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而是诡辩了。
生命如何产生,只能靠科学解释,而不能靠中医玄之又玄的理论。
玄之又玄的理论,各大文明多如牛毛。中医不特别。
病人有知情权是不是胡闹,这不是医学问题,是法律,为什么有这个法律。
因为社会进步了,才有这条法律。
不要告诉我,你不是生活在现代社会。
医学关乎人命,从来都是一个很政治的问题。
不讲政治的医学,更没有前途。
采药很有些古风啊!说说经历。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花草可以当药?说些简单的常识,说不定到时能救救急。听说现在的药草的药力已不必以前了,是吗?
昨天被催着关电脑。所以随便写了几句。本想一早回个正式来着。结果机器崩溃了。汗!
生命如何产生,该由谁来解释,真正的科学是不是你所说的那个科学,是一个引起很多学者困惑的事情,你在这里就下肯定的结论是否为时尚早。因为如果看历史的发展,在中国的科技曾经领先的年代里,我们驳斥西方的科学“不科学”是不是有资格呢?谁是科学,谁不是,不是由谁领先说了算的。我可以说出什么是中医,不过我问过很多人,支持科学的人,他们似乎对科学是什么也很糊涂。
个人以为,你所说的科学改成现代西方自然科学似乎更能表达你的意思。事实上你所说的科学,改成现代西方技术体系更精确写,因为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和自己相关的技术,而非科学。by the way 我也是搞理工科的,呵呵。
至于知情权,或许大家站的立场不同。从法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知情权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从医学的角度,知情权并不能给患者带来什么。即使最搓的医生,当你手拿录音笔数码相机,想把他的一切作为呈堂证供时,他也有办法对付你,这时候知情权收获的只能是医患关系的异化。
至于医学和政治,我只能说政治需要医学,但纯粹的医学是不需要政治的。
采药现在基本是各高校中药相关专业最有意思的事情了。只是现在也被教学大纲什么的困住了手脚,而且安全也是第一位的。要是哪个迷路了,或者谁被蛇咬了,故事就玩大了。
现在的药材比以前已经少很多了,毕竟环境不如从前了。药力的下降在野生药材尚不明显,主要是栽培品种比较显著。我在新浪有个BLOG,曾经写过去年采药的过程。还有图片,这里就不重发了。
中医是很灵活的东西,和世界潮流标准化傻瓜化格格不入,中医不敌经济家。
当你曾对外企的这个要求赞叹不已,现在我用不露牙齿的微笑来看待
“西医的伟大,就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来证实中医的奥秘。”
此老西医名校毕业,家传中医渊源。至亲身患某种恶疾,屡被国内顶级西医(包括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推出门,幸遇此老,调理经年,已无大碍。同患之病友,经“科学”治疗,或无法脱离药物(进口药物,非常昂贵),或并发他症早夭。
此老名声日久,逢出诊日,挂号者多达百人,常有十年前老客户带新病人前来求诊。与其同在一个诊所的某中医大学一级学院院长,却每每门可罗雀,日诊不过三五。
某偶感小恙,亦循旧例,以此老判疑难杂症洞若观火,对区区腹胀便秘,定当手到擒来。把脉开方,拣药煎汤,苦药穿肠过,病邪腹中留,无奈。良久,家人感心脏不爽,略显脏躁迹象。制甘麦大枣汤救急,为适寒温,汤甫进咽,滑爽津甜,及入腹,胸腹两肋为之一轻,未几,肠鸣而有便意。放狗搜之,见前人有甘麦大枣汤治脾约型便秘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此之谓也。
(上述之事,句句亲历,全套病例及药方均妥善保留备查)
栽培品种中是部分品种下降还是所有品种都有品质退化?
除了少数在自然界属于生命力旺盛的杂草类型的中药材外,基本是全面的退化。当然退化的程度不一样。
理论的解释是有一些,都不成熟。尚无法起到指导性作用。药材的品种太多,研究不够深入,还达不到水稻小麦的研究深度。
很多医家都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塑造成万能胶水的形象。其实对自己和自己担当的医学角色皆无益也。
病家往往把过多的希望托付在医者身上,最终上升到医者不能胜任的程度。
医家一旦有些名气后往往身不由己。
哪个都没法包打天下的。
春秋战国是个激荡的年代,还因为在这个时期,东西方文明大多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古希腊的哲人们告诉了西人该过怎样的生活。东方的诸子百家也告诉了我们历史发展的轨迹。外儒内法,道家的人生哲学……。只是在诸多奠定了基础的学科中,还应该加上医学,这一大家不甚熟知,却人人都离不开的领域。标志中国传统医学形成的典籍就是《黄帝内经》。传说还有《黄帝外经》的,不过已经失传。不知道中医外科的落后是不是和外经的失传有关?呵呵,纯粹瞎猜!
