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谁能来讲一下文明冲突论? -- 赵括他弟弟

共:💬268 🌺362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助】谁能来讲一下文明冲突论?

像一只夜枭一样的亨廷顿去世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思想遗产,可能就是文明冲突论、当然,他是立足于美国本土的民族状况来谈的。但是,现在看到75事件,我们中国,在思考下一步民族政策的时候,不应该反思和汲取他的思路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有人却选择无视

中美文明冲突肯定会发生,而且控制这样的冲突的烈度的话,有可能达成文明的和谐

和谐往往是需要经历一个冲突的过程的

作为中国人,首先要意识到这样的文明冲突的存在性,直接面对美国方面刻意发起的对中国文明的挑战,并且接受挑战

中国智囊团里的一些人却认为是亨廷顿在故意炒作中国威胁论,这只能证明智囊团里面有很多蠢材罢了

家园 赶快冒个泡

懂行的踊跃回答哟。

家园 有个流氓说过:

所谓文明就是动物和人吃喝拉撒睡的方式,只是人类有语言和文字给记载流传下来。

家园 花之!
家园 亨廷顿作品的名字

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其实在我看来,前半部分“文明的冲突”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后半部分“世界秩序的重建”。冷战结束了,亨廷顿认为这是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束,但之后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后冷战时代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提出世界秩序要如何重建这一命题。

仅仅说到“文明的冲突”,我觉得这个理论用来分析国际局势是有其优势的,分析美国那样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也是可以的。但照搬到中国来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如果用这个理论来解释75事件更是不合适的。至少亨廷顿在书中指出,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关系应该是近乎盟友的,而非敌对的。

和中国地域较近的穆斯林国家在西部是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可能还要加上西南方向的孟加拉国组成的新月型,在南部则是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组成的T字型。从西部看,1.中亚五国和中国其实同样面临着泛突厥主义的侵扰。虽然中亚五国中很多国家是突厥语系,但我想他们并不乐见xj出现一个东方土耳其,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国内的泛突厥主义势必要抬头,而这样,对于本身仍存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中亚五国,这肯定是祸乱之源。2.阿富汗重建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还很多,无法作为中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主体之一;而伊朗因为面对美国的压力并不希望中国这个不是盟友的盟友和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则因为面临印度的霸权主义威胁也不希望看到这一情况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伊斯兰文明是缺少一个核心国家的,历史上,埃及曾经短时间内发挥了一定核心国家的作用,但随着埃及在外交领域建树不多,埃及的这一地位早就不复昔日。而沙特阿拉伯由于和美国走得太近,也无法成为核心国家。伊朗虽然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可能成为核心国家,但其外交现状(极度反美,因而无法团结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使得其也无法成为一个核心国家。接下来可能成为伊斯兰核心国家的则是巴基斯坦。虽然小巴在地域上不具备这一优势(距离伊斯兰教兴起的地域太远),但如果把伊斯兰文明的范围从西亚放眼到整个亚洲的话,则会发现,拥有核力量,并处于西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巴基斯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3.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东南亚的两个伊斯兰国家: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国家给我的印象一直不好,对华人的歧视是最大的原因。说起来,历史上除了少数时间的印尼以外,这两个国家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东南亚地区反共特别是反华的最前哨。但由于华人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当地伊斯兰文明并不太可能冲击到中国本土。

可能有人要提醒我了,75事件背后的伊斯兰势力还有一个土耳其。没错的,土耳其的确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完全脱离干系。但土耳其的特有政治文化决定了土耳其不可能是中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主角。作为一个摇摆不定的国家,在正确确立其发展方向之前,土耳其只能是一个弱二流的国家。

回到主题,我们制定民族政策时要不要考虑到文明的冲突。换言之,75事件究竟是否反映了文明的冲突?在我看来,文明的冲突对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没有什么解释能力的。

1.文明冲突是两个文明,至少是两个文明的核心国家的冲突。伊斯兰文明缺少核心国家,而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则整体上处于半同盟的关系上,所以75事件和文明冲突无关。

2.xj的暴徒,或者其背后的势力,在文化上与其说受到伊斯兰文明的影响深,不如说他们受基督教文明影响更大。

3.xj之前的民族问题,是经济问题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和形而上的文明无关。

4.75事件中,受到影响的不仅包括汉人,也包括广义上属于伊斯兰文明的其他少数民族社区。

其实让我看,说到底,文明的冲突不会死人,就是几个酸腐文人打打嘴仗。但经济上的冲突是真要死人的。

关键词(Tags):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家园 同意【张七公子】兄的意见

文明的冲突不会死人,就是几个酸腐文人打打嘴仗。但经济上的冲突是真要死人的。

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上千年,除了唐朝为了争夺新疆中亚与阿拉伯打了一仗,包括南宋(海上丝绸之路)、明(郑和下西洋)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何来文明冲突?

