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月与柏杨(读后感)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111 🌺39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明月与柏杨(读后感)

    明月与柏杨

    提出他们两位,主要是因为两本书《明朝那些事》和《中国人史纲》。本人属于历史初级爱好者,对明朝历史也不算很了解,在这里只是单纯写写读后感,说说这两本书给人的感觉。

    《中国人史纲》是我看的第一本通俗历史书籍,而《明朝那些事》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历史相关书籍。

    历史书籍和历史相关书籍还是不一样的。

    偶然还是必然

    《明朝那些事》非常好看,其中最好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无论是忍者徐阶,还是嚣张的张居正,还是顽童朱厚熜,都写的很精彩。甚至连一些过场人物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明月写的最多,也是写得最好的人物就是国家公务员和将领。

    看着明月书,常常感慨这就是所谓肮脏贪腐的明朝官僚阶层吗?这就是所谓贪腐无能的明朝末期军队吗?

    怎么能人强人这么多?怎么明朝还是灭了?

    看到最后民变如火滔天。而崇祯还在努力支撑,而各位强悍将领镇压起义军。明月对于崇祯对于这些将领们从来不吝笔墨的赞美,绝对是华华丽的正面角色。

    而李自成等起义军却被写的流寇般狼狈,最终获胜也是对手犯错误导致。看到最后就好像明朝最后也很强大,崇祯很勤政,大臣很认真,将领很努力,很出色,但最后还是架不住天灾人乱外族入侵,一个王朝因为种种偶然生生给折腾死了。

    明月写得很精彩,可总觉的少点什么。

    后来又重温一遍《中国人史纲》,才想明白。

    如果说明月写的都是明朝灭亡的偶然,那么柏杨先生则试图写出明朝灭亡的必然。

    在《中国人史纲》里,明朝只是几个章节,所以柏杨先生并没把精力花在刻画宫廷斗争以及朝廷纷争中。

    相反,柏杨先生的每一个章节都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下层人民。如果是盛世,那当然没什么可写,就是大家吃好喝好,业余再搞搞音乐做做诗。

    如果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那么可写的就多了。比如明朝末期,柏杨先生用了一个小节来写农民暴动,从作为导火索的旱灾蝗灾开始,到官员的贪污腐败,下层农民不反抗就没法活下去。。。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例写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发展流程。

    初期:受欺压,不反抗必死无疑,于是被逼无奈揭竿而起。

    中期:具有一定实力,试图与朝廷和解,但不成功,即使归降也不会有好下场。

    后期:民变如燎原之火,全国到处都有柴,下层知识分子也加入民变,农民最终与知识分子联手,并找到正确的政治宣传口号,势不可挡,也骑虎难下。

    初期,中期,后期,平民都不可能与政府和解,也就说政府彻底站在平民的反面,连个和解的机会都没有。

    柏杨先生用各种史料表达一个很朴素的观点,也是一直在柏杨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观点: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明月将笔锋对准庙堂,看到了偶然。而柏杨先生则在民众的哀苦中看到了必然。

    人性还是非人性

    在柏杨先生笔下,明王朝是一连串草包恶棍型的君主。每个昏君暴君都坏得不行。

    而明月披着一张非常人性的外衣,在他笔下有绝对的好人,但没有绝对的坏人,再坏的人也有好的部分,尤其是皇帝:顽童朱厚熜跟小王子有一场旷世大战;朱见深有一段凄美的忘年之恋;亡国之君崇祯是勤政爱民节俭的典范;信任王振,造成土木堡之变,杀于谦的朱祁镇是个好人而非好皇帝(啊,呸!)。

    总之有坏到骨子的官,有坏到骨子里的宦官。唯独没有坏到骨子里的皇帝。

    当然按照现在非常流行的观点,明月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可我听到这个“人性复杂性”就反胃。

    人性是什么,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就像是普通人,爱玩点,没什么,顶多算个性张扬,行为艺术。

    但是一个皇帝爱玩,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就麻烦了。他会让很多很多人家破人亡。

    即使他本身没有这个想法,即使他本身会表现出一些可爱和善良部分。但这些都不足以抵他的罪恶。

    人不只有动物性,还有社会性。

    而人的社会性也分大和小。小的部分,比如作为一个丈夫对妻子好。在这一方面,狼,某些鸟类还有某些灵长类(严守一夫一妻制的白眉长臂猴)比很多人类做得都好。

    大的部分,也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性更为复杂,比如作为一个老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大难来临的时候保护学生。比如作为一个皇帝,即使不能造福天下百姓,也至少要让大多数人都能过得下去。

