叫“教训” —— 这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我们要总结呢?因为我们下次再碰上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按照成功的经验,或者避免失败的教训,我们都能把事情做好。以上就是历史的作用了。

我们是知道明朝最后是灭亡了,那么明朝后期虽然依旧不断地出将军,出权臣,但它还是灭亡了。与其说将军们如何英勇,权臣们如何机智,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灭亡了呢? —— 明月给出的回答是“天数”,这个,让人费解啊,一切偶然都是孕育在必然性之中啊。。。

家园 窃以为,明月对明朝太乐观,柏杨对中国人太悲观

还是黄仁宇的比较客观些。个人浅见,别拍我

家园 补充

我不是说这两本书不好看,相反,都是很好看的。只是觉得个人情感色彩较多

家园 有道理
家园 呵呵,最后那句话只是调侃

类比两本书中历史常识错误的一个夸张说法而已。至于结论,我想有常识的人都不会认为,我真觉得

《明朝那些事儿》应该进历史专业教材。

老兄既然喜欢推敲,不如推敲一下,十万太监和九千宫女如果挤在明朝内宫里将是个什么景象。再去查查明朝政府的岁入大致是多少。

家园 他说的太监,只是指“内监”

柏杨的十万太监说,取自清徐锡龄、钱泳著《熙朝新语》所载

“康熙四十八年,上谕大学士等曰:“明季事迹卿等所知,往往纸上陈言。万历以后所用内监,曾有在御前服役者,故朕知之独详。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至世祖皇帝登极,始悉除之。紫禁城内砌地砖横竖七层,一切工作俱派民间。宫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