说不为大家熟知,似乎要挨砖头的。君不见各种关于《内经》养生保健的书满天飞么?随便去中国的那个书店,甚至书摊,要找不到这类书唯我是问。然而如同体育场里手持周杰伦头像的人其实并不认识周杰伦一样,贴上《黄帝内经》的标签就认为自己是正宗中医实在是很荒诞的行为艺术。
没办法,大家现在都吃行为艺术这一套嘛!要不怎么会有芙蓉姐姐呢。
其实老熊来谈《黄帝内经》也是赶鸭子上架。到现在为止,老熊还没有把它完完整整的通读一遍。读过的部分也是云山雾罩。可就是以这种隔着塑料薄膜式的阅读,老熊就已经能知道很多打着内经旗号的所谓“专家”不过是满世界晃荡的半瓶子醋。而《黄帝内经》却又是每个聊中医药发展史的人绕不过去的坎。只有硬着头皮拿自己也当行为艺术家吧。
严格的说来,黄帝内经其实并不是一本医书,它主要描述的也不是如何去看病,如果非要给它安上学科的话,称之为生理学+病理学+比较生命伦理学的合集比较准确点。来引用两句吧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这段从文字的角度说是比较浅显的,相信大家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说的是男女一生生理大致规律。
再来一段
这段是病理,说四季和病变部位的关系。
引用了这两段,肯定有砖头要来了。不忙,等我说完下面一段,把钢盔戴好再拍。
所以说《黄帝内经》实际上是为理顺上古原始医学积累的资料所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它给出的是中国古代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整体认识框架。
提出理论框架是所有原始医学都必须面对的任务,各大文明概莫能外。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希腊文明的四素学说,印度医学的三因七要素学说,都是原始医学的理论总结之一。单纯从原始医疗的理论总结的角度来看,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确实和他们有相似之处。都具备简单的逻辑推理,都缺乏实证主义的特征……等等。
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中医药的理论应该是属于特复杂的那种,而且逻辑自洽的能力很强。单纯说阴阳五行就是中医,是对中医太过简单化的理解。比如五行对应的五脏,每个脏,又根据生命的特点加以细化,比如肝,好像一个刚直不阿的交警,对气的运动进行着实时的调节,它的指挥棒又和自身气血阴阳的变化有关,而这种气血阴阳的变化又受到外界和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还可以从眼睛的变化中看出一点端倪……
把世界分成三种,四种,还是五种东西组成,或许是所有原始文明的偶然之举。相信我们的先哲一定也尝试过二行,三行,四行的分类方法,最终选择了五行,并且还把五行发展出了一个纷繁复杂、逻辑严密的体系,这就绝不是偶然的头脑发热了。更何况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阴阳实际是两分,三阴三阳的六经实际是三分,经络是十二分,穴位嘛,嘿嘿那么多就不知道是咋分的了。
黄帝内经中曾经提到,它引用了上古的诸多文献,比如《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很多我们现在只闻其名,未见其详。如果说中医是一种原始医疗的总结,那么它所引用的文献,甚至文献的文献或许是的,但《黄帝内经》绝对不是。我在前篇所说的上古文献的缺失,对中医,乃至中华文明而言,其吐血程度远不是丢失了几本书可以形容的。
恕老熊粗陋,对希波克拉底所提倡的医学的师承和后来的演化知之不详,愿得高人指点一二。
以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容易把汉字列为落后的象形文字而大加讨伐。殊不知和其他文明的象形文字并列的应该是甲骨文,而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现代汉字。
《黄帝内经》就是经过反复捶打而形成的认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后世两千年来的中医发展一直是围绕着它给出的认识框架进行的,无出其右者。
想起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并没有告诉我们骑兵和步兵应该如何混成,没有告诉我们追击在不同的兵力对比情况下应持续多少公里,弓箭和近战的武器应如何配备……。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孙子兵法成为不朽的军事理论著作。技术会进步,步枪会取代长矛,部队的机动也会因为机械化而变的更加惊人。我们的先人不知是不是料到了会有这些改变的,所以在写这些著作的时候,务实和务虚的分寸感拿捏的恰到好处。《孙子兵法》里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之类务实的描述,甚至精确到数字。但你要把孙子老人家这段话,理解为:兵力10:1的时候进行围歼战,5:1进行进攻作战,……。老熊就要吐血了!
黄帝内经也是如此。
相比于军队实力的变化,人体的变化要小很多,稳定性更高,因此黄帝内经中务实的内容明显要多了许多。老熊上面引用的“二七……,三七……”的生理进程描述,显然比《孙子兵法》要精确了许多。同样,如果你还是问老熊为啥我已经四八之年,为什么肌肉还不怎么样啊,《黄帝内经》是不是忽悠我啊?我就真的无语了…………。
可惜的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畅销书却都是这么写的。
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时候,发展出了如此刚柔相济,虚实明辨的医学理论体系。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倒,即使在今天商业医疗的攻击下依然顽强的生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形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有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医学也是如此。
至少老熊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一份两千年不变的东西,对两千年后的人们来说,到底是华丽的遗产还是沉重的枷锁,就要看接受它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了。敦煌密室里的经卷,对渴望发财的王道士而言,不会比白花花的银子更有价值。
这次话说的太多了点,要好好喝口水去啦!
在周围,导致营造不出相同的生长环境,从而退化。如果小范围做实验,完全复制野外环境,是否有退化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