当然牵扯到利害冲突,文明内部(两次英美战争、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三国时期)乃至父子母女之间(杨广、武则天)都会刀戈相见。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几近一统地球,资本熙熙攘攘争得就是资源、能源、劳动力和销售市场。资本魔球幕后操纵的国家政权之手表面冠冕堂皇,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为资本增殖服务。

文明冲突理论上是片面的(文明有冲突更有合作),实践上是荒谬的(美国反恐反到伊拉克,真实目的是控制石油),也为理论创立者所在国统治集团所摒弃。

家园 田野兄

你要是想明白了亨廷顿出书的背景就明白为什么说“文明的冲突”了。

当时苏联刚解体,马克思那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不吃香了,美国人要拿经济矛盾来说事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么?

家园 炸了

惊喜:所有你加的好友,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各位看来还是挺相信马克思主义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最近正好在看英国哲学家W. H. Walsh的《历史哲学导论》,这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观评价不高,认为其中存在太多的形而上学,还有内在矛盾。我基本同意作者的观点,但因为历史哲学是一个很艰深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就提一个通俗的质疑吧:

经济冲突,那可是所在多有,从远古就开始了。问题是面对经济冲突,不同的族群的解决办法并不一样,有鹰派的,有鸽派的,有“小资”派的(这都是借用博弈论的术语),还有执行各种复杂程度不一的混合策略的。请问这些不同的策略是不是文化?

经济基础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层建筑,但是事实证明,相同的经济基础并不一定会导致相同的上层建筑,就算在大面上相同,在细节上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人类在历史上对于经济冲突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通过形而上学的思辩得来的那么简单、划一的规律。所以文化的多样性是不可能完全还原到经济层面的,更客观的认识显然只能是:文明冲突和经济冲突一样重要。亨廷顿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经济冲突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但反过来把文明冲突的重要性也忽视掉,同样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简单表达一下我的观点:一切真实发生的冲突在根本上当然都是经济冲突,但是何以它们没有在发生前被有效地抑制,何以它们会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是直接决定于双方文明的性质的,当双方文明性质不同、而且至少有一方缺乏求得双赢的传统时,这些真实发生的冲突就必然含有文明冲突的因素在里面。

家园 先给兄台献花了

要走人了,今天没法好好回复了。我先粘贴一段话作为明天回帖内容的纲要吧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家园 埃及艳后的鼻子

又要从埃及艳后的鼻子开始谈?

不过冲突论跟酸腐文人是两回事了,卷入当年这本书引爆的争论的人要都是酸腐文人,那就今天天气哈哈哈。

家园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文明的冲突这个词汇而言而言,更类似的词汇是种族/宗教冲突,而你的着眼点是国家,我认为你没有找到主体.

我认为文明冲突中的冲突更类似于恐怖袭击,而不是真正的有明确对立双方的热战,没有明确的国家主体对此负责,也就无法有效的报复.

新疆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

个人一点浅见,我其实连亨的那本书都没有看完整.

家园 这倒不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套分析方式,亨廷顿提供了另一套。 两者有共同点(历史是竞争,冲突的历史)有分歧(竞争或博弈主体是阶级还是文明)。 Meme假说更是还原到记忆因子meme上. 由于分析主体不同, 分析结果也看起来也矛盾起来. 但细分出来还是一致的.

经济冲突可以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内部矛盾也可以是不同政治经济架构社会互相竞争的外部矛盾. 有稳定政治经济架构社会,有处理内部矛盾手段(法律,道德..). 但这种处理内部矛盾的手段是用不到社会竞争上的. 同是农业社会的不同民族可以同化到一个帝国下面. 帝国的兴衰就取决于处理内部矛盾手段是否可以抑制帝国各个阶层的经济冲突.

但一个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是同化不了另一民族以牧业为主,掠夺为副的部落社会. 你可以军事打击对方,但对方总是会在帝国衰弱的时候铤而走险,夺取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经济利益. 要同化就只有彻底改变对方的经济基础,并灌输同化思想. 同样一个工商业为主,掠夺为副的殖民地社会也没有兴趣同化另一个民族的农业社会. 一般的结果是农业社会变成殖民地.

亨廷顿文明的边界其实就是同化思想的边界. 亨廷顿和绝大多数欧美人认为同化思想就是宗教的等义词,所以就有了儒教文明这个中国人感到很别扭的东西. 一个没有圣经,教堂,神甫,传教士,你爱信什么信什么的纯世俗儒教.

你真的还原到记忆因子上来分析, 同化思想其实也是一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分析没有根本矛盾. 只是一种区分"他"者的工具. 但同化思想又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 因为它根基是连接在人自身对同类的恐惧上. 你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世俗化,现代化,但人心里的同化思想核心却不会有太大改变, "他"者还是"他"者. 恐惧和偏见仍然存在.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肤浅理解

在1890年9月致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据唯物史观,历史进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把这一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另外,法国思想家阿尔杜塞提出“多元决定”(over-determination)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驳斥了简单的经济决定论。参见《保卫马克思》中“矛盾与多元决定”一文。

马克思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其学说一直在发展之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