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淮海战役研究㈠·国民党的命名比共产党的命名更准确 -- 双石

共:💬118 🌺57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年冬天并没有什么和往年不一样的

德国人没有过冬装备是自己蠢,怪不到老天身上。

家园 那就给希特勒寄封抗议信吧

打算跟苏联开战,却不考虑寒冷的统帅。有史以来他是第二个

家园 貌似元首大人还是考虑到天气了

前线的情况反映到最高统帅部,老希也是一头雾水,派人一查问,说冬装早就准备好了,就是还都堆在波兰,没发下去呢。

家园 按苏联战后的统计数字,苏:德的坦克比例是0.7:1

苏军自己的坦克数量肯定没有问题,德军的坦克数量可能被高估了。经过长时间的进攻作战以后,德军装甲部队的能有效运作的坦克应该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数量。

家园 李、白貌似没有他们自吹的那么牛X

抗战时徐州会战,老蒋把精锐都填到徐州那个口袋里,差点让日军给一勺烩了,就是被李宗仁给忽悠的,李在回忆录里不但不认账,还把责任全推给老蒋。

白崇禧弄了33个旅围攻自家经营了8年的大别山,不但没打垮刘邓,反而让对方建了两块根据地之后扬长而去,又跑到豫西去折腾,水平也不见得高的到哪去,大概也就是比刘福将强些。

想不明白的是老蒋为什么不让何婆婆上,何婆婆要人脉有人脉,要能力有能力,又是早就被老蒋折腾熟了的,怎么也比刘福将,小诸葛强多了。

家园 严冬早有其他说法

固然温度低得让人难受,但是也让道路不再泥浆,可以通过了

家园 装甲兵团不需要平整的道路,需要特制的防冻液、润滑油、燃料

德军的技术装备里也有很多没有经历过俄罗斯严冬的考验,很多时间飞机几乎完全无法起飞。飞行员改行成地勤扫雪工。

在莫斯科城下损失的800辆坦克,大多数都是严寒无法运作而直接放弃

这还不能证明冬天对苏联的帮助么?

家园 冬装这样的物资,都不需要集团军级别的军官主动过问

运不过去,那是后勤部门失职

我说的抗议信,是希特勒应该在决定对苏动武以前很久就进行针对性生产装备。芬兰不是跟德国关系不错么?在芬兰测试几种型号坦克在严寒季节的运行状况,测试技术兵器的运行状况,前线空军、陆军基地在严寒条件下的运行状况

光是准备棉大衣,难道是打算打一场志愿军条件下的对苏作战?

家园 李宗仁白崇禧评价高,是因为一直没在解放战场上被正面击败过

何况最后在青树萍还让白崇禧成了个小屁胡,算是小小翻了个盘。评价高也就高吧。

如果真要说这两位的战绩嘛,只能说声不好意思。

但白崇禧李宗仁素有威望,如果能整合徐蚌战场上的国军,加上邱清泉李弥等也算能征惯战的抗日宿将,只要主将压得住阵脚,不搞出历史上邱清泉撂挑子和李弥不救黄伯韬这样的事情,淮海应该还有的打

总之,再怎么差劲还能搞的跟历史上一样被共军完胜么?放八十万头猪让共军抓,能不能在淮海战役结束前抓完还说不定呢

家园 不知道黄百韬这块大肥肉自己在想什么呢

好奇一问:不知道大肥肉自己有没有什么打算啊?

好文送花!

家园 说到底德军兵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吧

苏军损失虽大,但是战略纵深大,后备兵力足,而从远东调来的生力军并未经历过战斗,在士气上显然受战争前期失败的影响会很有限。

反观德军,显然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组织前线兵力轮休,胜利之师从波兰一路杀到莫斯科城下,士气再高也难掩疲态和损失。再说疲劳对军队的士气影响也很大啊,士气不能光是用胜利来顶着,再好的牲口也有卧槽的时候么

另外,我以为那个时期斯大林的铁腕风格和严密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也阻止了俄国军队士气的崩溃。

所以此消彼长,莫斯科到底还是保住了。说到底,我看还是德国人家底儿不够厚,还没有把俄国打到崩溃的临界点上他自己就先累趴下了。

家园 因为对后勤部门而言,运输冬装的优先度很低

远不如兵员装备弹药补给,而且苏联的铁路规格和欧洲不同,对德军后勤更是火上浇油。不是不运冬装,而是运不上去。

家园 归根结底,还是后勤部门的无能

部队补给的优先级别怎么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不过话说回来,你相信德军会不对占领区进行掠夺而冻着自个儿么?只要苏联公民还没有全部被冻死,怎么可能轮到德军挨冻?

家园 人有从众心理

不能跟猪比。

家园 李、白压不住蒋系军队的场子

桂系和蒋系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是公开的秘密,蒋系军官不会买桂系的帐。要想压的住场子,还得蒋系自己人出马,所以我才想到何婆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