    如果一个人只顾及动物性,而无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这个地位应尽的职责,那他与白眉长臂猴有什么分别。

    整个《明朝那些事》里最让人恶心的段落就是明月对朱祁镇下的批语。

    他是好人,但不是好皇帝。

    个人觉得应该改成:

    朱祁镇是个好的灵长类动物,但不是个好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首先我要申明一点,我很喜欢看《明朝那些事》。虽然它有很多不足,但作为一本历史相关类读物,《明朝那些事》非常成功,至少它吸引了很多人是去注意历史。

    不过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并非历史书籍,也不是房龙那样通俗历史读物。虽然明月再三强调自己是基于正史的,但《明朝那些事》本质上是本取材历史的小说,跟《三国演义》性质类似。

    明月从头到尾写的是人物,而不是历史。

    他看到狭义的人性,却看不到更广泛的人性。他看到精英才子阴谋权术,却看不到历史大势取决于民。

    虽然明月曾很煽情的说历史就是由普通人书写的,但在他书里看不到这一点。尤其与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对比阅读,这种差别更大。

    这有点像《三国演义》,众将厮杀何等精彩,让人神往。但是翻翻史书却发现,三国混战人口仅存十分之一。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只有户数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金兆丰《中国通史·食货篇》)

    《三国演义》里只看到那乱世英豪却看不到乱世人。

    不能说《明朝那些事》和《三国演义》不好,那是小说,是为了娱乐大众。

    它不能承载更多东西,也没必要承载更多东西。

    但是明月自己的一些解释却让我非常郁闷,他一直在说:这是一本基于正史的书,这是一本表面很娱乐,内在很严肃的书。渗透着对历史的感悟。。。

    这似乎大约可能也许是装B?

    不知道明月自己能否意识到《明朝那些事》的问题,如果意识不到,也就算了,如果意识到了,还说这样的话,那就近乎虚伪。

    但问题不是明月能否意识到,而是广大读者能否意识到,尤其是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

    月亮上的光

    之前说的一堆,也只是月亮上的阴影。明月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两个就是:

    1.他挖掘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比如忠君,比如天下为公。

    2.他表现了很多古代优秀的英雄。(ps:明月又再多不足,但单凭他写于谦,写戚继光,写朱棣,写郑和的段落就配得上他所赢得的赞誉。)

    很久以前,我看历史书的时候,常常会奇怪,历史上那些忠臣们,应该是正面人物的,但为什么历史书上总说,那是封建愚忠呢?

    应该怎样看待忠君思想呢?

    明月算是给出了答案:忠臣是可敬的,任何忠于自己的道德理念的人都是可敬。虽然道德理念不可能超越时代限制的。

    tg毁了很多老的道德理念,虽然我个人觉得多数封建思想还是毁了比较好,而且tg建立新思想,新道德体系更出色。但是思想觉悟不能强求,而道德理念也不能分好坏,而看是否适合目前的社会。

    现在国学那么热,是不是我们还真需要某些老东西。

    革命畅快淋漓,革命也伤筋动骨,尤其伤树根。tg革命的时候是不伤不行了,现在又开始养树根了?

    革命者

    看柏杨先生的文章,常常有种感觉---这是个革命者,简直是跟tg一条心的革命者。

    在情感上,柏杨先生一屁股坐到平民百姓一边。中国人史纲里,每一章大约十个段落,至少有2个段落的文字都是写平民的。在通俗历史书里已经算是相当厉害了。

    整个中国人史纲里,柏杨先生总是不惜余力的同情劳苦大众,支持被逼无奈的反抗者,否定昏庸的统治者。

    不过仔细看,与tg还是不同:

    1.《中国人史纲》里经常能看到民权,民主,民生的影子(民族思想相对少点),比如以民权思想反对文字狱,以民主思想反对专制,以民生思想反对贪污腐败苛捐杂税。

    2.柏杨先生看到历史(看得比明月清楚),所以想创建一种理论来解释历史,他将中华衰亡的原因归结于思想禁锢,形成了酱缸理论。该理论很生动,但很难说服别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严谨和理性。

