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京的风 -- 江城孤舟

共:💬20 🌺5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北京的风

像候鸟一样穿行在北京和故乡之间,已有数个寒暑春秋,行程两千余里,跨过了黄河、淮河和长江。这一切,不过是短短的14个小时。每每一转眼间,已是物是人非,街上的车水马龙依然那么繁忙,眼前却多了许多陌生的脸庞。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灰暗的青砖瓦房、阴冷低沉的天空、辉煌灿烂的灯光,我终于又来到了北方。

北方?为什么不是“北京”而是“北方”?我问自己。

当我踏上地铁站口的第一级台阶时,我顿悟。

地铁站口的风,寒冷而强劲。无论在何时,都给人一种透入骨髓的凉意。

这才是我所认识的北京。

我由水而了解江南,由风而熟悉北京。

江南并非无风,就如北京未必缺水一样。但北京的河湖潭海,虽然尽力模仿江南,却总是缺少那一丝灵动和神秀。而江南的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摇曳着红花翠柳。美则美矣,却没有北京的风那样刚烈、骇人,没有一种狂放不羁的风骨。实际上,江南的风正如少女的玉手,是温暖的,也是柔如无骨的。而北京的春风则一定是伤痕累累、怒火满腔。

想想吧,生于荒凉的西伯利亚高原之上,被北冰洋的寒流逼迫而奔向南方。这一奔,就是数千公里之遥,见识了蒙古大草原的苍茫,突破了阴山、燕山和万里长城的阻挡。现在北京城已经静静地、毫无防备地躺在眼前。这远道而来的骑士,怎能不在此略加休息,抛下沉重的行装?

生于南方的人一定以为沙尘暴就是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但那是错的。有时候,北京的沙尘暴到来时反而是安静的。听不到风声,看不到飞沙走石,只留下赤红的流血的天空,如烟似雾般缓缓降下的灰尘,还有微微颤栗的花草和树叶。偌大的北京城仿佛一下子陷入死寂当中,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在这个时候,人类才会重新领悟到大自然的威力、人的渺小。这固然是一场灾难,但风的表现却是如此优雅娴静,这出悲剧中的主角竟是这样高深莫测,使我也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天地间的一道奇景。

夏日的北京,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而风却并不为人们带来清凉,倒像个顽皮的孩子,一个劲地推动着滚滚热浪。偶尔也会吹动几朵浮云,暂时遮住太阳;但当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时,又会显出豪放的本相。

而当白昼渐短,黑夜渐长,风也愈加悲壮苍凉,于是一夜之间,朔风大作,乌云四合,纷纷扬扬洒下满天大雪来,为古都换上素裹银妆。可现代化的北京城却害怕见到这般景象,每年都要为除冰化雪而奔忙。可是雪虽消融,寒风尚在。常常在夜间,听见窗外有如雄兵百万,策马而过,又如哽咽哭泣,经久不绝。那是风在为自己的杰作被毁而伤心,还是在向人类发出严正的警告?我不知道。但我明白:这才是风的本性,而人们却慢慢将它遗忘了。

再伟大的英雄也有儿女情长。风若有情,又当为谁落泪?是一千三百年前散落在无定河边的森森白骨,还是世代居住在皇城根下的寻常众生?也许,风是一视同仁的吧。

试看沙尘过后,春雨淋漓,草木洗去了身上的灰泥,一发显得青翠欲滴。和暖的微风轻轻拂在脸上,夹着细密如丝的小雨。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又将淡淡的思乡之情从心头勾起。

而春和景明之时,又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只见天安门广场上缤纷斑斓的风筝四处飞扬,着实为灰色的广场增添了几分暖意、几分情趣。

北京的风一向是干净利落、直来直往的。虽然没有南方“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瑰丽,却也能在一夜之间,为北京铺上柔软的黄色地毯,带上奇妙的鲜红首饰。北京的秋,既是叶的秋天,也是风的秋天。风在仲秋,赠给北京的是清新和爽朗,蓝天是那么的辽阔明亮,太阳是那么的温暖金黄,光影朦胧绰约,透过树林洒落一地的闲逸安详,浮云悠悠,小鸟啾啾,有景如此,夫复何求?

我曾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迎着晨风站在历史博物馆门前向西眺望,视线越过整个广场。看紫禁城内悄无声响,远方依稀可见的香山正迎来第一缕阳光。几百年来,斗转星移,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绿树红墙,青山朝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寄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是,内心中却一直有种呼声,想让那强冷的寒风涤荡我的灵魂,将我从这温柔的世界中唤醒。

家园 北京的天气预报许多年来,报风准,报雨不准。
家园 好文章,一下子又在记忆中回到了北京

记得大三的时候,弄了辆2020,在半夜的时候开上长安街看夜景,那时的天安门广场空荡荡的,北京越发显得大气磅礴,后来嫌透过车窗看得不过瘾,在航天桥附近就把车棚拆了。5个人裹着军大衣在车里大呼小叫。

那天风很大,很冷,寒冷的让人精神焕发,有人站在车后座上拥抱北京,通红的脸庞映衬着飘逸的长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景象。

唉,飘逝的激情无限的青春岁月。

家园 未见过北方的风雪,边塞诗便是白读。
家园 北京的风~

好美!“也是风的秋天。风在仲秋,赠给北京的是清新和爽朗,蓝天是那么的辽阔明亮,太阳是那么的温暖金黄,光影朦胧绰约,透过树林洒落一地的闲逸安详,浮云悠悠,小鸟啾啾,有景如此,夫复何求?”

