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碳纤维汽车的话题 -- 井底望天

共:💬15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碳纤维汽车的话题

俺在“未来世界之新格局之十”里,谈到了碳纤维,可以作为发展汽车的一个新思路,来解决中国极端缺乏铁矿石的困境,结果接到了不少网友劈过来的砖块,正好够俺加盖一层住房。

很多网友认为这个想法是个大忽悠,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行。当然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也知道不去尝试,自然永远不会成功。不过以俺浅薄的知识,倒是知道英美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当然不是所有努力的结果都是成功,因为对碳纤维在汽车上的运用,主要是如何提高工艺水平,把成本降下来。

先谈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出钱给田纳西大学分出来的一个创新公司,叫做Atmospheric Glow Technologies,希望用其plasma-processing技术,用在碳纤维上,但显然这个尝试没有成功。

那么现在美国的主要研究机构,就是由美国三大汽车出钱,由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研究所(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Group领军,试图把成本降下来。

而英国就至少在舆论上比较牛,在2008年7月左右,英国Axon公司宣布他们在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用他们的专利生产的碳纤维车架和车身,甚至比钢铁材料要便宜,重量只是40%。

为了证明他们的技术的可行性,该公司计划在2010年推出一个2个座位,500cc引擎的碳纤维车,可以做到一加仑汽油,跑100英里。

俺们就拭目以待吧。

点看全图

Axon公司要推出的汽车

家园 这个我也赞成

不过别指望中国人会干这个

除了所谓的引进技术,最牛的不过填补空白而已

还有自个儿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吗?

也许只是YY而已

家园 500cc 发动机算什么啊

才两座,一点几升4座车一加仑能将近40英里,

算来也没多少区别。

家园 如果车太轻的话

在碰撞中会不会太吃亏?

家园 supermini 概念车,呵呵

个人表示谨慎.

不过2座车本来也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手段.毕竟大部分4座车在行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载了2个人.所以2座车算强行把你节约掉了.

另外再考虑一点, 2座车和4座车比在质量上也不是2:4的关系, 可能相当于70%的质量,这样算下来500毫升气缸还是很有效率的.

家园 这是因为创新非常非常非常费钱

在未知的世界中,寻找未知的东西,容易吗?

家园 我记得曾在一个未来交通工具的discovery节目中看到

荷兰一个发明家设想的是,在城市铺设专用轨道,家庭车可以从公路上开到轨道上。设想中最牛的部分是,同一方向的车编组成“列车”彼此相连(类似动车组),说这样可以减少空气动力学阻力。楼下讲到4人车经常浪费了额外2人设备的问题,也许可以通过类似“外挂”的方式解决。

家园 不懂,应该会被撞飞吧

外国总说中国车不结实,为啥不说说这种车呢。

家园 碰撞的问题,我觉得普及之后采用分道来解决
家园 不是中国车不结实,是日本车不结实。

特别是在中国装的日本车很不结实。

家园 他们说的那种“不结实”不是说飞出去啦

外国人说的中国车不结实(其实主要是日本车,进而整个亚洲车的主要罪名),是指类似于钢板强度不够之类的事情,一撞就瘪了,管你飞得出去飞不出去,反正里面的人是成饼了——至少欧洲人就是这么想的。

日本车的主要问题是追求省油,想办法把车弄得更轻。可想而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钢板搞轻一点薄一点,当然这样钢板抗硬撞的能力就会变差(尽管日本车整天发誓说自己的钢好),安全性能就会下降。因此日本车就搞了溃缩吸能保障乘客安全。

其后果就是,日本车只要随便一撞,人是可以没事的,但发动机啥的都能沉降的沉降了,能溃缩的溃缩了,那个修理费用就……

因此在爱好厚钢板硬碰硬的欧洲人眼里,日本车就算不是一撞就死的,也是一撞就坏的。所以铁定是不结实的。

至于车的重量,一方面重的车钢板厚,理论上会更耐撞,另一方面不容易被撞翻或者撞飞,所以从使用角度讲,现在的重车肯定比轻车安全(这也是日本车被鄙视的原因之一)。

但这个也是相对的,假如碳纤维外壳足够彪悍耐撞,又能通过一些特殊性能保证不太容易飞出去,且普及到一定程度,有配套的公路环境,那么轻一点和节省的能源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家园 在中国可能还是4座比较实用

很多一户一车的,早上出门老公送完孩子上学再送老婆上班,周末还要经常接双方老人出门兜风的那种,两座就明显不够了。

但在欧洲4座的利用率就低很多,这大概也是欧系车后排空间一贯偏小的原因……

家园 有点不同意见

个人以为,中国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上,最迫切需要提高的环节只怕还不是追求新概念和探索未知,而是批量标准化生产。就是说,怎么把东西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上。

从这点上来讲,日本是大师。这些年来欧洲的汽车行业没少提出新概念,结果都是日本抢在头里完成工业化,然后抢先上市。

如果真能把这步做好了,中国的工业生产才有了大量积累财富和技术经验的机会,这两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谈得上真正的创新。

我其实是希望看到在碳纤维技术出来以后,中国能抢先完成低成本工业化的,这个才是竞争的关键。

像现在的比亚迪电动车,虽然有点儿冒进,有点儿卖噱头,可以想象的缺陷也不少,技术高度也并不惊人,但就比亚迪率先完成低成本大批量生产这一条,欧洲汽车业界就被狠狠地刺激到了。他们现在不爽的不是怎么跟客户解释自己的车比比亚迪的车好,而是怎么跟客户解释比亚迪的整车才卖他们一个电池的价格,因为电动车的普及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价钱……

家园 中国和日本不同

中国有资源、有市场,不可能跟别人亦步亦趋,事实上,西方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躲在后面享受所谓“盗版红利”

而碳素钢一旦成功,绝不仅仅止于汽车上

其应用范围广得很

家园 低成本工业化和盗版红利是两回事

现在的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中国真正要做的是从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进行工业化改造,而不是把所有的新技术新概念都抛开,去完全的未知世界里探索——话说,大的工业公司也是这样做的,每天世界上诞生无数专利和发明,成功的工业公司只是选择其中最有可能带来最大利益的进一步开发。从工业角度上讲,值得争夺的并不是谁先提出新概念,而是谁先把新概念生产出来并且卖出去。这并非盗版红利,因为工业化所涉及到的技术和工艺,本身就是版权保护的对象。

还是电动汽车的例子,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早就造出来了,充电时间,运行距离,安全性能等等指标虽然还不很满意,但都在逐项取得突破,最大瓶颈仍然是价格。比亚迪之所以引起欧洲汽车业的震动,正是因为做到了它们做不到的事情。这个对电动汽车技术来说不算什么新概念,但对电动汽车工业来说,是重要的突破。想得美一点的话,如果比亚迪确实是因为掌握了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窍门而达到低成本的目标,那对这一项工艺申请专利保护,就扼死了电动汽车低成本化的通道——当然,现实复杂得多,这么美好的事情只是想想而已。

碳纤维的用处是很广的,但每一个具体用处都涉及到独特的工业技术,以中国现有的技术实力和财力,是争夺谁先在实验室里做出别人都不认识的材料,还是争夺谁先把实验室里的材料搬到生产线上,这是个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