    3.柏杨先生有太多感情。对弱者的同情,对残暴者的仇恨,这些是柏杨先生最可贵的部分。但也让《中国人史纲》缺了深度。与之对应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忠实的将城邦的兴衰以及民主制度的优势和局限表现出来。这种冷静反到造成整体的震撼。每读一遍,都能得到更多东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实在有太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敢说自己读懂了它。推荐河友阅读的同时,也推荐jy阅读,尤其是“出征西西里”那一段,能治愈民主幻想症。)

    明月给果粉的启示

    要是果粉们有兴趣,倒是可以按照明月写明末的方式给国民党写部史书,很多料子可用。比如爱妻模范张灵甫,黑衣校长蒋中正。。。

    通宝推:细雨梦回,木雅之岗,玉垒关2,燕人,路人癸,
    • 家园 能人多,也不代表这个国家不灭亡

      中华民国就是很近的例子。镇压农民起义,能人多得很。但问题是这些能人把自己的能力用错了地方。你这个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改变农民起义的土壤,而不是不停的杀人,杀人。

    • 家园 又现挖坟党,还好埋得不深。花之。
    • 家园 最后这句亮了

      两年过去,ms确实有人在做这方面努力哦

      要是果粉们有兴趣,倒是可以按照明月写明末的方式给国民党写部史书,很多料子可用。比如爱妻模范张灵甫,黑衣校长蒋中正。。。

      • 家园 哈哈,最近遇到过类似的文章

        我来列个框架:

        A,大义有亏,但是对老婆/女儿/妈妈/其他任意谁很好,或者能写诗/画画/喝酒/说过某句名言。

        结论:A是有人性的,A是个好人,A很有才,荒谬的是时代/社会/命运/任意什么东西。

        B,大义无愧,私德不错。gcd宣传的时候过头了。于是拿出货真价实的证据来证明B是个虚伪的人,是个沽名钓誉的人,是GCD的牺牲品/炮灰/蒙蔽者。

        结论:XXX(怎么替换都行,反正劣质攻击总是类似的,有深度的攻击则各有各的不同)统治下,根本没有英雄,人人都被异化的没有人性。

        这个时候围观群众出来反驳一下,炒成一团,于是A和B成了一个级别的人了。

    • 家园 看到这样比较,想起了电视剧‘走向共和’。

      中国人史纲N年前就知道,但是从来没读过。

      一帮猥猥琐琐小瘪三样的人物推翻了干国忠良们殚精竭虑为之奔走、呼号甚至为之付出血的代价的大清王朝。

      当年,太祖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三十年后,‘人民’的形象审美疲劳,于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又重新占领了阵地,不过这次加上了‘人性’的前缀。

    • 家园 我觉得《血酬定律》可以总结中国皇朝的革命史

      夸张点说,我看了那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从来没有一本能够比吴思的《血酬定律》讲述的道理更深刻,正如同这部小说的提名,讲述的是‘生存游戏’

      • 家园 血酬定律其实没啥深刻的

        无非是用经济学来分析人群的行为罢了。 吴思特出的在于他掌握了大量明清历史的细节,将之一一安排入位。

        • 家园 血酬的概念,我感觉是经济学概念里的机会成本一个实例

          不了解吴思,所以不敢乱说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影响什么的

          个人感觉机会成本的概念比血酬更加简洁。

          很轻松的看出来,他设定了如下的模型

          设定前提在理性人的判断里,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是最优选择。同样的时间里,土匪和良民是只能选取一样作为谋生的手段,排除其他干扰因0素,

          那么,当土匪的机会成本,是同样的时间里去当良民能够取得的收入。

          良民的机会成本则刚好相反。

          当土匪的机会成本+实际成本更高的时候,去当良民是理性人的最优选择。

          而良民的机会成本+实际成本更高的时候,去当土匪是理性人的最优选择。

          后一种情况下,

          当土匪取得的收益-当良民取得的收益=血酬=当良民的机会成本+当良民实际成本-当土匪的机会成本-当土匪的实际成本

          此时,血酬为正。

          前一种情况,则血酬为负。

          血酬为正时,整个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小于消费的物质财富,社会崩溃

          血酬为负时,那么社会积极发展。

          而在积极的自由竞争市场状态下,应该处于均衡状态,血酬为0

          但实际生活中,有政府或者洋人等等垄断组织的存在,去当土匪或者去当良民的实际成本逐渐扩大,演化出法酬等等其他概念,使得等式中间的血酬为0,处于均衡状态。

          我喜欢吴思这个经济模型的设定,有意思极了。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你这个是通用模型

            血酬研究的是,濒临生死线时的临界状态.

