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天下大观】契丹寻踪 -- 契丹人哪里去了? -- 青稞酒

共:💬19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天下大观】契丹寻踪 -- 契丹人哪里去了?

[Flash=660,525]http://www.youtube.com/v/_KKtK6L4XOA&hl=en&fs=1&border=1[/Flash]

关键词(Tags): #天下大观#契丹#中国#历史
家园 沙发.
家园 失踪的契丹人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天书”之谜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契丹王朝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

大辽灭亡

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

契丹文化的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分析发现,从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辽朝后......

耶律楚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凤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诣深厚。他是目前全世界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专家。刘凤翥说,关于契丹文字有两个缺憾:一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发现的,都是墓志铭。二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用契丹文编写的书籍。因此,不仅解读契丹字还有许多困难,而且从已经破解的文字中也很难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写......

契丹人哪去了?

契丹文化消失了,那么,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也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附近的契丹人,再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不断出土的文物就是他们留下的脚印,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

契丹人后裔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

不知道全文转载是要被举报的,不好意思。

还是我自己修改一下吧,省的让人举报!

这回的文字量连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了,应该不算全文转载了吧?

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家园 你这属于全文转载,不能这么干的吧?!谁来举报?
家园 与出土的契丹女尸DNA对比,达斡尔人,还有云南某村子的人

可能是其后裔.

家园 俄语,突厥语中,中国就是契丹

这充分证明契丹就融化在中国中,至少在外人看来就是这样。另外,契丹和蒙古的血缘很近,蒙古兴起时,大批契丹人投入蒙古中。契丹核心故地赤峰,当地人的面相和契丹画像非常相识

家园 说来偶一直觉得这类DNA比对法误差率还是有的。

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操作。可是作为一种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方法,基因检测之所以如此广泛应用在考古上,还是因为它快速高效容易出成果吧。

家园 赤峰是契丹的核心故地

现在赤峰这个地方的民族组成基本上以汉、蒙、回、满等族为主。人

其中汉族很多都是清后期移民过来的,主要来源地是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土生土长的当地民族很少。

即使是当地存有少量的契丹民族,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也几乎没有民族特征了。

契丹核心故地是赤峰没错,

但是说“当地人的面相和契丹画像非常相识”恐怕就值得推敲了。

在汉族政权建立的宋朝同时,也是契丹民族的黄金时期

被金灭国过以后,契丹就再也没有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出现。

在元朝初期还有个耶律楚材的宰相(耶律是契丹的国姓),等到元朝后期契丹这个民族湮灭无迹了。

个人以为契丹这个民族有很大的可能是融合到当时元朝的蒙古族里去了。

家园 排除操作失误,DNA比对法的误差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比如在法医鉴定上,DNA比对的结果称得上是铁证。当然,自摆乌龙不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01878

家园 契丹女尸中的DNA提取没有成功

央视的一个纪录片中跟踪过这次提取。由于年代长远,骨骼中的DNA含量太低,无法有意义的提取

家园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俺虽然认为这个在考古学上应用比较急功近

今天才看到的,不知真假,估计多半可信。。。

犯罪现场的DNA证据,在目前刑事鉴识科学中是证明歹徒的铁证,但以色列最新研究显示,血液、唾液等DNA证据可轻易伪造,“只要大学生物系学生就做得到”。未来DNA证据的可信度恐将蒙上阴影。

用头发就可造假

这项研究报告刊登于《国际鉴识科学:遗传学》(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期刊。作者福容金(Dan Frumkin)是特拉维夫Nucleix公司创办人,销售号称可检测真假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样本的产品。

研究人员以两种方式假造出DNA样本:第一种方式,他们采一女子的血液,去除其中含DNA的白血球,再将一名男子头发的微小DNA放大后加入女子血液。由于红血球不含DNA,因此女子血液中只能测出男子的DNA。这份样本被送往美国知名鉴识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是一份男子血液样本。除头发外,口香糖、烟蒂、杯子均可采得DNA。

另一技术是研究人员建立含有数百组DNA样本的数据库,要制造一组符合某人DNA特质的样本,只要从数据库撷取DNA片段加以混合即可。理论上这些假造的DNA样本都可被安排在犯罪现场。

家园 长见识,刑辩律师又多了一个切口

移花接木不是DNA鉴定技术引发的手段。当年白宝山袭击哨兵时就故意把别人的烟头遗留在现场。可以想象JC叔叔做了不少无用功。

栽赃是故意污染。在学术上面对的则是无意污染。古尸中DNA的含量质量都已经很差。在挖掘,转移,保持和提取的过程中都可能被人或其它生物污染。工作人员要有充足的对照实验剔除这些因素。

一个可靠的学术结论一般要多条独立证据,而不依赖于孤证。尤其当孤证与常识或其它可靠的证据不符时,推理更要谨慎。当年陈章良的恐龙蛋基因(我怎么打喷嚏呀)有一个重要弱点。恐龙是爬行动物,但与现代动物对比,陈章良的恐龙蛋基因与两栖动物更象那么一点点。更重要的,化学家根据DNA的化学性质推算在千万年的化石里不能保存有意义的基因片段。所以,恐龙蛋基因的学术价值基本可以忽略了。

这篇文章是对古生物DNA比较权威的阐述。

http://www.nature.com/nrg/journal/v2/n5/full/nrg0501_353a.html?message=remove

1. 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遗物中提取DNA使我们能研究灭绝师太,很酷。

2. 根据DNA的化学性质,想研究一百万年前的DNA就过分乐观了。

3. 古人类的DNA最困难,因为排除现代人的污染不容易。比如,在很多古动物尸体的提取物中发现人DNA."我们相信很多发表的古人类DNA是不可靠的"。

4. 我们在5-10万年前的古动物DNA上有很多进展,如澳洲袋狼恐鸟,被美更新世野马和欧洲洞熊。

5. 尼安德特人DNA使我们对人类进化路径有更多的认识。另外,目前在现代人中看不到混有尼安德特人遗传物质。

6. 不要忘了古粪。

家园 花一个~
家园 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我们实验室现在是做dna鉴定物种的,就曾经在样品中发现混合。究其原因,可能是大个体吃掉的小个体的物种(这些物种大小在2mm以下),然后就被我们整个拿来提取dna了。

从实际操作上来说,提取dna当然很容易受到污染。然而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尸体其内部的dna应当不是那么容易被玷污的吧~而且由于关注的基因片段不同,做出来的结果会在网上进行比对,从而除去非人类的基因在里面的干扰。一次我师兄送出去的dna样本,测出来的结果返回,他觉得不是很对,在网上一比,居然是大米的某个基因序列~~~

其实,我觉得尸体的dna还是很有可能被提出来的,关键是可能都断裂成碎片了,不能用于扩增。

家园 弄干净全血中的白细胞,绝对是技术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