但实在不喜欢春天和冬天的风,太让人受不了了,来到北京这几年,没别的了,脸一到冬天春天就干的不行,过敏……怕了这北京的冬春的风。

家园 北京的风沙现在没有那么厉害了

07年去北京以前最担心的就是风沙的问题。

谁知道一直待到08年都没有真正遇见过一回。

可能是因为我去的时间比较好吧。呵呵。

家园 江城兄可见过东北的风雪?

某次雪夜,无风,我在街灯下傻站着看天。看着雪花静静飘落,就像是情人的手,慢慢的拂过脸颊。

偶尔有一阵风刮起,此时雪是横着飞的,有种在江底向上看的感觉,有径流,有旋涡。东北的风,在有雪的时候才是活的。

这是让人宁静的雪,东北另有一种狂暴的雪,颗粒状,打在脸上生疼,打在衣服上劈啪作响,一会就能积成一层。在这种风雪中只能低头前行,抬起头就会让人窒息。这样的雪一般都有狂风伴游,或者可以说是行军?在这样的雪中行走,迎风时举步维艰,逆风时却又像是被推搡,这时才能感觉到自然狂暴的一面。

东北的雪之于我,就像是情人。柔和,有时也会发点小脾气,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她有点讨厌,分别了却又有无限的相思。

家园 突然想起多年前一位东北同学写的散文诗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一直走在雪中

因为他爱——这北方的冬

他说

北方的冬 是一种透透彻彻的冷

一种纯纯粹粹的银装素裹

一种有骁勇之感的大气和磅礴

他问

是否尝试过在雪中吃冰淇淋

是否经历过在雪中听李泉的钢琴

是否享受过闭上双眼躺在雪中

遥想明天

……

他爱——这北方的冬

毫不犹豫

他爱——他的祖国

有点含蓄

虽然我没有去过东北,无缘得见那里的景致,但我却有缘与好几名东北同学有数年友好交谊。所谓人生有失必有得,正是如此。

家园 兄台怎能忘了提一下漫天的杨絮.

小弟感觉南方的冷才是透骨的.

家园 我某年5月去的北京,没遇见著名的风

只觉京城天空高阔,处处大气,非常有气质的一座城池。不认为京城的水模仿江南,倒是理解了为什么北方人称这些人工湖为海子,波澜似海涛。

我坐在出租车里很刘姥姥,看见飘荡进来的柳絮,异常兴奋,对着出租车司机连连赞叹,结果人家的表情有点哭笑不得。

家园 你说柳絮,

想起本科时打的几句油:

柳絮

你飞,

用你所有渴望拔剑的力度

我看你

却是款款地柔媚

落在我的发上

一点,一点的,

----------

我也觉得南方的湿冷透骨。我去北方读书之后,就觉得冬天好好过啊,到处都有暖气,过年回南方就觉得极难受,成天就抱着个暖气片,盖着个大毛毯,窝在沙发上当米虫...........

家园 风沙与杨絮……

在我看来可是北京春季的两大灾害啊。

2002年的沙尘暴使得全城天空一片血红,就是本文中描写的那个场景。但沙尘暴不是每年都有,杨絮却是一到时候就会漫天飞雪的,幸好对非敏感者来说也无甚大碍,就是嫌烦而已。

总体而言,北京的四季中春季最差,秋季最好。不过去年8月末,奥运会刚结束后数日,蓝天美丽动人,太阳明媚异常,空气特别清爽,微风轻轻荡漾,乃是我多年来在北京感觉最舒服的时刻。可惜,这一切只持续了不到一个礼拜而已。

另外说一句,“海子”是蒙古语表示湖泊的意思。

家园 江南少年能适应北方的风花雪月,也算难得了

我却是被断言不可能适应的呢。:(

家园 男生都觉得冷,更别说女生了.

三州的夏天象中国南方,秋天又象北京,好好享受吧.

父母来探亲的时候都说冬天风湿没发作,干冷还是比湿冷强.

家园 不仅仅是蒙古语,在远离海岸线的云贵地区,对于

大型的湖泊也称为海或海子,最为典型的例子当然是洱海。大概是居住在内陆的人们因为向往所以向往吧。

和江城兄不同的是,我最为不喜的即是北国的秋,再有十个郁达夫恐怕也难改变我心中的这一点了。

十月,其实是北京最冷的一个月,有阳光,却失去了九月的骄横,空气开始下沉凝重,屋内没有暖气,且显得略微阴暗。为着摆脱这种郁郁之感,我不得不寻找各种可笑理由在还有阳光的街上晃荡,有时候出门仅仅是为了买一块肥皂。想起来真好笑,我在北京的生活其实就是这么枯燥,然而去年暑假回去山城的时候却有无数人羡慕--你在北京上学?那你怎么回来了?留在北京看奥运多好!我笑笑,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是的,我回来了,我并不是很喜欢北京,所幸,这个城市还有一点我童年时在此生活的记忆,我靠着咀嚼那一点点残留的渣滓勉力生活到现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