            • 家园 你说的崇祯死弯乜?我正好觉得自己说得不太清楚呢

              你来说一下好不好?

              我准备好花儿了。。。

              • 家园 读历史要很小心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林黛玉....

                我们是从一个尽信书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从小就习惯于被灌输,而没有培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环境.

                我觉得崇祯死弯,同时伴随着几个进程,而在崇祯朝集中暴发.比如说土地日益集中免税负的士大夫手里,每一次加饷,都是加剧了这个土地的集中过程.一直到雍正朝的官绅一体纳粮,才算解决这个问题.

                我第一次接触明末的历史,是小学时读的杂志上的连环画,有一篇史可法探监左光斗.那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名字,接触东林党这个词.要到互联网时代,才知道东林党在满清下江南时的表现,才知道魏忠贤时代还有浙党楚党,才知道史可法在南明的表现是有德行而无才能.

                进了初中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姚雪垠的<李自成>,整一个伟光正的形象啊.牛金星的形象倒是有够萎顼的.也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才知道顺朝在政权建设上的无能.

                袁崇焕就不说了,最初的印象是金庸的<碧血剑>来的,不管现在对他的争议如何,至少越权擅杀大将,越权私自议和,给魏忠贤造生祠(被杀的毛文龙却一直没建这个),夸大军功,军资使用上浪费而低效,这些都是铁板钉钉的.他的平反工作是由喜欢修改历史的乾隆来做的,那一支满人后代的传承也颇可疑,基本上是在自说自话.

                皇帝在政权中起的作用也很有趣.以前读书时书上说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或者在皇宫里设市场,说明这些坏皇帝要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负责.但是后来读书时书上却说,这个政权在设计上,政权的运作不依赖于皇帝,所以几十年不上朝,仍然维持了基本的运转.这样的话,社会出了问题,根本就是明太祖和成祖的责任,而不是后面这些皇帝的责任.而末代皇帝这么勤政,却反而连出昏招.

                太监的作用也很有趣.以前读书时,矿监一向是被作为反面典型的.但是后来读书时,才知道原来皇帝不把太监派出去,税收就被官员们吃掉了,盐场的产盐量,海关的关税,都萎缩到离奇的数字.

                吴思的书,有一个视角是别人很少看到的,就是"吏"的作用.吏,以及依附于吏的白员,对应于今天的城管,协警,楼脆脆的老板(梅陇镇镇长助理,非公务员编制),查黑出租车的钩子(替政府机构干活,有公权,却完全没有公权的身份).这种私有化的公权是怎样产生,怎样扩大,能达到怎样的极限,和黑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死弯是宏观分析,吏是微观分析,吴思首先做了这些研究,这是他的地位所在.

                关键词(Tags): #政治#明末#读史
                • 家园 我们是从一个尽信书的时代成长起来的

                  我们是从一个尽信书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从小就习惯于被灌输,而没有培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环境.

                  送花

                • 家园 踹乃,跑题。。。

                  关于吴思以及他的地位,抱歉我是打酱油的,所以他的功绩如何定位,我并不感兴趣,很直白的说,我不清楚不关心也不参与,我所关注的仅仅只是是他理论的逻辑性,和可运用性。

                  血酬定律所运用的逻辑框架非常漂亮简洁,我很喜欢。

                  至于吏本身如何,坦率的说,在这个逻辑中作为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我直接默认了它的存在,它被发现的震撼意义,我无意作出任何评价。跟在暴笑痴背后的帖子,是因为用经济学来分析人群的行为这句话,勾出了我把这个框架写出来的兴趣。

                  呃,我所想问你的,是那个“血酬研究的是,濒临生死线时的临界状态.”是不是指的崇祯死弯,如果是的话,通用模型在频临生死线上的演变能不能加以解析。

                  刚好崇祯死弯我自己下面倒是有写了一点分析,但是我嫌自己写的不好,还不如吴思自己的表述更加简洁,想看看你怎么写。。。。结果乜。。。你跑题跑到外婆家里去了,变成了阐述,引申和分析,写的非常好,但“血酬研究的是,濒临生死线时的临界状态.”的模型涅????不带这么挖坑拐人跳的。。。怒,带上尖尖的指甲套来掐你一下。。。

                  所以。。嗯。。。虽然你说得挺好的。我决定先打白条花一个,等你写了解析再说。。嘿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